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體支撐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12:51:41 3
專利名稱:板體支撐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支撐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用於存放平板狀物體的板體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
參閱圖1,現有的支撐件1包含多個平行相間隔的立架11、一固定在每一立架11頂部的上蓋板12,及一固定在每一立架11底部的下蓋板13。每一立架11具有一垂直於水平面的支杆111,及多個由支杆111彼此相間隔且水平地向外延伸的突出部112。而具有相同高度的突出部112相配合可界定出多個相互平行的平面,每一平面分別用於擺放平板狀物體2,例如玻璃板及液晶板等產品。欲擺放時,將每一物體2以一平行於每一平面的方向推移,並使得每一物體2相反兩側恰可抵靠在相同高度的突出部112上。
由於每物體只靠著兩個抵靠在相同高度的突出部112上,其他的部分並沒有受到任何支撐,由於重力的影響,物體會自中央部分如假想線所示般向下垂墜並且彎曲,彎曲物體的品質將會大大降低,對於高精密產品如液晶板等便喪失了產業上的利用性,無形中造成了不少損失。
另一方面,現有的支撐件1是以焊接方式組合而成,一旦從業人員對於焊接技術較為不純熟時,花費於焊接的時間會較長,此時支撐件1就容易產生形變。另一種現有的支撐件1則是以一體成型的方式組合而成,無須焊接,所以受到形變的影響因素顯然較小。但無論是用焊接或是一體成型的方式,一旦支撐件1產生形變或斷裂等現象,便無法替換新的零件,支撐件1就不能繼續使用。對於廠商而言,當支撐件1損壞時,會增加許多添購新支撐件1的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存放平板狀物體,並且能夠消除物體受到自身重力而產生的形變,而且可以隨時替換已損壞框條的板體支撐裝置。
本實用新型板體支撐裝置包含一框架、至少一支杆單元,及至少一承置單元。
框架具有平行設置的第一底框條、一設置在二第一底框條二端的第二底框條、多個分別立設在二第一底框條上的第一立框條,及多個立設在第二底框條上的第二立框條。而且第一、第二底框條及第一、二立框條共同界定出一承置空間。
支杆單元具有多個分別橫設在框架的第一立框條上並伸置於承置空間內的支杆,且每一支杆都位於一水平面上。承置單元具有多個分別橫設在框架的第二立框條上並伸置於承置空間內的承置杆,且每一承置杆的杆徑是由對應於第二立框條位置處朝向承置空間方向漸縮,且每一承置杆皆位於前述支杆單元的每一支杆的同一水平面。使得當平板狀物體置放在支杆單元及承置單元上時,可保持水平狀態。
一方面,本實用新型藉由承置單元的承置杆間隔設置,便可將平板狀物體以平均受力的方式頂抵於一水平面,物體因為重力而形成彎曲的應變效應便會減少。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板體支撐裝置的框架是以卡掣的方式結合起來,相較於現有的焊接或是一體成型的方式,不但施工簡便,可以節省許多組裝時間,而且不用對從業人員施以繁複的訓練。當框架的框條發生形變或斷裂時,也可以隨時替換新的框條,而不必將整體框架完全丟棄,確實能夠達成節省施工時間與降低成本的目的。
下面通過較佳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板體支撐裝置進行詳細說明,附圖中圖1是一側視圖,說明現有的支撐件內部存放平板狀物體的狀態;圖2是一立體組合圖,說明本實用新型板體支撐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
圖3是一局部立體分解圖,說明較佳實施例的組裝方式;圖4是一側視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內部存放平板狀物體的狀態;及圖5是一側視圖,利用不同於圖4的側視方向,說明該較佳實施例內部存放平板狀物體的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2,本實用新型板體支撐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包含一框架3、多個支杆單元4,及多個承置單元5。在本實施例中,支杆單元4與承置單元5的數目為多個,但是於實際實施時,也可以只為一個,不應局限於本較佳實施例的說明。
框架3是由金屬材質所製成,並具有二平行設置的第一底框條31、一設置在第一底框條31二端的第二底框條32、多個分別立設在第一底框條31上的第一立框條33、多個立設在第二底框條32上的第二立框條34、二分別位於二第一底框條31相對上方且連接第一立框條33頂端的第一頂框條35、一位於第二底框條32相對上方且將第二立框條34頂端連接在一起的第二頂框條36、多個相反兩端分別連接至第一底框條31的第一肋條37,及多個相反兩端分別連接至第一立框條33頂端的第二肋條38。而且第一、第二底框條31、32及第一、二立框條33、34共同界定出一承置空間。
參閱圖3,第一底框條31具有一設在端面且用以卡掣第二底框條32的端槽311、多個設在鄰近承置空間的側面且用以卡掣第一肋條37的側槽312,及多個設於頂面且用以卡掣第一立框條33的頂槽313。為方便說明,圖3中第一肋條37、側槽312、第一立框條33,及頂槽313皆只繪出一個。
第一立框條33具有一本體331、一由該本體331頂面向上延伸的凸柱332,以及設於該凸柱332相反兩側且用以容置第一頂框條35的第一缺口333,與用以容置第二肋條38的第二缺口334。為方便說明,圖3中第一頂框條35,及第二肋條38也只繪出一個。
第一頂框條35的截面呈側向L形,並具有一垂直向的縱向板351,及一位於縱向板351上方且水平向的橫向板352。在組裝時,縱向板351卡掣在第一立框條33的第一缺口333內,同時,所述的第一立框條33的凸柱332則頂抵橫向板352,用以提供足夠的縱向支撐力。第二肋條38則分別卡掣在第一立框條33的第二缺口334內,提供橫向的支撐力。
當框條與肋條31~38卡掣在槽311~313與缺口333、334時,皆以螺接或是鉚接方式進一步固定,防止框條與肋條31~38產生滑動,造成該框架3整體結構的不穩定。
參閱圖2與圖3,每一支杆單元4具有多個分別橫設在第一立框條33上,並伸置在承置空間內的支杆41,且每一支杆41皆位於一水平面上。每一承置單元5則具有多人分別橫設在第二立框條34上,並伸置在承置空間內的承置杆51。配合參閱圖4,每一承置杆51的杆徑對應於第二立框條34位置處朝向該承置空間方向漸縮,且承置杆51與前述支杆單元4的支杆41位於同一水平面內。
參閱圖4與圖5,當平板狀物體6置放在同一高度的支杆41與承置杆51上時,可保持水平狀態。支杆41與承置杆51以螺接或栓接的方式固設在第一、第二立框條33、34上,並且可隨時調整水平的精確度,使支杆41與承置杆51形成一精確的水平面,使得置放於水平面上的物體6,也呈現一精確水平的狀態,提高物體6的存放品質。此外,因為支杆41與承置杆51是利用螺接或栓接的方式固定,所以也具有可替換性,當支杆41與承置杆51產生損壞時,可以隨時予以替換更新。
本較佳實施例是用於存放例如玻璃板、LCD熒幕等平板狀物體6,而支杆41與承置杆51是由玻璃纖維所製成,但在使用時也可以針對各種平板狀物體6不同的特性與重量,而採用不同材質,例如金屬或者塑膠等材質來製造。每一承置杆51的形狀為圓杆,對於置放在承置杆51上的物體6,比起其他外形的承置杆51,還能減少長期使用所產生的磨損。同樣地,支杆41也設計為多層式圓杆形狀,對於物體6的兩側部分也可以減少磨損,提高存放過程中的品質。
因此,本實用新型板體支撐裝置在實際使用上,確實能發揮下列的優點與功效1.藉由承置杆51間隔設置,可將物體6平均支撐,不會發生物體6因為重力而彎曲的現象利用承置杆51將平板狀物體6中央部分予以加強支撐,保持物體6的水平狀態,不會發生物體6的中央部分因為缺少支撐力而產生彎曲形變的現象。對於薄片狀的物體6,例如LCD等產品,能夠確實改善中央部分因為重力而彎曲的缺點。
2.該框架3以卡掣的方式結合,不但施工簡便,還可以節省組裝時間,不用對從業人員進行複雜的訓練參閱圖3,框架3的各個框條與肋條31~38完全是以卡掣方式互相組裝而成,再搭配螺接或鉚接加以固定,避免滑動,施工簡便且節省時間,與現有利用焊接施工相比,施工難度也比較低。若是以焊接方式組裝,不但焊接過程中可能會有施工安全的顧慮,而且從業人員必須具備較佳程度的焊接水準,才能避免因為作業不熟悉而失去焊接的精準度。所以對於從未受過焊接訓練的從業人員而言,即使沒有經過複雜的訓練,也可以立即進行本實用新型體支撐裝置的組裝工作。
3.當該框架3的框條或肋條31~38發生形變或斷裂時,可以隨時替換新的零件該框架3是利用各個框條與肋條31~38以卡掣的方式互相組裝而成,當該框架3發生形變或斷裂時,使用者只需將損壞部分更換為新的零件就可完成維修工作。另外,維修所花費的成本也比較低,使用者只需定時的檢測該框架3是否有形變現象,並即時維修替換損壞的零件,就能確保物體6的存放品質。
歸納上述,本實用瓣型板體支撐裝置,利用每一承置單元5頂抵存放物體6的中央部分,予以加強支撐,保持物體6的水平狀態,使物體6各部分都能得到足夠的支撐力,不會因為重力關係而產生中央部分向下彎曲,影響物體6品質。而框架3是以卡掣方式組裝而成,並以螺接或鉚接加以固定,所以能夠快速組裝,而且若框架3的框條或肋條31~38損壞,只須將損壞部分加以替換,不需將框架3丟棄,節省維修成本,所以確實能達到本實用新型的功效。
權利要求1.一種板體支撐裝置,包含一框架,及至少一支杆單元,該框架具有兩平行設置的第一底框條、一設置在兩第一底框條兩端的第二底框條、多個分別立設在兩第一底框條上的第一立框條,及多個立設在第二底框條上的第二立框條,第一、第二底框條及第一、二立框條共同界定出一承置空間,支杆單元具有多個分別橫設在框架的第一立框條上並伸置在承置空間內的支杆,且每一支杆皆位於一水平面上,其特徵在於板體支撐裝置還包含至少一承置單元,具有多個分別橫設在框架的第二立框條上並伸置在承置空間內的承置杆,且第一承置杆的杆徑是由對應於第二立框條位置處朝向承置空間方向漸縮,再者,每一承置杆皆位於前述支杆單元的每一支杆的同一水平面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體支撐裝置,其特徵在於框架還具有多個位於承置空間內且相反兩端分別連接至兩第一底框條的第一肋條。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體支撐裝置,其特徵在於;第一底框條具有一設於端面且卡掣在第二底框條的端槽、多個設於鄰近承置空間的側面且卡掣於所述第一肋條的側槽,及多個設於頂面且卡掣於所述第一立框條的頂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體支撐裝置,其特徵在於框架還具有兩分別位於兩第一底框條相對上方,且連接至所述第一立框條的第一頂框條。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板體支撐裝置,其特徵在於;框架還具有多個位於承置空間內且相反兩端分別連接至所述第一立框條頂端的第二肋條。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板體支撐裝置,其特徵在於第一立框條具有一本體及一由本體頂面向上延伸的凸柱,兩者交接處界定出位於該凸柱兩側且容置第一頂框條的第一缺口,及容置第二肋條的第二缺口。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體支撐裝置,其特徵在於框架還具有一位於第二底框條相對上方且連接至所述第二立框條頂端的第二頂框條。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體支撐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承置杆由玻璃纖維製成。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體支撐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承置杆由塑膠製成。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體支撐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承置杆由金屬材質製成。
專利摘要一種板體支撐裝置,包含一框架、至少一支杆單元,及至少一承置單元。支杆單元具有多個支杆,該承置單元則具有多個承置杆。藉由每一承置杆間隔設置並頂抵支撐平板狀物體的中央部分,可消除物體自身重力而產生的應變效應,使平板狀物體能保持水平狀態,中央部分不會向下彎曲。另一方面,框架則是以卡制的方式將各個框條結合,當框條形變或斷裂時,則可隨時替換為新的框條,有效減少維修成本。
文檔編號B65D85/48GK2848744SQ200520113030
公開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19日
發明者張仲謀 申請人:永聯邦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