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通道竟然沒用?小編實戰Vista缺陷
2023-11-05 06:48:12
前日,編輯曾作過一篇《》文章,成文後曾有讀者朋友提出測試時未能考慮雙通道內存模式對測試成績的影響,雖然此前泡泡網相關測試文章中曾提出雙通道內存在XP系統下性能優勢並不明顯,甚至可忽略不計的結論,但一直未能在Vista系統下加以求證,終究有些瑕疵。出於IT媒體的責任考慮,編輯再次聯絡廠商暫借測試平臺,經過一天測試成績採集工作。今日再次推出本篇《Vista如何表現?需看雙通道內存逞威》評測文章,藉此機會向讀者朋友澄清針對雙通道內存工作模式的一些誤解。何為雙通道?雙通道因何而來?編輯為此還需要再多囉嗦幾句。● 何為雙通道?
雙通道內存在Vista系統下厲害嗎?
「雙通道內存」其實從字面上就非常容易理解,其實就是雙通道內存控制技術,它能有效提高內存總帶寬,從而適應新處理器的數據傳輸需要。雙通道體系包含了兩個獨立的、具備互補性的智能內存控制器,兩個內存控制器都能夠並行運作。例如,當控制器B準備進行下一次存取內存的時候,控制器A就在讀/寫主內存,反之亦然。兩個內存控制器的這種互補「天性」可以讓有效等待時間縮減50%,因此雙通道技術使內存的帶寬翻了一翻。它的技術核心在於:晶片組(北橋)可以在兩個不同的數據通道上分別尋址、讀取數據,RAM可以達到128bit的帶寬。
● 雙通道內存誕生背景
隨著處理器頻率不斷提升,加上處理器總線頻率的不斷攀升,系統對內存的需求自然也是越來越高,為了提升內存帶寬,廠商們採用了很多種方法,一方面提升內存的工作頻率來提升內存的帶寬,此外雙通道內存技術成為一種簡便的,且成本低廉的內存帶寬提升模式。從技術層面來看雙通道內存技術其實是就是一種內存控制和管理技術,其主要是通過內存控制器來進行獨特的尋址和數據交換,從而使得兩條內存發揮出比單條內存更高的效率。
對於Intel平臺來說,CPU、MCH晶片、內存的數據帶寬對於內存性能很重要
雙通道內存其實很早就出現在高端伺服器產品應用中,當時由於成本問題,很難普及到主流應用中去。後來由於內存帶寬實在制約家用主機的性能發揮,為解決此問題,Intel與上個世際末期曾推出了支持雙通道傳輸技術的i820家用臺式機晶片組,它與Rambus公司的RDRAM內存構成了一對黃金搭檔,所發揮出來的卓絕性能使其一時成為市場的最大亮點。不過RDRAM內存的生產成本過高,並且一家獨大,其它內存廠商還要交納數額不菲的權利金(生產RDRAM內存需要支付高昂的權利金),市場地位非常被動,最終導致Intel不得不主動放棄它。
與此同時,威盛、矽統以及Nvidia等公司為了打破技術壁壘,為此全力推廣DDR(Double Data Rate SDRAM雙倍速傳輸SDRAM)內存,DDR內存的實現思路同RDRAM截然不同,其僅是對主流SDRAM稍做改進,因此內存廠商只需稍微改進工藝,就可生產DDR內存,而無需再次投資興建內存生產線,這樣就大幅降低了DDR內存的生產成本。
DDR內存在誕生初期,單條DDR內存基本就能滿足CPU的帶寬要求,但隨著Pentium 4外頻的一再提升,單條DDR所能提供的帶寬已越來越難以適應處理器的發展需要,晶片組廠商於是再次拿出了雙通道內存技術。NVIDIA是當時第一家在臺式機晶片組上使用雙通道DDR內存的公司,其nForce晶片組就是把DDR內存接口擴展為128bit支持,而隨後Intel在E7500晶片組上完成了雙通道DDR內存的支持,但是在當時要實現雙通道內存的支持實在技術和成本上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如今,無論是廠家還是消費者,在終端產品上實現內存雙通道工作模式已是易如反掌之事。另一邊,雖然尚有阻力,但Vista系統的普及已成必然之勢,新系統能否成為雙通道內存催化劑?還需我們用事實進一步驗證。
【內容導航】
第一頁『測試平臺介紹』
第二頁『Vista自帶性能評分軟體/Super Pi測試』
第三頁『PC Mark 05 Memory/EVEREST』
第四頁『3DMark 06/C&C3 DEMO』
第五頁『PHOTOSHOP渲染時間對比/Vista系統啟動速度』
第六頁『最終測試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