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對油氣開採時實現快速分離的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1-11 14:38:12 1
基於對油氣開採時實現快速分離的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於對油氣開採時實現快速分離的結構,罐體設置有捕霧裝置一和捕霧裝置二,捕霧裝置一和捕霧裝置二與罐體內部連通,捕霧裝置一中設置有氣液分離器一和抽氣裝置一,捕霧裝置二中設置有氣液分離器二和抽氣裝置二,罐體中設置有初級過濾板,初級過濾板與罐體內壁固定,捕霧裝置一上設置有進液管,進液管與氣液分離器一連通,捕霧裝置一設置有液體管,罐體中設置有冷卻裝置,冷卻裝置套合在液體管上,罐體中設置有波紋板,罐體中設置有油堰板,罐體設置有出氣口,出氣口與捕霧裝置二連通,油堰板上設置有水流管。該結構能夠快速地實現油氣水的分離,並且分離後得到的產品純淨度高,不需要再次進行分離,縮短了分離時間。
【專利說明】基於對油氣開採時實現快速分離的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基於對油氣開採時實現快速分離的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石油又稱原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有時有點綠色的)液體。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其主要組成成分是烷烴,此外石油中還含硫、氧、氮、磷、釩等元素。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石油主要是碳氫化合物。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各種烴類按其結構分為:烷烴、環烷烴、芳香烴。一般天然石油不含烯烴而二次加工產物中常含有數量不等的烯烴和炔烴。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應儘量除去。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1.0克/釐米,粘度範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攝氏度),沸點範圍為常溫到500攝氏度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在石油開採過程中,由於石油生成的環境,其一般都是油水氣的混合物,由於三者混合在一起,需要將其分離開來,得到單獨的成分,傳統的分離裝置分離的效率低,分離時間長,而且三者之間的成分不純淨,在後續使用油或者氣時需要再次分離,增加了分離時間。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分離裝置分離的效率低,分離時間長,而且三者之間的成分不純淨,在後續使用油或者氣時需要再次分離,增加了分離時間的問題,設計了一種基於對油氣開採時實現快速分離的結構,該結構能夠快速地實現油氣水的分離,並且分離後得到的產品純淨度高,能夠直接投入下一工序使用,不需要再次進行分離,縮短了分離耗費的時間,解決了現有分離裝置分離的效率低,分離時間長,而且三者之間的成分不純淨,在後續使用油或者氣時需要再次分離,增加了分離時間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基於對油氣開採時實現快速分離的結構,包括內部中空的罐體,所述罐體的頂端設置有捕霧裝置一和捕霧裝置二,且捕霧裝置一和捕霧裝置二相互連通,捕霧裝置一和捕霧裝置二均與罐體內部連通,捕霧裝置一中設置有氣液分離器一和抽氣裝置一,抽氣裝置一設置在氣液分離器一的上方,捕霧裝置二中設置有氣液分離器二和抽氣裝置二,抽氣裝置二設置在氣液分離器二的上方,罐體中設置有初級過濾板,初級過濾板折彎後端面與罐體的內壁固定,初級過濾板和罐體的內壁底面形成封閉區域,初級過濾板和罐體形成的封閉區域中設置有折流器,折流器固定在罐體的內壁底端面上,捕霧裝置一的外壁上設置有進液管,進液管設置在罐體外部,進液管與氣液分離器一內部連通,捕霧裝置一的底端設置有液體管,液體管設置在氣液分離器一下方,液體管一端與捕霧裝置一內部連通,另一端穿過初級過濾板後與封閉區域連通,且液體管設置在初級過濾板內部的端頭設置在折流器的正上方,罐體中設置有冷卻裝置,冷卻裝置套合在液體管的外壁上,且冷卻裝置設置在初級過濾板的上方,罐體中設置有波紋板,且波紋板的壁面與罐體的內壁無縫連接,波紋板將罐體隔離為兩個腔室,波紋板設置在捕霧裝置一和捕霧裝置二之間,罐體中還設置有油堰板,油堰板的底端與罐體內壁底端無縫連接,油堰板的側壁與罐體內壁的側壁無縫連接,油堰板的頂端與罐體內壁的頂端存在間隙,波紋板設置在初級過濾板和油堰板之間,罐體的頂端設置有出氣口,出氣口與捕霧裝置二內部連通,出氣口設置在氣液分離器二的下方,且出氣口設置在油堰板的正上方,油堰板上設置有水流管,水流管穿過油堰板且與罐體遠離初級過濾板的側壁連通,水流管穿過油堰板的位置靠近罐體的內壁底端面。
[0005]所述罐體中與水流管連通的側壁上設置有出水管和出油管,出水管與水流管連通,出油管與罐體內部連通,捕霧裝置二的頂端設置有出氣管,水流管和罐體的內壁之間設置有過濾層一,水流管貫穿過濾層一後與出水管連通;所述罐體中設置有過濾層二,出油管貫穿過濾層二後與罐體內部連通,油堰板設置在過濾層二和波紋板之間。
[0006]所述捕霧裝置一和捕霧裝置二之間設置有氣體管,氣體管同時與捕霧裝置一的頂端和捕霧裝置二內部的氣液分離器二連通,氣體管設置在罐體外部。
[0007]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結構能夠快速地實現油氣水的分離,並且分離後得到的產品純淨度高,能夠直接投入下一工序使用,不需要再次進行分離,縮短了分離耗費的時間,解決了現有分離裝置分離的效率低,分離時間長,而且三者之間的成分不純淨,在後續使用油或者氣時需要再次分離,增加了分離時間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9]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1 一氣液分離器一 ;2—進液管;3—捕霧裝置一 ;4一氣體管;5—捕霧裝置二 ;6 —出氣管;7 —出氣口 ;8—油堰板;9一過濾層二 ;10—出油管;11 一出水管;12—過濾層一 ;13—水流管;14一波紋板;15—罐體;16—初級過濾板;17—折流器;18—液體管;19一抽氣裝置一 ;20—氣液分離器二 ;21—抽氣裝置二 ;22—冷卻水進水管;23—冷卻水出水管;24—冷卻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僅限於此。
[0011]實施例1:
[0012]如圖1所示,基於對油氣開採時實現快速分離的結構,包括內部中空的罐體15,所述罐體15的頂端設置有捕霧裝置一 3和捕霧裝置二 5,且捕霧裝置一 3和捕霧裝置二 5相互連通,捕霧裝置一 3和捕霧裝置二 5均與罐體15內部連通,捕霧裝置一 3中設置有氣液分離器一 1和抽氣裝置一 19,抽氣裝置一 19設置在氣液分離器一 1的上方,捕霧裝置二 5中設置有氣液分離器二 20和抽氣裝置二 21,抽氣裝置二 21設置在氣液分離器二 20的上方,罐體15中設置有初級過濾板16,初級過濾板16折彎後端面與罐體15的內壁固定,初級過濾板16和罐體15的內壁底面形成封閉區域,初級過濾板16和罐體15形成的封閉區域中設置有折流器17,折流器17固定在罐體15的內壁底端面上,捕霧裝置一 3的外壁上設置有進液管2,進液管2設置在罐體15外部,進液管2與氣液分離器一 1內部連通,捕霧裝置一3的底端設置有液體管18,液體管18設置在氣液分離器一 1下方,液體管18 —端與捕霧裝置一 3內部連通,另一端穿過初級過濾板16後與封閉區域連通,且液體管18設置在初級過濾板16內部的端頭設置在折流器17的正上方,罐體15中設置有冷卻裝置24,冷卻裝置24套合在液體管18的外壁上,且冷卻裝置24設置在初級過濾板16的上方,罐體15中設置有波紋板14,且波紋板14的壁面與罐體15的內壁無縫連接,波紋板14將罐體15隔離為兩個腔室,波紋板14設置在捕霧裝置一 3和捕霧裝置二 5之間,罐體15中還設置有油堰板8,油堰板8的底端與罐體15內壁底端無縫連接,油堰板8的側壁與罐體15內壁的側壁無縫連接,油堰板8的頂端與罐體15內壁的頂端存在間隙,波紋板14設置在初級過濾板16和油堰板8之間,罐體15的頂端設置有出氣口 7,出氣口 7與捕霧裝置二 5內部連通,出氣口 7設置在氣液分離器二 20的下方,且出氣口 7設置在油堰板8的正上方,油堰板8上設置有水流管13,水流管13穿過油堰板8且與罐體15遠離初級過濾板16的側壁連通,水流管13穿過油堰板8的位置靠近罐體15的內壁底端面。從進液管2中通入開採出來的混合物,混合物是油水氣三者為主要的混合物,中間還摻有其他的固體雜質在其中,混合物中的氣體夾帶的液滴通過捕霧裝置一 3捕捉後,在氣液分離器一 1中分離,氣體通過抽氣裝置一19快速地進入到氣體管4中通入捕霧裝置二 5中再次捕捉並通過氣液分離器二 20分離,最終純淨的氣體通過出氣管6排出收集,而氣液分離器一 1中分離的液滴重新進入到初級過濾板16中進行過濾,由於高度差的關係,液體從液體管18中流出時有很大的流速,對初級過濾板16的衝擊很大,破壞過濾層的結構,所以設置了折流器17來抵抗衝擊,液體落入到初級過濾板16後動能減弱,才能夠實現最大化的過濾,液體在液體管18中流動時其由於剛從地底開採出來溫度較高,需要進行冷卻,本裝置在液體管18外壁套合有冷卻裝置24,利用冷卻裝置24上設置的冷卻水進水管22通入冷卻水,經過在冷卻裝置24的流動實現最大化與液體管18外壁接觸降溫,然後通過冷卻水出水管23流出,如此地循環能夠快速將液體管18中的液體降溫,從封閉區域過濾出來的液體在波紋板14中實現整流,使得其能夠根據自身的比重分層堆積,油的比重小於水,浮於水面,經過油堰板8的阻斷,底層的水經過水流管13排出,上層的油液溢過油堰板8後經過出油管10排出,揮發的氣體經過出氣口 7通入捕霧裝置二 5捕捉後在氣液分離器二 20分離開來,液體回落到罐體15中分層排出,氣體通過抽氣裝置二 21抽入到出氣管6後排出收集,這樣在出氣管6得到的氣體為純淨的氣體,出油管10得到的液體為純淨的油液,出水管11得到純淨的水,該結構能夠快速地實現油氣水的分離,並且分離後得到的產品純淨度高,能夠直接投入下一工序使用,不需要再次進行分離,縮短了分離耗費的時間,解決了現有分離裝置分離的效率低,分離時間長,而且三者之間的成分不純淨,在後續使用油或者氣時需要再次分離,增加了分離時間的問題。
[0013]所述罐體15中與水流管13連通的側壁上設置有出水管11和出油管10,出水管11與水流管13連通,出油管10與罐體15內部連通,捕霧裝置二 5的頂端設置有出氣管6,水流管13和罐體15的內壁之間設置有過濾層一 12,水流管13貫穿過濾層一 12後與出水管11連通;所述罐體15中設置有過濾層二 9,出油管10貫穿過濾層二 9後與罐體15內部連通,油堰板8設置在過濾層二 9和波紋板14之間;所述捕霧裝置一 3和捕霧裝置二 5之間設置有氣體管4,氣體管4同時與捕霧裝置一 3的頂端和捕霧裝置二 5內部的氣液分離器二20連通,氣體管4設置在罐體15外部。液體在罐體15中流動過程中又會產生其它的雜質,或者初級過濾板16未曾過濾乾淨的雜質,需要經過過濾層一 12或過濾層二 9進行精過濾,得到的水或油更加乾淨和純淨,在後續的使用環節不需要再次進行過濾。
[0014]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法實質上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基於對油氣開採時實現快速分離的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內部中空的罐體(15),所述罐體(15)的頂端設置有捕霧裝置一(3)和捕霧裝置二(5),且捕霧裝置一(3)和捕霧裝置二(5)相互連通,捕霧裝置一(3)和捕霧裝置二(5)均與罐體(15)內部連通,捕霧裝置一(3 )中設置有氣液分離器一(I)和抽氣裝置一(19 ),抽氣裝置一(19 )設置在氣液分離器一(I)的上方,捕霧裝置二(5)中設置有氣液分離器二(20)和抽氣裝置二(21),抽氣裝置二(21)設置在氣液分離器二(20)的上方,罐體(15)中設置有初級過濾板(16),初級過濾板(16)折彎後端面與罐體(15)的內壁固定,初級過濾板(16)和罐體(15)的內壁底面形成封閉區域,初級過濾板(16)和罐體(15)形成的封閉區域中設置有折流器(17),折流器(17)固定在罐體(15)的內壁底端面上,捕霧裝置一(3)的外壁上設置有進液管(2),進液管(2)設置在罐體(15)外部,進液管(2)與氣液分離器一(I)內部連通,捕霧裝置一(3)的底端設置有液體管(18),液體管(18)設置在氣液分離器一(I)下方,液體管(18) 一端與捕霧裝置一(3)內部連通,另一端穿過初級過濾板(16)後與封閉區域連通,且液體管(18)設置在初級過濾板(16)內部的端頭設置在折流器(17)的正上方,罐體(15)中設置有冷卻裝置(24),冷卻裝置(24)套合在液體管(18)的外壁上,且冷卻裝置(24)設置在初級過濾板(16)的上方,罐體(15)中設置有波紋板(14),且波紋板(14)的壁面與罐體(15)的內壁無縫連接,波紋板(14)將罐體(15)隔離為兩個腔室,波紋板(14)設置在捕霧裝置一(3)和捕霧裝置二(5)之間,罐體(15)中還設置有油堰板(8),油堰板(8)的底端與罐體(15)內壁底端無縫連接,油堰板(8 )的側壁與罐體(15 )內壁的側壁無縫連接,油堰板(8 )的頂端與罐體(15 )內壁的頂端存在間隙,波紋板(14)設置在初級過濾板(16)和油堰板(8)之間,罐體(15)的頂端設置有出氣口(7),出氣口(7 )與捕霧裝置二( 5 )內部連通,出氣口( 7 )設置在氣液分離器二(20)的下方,且出氣口(7)設置在油堰板(8)的正上方,油堰板(8)上設置有水流管(13),水流管(13)穿過油堰板(8)且與罐體(15)遠離初級過濾板(16)的側壁連通,水流管(13)穿過油堰板(8)的位置靠近罐體(15)的內壁底端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於對油氣開採時實現快速分離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罐體(15)中與水流管(13)連通的側壁上設置有出水管(11)和出油管(10),出水管(11)與水流管(13)連通,出油管(10)與罐體(15)內部連通,捕霧裝置二(5)的頂端設置有出氣管(6),水流管(13)和罐體(15)的內壁之間設置有過濾層一(12),水流管(13)貫穿過濾層一(12)後與出水管(11)連通;所述罐體(15)中設置有過濾層二(9),出油管(10)貫穿過濾層二(9)後與罐體(15)內部連通,油堰板(8)設置在過濾層二(9)和波紋板(14)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於對油氣開採時實現快速分離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捕霧裝置一(3)和捕霧裝置二(5)之間設置有氣體管(4),氣體管(4)同時與捕霧裝置一(3)的頂端和捕霧裝置二(5)內部的氣液分離器二(20)連通,氣體管(4)設置在罐體(15)外部。
【文檔編號】E21B43/34GK204253002SQ201420633875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30日
【發明者】賀昶明 申請人:成都科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