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秘書
2023-11-03 23:08:12 1
北宋文臣楊億很有才。舉個例子吧,宰相寇準喜歡出對子玩情調,有次出了個上聯:水底日為天上日。滿朝文武竟全給難住了,只有楊億對出了下聯:眼中人是面前人。一時傳頌,連真宗皇帝趙恆也對他刮目相看,不久就提拔楊億為翰林學士兼知制誥。知制誥就是皇帝的秘書,專門負責起草皇帝的詔令。每次楊億起草的詔令,趙恆都很滿意,幾乎一字不改地一次性通過。不簡單哪,這個楊億。
那年,楊億當上了大宋科考的主考官,就很有些飄飄然了。開考前夕,他竟主動邀請來京應試的同鄉舉子,請客吃飯。推杯換盞間,就有膽大的詢問考題。楊億勃然變色,說了句罵人的話「丕休哉」,甩袖而去。眾人目瞪口呆,但也有暗自叫好的。開榜,卷子中用了「丕休哉」三字的那幾位,全被錄用了。
此事傳到趙恆耳朵裡,趙恆有些不高興,但轉念一想,誰沒有得瑟的時候?何況這麼個大才子,偶爾得瑟一回也不礙事。就原諒了楊億。
景德二年,趙恆任命楊億、王欽若為總主編,編纂《冊府元龜》。作為國家天字第一號重大工程,趙恆非常重視,每編成一卷,他就要親自審閱,凡有錯誤的地方就貼著小紙條。看到這些貼有突兀紙條、需要返工的案卷,楊億汗顏不已,頭疼、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可一細想,不對呀。憑皇上的學問,哪能看出這些微小錯誤呢?必有槍手在替皇上審閱!明察暗訪後,果真如此——趙恆每次都將案卷轉給陳彭年,由陳代為審閱。
這個陳彭年可不是一般的角兒,學問大得很,歷史典故、生僻問題張口即來,核對資料,竟無一出錯。趙恆對他信任有加。有次,舉行祭祀大典,陳彭年負責在前給皇帝引路,沒想一時疏忽,引偏了路。有關部門的領導想上前糾正,陳彭年臉一繃,眉一皺,說錯不了。
陳愛卿說錯不了那就錯不了。事後,趙恆僅輕描淡寫地說了這一句。
原來幕後把關的人是這個姓陳的,看來皇上還是對自己不放心啊。楊億心裡很不是滋味。心裡很不是滋味的楊億就想辦法了。不幾日,楊億聯合王欽若等其他編纂人員,集體籤名上奏,為了使這國家第一號工程做得更快、更高、更強,強烈要求陳彭年也加入編纂隊伍。
趙恆不知是計,準奏了。
從此,那些可惡生厭、飄舞示威的小紙條漸漸地少了,直至徹底消失。楊億心裡樂開了花。趙恆也甚是開心,連誇這工程搞得好。群臣皆曰,皇上知人善任,真乃一代明主也!趙恆龍顏大悅,重賞了相關人員。
楊億的知制誥生涯過得風生水起,他越發得意,走路,把路面踩得崩崩響,頭抬得高高的,胸也挺得直直的。
他現在最討厭的就是別人修改他的文字。可惜百密一疏,有次還是讓趙恆找出了破綻。這是一份答覆遼國的詔書,趙恆對楊億在其中使用的「臨壤交歡」很不滿意,審批時,在「臨壤」二字旁邊連用了 「朽壤、鼠壤、糞壤」三個貶義詞。詔書被發回重寫,看到這三個詞,楊億面如土色,半天沒回過神來。最後,楊億費盡思量,把「臨壤」改為「臨境」,才勉強過關。這個打擊太大,楊億有些傷不起了。
傷不起的事兒還有呢。
有次,楊億寫了份奏表,其中有句「伏惟陛下德邁九皇」,以此來歌頌趙恆,討趙恆歡心,提升下自己已在皇帝心中嚴重下墜的位置。對這奏表,楊億很是得意。沒想趙恆看了後,眉頭緊鎖,這個楊億,咋這麼氣人呢,朕乃堂堂一國之君,他竟讓朕賣韭黃!真是豈有此理!原來「九皇」與「韭黃」同音,難怪趙恆會動怒了。楊億嚇得不輕,終成疾臥床,幾日未能上朝。
好在趙恆沒有忘記他。一夜,趙恆來探望楊億。寒暄後,趙恆拿出一疊文稿給楊億,說這是朕寫的一些詩文手稿,朕的筆跡你是認得的,沒有找人代勞哦。你有空幫朕看看,寫得怎樣?
趙恆走後,楊億心亂如麻,坐立不安。皇上好久未見,今天怎麼突然來了?一定是有人在皇上面前說我壞話了,自己以前不是懷疑過皇上找人捉刀作詩而當做自己的原創,還有皇上讓陳彭年審閱《冊府元龜》那事兒……
楊億越想越害怕,驚出了一身冷汗。接下來的日子,楊億整天無精打採,遠沒了往日的精氣神,還不到四十的人,仿佛小老頭一個。
怎麼這麼快就成老頭了呢?趙恆很是惋惜,就不再讓楊億起草詔令。
楊億的皇帝秘書生涯,走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