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混藥功能的注射筆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09:22:16 3
專利名稱:帶混藥功能的注射筆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注射用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帶混藥功能的注射筆;尤其 涉及一種將一種液體藥品從其包裝內注入到另一種液體或固體藥品包裝容器中,混勻後回 吸到原液體藥品包裝容器中進行一次或多次可調劑量使用的注射筆。
背景技術:
在醫療技術領域中,對於有些在液體狀態下保存穩定性差,而在粉劑狀態下保存 穩定的藥品,現有技術採用預先用一次性注射器或單獨的混藥裝置將液體溶酶加入到粉狀 保存的藥品包裝容器中,然後再用一次性注射器或其它藥品轉移工具將溶解後的藥液加入 到適合注射筆使用的藥品包裝內,最後再將此包裝放到注射筆中,通過注射筆實現多次可 調劑量的注射使用。現有技術藥品的溶解和回吸過程繁瑣,操作過程不方便,操作不當會造 成藥品汙染。混藥採用轉移工具或混藥裝置既增加患者用藥成本,也增加患者用藥風險。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混藥功能的注射筆,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注射筆不具備 混藥功能,藥品的溶解和回吸過程繁瑣,操作過程不方便,操作不當造成藥品汙染,混藥採 用轉移工具或混藥裝置既增加患者用藥成本,也增加患者用藥風險等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包括拉杆、壓鈕、劑量調節螺套、內套、止退塊、 壓套、溶酶包裝容器移動膠塞、連接定位套、溶酶包裝容器、溶酶包裝容器頂部密封墊、注射 針頭、注射筆帽;溶酶包裝容器移動膠塞;滑動配合安裝在溶酶包裝容器內;溶酶包裝容器 安裝在連接定位套內,連接定位套對溶酶包裝容器徑向定位;連接定位套與內套螺紋旋緊 連接;壓套上具有槽口,拉杆軸向有斜向的鋸齒結構,拉杆軸向鋸齒間凹槽的傾斜方向和止 退塊的傾斜方向一致,鋸齒間的凹槽的寬度大於止退塊的厚度;止退塊一端連接固定在壓 套上,止退塊另一端通過壓套槽口插入到拉杆的鋸齒間凹槽內;壓套安裝在內套的孔內; 壓套通過彈簧和浮動套對溶酶包裝容器軸向定位;拉杆穿過壓套,拉杆的一端與溶酶包裝 容器移動膠塞螺紋連接,拉杆的另一端連接安裝壓鈕;連接定位套頭部與注射針頭螺紋連 接,其內部注射針頭刺穿溶酶包裝容器頂部密封墊進入到溶酶或溶解後的藥液中;注射筆 帽壓緊在連接定位套上;劑量調節套與內套螺紋連接。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壓緊彈簧、浮動套;浮動套和一個壓緊彈簧安裝在內套內孔中, 可以沿內套內孔軸向移動;內套內孔具有浮動套限位臺肩;壓套通過螺紋旋入內套的螺孔 內,並將壓緊彈簧壓縮,進而將浮動套壓緊在內套內部的臺肩上;壓套通過浮動套對溶酶包 裝容器軸向定位。本實用新型還包括限位套、止動螺釘;限位套上端面有與軸線同心的兩段環形導 槽,止動螺釘穿過限位套的環形導槽將限位套擰緊在壓套的端面上;止動螺釘上面有臺肩, 使限位套在止動螺釘的臺肩的限位下在軸線方向只能做微小的移動。限位套在圓周方向可 以在限位套上環形槽限定的空間內轉動。[0007]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扭簧;扭簧安裝在限位套的軸套上,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止動螺釘上,另一端固定在限位套上;扭簧安裝時,靠預緊力將限位套轉到兩個限位螺釘限定的位 置上。限位套內孔有向內突出的定位凸起,拉杆軸向具有鍵槽;凸起部分寬度與拉杆的鍵槽 寬度相匹配,使得拉杆與限位套在徑向上處於同步狀態,在軸向上,拉杆由限位套內的凸起 限定隨限位套進行軸向移動。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固定螺母、螺釘;固定螺母將壓鈕固定在拉杆的一端。止動塊一 端通過螺釘固定在壓套的軸向面上。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上部封閉帽、溶酶包裝容器蓋;壓鈕上部具有凹形腔;上部密 封帽通過過盈配合蓋在壓鈕上部的凹形腔內。溶酶包裝容器蓋將溶酶包裝容器頂部密封墊 壓緊在溶酶包裝容器埠,封密包裝在溶酶包裝容器埠上;溶酶包裝容器蓋與連接定位 套的內孔間隙配合。本實用新型拉杆具有壓鈕限位臺肩,壓鈕安裝壓緊在拉杆的限位臺肩上。拉杆與 溶酶包裝容器移動膠塞的連接端螺紋後部具有尺寸大於浮動套內徑的軸臺,對拉杆軸向行 程限位,使拉杆不會拉出內套。連接定位套沿軸線方向上開有槽形長孔,用來觀察溶酶容器 中藥品的使用情況,連接定位套的外表面預先標出了劑量刻度,用來調節指示每次使用的 劑量和剩餘藥液的量。使用操作過程如下拔下注射筆帽,將連接定位套與內套旋開,旋轉溶酶包裝容器使其內部溶酶包裝 容器移動膠塞與拉杆連接牢固,套上連接定位套,並將連接定位套和內套旋緊連接好。將劑 量調節套調整到最大劑量位置,將注射針頭與連接定位套連接擰緊,持本實用新型將注射 針頭刺入藥品包裝容器,按動壓鈕到底將溶酶注入到藥品中,振蕩藥品容器使藥品充分溶 解後,順時針旋轉壓鈕到限定位置並緩慢拉動拉杆將溶解後藥品溶液全部吸回到溶酶包裝 容器中。將注射針頭向上方向握好本實用新型,通過連接定位套的長孔觀察容器內氣泡,氣 泡全部上到頂部後,保持注射筆直立狀態,緩慢推動壓鈕將溶酶容器中氣體排淨。將劑量調 節旋鈕調整到零點,按動壓鈕排出多餘藥液。調節劑量調節套到需要的劑量位置,將針頭刺 入患者體內,按動壓鈕至極限位置,拔出注射筆完成一次注射。使用後將注射筆帽蓋好,將注射筆放入藥品要求的環境中保存。下一次使用時更 換注射針頭,調節劑量調節套到需要的劑量的位置,按動壓鈕繼續為患者注射,直到用完容 器內的藥品為止。注射筆內的藥品用完後,將針頭旋下,將連接定位套和內套旋開分離,扭 動溶酶包裝容器將溶酶包裝容器移動膠塞從拉杆上卸下來。此時如果繼續注射則按照開始 使用時的方法安裝新的溶酶產品,否則則將連接定位套與內套連接後,蓋上注射筆帽,將注 射筆放好即可。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在於將溶酶注入到粉劑藥品包裝中不需要中間工具,藥品的 溶解和回吸過程簡化,計量方便,無汙染,安全性好,極大程度方便患者,降低患者用藥成本,同 時由於沒有混藥工具,生產廠也不需要增加額外的生產設備來生產混藥器或為患者單獨配備 混藥工具,能夠很大程度地降低藥品的生產和使用成本,便於藥品推廣,操作簡單易學。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局部I放大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局部II放大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A-A剖面放大示意圖;圖中1封閉帽、2拉杆、3固定螺母、4壓鈕、5劑量調節螺套、6內套、7螺釘、8止退 塊、9壓套、10壓緊彈簧、11浮動套、12溶酶包裝容器移動膠塞、13連接定位套、14溶酶包裝 容器、15溶酶包裝容器蓋、16溶酶包裝容器頂部密封墊、17注射針頭、18注射筆帽、19限位 套、20扭簧、21止動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封閉帽1、拉杆2、固定螺母 3、壓鈕4、劑量調節螺套5、內套6、螺釘7、止退塊8、壓套9、壓緊彈簧10、浮動套11、溶酶包 裝容器移動膠塞12、連接定位套13、溶酶包裝容器14、溶酶包裝容器蓋15、溶酶包裝容器頂 部密封墊16、注射針頭17、注射筆帽18、限位套19、扭簧20、止動螺釘21。如圖1、圖2所示溶酶包裝容器移動膠塞12滑動配合安裝在溶酶包裝容器14內; 溶酶包裝容器14安裝在連接定位套13內,連接定位套13對溶酶包裝容器徑向定位。溶酶 包裝容器蓋15將溶酶包裝容器頂部密封墊16壓緊在溶酶包裝容器14埠,封密包裝在溶 酶包裝容器14埠上;溶酶包裝容器蓋15與連接定位套13的內孔間隙配合。連接定位套 13沿軸線方向上開有槽形長孔,用來觀察溶酶容器中藥品的使用情況,連接定位套13的外 表面預先標出了劑量刻度,用來調節指示每次使用的劑量和剩餘藥液的量。如圖1、圖3所示連接定位套13與內套6螺紋旋緊連接;壓套9上具有槽口,拉 杆2軸向有斜向的鋸齒,拉杆2鋸齒間凹槽的傾斜方向和止退塊8的傾斜方向一致,拉杆2 鋸齒間的凹槽寬度大於止退塊8厚度;止退塊8 一端通過螺釘7固定在壓套9上。止退塊 8另一端通過壓套9槽口插入到拉杆2的鋸齒間凹槽內;壓緊彈簧10和浮動套11安裝在 內套6的孔內,內套6內孔具有浮動套限位臺肩;壓套9通過螺紋旋入內套6的螺孔內,壓 套9將壓緊彈簧10壓縮,進而將浮動套11壓緊在內套6內部的臺肩上;壓緊彈簧10和浮 動套11可以沿內套6內孔軸向移動;壓套9通過浮動套11對溶酶包裝容器軸向定位。如圖1、圖3、圖4所示限位套19上端面有與軸線同心的兩段環形導槽,止動螺釘 21穿過限位套19環形導槽將限位套19擰緊在壓套9的端面上;止動螺釘21上面有臺肩, 使限位套19在止動螺釘的臺肩的限位下在軸線方向只能做微小的移動。限位套19在圓周 方向可以在限位套上環形槽限定的空間內轉動。如圖1所示拉杆2穿過壓套9,拉杆2的一端與溶酶包裝容器移動膠塞12螺紋 連接,拉杆2可直線運動拉動或推動溶酶包裝容器移動膠塞12 ;拉杆具有壓鈕4限位臺肩, 壓鈕4壓緊限位臺肩,由固定螺母3將壓鈕4固定在拉杆2的另一端。壓鈕上部具有凹形 腔;上部密封帽1通過過盈配合蓋在壓鈕上部的凹形腔內。拉杆2沿著鋸齒間的凹槽傾斜 方向同向軸向移動,止退塊8對拉杆2沒有止動限制;在拉杆2不順時針旋轉時,拉杆2受 止退塊8的止動限制作用無法沿著鋸齒間的凹槽傾斜方向反向軸向移動。但拉杆2順時針 旋轉到限位套19環行導槽限定的位置後,拉杆2上鋸齒面的位置與止退塊8的位置錯開, 止動塊8對拉杆2不再具有限制作用,因此在拉杆2順時針旋轉到限定位置並保持時,拉杆 2可以拉動溶酶包裝容器移動膠塞12做前後的軸向移動,實現推出溶酶到藥品容器中實現混藥和吸出混合後藥液到溶酶包裝容器14中的作用;拉杆2與溶酶包裝容器移動膠塞12 的連接端螺紋後部具有尺寸大於浮動套11內徑的軸臺,對拉杆2軸向行程限位,使拉杆2 不會拉出內套6。如圖1、圖2所示連接定 位套13頭部與注射針頭17螺紋連接,注射針頭17與連 接定位套13連接好後,其內部針頭刺穿溶酶包裝容器頂部密封墊16進入到溶酶或溶解後 的藥液中;注射筆帽18過盈壓緊在連接定位套13上;劑量調節套5與內套6螺紋連接,旋 轉劑量調節套5改變相對內套6的軸向位置,進而改變劑量調節套5頂面相對壓鈕4底面 間的距離,壓鈕4下按行程距離得以改變,壓鈕4下按行程距離與注射劑量成正比。如圖1、圖3、圖4所示;扭簧20安裝在限位套19的軸套上,扭簧20的一端固定在 止動螺釘21上,另一端固定在限位套19上;扭簧安裝時,靠預緊力將限位套19轉到兩個限 位螺釘限定的位置上。限位套19內孔有向內突出的定位凸起,拉杆2軸向具有鍵槽;凸起 部分寬度與拉杆2的鍵槽寬度相匹配,使得拉杆2與限位套19在徑向上處於同步狀態,在 軸向上,拉杆2由限位套內的凸起限定隨限位套19進行軸向移動。使用操作過程如下拔下注射筆帽18,將連接定位套13與內套6旋開,旋轉溶酶包裝容器14使其內 部的溶酶包裝容器移動膠塞12與拉杆2連接牢固,套上連接定位套13,並將連接定位套13 和內套6旋緊連接好。將劑量調節套5調整到最大劑量位置,將注射針頭17與連接定位套 13連接擰緊,持本實用新型將注射針頭17刺入並穿過藥品包裝容器,按動壓鈕4到底將溶 酶注入到藥品中,振蕩藥品容器使藥品充分溶解後,順時針旋轉壓鈕4並緩慢拉動拉杆2將 溶解後的藥品溶液全部吸回到溶酶包裝容器14中。
權利要求一種帶混藥功能的注射筆,其特徵在於包括拉杆、壓鈕、劑量調節螺套、內套、止退塊、壓套、溶酶包裝容器移動膠塞、連接定位套、溶酶包裝容器、溶酶包裝容器頂部密封墊、注射針頭、注射筆帽;溶酶包裝容器移動膠塞;滑動配合安裝在溶酶包裝容器內;溶酶包裝容器安裝在連接定位套內,連接定位套對溶酶包裝容器徑向定位;連接定位套與內套螺紋旋緊連接;連接定位套與內套螺紋旋緊連接;壓套上具有槽口,拉杆軸向有斜向的鋸齒結構,拉杆軸向鋸齒間凹槽的傾斜方向和止退塊的傾斜方向一致,鋸齒間的凹槽的寬度大於止退塊的厚度;止退塊一端連接固定在壓套上,止退塊另一端通過壓套槽口插入到拉杆的鋸齒間凹槽內;壓套安裝在內套的孔內;壓套通過彈簧和浮動套對溶酶包裝容器軸向定位;拉杆穿過壓套,拉杆的一端與溶酶包裝容器移動膠塞螺紋連接,拉杆的另一端連接安裝壓鈕;連接定位套頭部與注射針頭螺紋連接,其內部注射針頭刺穿溶酶包裝容器頂部密封墊進入到溶酶或溶解後的藥液中;注射筆帽壓緊在連接定位套上;劑量調節套與內套螺紋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筆,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壓緊彈簧、浮動套安裝在內套內 孔中;內套內孔具有浮動套限位臺肩;壓套通過螺紋旋入內套的螺孔內,並將壓緊彈簧壓 縮壓緊在臺肩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筆,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限位套、止動螺釘;限位套上端 面有與軸線同心的兩段環形導槽,止動螺釘穿過限位套的環形導槽將限位套擰緊在壓套的 端面上;止動螺釘上面有臺肩,使限位套在止動螺釘的臺肩的限位下在軸線方向只能做微 小的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筆,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扭簧安裝在限位套的軸套上,扭 簧的一端固定在止動螺釘上,另一端固定在限位套上;限位套內孔有向內突出的定位凸起, 拉杆軸向具有鍵槽;凸起部分寬度與拉杆的鍵槽寬度相匹配,使得拉杆與限位套在徑向上 處於同步狀態,在軸向上,拉杆由限位套內的凸起限定隨限位套進行軸向移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筆,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固定螺母、螺釘;固定螺母將壓 鈕固定在拉杆的一端,止動塊一端通過螺釘固定在壓套的軸向面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筆,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具有凹形腔的上部封閉帽,上部 密封帽通過過盈配合蓋在壓鈕上部的凹形腔內。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筆,其特徵在於溶酶包裝容器蓋將溶酶包裝容器頂部 密封墊壓緊在溶酶包裝容器埠,封密包裝在溶酶包裝容器埠上;溶酶包裝容器蓋與連 接定位套的內孔間隙配合。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筆,其特徵在於拉杆具有壓鈕限位臺肩,壓鈕安裝壓緊 在拉杆的限位臺肩上。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筆,其特徵在於拉杆與溶酶包裝容器移動膠塞的連接 端螺紋後部具有尺寸大於浮動套內徑的軸臺,對拉杆軸向行程限位,使拉杆不會拉出內套。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筆,其特徵在於連接定位套沿軸線方向上開有槽形長 孔,連接定位套的外表面標有劑量刻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帶混藥功能的注射筆,可將溶酶注入到粉劑藥品包裝中,然後通過拉回注射筆的推桿將溶解後藥品溶液吸回到注射筆中的原溶酶包裝容器內,通過輕輕推動注射筆的推桿將藥液中的氣泡排掉,然後調節注射筆的劑量調節旋鈕到需要劑量後給患者注射。優點是將溶酶注入到粉劑藥品包裝中不需要中間工具,藥品的溶解和回吸過程簡化,計量方便,無汙染,安全性好,極大程度方便患者,降低患者用藥成本,同時由於沒有混藥工具,生產廠也不需要增加額外的生產設備來生產混藥器或為患者單獨配備混藥工具,能夠很大程度地降低藥品的生產和使用成本,便於藥品推廣,操作簡單易學。
文檔編號A61M5/178GK201744020SQ20102020266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26日
發明者王豔華 申請人:王豔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