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除靜電防甩擊裝置以及帶有該裝置的光纖篩選/復繞機的製作方法
2023-11-10 18:27:17 2
專利名稱:光纖除靜電防甩擊裝置以及帶有該裝置的光纖篩選/復繞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通信技術,特別涉及光纖製造中的光纖篩選/復繞工序。
背景技術:
在光纖生產環節中,涉及將拉絲光纖篩選卷繞成盤的工序。在光纖卷繞過程中,高速運動的光纖經過各個導輪,皮帶,塑料等後會產生大量靜電,這些靜電會附在光纖上直接導致光纖不能平整的排線,以致後續著色工序會因排線平整造成放線斷纖,嚴重的將導致卷繞成盤的光纖衰減性能降低或出現衰減突變等危害。
在光纖卷繞過程中,會發生斷纖現象。高速運動的光纖發生斷裂後,斷裂的光纖如果甩擊到收線盤上的光纖上,會對成品光纖的質量影響非常大。
目前的光纖篩選/復繞機為了降低靜電對光纖的影響,設置有一個除靜電棒。另一方面,為了降低斷纖甩擊對收線盤上光纖的影響,還在收線盤上設置有一個甩擊防護罩。但是,由於甩擊防護罩的存在,使除靜電棒於收線盤的距離過大,減弱了除靜電的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纖除靜電防甩擊裝置,能夠在實現防甩擊的同時,達到較好的除靜電效果。
本發明的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帶有前述光纖除靜電防甩擊裝置的光纖篩選/復繞機。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光纖收線盤防護裝置,包括甩擊防護罩,所述甩擊防護罩內設置有除靜電裝置。
進一步的說,所述除靜電裝置為放電針。所述甩擊防護罩上設置有多個小孔,放電針設置於小孔內。這樣斷裂後的光纖自由端就不會因碰撞除靜電裝置上的放電針而改變運動軌跡產生甩擊,而是會貼著甩擊防護罩的內壁運動,直到停止。
所述甩擊防護罩上的小孔為徑向設置。
更進一步的,所述小孔為通孔,放電針部分位於小孔內。或者所述小孔為盲孔,放電針位於小孔內。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帶有前述光纖除靜電防甩擊裝置的光纖篩選/復繞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解決了甩擊防護裝置和除靜電裝置之間的矛盾,採用本發明,能夠同時達到較好的防甩擊效果和除靜電效果。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的示意圖,圖1-a為俯視圖,圖1-b為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示意圖,圖2-a為俯視圖,圖2-b為主視圖,圖2-c為圖2-b中的光纖除靜電防甩擊裝置的A-A剖視圖。
其中1為本發明的甩擊防護罩。
10為現有的防甩擊護罩2為收線承繞盤3為除靜電器的放電針4為光纖5為除靜電器電源線6為除靜電器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2。
本發明的光纖除靜電防甩擊裝置包括甩擊防護罩1,所述甩擊防護罩1內設置有除靜電裝置。
除靜電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是放電針,如圖2中的放電針3。
在甩擊防護罩1上設置有多個小孔,放電針3設置於小孔內。甩擊防護罩1上的小孔為徑向設置。由於防護罩的形狀多為環狀或者近似於環狀,對收線盤2形成包圍,本文所述的徑向即是根據防護罩的形狀而定義的徑向。
小孔的數量可以是很多個,根據實際需求確定。作為一種除靜電裝置,各個放電針還有電路連接關係,與篩選復繞機的除靜電電路連接。由於其電路連接關係與現有技術中的除靜電棒相同或類似,並非本發明要點所在,故本文不再贅述。
作為一個實施例,本發明的所述小孔為通孔,放電針3的針頭部分位於小孔內。
作為另一個實施例,所述小孔為盲孔,放電針3完全位於小孔內。
作為第三個實施例,所述除靜電裝置為除靜電條,設置於甩擊防護罩的內側表面。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帶有前述光纖除靜電防甩擊裝置的光纖篩選/復繞機。光纖除靜電防甩擊裝置安裝在篩選/復繞機上,其安裝方法與現有的甩擊防護罩的安裝方式相同或類似。各放電針與篩選/復繞機的除靜電電路連接。
權利要求
1.光纖除靜電防甩擊裝置,包括甩擊防護罩(1),其特徵在於,所述甩擊防護罩(1)內設置有除靜電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除靜電防甩擊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除靜電裝置為放電針(3)。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除靜電防甩擊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甩擊防護罩(1)上設置有多個小孔,放電針(3)設置於小孔內。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纖除靜電防甩擊裝置,其特徵在於,甩擊防護罩(1)上的小孔為徑向設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纖除靜電防甩擊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小孔為通孔,放電針(3)部分位於小孔內。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纖除靜電防甩擊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小孔為盲孔,放電針(3)位於小孔內。
7.帶有如權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光纖除靜電防甩擊裝置的光纖篩選/復繞機。
全文摘要
光纖除靜電防甩擊裝置以及帶有該裝置的光纖篩選/復繞機,涉及光通信技術,特別涉及光纖製造中的光纖篩選/復繞工序。本發明的光纖除靜電防甩擊裝置,包括甩擊防護罩,所述甩擊防護罩內設置有除靜電裝置。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解決了甩擊防護裝置和除靜電裝置之間的矛盾,採用本發明,能夠同時達到較好的防甩擊效果和除靜電效果。
文檔編號H05F1/00GK1851504SQ20061002104
公開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30日
發明者任建國, 高虎軍, 張正濤, 鍾厲偉, 周曉波 申請人:成都中住光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