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03:35:36 2
專利名稱:一種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冶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在冶金工藝過程中,爐渣的主要作用是使礦石和熔劑中的脈石和燃料中的灰分集中,並在高溫下使得熔煉產物金屬、銃等分離。在某些冶煉過程中,提取金屬的主要反應就是在爐渣介質中進行。例如,鉛還原熔煉時,熔解在爐渣中的矽酸鉛便可直接從爐渣中被還原劑(CO、C)還原,金屬在爐渣中的損失主要決定於這些反應的完成程度。因此,合理的爐渣厚度,有利於在爐渣中發生金屬液滴或銃液滴的沉降分離,而沉降分離的完全程度對金屬在爐渣中的機械夾雜損失起決定性作用。冶金爐渣的化學腐蝕及機械衝刷對渣放出口侵蝕損壞嚴重,因此,合理的渣口形式及結構同樣決定著渣口的使用壽命。而現有技術中,爐內渣層的厚度通常被設定後即一直處於固定值狀態,其厚度無法實現隨時調控,使得爐渣在冶金爐內的停留時間得不到較好的掌控,使得金屬在爐渣中的反應程度得不到保障。
實用新型內容(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以實現根據現場爐況,及時合理的控制渣層厚度,調節爐渣在冶金爐內停留時間,降低金屬在爐渣中由於化學反應的完成程度和機械夾雜造成的損失,提高了金屬回收率,節省加工成本,並可有效渣口使用壽命且便於維護。( 二 )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其包括爐牆,所述爐牆上具有耐火出渣牆體,所述爐牆和耐火出渣牆體之間嵌入水冷元件,所述耐火出渣牆體上具有上渣口和下渣口 ;渣口外水套,其位於水冷元件內且位於耐火出渣牆體的外表面,所述渣口外水套包括第一渣口、第二渣口和第三渣口 ;所述第一渣口和第二渣口同時與上渣口連通;所述第三渣口與下渣口連通。進一步地,所述爐牆內具有爐渣層,所述上渣口位於爐渣層的中部,所述下渣口位於爐渣層的底部。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渣口位於第二渣口的上方。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渣口為虹吸式渣口,所述第二渣口為直口式渣口。進一步地,所述水冷元件為銅水套。進一步地,所述渣口外水套為銅水套或鋼水套。進一步地,所述耐火出渣牆體具有由耐火材料製成的耐火層。(三)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可實現根據現場爐況,及時合理的控制爐渣層厚度,調節爐渣在冶金爐內停留時間,降低金屬在爐渣中由於化學反應的完成程度和機械夾雜造成的損失,提高了金屬回收率,節省加工成本,並可有效延長渣口的使用壽命且便於維護。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結構A-A剖面圖。其中1、爐內熔體;2、爐渣層;3、下渣口 ;4、上渣口 ;5、水冷元件;6、第一渣口 ;7、 第二渣口 ;8、渣口外水套;9、第三渣口 ;10、爐牆;11、耐火出渣牆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其包括爐牆10、水冷元件5和渣口外水套8,該爐牆10上具有耐火出渣牆體11,該耐火出渣牆體11具有由耐火材料製成的耐火層,該爐牆10的外表面高於該耐火出渣牆體11的外表面。爐牆10和耐火出渣牆體11之間嵌入水冷元件5,其中該水冷元件5為銅水套。該耐火出渣牆體11上具有上渣口 4和下渣口 3。爐牆10內具有爐渣層2,上渣口 4位於爐渣層2的中部,下渣口 3位於爐渣層2的底部。渣口外水套8,位於水冷元件5內且位於耐火出渣牆體11的外表面,該渣口外水套8為銅水套或鋼水套。該渣口外水套8包括第一渣口 6、第二渣口 7和第三渣口 9,該第一渣口 6和第二渣口 7同時與上渣口 4連通;該第三渣口 9與下渣口 3連通。第一渣口 6和第二渣口 7可以位於同一高度,也可以位於不同的高度,較優的,設置第一渣口 6位於第二渣口 7的上方,便於該兩個渣口工作時互不幹擾。其中,該第一渣口 6為虹吸式渣口,可確保高效的連接放渣,使得爐渣層厚度可以隨時保持恆定。該第二渣口 7和第三渣口 9為直口式渣口,便於排渣。實施例1本實用新型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用於鉛富氧閃速熔煉生產中,正常生產時,使用虹吸式的第一渣口 6進行連續排渣,使得渣層厚度恆定。當生產參數調整時,可以使用直口式的第二渣口 7和第三渣口 9進行間斷排渣,通過憋渣排渣,靈活控制渣層厚度。在爐內渣型不佳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位於最低位置處的第三渣口 9及時排出爐內熔渣後,通過間斷排渣形成新的符合工藝要求的爐渣層厚度。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可實現根據現場爐況,及時合理的控制渣層厚度,調節爐渣在冶金爐內停留時間,降低金屬在爐渣中由於化學反應的完成程度和機械夾雜造成的損失,提高了金屬回收率,節省加工成本;同時該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可延長閃速爐渣口使用壽命,並可以方便更換損壞的渣口外水套及耐火層,保證了閃速爐連續生產。以上實施方式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於本實用新型的範疇,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應由權利要求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爐牆,所述爐牆上具有耐火出渣牆體,所述爐牆和耐火出渣牆體之間嵌入水冷元件,所述耐火出渣牆體上具有上渣口和下渣口;渣口外水套,其位於水冷元件內且位於耐火出渣牆體的外表面,所述渣口外水套包括第一渣口、第二渣口和第三渣口 ;所述第一渣口和第二渣口同時與上渣口連通;所述第三渣口與下渣口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爐牆內具有爐渣層, 所述上渣口位於爐渣層的中部,所述下渣口位於爐渣層的底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渣口位於第二渣口的上方。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渣口為虹吸式渣口,所述第二渣口為直口式渣口。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水冷元件為銅水套。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渣口外水套為銅水套或鋼水套。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耐火出渣牆體具有由耐火材料製成的耐火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冶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該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包括爐牆,爐牆上具有耐火出渣牆體,爐牆和耐火出渣牆體之間嵌入水冷元件,耐火出渣牆體上具有上渣口和下渣口;渣口外水套,其位於水冷元件內且位於耐火出渣牆體的外表面,渣口外水套包括第一渣口、第二渣口和第三渣口;第一渣口和第二渣口同時與上渣口連通;第三渣口與下渣口連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冶金爐渣厚度控制裝置,可實現根據現場爐況,及時合理的控制爐渣層厚度,調節爐渣在冶金爐內停留時間,降低金屬在爐渣中由於化學反應的完成程度和機械夾雜造成的損失,提高了金屬回收率,節省加工成本,並可有效延長渣口的使用壽命且便於維護。
文檔編號F27D3/15GK202216548SQ201120333199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6日
發明者宋元張, 尹飛, 崔成旺, 李強, 楊永強, 梁德華, 王成彥, 邢鵬, 鄭曉斌, 郜偉, 陳永強 申請人:北京礦冶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