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增強波紋塑料管端接頭的纏繞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01:32:31
專利名稱:螺旋增強波紋塑料管端接頭的纏繞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管狀結構件的纏繞裝置,更具體講是用於在螺旋增強波紋塑料管的端部設置相應管狀連接頭的纏繞裝置。
背景技術:
截面形狀(包括徑向截面或斜向截面)規整的塑料管相互連接時,採用對接或承插等簡單常規的熔接方式即可實現,但如目前常用的在管外壁上接合有不同材質和/或結構形狀的螺旋纏繞式增強結構的螺旋波紋塑料管等類結構形式的管材,因其管材的橫截面形狀不是規整的平面結構,故兩管材間的連接難以採用常規的對接或承插式相互熔接。為此,可以通過在螺旋波紋塑料管等這類管材的端部加設一個具有規整端面形狀的塑料連接端頭予以解決。正因為這類管材的端面結構形狀不規整,因此在其端部加設連接端頭也需要採用相應的設備和/或方式進行。
實用新型內容鑑於此,本實用新型將提供一種用於加工螺旋增強波紋塑料管端接頭的纏繞裝置,能實現方便快速地在螺旋增強波紋塑料管的端部以纏繞方式加工設置用於供管材間相互連接的適當連接接頭。
本實用新型螺旋增強波紋塑料管端接頭的纏繞裝置的結構包括,在與管材軸向方向相適應的基體結構上設置有複數個具有同樣軸向方向轉動軸的轉動型管材承託結構。在基體結構的端部位置處設置有熔融塑料條片擠出裝置,其擠出部位之前設有對加工部位的加熱裝置;擠出部位之後的附近設置有對擠出條片施以徑向壓力的碾壓結構和冷卻結構。在上述基體結構的該同一端部的前方還設置有能沿相同軸向方向作往復移動的支承座,其上經支承結構設置有位於同一軸向方向、並可由動力機構,如常用的電機及相應的傳動結構等帶動旋轉的芯軸;該芯軸上設有可由操縱結構控制作徑向收擴的管材內壁撐頂結構。在一個可作為實施時參考的較簡單結構形式的實施例中,所說該芯軸上的操縱結構是採用為旋轉手柄;由其控制作徑向收擴的管材內壁撐頂結構是採用為由旋轉該旋轉手柄經螺杆帶動作形變運動的四連杆型結構。除此形式外,採用目前還有的其它結構形式也是可以的。
將被加工塑料管置於上述裝置基體結構上的轉動型管材承託結構之上,並使其管端置於與基體結構端部處的熔融塑料條片擠出裝置相對應的位置。將基體結構的該同一端部前方的移動支承座沿該軸向方向移動至使其上的芯軸伸入該塑料管的管口端內,並通過芯軸操縱結構使其上的管材內壁撐頂結構作徑向擴張,直至其撐頂結構端部與管口部內壁完全頂緊。啟動動力機構驅動芯軸轉動,並通過帶動整個管材一同旋轉。此時,該熔融塑料條片擠出裝置所擠出的熔融塑料條片,即可以纏繞方式被敷設於已被加熱裝置加熱至熔融狀的該旋轉的塑料管埠部,再通過設置於該擠出部位後方附近的碾壓結構對所敷設的熔融纏繞塑料條片所施以的徑向壓力的碾壓和冷卻,在原塑料管材的埠部即接合形成一相應的塑料連接端頭結構。
該連接端頭的結構,可以根據該熔融塑料條片擠出裝置所擠出和纏繞敷設該熔融塑料條片的材料、纏繞層數和/或過程而有所不同。例如,單一的擠出纏繞操作可以形成具有簡單層狀結構形式的塑料連接接頭。為提高該連接接頭壁層的抗壓強度,在該熔融塑料條片的纏繞敷設過程中,還可以以夾層方式增加適當結構形式的輔助增強結構。例如,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該輔助增強結構可以通過在位於所說移動支承座上的該支承結構上設置的適當形式的輔助增強結構施放結構敷設。
當所加工管材的直徑較大和/或長度、重量較大時,為便於被加工管材在加工過程中的必要旋轉及轉動的穩定性,在上述裝置的基礎上,可以使上述結構中所說的該轉動型管材承託結構採用為可以在如電機等常用動力機構帶動下與所說該芯軸作同步相應速比轉動的主動型轉動結構。
由於管材端部設置該連接接端頭的加工部位及其附近在加工時是處於較高溫的加熱狀態,為防止和減少裝置與管材的這些部位,特別是對管材內壁的接觸和所施以的撐頂力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可以在所說的該管材內壁撐頂結構與管內壁的接觸部位設置有耐熱彈性結構的撐頂端部,如常用的聚四氟乙烯等材料的端部。
在上述結構中,所說的對以纏繞方式敷設後的熔融纏繞塑料條片施以徑向壓力的該碾壓結構,既可以採用為能以重量和/或以彈性結構等方式施以外加徑向壓力的可轉動式的壓輪結構,也可以採用為只以靜止方式施以徑向壓力的如壓力板、壓力塊、或壓力條、壓力棒組等靜壓式結構。
上述裝置的結構形式簡單,但卻可以方便快速地完成在螺旋增強波紋塑料管的端部以纏繞方式加工設置用於供管材間相互連接的適當連接接頭,解決目前此類塑料管間的相互連接問題。
以下結合由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為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內容再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實用新型上述主題的範圍僅限於以下的實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思想情況下,根據本領域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做出的各種替換或變更,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
圖1是本實用新型螺旋增強波紋塑料管端接頭的纏繞裝置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向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的一種壓輪式碾壓結構的示意圖。
圖4是圖1中的一種靜壓式碾壓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和圖2中所示的,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螺旋增強波紋塑料管端接頭的纏繞裝置的形式。在沿管材4的軸向方向依次設有固定基架12和底座16。在基架12上設置有若干個具有同樣軸向方向轉動軸的主動和/或被動式的轉動型管材承託輪組1。在基架12與底座16的相對端部位置處設置有熔融塑料條片18的擠出模具等擠出裝置8,在其擠出部位之前設有對加工部位的熱風噴口7;在其擠出部位之後設置有對擠出的條片18施以徑向壓力以形成相互熔融接合的管端接頭5的碾壓結構9,以及若干與冷風泵13相連通的冷風噴嘴10。在底座16上設置有一個能沿導軌等適當導向結構在該同一軸向方向上作往復移動的移動支承座17,其上經支承牆板6設有一芯軸3。芯軸3位於該同一軸向方向上,並可由電機及相應的傳動機構等組成的動力機構14帶動旋轉。芯軸3上同軸設有一可在手柄15操作和控制下,經螺杆傳動和帶動作徑向收擴形變運動的四連杆型管材內壁撐頂結構27,其與管材內壁接觸的撐括頂部均為耐熱彈性材料結構形式的撐頂端部28。在移動支承座17上還設置有用於在接頭結構中敷設輔助增強小波紋管19的施放輪架29,以及用於冷卻已熔接後該接頭5的冷卻水管2及相應的接水槽11等第二冷卻結構。
上述裝置中的該碾壓結構9設置在該支承牆板6上,其結構形式可以採用如圖3所示的重力式轉動碾壓輪結構。由間隔設置的若干大耐熱膠輪20和小耐熱膠輪21共同組成的壓輪組,設置在連接於支承臂22上的轉動軸23上,支承臂22連接在該支承牆板6上,大耐熱膠輪20和小耐熱膠輪21可在轉動軸23上由設置於支承臂22上的電機驅動旋轉。
上述裝置中的該碾壓結構9可以採用如圖4所示的重力靜壓式碾壓結構。該碾壓結構由在固定軸25上以間隔設置的若干重力棒24組成,各重力棒24並分別與設於相應側隔離套上的加壓彈簧26配合,以增加徑向的碾壓靜壓力。固定軸25可採用與上述同樣的方式連接於相應的支承臂22上。
權利要求1.螺旋增強波紋塑料管端接頭的纏繞裝置,其特徵是在與管材(4)軸向方向相適應的基體結構(12)上設置有複數個具有同樣軸向方向轉動軸的轉動型管材承託結構(1),在基體結構(12)的端部位置處設置有熔融塑料條片(18)擠出裝置(8),其擠出部位之前設有對加工部位的加熱裝置(7),擠出部位之後設置有對擠出條片(18)施以徑向壓力的碾壓結構(9)和冷卻結構(10),在基體結構(12)的該同一端部前方設置有能沿相同軸向方向作往復移動的移動支承座(17),其上經支承結構(6)設有位於同一軸向方向並可由動力機構(14)帶動旋轉的芯軸(3),芯軸(3)上設有可由操縱結構(15)控制作徑向收擴的管材內壁撐頂結構(27)。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增強波紋塑料管端接頭的纏繞裝置,其特徵是所說的轉動型管材承託結構(1)為可在動力機構帶動下與所說芯軸(3)作同步相應速比轉動的主動型轉動結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增強波紋塑料管端接頭的纏繞裝置,其特徵是在所說的管材內壁撐頂結構(27)與管內壁的接觸部位設置有耐熱彈性結構的撐頂端部(28)。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增強波紋塑料管端接頭的纏繞裝置,其特徵是所說的碾壓結構(9)為轉動式壓輪結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增強波紋塑料管端接頭的纏繞裝置,其特徵是所說的碾壓結構(9)為靜壓結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增強波紋塑料管端接頭的纏繞裝置,其特徵是所說的冷卻結構(10)為若干與冷風泵送結構(13)相連通的冷風噴嘴。
7.如權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螺旋增強波紋塑料管端接頭的纏繞裝置,其特徵是在所說的支承結構(6)上設有敷置於接頭結構中的輔助增強結構(19)的施放結構(29)。
8.如權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螺旋增強波紋塑料管端接頭的纏繞裝置,其特徵是所說的操縱結構(15)為旋轉手柄,由其控制作徑向收擴的管材內壁撐頂結構(27)為由旋轉該旋轉手柄經螺杆帶動作形變運動的四連杆型結構。
專利摘要螺旋增強波紋塑料管端接頭的纏繞裝置,在與管材軸向方向相適應的基體結構上設有若干具有同樣軸向方向轉動軸的轉動型管材承託結構,其端部位置設有熔融塑料條片擠出裝置,在擠出部位之前設有對加工部位的加熱裝置;之後設有對擠出條片施以徑向壓力的碾壓和冷卻結構。在基體結構該同一端部前方設有能沿相同軸向方向作往復移動的移動支承座,其上經支承結構設有位於同一軸向方向並可由動力機構帶動旋轉的芯軸,芯軸上設有可由操縱結構控制作徑向收擴的管材內壁撐頂結構。該裝置可以在螺旋增強波紋塑料管的端部以纏繞方式加工設置用於供管材間相互連接的適當連接接頭。
文檔編號B29C53/00GK2769038SQ200420105670
公開日2006年4月5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22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22日
發明者蒯一希 申請人:蒯一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