脫硫吸收塔的製作方法
2023-07-17 17:44:36
脫硫吸收塔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脫硫吸收塔,包含塔體、設置在塔體內的噴淋層、設置在塔體內位於噴淋層側邊將塔體分隔成煙氣上升區和煙氣下降區的煙氣隔板;塔體正對煙氣隔板的兩側分別開設煙氣進口和煙氣出口;該脫硫吸收塔還包含:分布在塔體內壁上的導流板,導流板從煙氣隔板的一端與塔體內壁的連接處開始分布,截止在煙氣隔板的另一端與塔體內壁的連接處,每組導流板的端部與塔體內壁進行連接,且每組導流板的尾部向下指向塔體的中間部位。同現有技術相比,當原煙氣在上升過程中,位於塔體內壁周圍的原煙氣可通過各組導流板導流至塔體的中間部位,以便與噴淋層噴出的霧狀石灰石漿液充分反應進行脫硫,從而避免原煙氣從塔體內壁處的反應真空區域逃逸。
【專利說明】
脫硫吸收塔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收塔,具體的說是一種用於燃煤電廠的溼法煙氣脫硫吸收+?
+R ο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某些電廠脫硫吸收塔採用逆流噴霧塔。煙氣由吸收塔煙氣隔板一側的煙氣進口進入吸收塔後,在上升過程中與吸收塔噴淋層噴嘴加壓噴出的霧狀石灰石漿液逆流接觸,反應脫硫後的煙氣在吸收塔塔頂翻轉向下,最後從位於吸收塔煙氣隔板另一側的煙氣出口排出。
[0003]由於吸收塔的結構和形式,在現有的吸收塔內一般會配有上、中、下三組噴淋層,每層噴淋層由母管、支管和噴嘴組成,且各組噴淋層母管之間通過支管連通。另外,在現有的吸收塔中,噴淋層噴嘴一般都採用螺旋噴嘴,並且其噴嘴的噴流角度約為120度。石灰石漿液通過與噴嘴上連續變小的螺旋面相切和碰撞後,變成微小的液珠噴出從而形成霧狀,霧狀漿液從三層噴淋層向下噴出後形成交叉噴霧對整個吸收塔內上升的原煙氣進行覆蓋,以對原煙氣進行逆流噴淋脫硫反應。
[0004]但由於吸收塔的結構的影響,以吸收塔煙氣隔板為分界的原煙氣在上升過程中的反應區域一般為半圓形的截面,所以導致安裝在靠近吸收塔塔壁部分的噴嘴只有半邊噴嘴工作,無交叉噴霧效果,且噴霧漿液噴至塔壁後自流而下,長時間運行會造成塔壁漿液大量堆積,與吸收塔噴淋中心區域的霧化效果相比有較大不足。同時,由於塔內噴淋中心部位噴淋霧化效果較好,與原煙氣交叉逆流反應充分,原煙氣在噴淋中心區域受到的噴淋漿液衝刷壓力遠大於塔壁區域處的噴淋衝刷壓力,導致原煙氣在壓力差的作用下從中間擴散至吸收塔塔壁區域,煙氣沿塔壁上升後逃逸形成漿液反應真空地帶,對整個煙氣反應脫除二氧化硫的效果有較大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脫硫吸收塔,以避免脫硫吸收塔塔壁部位由於噴嘴布置的局限導致原煙氣從塔壁反應真空區域逃逸,從而影響脫硫效率的問題。
[0006]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設計了一種脫硫吸收塔,包含塔體、設置在所述塔體內並覆蓋煙氣上升區的上、中、下三組噴淋層;還包含設置在所述塔體內位於所述上、中、下三組噴淋層側邊將所述塔體分隔成煙氣上升區和煙氣下降區的煙氣隔板;所述塔體正對所述煙氣隔板的兩側分別開設煙氣進口和煙氣出口 ;其特徵在於:
[0007]所述脫硫吸收塔還包含:分布在煙氣上升區一側的塔體內壁上的導流板,所述導流板從所述煙氣隔板的一端與所述塔體內壁連接處開始分布,截止在所述煙氣隔板的另一端與所述塔體內壁的連接處;
[0008]且每組導流板的端部與所述塔體內壁進行連接,每組導流板的尾部向下指向所述塔體的中間部位。
[0009]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相對於現有技術而言,由於在塔體的內壁上分布了一圈導流板,且每組導流板的尾部向下指向塔體的中間部位,所以當原煙氣在上升過程中,位於塔體內壁周圍的原煙氣可通過各組導流板導流至塔體噴淋中心區域,使其聚攏,以便與噴淋層噴出的霧狀石灰石漿液充分交叉反應進行脫硫。從而避免原煙氣從塔體內壁處的反應真空區域逃逸。並且由於導流板的尾部是向下指向塔體的中間部位,即表明導流板是具有一定傾斜角度的,當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沿塔體內壁流下的石灰石漿液可通過該導流板向塔體的中間部位回流,解決了塔體內壁漿液堆積的現象。
[0010]其中,每組導流板與所述塔體的內壁呈一向下60度的夾角。由於每組導流板與塔體的內壁呈一向下60度的夾角,通過此種實施方式,可進一步保證當原煙氣在上升過程中,位於塔體內壁周圍的原煙氣可通過每組導流板的導流角度導流至吸收塔中間部位,使其聚攏,充分地和噴淋層噴出的石灰石漿液反應脫硫。同時可保證,沿塔體內壁流下的石灰石漿液可通過該導流板的導流角度向塔體的中間部位回流,進一步解決了塔體內壁漿液堆積的現象。
[0011]另外,所述導流板為合金板,且所述導流板的寬度為800毫米。由於導流板為合金板,而合金板的特性是具有硬度高、耐磨、強度和韌性較好、耐熱、耐腐蝕等一系列優良性能,所以使得導流板在與原煙氣和石灰石漿液接觸時,不會由於塔體內的高溫和化學物質的影響,導致導流板產生變形和腐蝕。並且由於導流板具有足夠的寬度,所以可有效地將整個塔體內壁進行充分覆蓋,進一步避免了漿液的堆積現象。
[0012]並且,導流板與所述塔體內壁之間採用氬弧焊進行固定連接。由於氬弧焊的特性是在電弧焊的周圍覆蓋惰性氣體氬進行保護,將空氣隔離在焊區之外,防止焊區的氧化。由此可知,通過此種焊接方式,可有效避免兩者之間的焊接區產生氧化的可能性,在保證導流板與塔體內壁連接牢固性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安全性。
[0013]進一步地,各噴淋層中包含N組噴淋母管、用於將各噴淋母管依次進行連接的支管和分布在所述支管上的噴嘴;其中,所述N為自然數;所述上、中、下三組噴淋層中各噴淋母管的位置一一對應,且互不連通。另外,所述噴嘴為螺旋噴嘴,且噴嘴的噴流角度為一個約120度的鈍角。由此可知,當石灰石漿液通過與噴嘴上連續變小的螺旋面相切和碰撞後,變成微小的液珠噴出從而形成霧狀,霧狀漿液從噴淋層向下噴出後形成交叉噴霧對整個吸收塔內上升的原煙氣進行覆蓋,從而能夠更好地與原煙氣進行逆流噴淋脫硫反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現有脫硫吸收塔的結構不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的脫硫吸收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地闡述。然而,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中,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請而提出了許多技術細節。但是,即使沒有這些技術細節和基於以下各實施方式的種種變化和修改,也可以實現本申請各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
[0017]如圖1所示,現有脫硫吸收塔一般設有上、中、下三組噴淋層,每層噴淋層由母管
3、支管I和分布在支管I上的噴嘴2組成。其中,各組母管3之間通過支管I進行連通。並且,噴嘴2為螺旋噴嘴,且噴嘴的噴流角度約為120度。
[0018]當石灰石漿液通過與噴嘴2上連續變小的螺旋面相切和碰撞後,變成微小的液珠噴出從而形成霧狀,霧狀漿液從三層噴淋層向下噴出後形成交叉噴霧對整個吸收塔的煙氣上升區進行覆蓋,以對原煙氣進行逆流噴淋脫硫反應。
[0019]但由於吸收塔結構的影響,以吸收塔煙氣隔板4為分界的煙氣在上升過程中的反應區域一般為半圓形的截面,所以導致安裝在靠近吸收塔塔壁5部分的噴嘴2隻有半邊噴嘴工作,無交叉噴霧效果,且霧狀漿液噴至塔壁5後自流而下,長時間運行會造成塔壁漿液大量堆積,與吸收塔中心區域的霧化效果相比有較大不足。同時,由於塔內噴淋中心區域噴淋霧化效果較好,與原煙氣交叉逆流反應充分,原煙氣在噴淋中心區域受到的噴淋漿液衝刷壓力遠大於塔壁區域處的噴淋衝刷壓力,導致原煙氣在壓力差的作用下從中間擴散至吸收塔塔壁區域,原煙氣沿塔壁上升後逃逸形成漿液反應真空地帶,對整個煙氣反應脫除二氧化硫效果有較大影響。
[0020]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涉及一種脫硫吸收塔,如圖2所示,包含塔體,還包含設置在塔體內並覆蓋煙氣上升區的上、中、下三層噴淋層。
[0021]其中,每層噴淋層是由噴淋母管9、支管7以及分布在支管7上的噴嘴8構成。其中,每層噴淋層上的各組噴淋母管9之間通過支管7依次進行連接,且上、中、下三組噴淋層中噴淋母管9的位置一一對應,且互不連通。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噴嘴8為螺旋噴嘴,且噴嘴8的噴流角度約為120度。
[0022]本實施方式的脫硫吸收塔還包含:設置在塔體內位於噴淋層側邊將塔體分隔成煙氣上升區和煙氣下降區的煙氣隔板6。其中,塔體正對煙氣隔板6的兩側分別開設煙氣進口和煙氣出口。
[0023]其工作方式為,當原煙氣從塔體的煙氣進口進入吸收塔內時,原煙氣在上升的過程中與各噴淋層噴出的石灰石漿液進行脫硫反應後,直至上升至塔體的塔頂並翻轉向下從位於塔體另一側的煙氣出口排出。
[0024]另外,本實施方式的脫硫吸收塔還包含:分布在煙氣上升區一側的塔體內壁上的導流板11,且導流板11是從煙氣隔板6的一端與塔體內壁10的連接處開始分布,截止在煙氣隔板6的另一端與塔體內壁10的連接處。其中,每組導流板11的端部與塔體的內壁10進行連接,每組導流板11的尾部向下指向塔體的中間部位。
[0025]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在塔體的內壁10上分布了一圈導流板11,且每組導流板11的尾部是向下指向塔體的中間部位,所以當原煙氣在上升過程中,位於塔體內壁10周圍的原煙氣可通過各組導流板11導流至塔體的噴淋中心區域,使其聚攏,以便與噴淋層噴出的霧狀石灰石漿液充分交叉反應進行脫硫,從而避免原煙氣從塔體內壁10的反應真空區域逃逸。並且由於導流板11的尾部是向下指向塔體的中間部位,即表明導流板11是具有一定傾斜角度的,當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沿塔體內壁10流下的石灰石漿液可通過該導流板向塔體的中間部位回流,解決了塔體內壁漿液堆積的現象。
[0026]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噴嘴8為螺旋噴嘴,且噴嘴的噴流角度為一個約120度的鈍角。由此可知,當石灰石漿液通過與噴嘴8上連續變小的螺旋面相切和碰撞後,變成微小的液珠噴出從而形成霧狀,霧狀漿液從三層噴淋層向下噴出後形成交叉噴霧對整個吸收塔的煙氣上升區進行覆蓋,從而能夠更好的與原煙氣進行逆流噴淋脫硫反應。
[0027]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涉及一種脫硫吸收塔,第二實施方式是在第一實施方式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改進,其主要改進在於:在本實施方式中,每組導流板11與塔體的內壁10呈一向下60度的夾角。
[0028]通過此種實施方式,可進一步保證當原煙氣在上升過程中,位於塔體內壁10周圍的原煙氣可通過每組導流板11的導流角度導流至吸收塔中間部位,使其聚攏,以便與噴淋層噴出的霧狀石灰石漿液充分交叉反應進行脫硫,從而避免原煙氣從塔體內壁10的反應真空區域逃逸。同時可保證,沿塔體內壁10流下的石灰石漿液可通過該導流板11的導流角度向塔體的中間部位回流,進一步解決了塔體內壁漿液堆積的現象。
[0029]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方式涉及一種脫硫吸收塔,第三實施方式是在第一實施方式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改進,其主要改進在於:在本實施方式中,導流板11為合金板,且所述導流板的寬度為800毫米。
[0030]由此可知,由於導流板11為合金板,而合金板的特性是具有硬度高、耐磨、強度和韌性較好、耐熱、耐腐蝕等一系列優良性能,所以使得導流板11在與原煙氣和石灰石漿液接觸時,不會由於塔體內的高溫和化學物質的影響,導致導流板11產生變形和腐蝕。並且由於導流板11具有足夠的寬度,所以可有效地將整個塔體內壁10進行充分覆蓋,進一步避免了漿液的堆積現象。
[0031]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方式涉及一種脫硫吸收塔,第四實施方式是在第一實施方式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改進,其主要改進在於:在本實施方式中,導流板11與塔體內壁10之間採用氬弧焊進行固定連接。
[0032]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導流板11與塔體內壁10是採用氬弧焊進行連接的,而氬弧焊的特性是在電弧焊的周圍通上惰性氣體氬進行保護,將空氣隔離在焊區之外,防止焊區的氧化。由此可知,通過此種焊接方式,可有效地避免兩者之間的焊接區產生氧化的可能性,在保證導流板11與塔體內壁10連接牢固性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安全性。
[0033]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各實施方式是實現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各種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脫硫吸收塔,包含塔體、設置在所述塔體內並覆蓋煙氣上升區的上、中、下三組噴淋層;還包含設置在所述塔體內位於所述上、中、下三組噴淋層側邊將所述塔體分隔成煙氣上升區和煙氣下降區的煙氣隔板;所述塔體正對所述煙氣隔板的兩側分別開設煙氣進口和煙氣出口 ;其特徵在於: 所述脫硫吸收塔還包含:分布在煙氣上升區一側的塔體內壁上的導流板,所述導流板從所述煙氣隔板的一端與所述塔體內壁連接處開始分布,截止在所述煙氣隔板的另一端與所述塔體內壁的連接處; 且每組導流板的端部與所述塔體內壁進行連接,每組導流板的尾部向下指向所述塔體的中間部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脫硫吸收塔,其特徵在於:每組導流板與所述塔體的內壁呈一向下60度的夾角。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脫硫吸收塔,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流板為合金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脫硫吸收塔,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流板的寬度為800毫米。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脫硫吸收塔,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流板與所述塔體內壁之間採用氬弧焊進行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脫硫吸收塔,其特徵在於:各噴淋層中包含N組噴淋母管、用於將各噴淋母管依次進行連接的支管和分布在所述支管上的噴嘴;其中,所述N為自然數; 所述上、中、下三組噴淋層中各噴淋母管的位置一一對應,且互不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脫硫吸收塔,其特徵在於:所述噴嘴為螺旋噴嘴。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脫硫吸收塔,其特徵在於:所述噴嘴的噴流角度為一鈍角。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脫硫吸收塔,其特徵在於:所述鈍角為120度。
【文檔編號】B01D53/80GK203944287SQ201420396713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7日
【發明者】徐建剛, 姚秋傑, 徐淑紅 申請人:上海申欣環保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