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壓力表力值傳遞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30 18:50:21
專利名稱:抗震壓力表力值傳遞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創造涉及一種壓強測量傳遞裝置,特別是一種抗震壓力表力值測量的傳遞裝置。
背景技術:
抗震壓力表由於能承受瞬時壓力衝擊、測量脈動壓力,因此它的使用對象主要是環境特別惡劣、振動大的場所,如石油生產上的壓裂、固井設備等上。現有的抗震壓力表採用叉簧為彈性元件,外界壓力通過阻尼組件傳遞頂杆,頂杆由膜片支撐,把壓力傳遞給叉簧,叉簧產生形變,並通過放大指示機構轉換成角位移,再通過指針從度盤上讀出壓強值;由於放大指示機構的扇形齒輪和中心齒輪的傳動比是個定值,因此在外界不同的壓力值時,要求叉簧產生的形變量基本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內,並與放大指示機構的傳動比一致;為了滿足上述要求,對不同範圍的壓力值時,現有結構通過改變叉簧的左右簧片尺寸的大小來實現;當指示的壓力值較大時,就要相應增加左右簧片的尺寸厚度,如壓力表最大示值為120MPa時,左右簧片的厚度為3.2mm左右;當指示的壓力值較小時,就要相應減少左右簧片的尺寸,如壓力表最大示值為16MPa時,左右簧片的厚度為1.5mm左右;從16MPa到120MPa的壓力範圍內就有7種規格,由於叉簧規格多、製造工藝複雜,叉簧加工工藝和材料要求較高,加工工藝和熱處理都很難控制,相應的報廢率就高,每種規格的庫存量就要多,製造成本也就要增加;對於低壓力的叉簧來說,由於左右簧片較薄,回復性差且易斷,低於16MPa的壓力表就無法製造,並且加工引起的形位誤差及表面粗糙度都直接影響到叉簧的強度和精度,示值的穩定和調試很難滿足標準的要求,需通過增加阻尼來保護叉簧,這又會增加減幅比和脈動誤差等阻尼造成的各種誤差,降低壓力表的精度。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抗震壓力表力值傳遞裝置存在的上述弊病,本發明創造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加工方便、性能穩定、壓力示值範圍大、生產成本低、使用壽命長的抗震壓力表力值傳遞裝置。本發明創造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包括阻尼組件、叉簧、放大指示機構,所述的叉簧由叉簧座、簧片、中心頂簧組成,左、右簧片連接在叉簧座上,中心頂簧位於左、右簧片之間並與左、右簧片連為一體,所述叉簧座上設有頂杆導向孔及膜片定位孔並對應設有頂杆和膜片,頂杆的輸出端與中心頂簧配合,輸入端與膜片中心孔匹配,阻尼組件與膜片端面配合。
所述放大指示機構包括連杆、機芯夾板、扇形齒輪、中心齒輪、拉杆,連杆及機芯夾板依次固定在左、右簧片上,扇形齒輪和中心齒輪相互配合併設置在機芯夾板上,拉杆連接在連杆與扇形齒輪之間,指針固定在中心齒輪上。
所述頂杆輸入端端面與頂杆輸出端端面直徑之比的取值範圍在1.167~4.167之間,壓力表最大示值範圍為160~6MPa;所述頂杆輸入端端面與頂杆輸出端端面直徑之比的取值為1.167,壓力表最大示值範圍為120~160Mpa;所述頂杆輸入端端面與頂杆輸出端端面直徑之比的取值為1.583,壓力表最大示值範圍為100~120MPa;所述頂杆輸入端端面與頂杆輸出端端面直徑之比的取值為2.25,壓力表最大示值範圍為40~100MPa;所述頂杆輸入端端面與頂杆輸出端端面直徑之比的取值為3.167,壓力表最大示值範圍為16~40MPa;所述頂杆輸入端端面與頂杆輸出端端面直徑之比的取值為4.167,壓力表最大示值範圍為6~16MPa。
採用上述結構後,利用壓力與壓強和面積成正比的關係,針對不同壓強的測量範圍,保持頂杆輸出端端面的面積或直徑不變,通過改變頂杆輸入端端面的面積或直徑,即可保證頂杆輸出端的壓力在一定的範圍內,從而使叉簧的變形量與放大指示機構的傳動比基本保持一致,這樣可確保叉簧的左、右簧片在不同的外界壓力下外形尺寸基本保持不變,不僅能保證叉簧左、右簧片的機械強度,而且有利於叉簧加工和熱處理,對阻尼組件的要求也相對降低;具有結構簡單、加工方便、性能穩定、壓力示值範圍大、生產成本低、使用壽命長等優點。
圖1為本發明創造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所示,為本發明創造一種抗震壓力表力值傳遞裝置的具體實施方案,它包括阻尼組件1、叉簧16、放大指示機構,所述的叉簧16由叉簧座4、簧片6、中心頂簧7組成,左、右簧片6連接在叉簧座4上,中心頂簧7位於左、右簧片6之間並與左、右簧片6連為一體,所述叉簧座4上設有頂杆導向孔及膜片定位孔並對應設有頂杆3和膜片2,頂杆的輸出端5與中心頂簧7配合,輸入端14與膜片2中心孔匹配,阻尼組件1通過密封墊片12與膜片2端面配合。所述放大指示機構包括連杆8、機芯夾板15、扇形齒輪9、中心齒輪10、拉杆11,連杆8及機芯夾板15依次固定在左、右簧片6上,扇形齒輪9和中心齒輪10相互配合併設置在機芯夾板15上,拉杆11連接在連杆8與扇形齒輪9之間,指針固定在中心齒輪10上。所述頂杆輸入端14端面與頂杆輸出端5端面直徑之比的取值範圍在1.167~4.167之間,壓力表最大示值範圍為160~6MPa。
當頂杆輸入端的直徑為7mm,頂杆輸出端的直徑為6mm時,頂杆輸入端14端面與頂杆輸出端5端面直徑之比為1.167,壓力表最大示值範圍為120~160MPa。
當頂杆輸入端的直徑為9.5mm,頂杆輸出端的直徑為6mm時,頂杆輸入端14端面與頂杆輸出端5端面直徑之比為1.583,壓力表最大示值範圍為100~120MPa。
當頂杆輸入端的直徑為13.5mm,頂杆輸出端的直徑為6mm時,所述頂杆輸入端14端面與頂杆輸出端5端面直徑之比為2.25,壓力表最大示值範圍為40~100MPa。
當頂杆輸入端的直徑為19mm,頂杆輸出端的直徑為6mm時,所述頂杆輸入端14端面與頂杆輸出端5端面直徑之比為3.167,壓力表最大示值範圍為16~40MPa。
當頂杆輸入端的直徑為25mm,頂杆輸出端的直徑為6mm時,所述頂杆輸入端14端面與頂杆輸出端5端面直徑之比為4.167,壓力表最大示值範圍為6~16MPa。
權利要求
1.一種抗震壓力表力值傳遞裝置,包括阻尼組件(1)、叉簧(16)、放大指示機構,其特徵是所述的叉簧(16)由叉簧座(4)、簧片(6)、中心頂簧(7)組成,左、右簧片(6)連接在叉簧座(4)上,中心頂簧(7)位於左、右簧片(6)之間並與左、右簧片(6)連為一體,所述叉簧座(4)上設有頂杆導向孔及膜片定位孔並對應設有頂杆(3)和膜片(2),頂杆的輸出端(5)與中心頂簧(7)配合,輸入端(14)與膜片(2)中心孔匹配,阻尼組件(1)與膜片(2)端面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壓力表力值傳遞裝置,其特徵是所述放大指示機構包括連杆(8)、機芯夾板(15)、扇形齒輪(9)、中心齒輪(10)、拉杆(11),連杆(8)及機芯夾板(15)依次固定在左右簧片(6)上,扇形齒輪(9)和中心齒輪(10)相互配合併設置在機芯夾板(15)上,拉杆(11)連接在連杆(8)與扇形齒輪(9)之間,指針固定在中心齒輪(10)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震壓力表力值傳遞裝置,其特徵是所述頂杆輸入端(14)端面與頂杆輸出端(5)端面直徑之比的取值範圍在1.167~4.167之間,壓力表最大示值範圍為160~6MPa。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壓力表力值傳遞裝置,其特徵是所述頂杆輸入端(14)端面與頂杆輸出端(5)端面直徑之比的取值為1.167,壓力表最大示值為範圍為120~160MPa。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壓力表力值傳遞裝置,其特徵是所述頂杆輸入端(14)端面與頂杆輸出端(5)端面直徑之比的取值為1.538,壓力表最大示值範圍為100~120MPa。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壓力表力值傳遞裝置,其特徵是所述頂杆輸入端(14)端面與頂杆輸出端(5)端面直徑之比的取值為2.25,壓力表最大示值為範圍為40~100MPa。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壓力表力值傳遞裝置,其特徵是所述頂杆輸入端(14)端面與頂杆輸出端(5)端面直徑之比的取值為3.167,壓力表最大示值範圍為16~40MPa。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壓力表力值傳遞裝置,其特徵是所述頂杆輸入端(14)端面與頂杆輸出端(5)端面直徑之比的取值為4.167,壓力表最大示值範圍為6~16MPa。
全文摘要
本發明創造公開了一種抗震壓力表力值傳遞裝置,包括阻尼組件(1)、叉簧(16)、放大指示機構,叉簧(16)由叉簧座(4)、簧片(6)、中心頂簧(7)組成,左、右簧片(6)連接在叉簧座(4)上,中心頂簧(7)位於左、右簧片(6)之間並與左、右簧片(6)連為一體,叉簧座(4)上設有頂杆導向孔及膜片定位孔並對應設有頂杆(3)和膜片(2),頂杆的輸出端(5)與中心頂簧(7)配合,輸入端(14)與膜片(2)中心孔匹配,阻尼組件(1)與膜片(2)端面配合;所述頂杆輸入端(14)端面與頂杆輸出端(5)端面直徑之比的取值範圍在1.167~4.167之間,壓力表最大示值範圍為160~6MPa;採用上述結構後,具有結構簡單、加工方便、性能穩定、壓力示值範圍大、生產成本低、使用壽命長等優點。
文檔編號G01L1/04GK1715855SQ20051005084
公開日2006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21日
發明者周永華 申請人:周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