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層耐磨擦碳纖維連續抽油杆的製備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16:22:01 1
此申請是下述發明的分案申請:
專利名稱:為:一種多層耐磨擦碳纖維連續抽油杆及製備裝置和製備方法;專利號為:2016108732187;申請日為:2016-09-30。本發明屬於油田採油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層耐磨擦碳纖維連續抽油杆的製備裝置。
背景技術:
:抽油杆是石油生產過程中常用的一種設備,採油時,通過抽油杆帶動井下的抽油泵泵杆上下往復運動,從而將地層內的石油等液體泵送至地面。在使用過程中,通常要將抽油杆連接至上千米,在此種情況下,抽油杆要承受的自身懸重和抽油泵的負荷,因此承受的拉力比較大。現有的抽油杆多由鋼材製成,但鋼材存在重量大、易腐蝕、易磨損等物理缺陷,使得抽油杆的損耗居高不下。另外,現有的抽油杆大多為分段式結構,施工時需要逐段安裝,因此施工效率比較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生產了一種碳纖維連續抽油杆,這種抽油杆利用碳纖維質量輕、韌性好、抗拉強度高等優越的物理性能,解決了上述問題。但這種抽油杆也存在一些缺陷:1、現有的碳纖維抽油杆的抗扭強度比較差;2、現有的碳纖維抽油杆中的碳纖維和玻璃纖維的走向均與抽油杆的長度方向相同,生產時,本該包覆在碳纖維外側的玻璃纖維很容易摻入碳纖維束中,從而對抽油杆的強度造成不利影響。3、現有的碳纖維抽油杆的外層均為單純的環氧樹脂層,耐磨性較差。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提供一種多層耐磨擦碳纖維連續抽油杆的製備裝置,以生產一種多層耐摩擦碳纖維連續抽油杆,進而解決上述
背景技術:
中提出的問題。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層耐磨擦碳纖維連續抽油杆,包括碳纖維芯體,所述的碳纖維芯體外依次螺旋纏繞有纏繞玻璃纖維層a和纏繞玻璃纖維層b,纏繞玻璃纖維層b外包覆有縱向玻璃纖維層,縱向玻璃纖維層外壁塗覆有環氧樹脂層,碳纖維芯體由150根/12k---242根/12k,碳纖維通過環氧樹脂粘結的碳纖維束構成,碳纖維拉伸強度4950mpa以上,碳纖維芯體的質量百分含量為33.1---28.3%,碳纖維芯體直徑為11--14mm,纏繞玻璃纖維層a和纏繞玻璃纖維層b兩層纏繞玻璃纖維的纏繞螺旋角均為45°,纏繞方向相反,纏繞玻璃纖維層a和纏繞玻璃纖維層b由環氧樹脂粘結在碳纖維芯體上,纏繞玻璃纖維層a和纏繞玻璃纖維層b的質量百分含量為5.0—5.9%,纏繞玻璃纖維層a和纏繞玻璃纖維層b兩層的纏繞厚度為0.4—0.6mm,縱向玻璃纖維層的玻璃纖維與碳纖維芯體平行設置,縱向玻璃纖維層質量百分含量32—38%,縱向玻璃纖維層由42根/2400tex--106根/2400tex的玻璃纖維組成,縱向玻璃纖維層由環氧樹脂粘結在纏繞玻璃纖維層b外壁,抽油杆的兩個端頭連接有抽油杆接頭,抽油杆接頭與抽油杆杆體的連接處能承受的拉力達到698kn,剪切強度達到92mpa;拉伸彈性模量150gpa以上,環氧樹脂層的外側還包覆有聚乙烯層。抽油杆的外側還設有石墨烯層。所述的纏繞玻璃纖維層a、纏繞玻璃纖維層b及縱向玻璃纖維層中的玻璃纖維採用s級無鹼玻璃纖維,玻璃纖維強度2500mpa以上;線密度2400±5%tex;拉伸彈性模量88gpa以上、含水率0.1%以下,所述的環氧樹脂耐溫160℃,環氧樹脂拉伸強度60-85mpa、拉伸模量2.5-3.0gpa、伸長率3.5-5.0%、彎曲強度100-135mpa、彎曲模量2.5-3.5gpa,環氧樹脂耐溫達到160℃。環氧樹脂購自惠柏新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所述的抽油杆接頭主要由錐套、外套管和連接頭組成,外套管與連接頭之間通過螺紋連接,連接頭將錐套封裝在外套管內,錐套與外套管的接觸面為圓錐面,所述的錐套的兩端各加工有一個切口,切口沿軸線方向切入,兩個切口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切口的長度佔錐套總長度的百分比為85%-90%。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層耐磨擦碳纖維連續抽油杆的製備裝置,包括紗架、樹脂槽、纏繞機a、纏繞機b、拉擠模具、烘乾裝置a、長度計量裝置、擠塑機、牽引機和卷盤,所述的樹脂槽、纏繞機a和纏繞機b設置在無塵恆溫室內,所述的紗架上放置有捲軸,碳纖維原料和玻璃纖維原料均為纏繞在捲軸上的線狀結構,從紗架上的捲軸上引出的碳纖維依次通過樹脂槽、纏繞機a、纏繞機b、拉擠模具、烘乾裝置a、長度計量裝置和擠塑機製成抽油杆成品,抽油杆成品通過牽引機後纏繞在卷盤上;所述的樹脂槽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扶線板a和扶線板b,兩塊扶線板上均設置有扶線孔陣列,碳纖維或玻璃纖維從扶線板a穿入後從扶線板b穿出且分層排列,樹脂槽包括樹脂滴管、加熱水套和回收槽,樹脂滴管設置在每一層碳纖維的上方,加熱水套通過熱水或熱油的循環實現其加熱功能,所述的樹脂槽內的各樹脂滴管上下錯位分布;所述的纏繞機a和纏繞機b的結構相同,均包括一個安裝在空心軸上的、由電機驅動的轉盤,兩個轉盤的來料一側均設置有預成型模具,纏繞機a的進料處設置有用於將各股碳纖維均勻分布在圓形面上的圓形布線盤,纏繞機b的進口處設置有一個脫模劑加注裝置,每個纏繞機的轉盤的側面的邊緣至少對稱設置有兩個纏繞有玻璃纖維的捲軸,每個捲軸的內側對應設置有一個扶線針,捲軸上的玻璃纖維穿過扶線針後纏繞在碳纖維芯體上,形成纏繞玻璃纖維層a和纏繞玻璃纖維層b;所述的樹脂槽、纏繞機a和纏繞機b均設置在無塵恆溫室內;所述的無塵恆溫室與拉擠模具之間也設置有圓形布線盤,所述的碳纖維束從該圓形布線盤中央的通孔穿過,從紗架上的捲軸上引出的玻璃纖維經由設置在無塵恆溫室內的另一樹脂槽後,在該圓形布線盤的作用下均勻分布在碳纖維的周圍,該圓形布線盤的進料一側也設置有一個脫模劑加注裝置;所述的拉擠模具為長條狀結構,拉擠模具的外側延長度方向套有三個模具加熱裝置;所述的烘乾裝置a為帶有上蓋的箱體式結構,通過打開上蓋可將抽油杆半成品含於箱體內,以實現環繞加熱烘乾;所述的卷盤安裝在電驅動的卷盤支架上。本發明還包括霧化室和烘乾裝置b,霧化室和烘乾裝置b設置在擠塑機和牽引機之間,抽油杆半成品從擠塑機出來後,先後通過霧化室和烘乾裝置b,然後進入牽引機,烘乾裝置b與烘乾裝置a的結構相同。所述的卷盤的直徑大於3米。卷盤與卷盤支架之間為可拆卸連接。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所述的多層耐磨擦碳纖維連續抽油杆的製備方法包括:步驟一,將紗架上的碳纖維和玻璃纖維引入無塵恆溫室內,並使二者各自經由一個樹脂槽,在此過程中,通過樹脂槽上的樹脂滴管向碳纖維和玻璃纖維上滴灑樹脂;步驟二,通過扶線板和圓形布線盤將塗有樹脂的碳纖維聚攏排布後,在預成型模具的聚攏擠壓作用下初步形成碳纖維芯體,碳纖維芯體再經由纏繞機a和纏繞機b,纏繞機a和纏繞機b先後將兩層纏繞玻璃纖維纏繞在碳纖維芯體上,形成纏繞玻璃纖維層a和纏繞玻璃纖維層b,然後將抽油杆半成品引出無塵恆溫室,纏繞機a和纏繞機b上的轉盤的轉動方向相反,纏繞的螺旋角通過調整扶線針與碳纖維之間的相對位置進行控制;與此同時,將塗有樹脂的玻璃纖維引出無塵恆溫室;步驟三,通過圓形布線盤將上一步驟中塗有樹脂的玻璃纖維均勻環繞在抽油杆半成品周圍,並與抽油杆半成品一同穿過拉擠模具,以使得碳纖維和玻璃纖維被充分壓緊,並形成縱向玻璃纖維層,在此過程中,通過拉擠模具外側套裝的模具加熱裝置進行加熱,以使樹脂固化,三個模具加熱裝置的加熱溫度按照產品行進方向依次為160℃,180℃,190℃;步驟四,將抽油杆半成品繼續引入烘乾裝置a進行烘乾,以使樹脂進一步脫水乾燥;步驟五,將抽油杆半成品繼續引入擠塑機,以形成聚乙烯層;步驟六,將抽油杆半成品繼續引入霧化室,在霧化室中通過霧化噴塗的方式向抽油杆半成品的表面噴塗石墨烯,然後在噴塗後通過烘乾裝置b進行烘乾,形成抽油杆成品。碳纖維芯體的端部穿過拉擠模具後,將該端部與一條扁帶連接,通過牽引機牽引扁帶來提供產品行進的動力;碳纖維芯體的端部到達牽引機後,牽引機直接牽引抽油杆成品,以實現連續生產,連續生產中牽引機的拉擠速度為0.25-0.45m/min,再通過卷盤將抽油杆成品盤繞起來。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並根據該抽油杆的結構設計出了一套完整的工藝設備,通過本發明可生產出一種多層耐摩擦碳纖維連續抽油杆,具有重量輕,耐磨損,抗扭強度、抗剪強度、抗拉強度高等諸多優點,將該抽油杆應用於油田生產中,在保證使用功能的同時,可實現節能增效的效果,顯著提升效益。使用本發明所述的設備工藝操作簡單,工藝布局合理,採用常規的自動化控制技術控制各生產參數,實現了連續抽油杆的連續自動化生產。附圖說明圖1是多層耐磨擦碳纖維連續抽油杆及製備裝置和製備方法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無塵恆溫室內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4是圖1中拉擠模具處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利用本發明生產出來的多層耐摩擦碳纖維連續抽油杆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扶線板a的過線狀況示意圖(圖中黑點表示碳纖維或玻璃纖維);圖7是扶線板b的過線狀況示意圖(圖中黑點表示碳纖維或玻璃纖維);圖8是圓形布線盤的結構示意圖(圖中黑點表示碳纖維或玻璃纖維);圖9是抽油杆接頭的裝配圖;圖10是錐套的剖視圖;圖11是圖10中a處的剖視圖。圖中:1-紗架,2-捲軸,3-碳纖維,4-樹脂槽,5-纏繞機a,6-纏繞機b,7-拉擠模具,8-烘乾裝置a,9-擠塑機,10-霧化室,11-烘乾裝置b,12-牽引機,13-卷盤,14-抽油杆成品,15-長度計量裝置,16-脫模劑加注裝置,17-無塵恆溫室,18-加熱水套,19-回收槽,20-轉盤,21-扶線針,22-預成型模具,23-圓形布線盤,24-扶線板a,25-樹脂滴管,26-玻璃纖維,27-模具加熱裝置,28-碳纖維芯體,29-纏繞玻璃纖維層a,30-縱向玻璃纖維層,31-環氧樹脂層,32-聚乙烯層,33-石墨烯層,34-纏繞玻璃纖維層b,35-扶線板b,36-外套管,37-錐套,38-連接頭,39-切口。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種多層耐磨擦碳纖維連續抽油杆,包括碳纖維芯體28,碳纖維芯體28由150根/12k---242根/12k碳纖維通過環氧樹脂粘結的碳纖維束構成,碳纖維拉伸強度≥4950mpa,所述的碳纖維芯體28外依次螺旋纏繞有纏繞玻璃纖維層a29和纏繞玻璃纖維層b34,纏繞玻璃纖維層b34外包覆有縱向玻璃纖維層30,縱向玻璃纖維層30外壁塗覆有環氧樹脂層31。纏繞玻璃纖維可束縛碳纖維芯體28中各股碳纖維,避免抽油杆承受扭矩時各股碳纖維發生分離引起抽油杆損壞,從而有效增強了抽油杆的抗扭強度,同時,用纏繞玻璃纖維將碳纖維芯體28包裹,可有效防止縱向玻璃纖維層30與碳纖維芯體28摻合,從而保證了碳纖維芯體28的圓度,即保證了抽油杆結構強度的均勻性,消除了強度弱點。碳纖維芯體28由150根/12k---242根/12k碳纖維通過環氧樹脂粘結的碳纖維束構成,碳纖維芯體28的質量百分含量為33.1---28.3%,碳纖維芯體28直徑為11--14mm。每根碳纖維的單絲數量是碳纖維的一項重要指標,單絲數量越大成本越高,但強度越高同時抽油杆也會加粗。本發明選用單絲數量為12k的碳纖維,在滿足連續抽油杆的強度要求的同時,也兼顧了經濟性。受使用環境和生產標準的限制,連續抽油杆的直徑通常被限定為幾個固定值,根據連續抽油杆直徑的不同,將12k碳纖維的數量限制在150-242根,可在保證連續抽油杆強度的同時降低了生產成本,抽油杆整體也變輕了降低了能耗,保證連續抽油杆的其它層不會因為碳纖維芯體28的直徑過大而被迫壓縮,進而影響連續抽油杆的整體性能。本發明將碳纖維芯體28的質量百分含量為33.1---28.3%,這是極有必要的。在碳纖維的根數被限定的情況下,對碳纖維芯體28的質量百分含量的限定既是對連續抽油杆質量的限定,也是對連續抽油杆內碳纖維含量與其它各組分含量的比例的限定。連續抽油杆的直徑一定時,碳纖維芯體28的質量百分含量越高,連續抽油杆的抗拉強度越高,但連續抽油杆中的環氧樹脂和玻璃纖維等組份也會相應的被壓縮,從而影響這些組份性能的發揮,因此,碳纖維芯體28的質量百分含量必須限定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纏繞玻璃纖維層a29和纏繞玻璃纖維層b34兩層纏繞玻璃纖維的纏繞螺旋角均為45°,纏繞方向相反,纏繞玻璃纖維層a29和纏繞玻璃纖維層b34由環氧樹脂粘結在碳纖維芯體28上。45°是工業設計中的一個特殊角度,在本發明中,45°是最優的纏繞角度,纏繞角度大於45°時,角度越大在工藝上越難以實現,纏繞角度小於45°時,角度越小,抽油杆抵抗扭矩的能力越差。纏繞玻璃纖維層a29和纏繞玻璃纖維層b34的纏繞方向相反,使得抽油杆在順時針和逆時針兩個旋向上獲得相同的抗扭強度。纏繞玻璃纖維層a29和纏繞玻璃纖維層b34的質量百分含量為5.0—5.9%,為了使連續抽油杆具有良好的抗扭強度並預留出足夠的安全閾值,纏繞玻璃纖維的含量必須足夠,經過對使用需求的詳細調查和系統分析,此處將最低值設定為5.0%,為了避免連續抽油杆生產中因過於嚴格的精度控制要求而提高精度控制成本,同時避免材料的無效損耗,此處將纏繞玻璃纖維的質量百分含量的上限設定為5.9%。纏繞玻璃纖維層a29和纏繞玻璃纖維層b34兩層的纏繞厚度為0.4—0.6mm,厚度的下限值設置為0.4mm,才可完全保證縱向玻璃纖維層30內的玻璃纖維不會摻合到碳纖維芯體28內,為了避免連續抽油杆生產中因過於嚴格的精度控制要求而提高精度控制成本,同時避免材料的無效損耗,纏繞玻璃纖維的厚度可向上浮動至0.6mm。縱向玻璃纖維層30的玻璃纖維與碳纖維芯體28平行設置,縱向玻璃纖維層30質量百分含量32—38%,縱向玻璃纖維層30由42根/2400tex--106根/2400tex玻璃纖維組成,縱向玻璃纖維層30主要起抗剪切作用,因此對玻璃纖維的線密度必然提出要求。本發明中採用線密度為2400tex的玻璃纖維,以保證良好的抗剪切能力。而在實際生產中,線密度過高(即纖維過粗)會嚴重影響環氧樹脂的粘結效果和縱向玻璃纖維層30的均勻度,因此,在滿足抗剪切性能的情況下,線密度定為2400tex即可,不宜過高。縱向玻璃纖維層30由環氧樹脂粘結在纏繞玻璃纖維層b34外壁。所述的玻璃纖維可採用s級無鹼玻璃纖維。玻璃纖維強度≥2500mpa;線密度2400±5%tex;拉伸彈性模量≥88gpa、含水率≤0.1%。構成縱向玻璃纖維層30的玻璃纖維與碳纖維芯體28平行設置,使得縱向玻璃纖維層30與碳纖維芯體28可共同分擔拉力載荷,有利於提高連續抽油杆的抗拉強度。抽油杆的外側還設有聚乙烯層32和石墨烯層33。石墨烯具有極好的耐磨性能,在生產時,石墨烯層的厚度極小,因此,在抽油杆直徑一定的情況下,增加石墨烯層33不會影響其它各層的結構分布。聚乙烯層32和石墨烯層33賦予抽油杆更優秀的耐磨性能,同時,通過在抽油杆表面設置多層結構,可避免油液滲透,延緩樹脂水解,從而防止抽油杆因樹脂水解而損壞。所涉及的技術成熟可靠,性能穩定性高。在原有的碳纖維拉擠工藝基礎上增加了熱固性的聚乙烯層32及石墨烯層33。在抽油杆本身的彎曲直徑不增大的同時,利用石墨烯的耐磨性,增加連續杆的耐磨性能。當石墨烯磨損失效後,熱固性聚乙烯代替其性能繼續保護抽油杆的內部結構。而且熱固性的聚乙烯與抽油杆的環氧樹脂層31為兩相結構,當熱固性聚乙烯材料磨損失效後,可以通過相應工藝對受損部分進行剝離並重新修復,增加抽油杆使用壽命。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纏繞玻璃纖維層a29、纏繞玻璃纖維層b34及縱向玻璃纖維層30中的玻璃纖維採用s級無鹼玻璃纖維,玻璃纖維強度≥2500mpa;線密度2400±5%tex;拉伸彈性模量≥88gpa、含水率≤0.1%。上述方案中的環氧樹脂耐溫160℃,環氧樹脂拉伸強度60-85mpa、拉伸模量2.5-3.0gpa、伸長率3.5-5.0%、彎曲強度100-135mpa、彎曲模量2.5-3.5gpa。上述參數保證了環氧樹脂層31的強度,防止其在彎曲過程中開裂。為了保證玻璃纖維和環氧樹脂的拉伸狀態與碳纖維的拉伸狀態在承受載荷時可以協同變化(防止玻璃纖維斷裂或環氧樹脂開裂),玻璃纖維和環氧樹脂的選用必須嚴格依照上述參數確定。本發明針對本連續抽油杆設計了配套的專用抽油杆接頭,通過該抽油杆接頭可以將本連續抽油杆與普通的鋼製抽油杆快速、穩定、可靠地連接。抽油杆接頭主要由錐套37、外套管36和連接頭38組成,外套管36與連接頭38之間通過螺紋連接,連接頭38將錐套37封裝在外套管36內,錐套37與外套管36的接觸面為圓錐面,所述的錐套37的兩端各加工有一個切口39,切口39沿軸線方向切入,兩個切口39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切口39的長度佔錐套37總長度的百分比為85%-90%。連續抽油杆與上述的抽油杆接頭連接時,將連接頭38拆下並使錐套37與外套管36分離,然後使連續抽油杆的端部依次穿入外套管36和錐套37,然後使錐套37與外套管36重新貼合,貼合過程中,錐套37側壁不斷向連續抽油杆靠攏貼合,最終將連續抽油杆夾緊。在連續抽油杆承受拉力載荷後,錐套37側壁進一步向連續抽油杆靠攏貼合,拉力載荷越大夾緊力越大,消除了連續抽油杆鬆脫的可能,保證了連接的可靠性。在錐套37的兩端各加工有一個切口39且兩個切口39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這樣的切口設計,使得錐套37上的所有區段均可以在外套管36內壁的擠壓作用下向連續抽油杆靠攏貼合,錐套37的有效夾緊長度等於錐套37的長度,與在錐套37的一端設置切口39相比,夾緊的可靠性大大增強。另外,切口39的長度佔錐套37總長度的百分比限制為85%-90%,若切口39過長,則錐套37的結構強度會比較薄弱,在生產、安裝和使用過程中容易損壞,若切口39過短,則錐套37的柔性就會變差,影響錐套37的內壁與連續抽油杆的周向貼合程度,進而對夾緊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造成影響。下面是對本申請的抽油杆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如下:1)剪切強度達到92mpa;拉伸彈性模量≥150gpa。2)對抽油杆的疲勞性能進行測試,最小拉力40kn,最大拉力120kn,拉力變化頻率100hz,次數1千萬次。3)碳纖維連續抽油杆杆體性能:表1序號檢測項目單位數據要求實測數據1規格尺寸mm19±0.219.102密度g/m31.5-1.951.7363徑向耐壓kn≥110119.14彎曲強度mpa≥80010465彎曲彈性模量gpa≤10085.66拉伸破壞載荷kn≥690700.57拉伸模量gpa≥1501528表現水平剪切強度mpa≥60929玻璃化轉變溫度(tg)℃≥160181.14表2抽油杆拉伸試驗結果:拉伸強度:1831mpa,斷裂延伸率:1.84%,拉伸模量為152gpa。4)抽油杆圓形截面d(mm):153.938(mm2)時承重46.18(噸),201.062(mm2)承重60.32(噸),283.529(mm2)承重85.06(噸)。5)對抽油杆的密度進行測試(取5根抽油杆),結果如下:表36)對抽油杆的抗壓性能進行測試(取3根抽油杆),結果如下:表4最大載荷n第1根140471.09第2根102943.23第3根113920.12平均值119111.48註:以上測試數據均依據標準q/jhy006-2014測定。一種多層耐磨擦碳纖維連續抽油杆的製備裝置,包括紗架1、樹脂槽4、纏繞機a5、纏繞機b6、拉擠模具7、烘乾裝置a8、長度計量裝置15、擠塑機9、牽引機12和卷盤13。所述的樹脂槽4、纏繞機a5和纏繞機b6設置在無塵恆溫室17內,所述的紗架1上放置有捲軸2,碳纖維原料和玻璃纖維原料均為纏繞在捲軸2上的線狀結構,從紗架1上的捲軸2上引出的碳纖維3依次通過樹脂槽4、纏繞機a5、纏繞機b6、拉擠模具7、烘乾裝置a8、長度計量裝置15和擠塑機9製成抽油杆成品14,抽油杆成品14通過牽引機12後纏繞在卷盤13上。牽引機12能夠控制抽油杆行進速度。所述的樹脂槽4包括樹脂滴管25、加熱水套18和回收槽19,樹脂槽4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扶線板a24和扶線板b35,兩塊扶線板上均設置有扶線孔陣列。碳纖維3或玻璃纖維26從扶線板a24穿入後從扶線板b35穿出且分層排列,樹脂滴管25設置在每一層碳纖維3的上方,樹脂滴管25上設置有一列用於樹脂滴出的小孔,從而使樹脂均勻地滴在所有碳纖維上。加熱水套18通過熱水或熱油的循環實現其加熱功能,從而使樹脂保持一定的流動性,以便樹脂順利地滴出。所述的纏繞機a5和纏繞機b6的結構相同,均包括一個安裝在空心軸上的、由電機驅動的轉盤20,兩個轉盤20的來料一側均設置有預成型模具22,纏繞機a5的進料處設置有用於將各股碳纖維3均勻分布在圓形面上的圓形布線盤23,使得碳纖維芯體28內部的碳纖維整齊、均勻地排列,保證了碳纖維芯體28的結構均勻性。纏繞機b6的進口處設置有一個脫模劑加注裝置16,通過脫模劑的潤滑作用可減小產品與生產設備之間的摩擦力,從而產生減小牽引力和減緩設備磨損的作用。每個纏繞機的轉盤20的側面的邊緣至少對稱設置有兩個纏繞有玻璃纖維26的捲軸2,每個捲軸2的內側對應設置有一個扶線針21,捲軸2上的玻璃纖維26穿過扶線針21後纏繞在碳纖維芯體28上,形成纏繞玻璃纖維層a29。扶線針21的作用是使玻璃纖維26的位置保持穩定,從而使玻璃纖維26的分布更均勻,保證產品的結構均勻性。纏繞機是本製備裝置中的核心設備,通過纏繞機a5和纏繞機b6可實現玻璃纖維的雙向纏繞。所述的樹脂槽4、纏繞機a5和纏繞機b6均設置在無塵恆溫室17內,無塵的環境,可防止因碳纖維3、玻璃纖維26和樹脂受灰塵汙染而影響產品的質量,恆溫的環境可保證樹脂的流動性,從而使樹脂充分的浸潤在碳纖維3和玻璃纖維26中,以保證各股纖維之間的粘合強度。所述的無塵恆溫室17與拉擠模具7之間也設置有圓形布線盤23,所述的碳纖維束從該圓形布線盤23中央的通孔穿過,從紗架1上的捲軸2上引出的玻璃纖維26經由設置在無塵恆溫室17內的另一樹脂槽4後,在該圓形布線盤23的作用下均勻分布在碳纖維束的周圍,該圓形布線盤23的進料一側也設置有一個脫模劑加注裝置16。所述的拉擠模具7為長條狀結構,拉擠模具7的中央設置有通孔,抽油杆半成品從該通孔穿過,實現擠壓。拉擠模具7的外側延長度方向套有三個模具加熱裝置27,通過模具加熱裝置27使存在於各股纖維之間的樹脂充分析出並固化,形成環氧樹脂層31。所述的烘乾裝置a8為帶有上蓋的箱體式結構,通過打開上蓋可將抽油杆半成品含於箱體內,以實現環繞加熱烘乾,烘乾速度快,效果好。本發明還可包括霧化室10和烘乾裝置b11,霧化室10和烘乾裝置b11設置在擠塑機9和牽引機12之間,抽油杆半成品從擠塑機9出來後,先後通過霧化室10和烘乾裝置b11,然後進入牽引機12,烘乾裝置b11與烘乾裝置a8的結構相同。所述的卷盤13的直徑大於3米,3米是本發明產出的抽油杆的最小彎折直徑,若彎折直徑小於3米,抽油杆成品14會發生不可逆的塑性變形,造成抽油杆成品14的損壞。所述的卷盤13安裝在電驅動的卷盤支架上,卷盤13與卷盤支架之間為可拆卸連接。一個卷盤13纏滿後,可將該卷盤13拆下並通過天車吊運至別處存放,然後在卷盤支架上放置一個空的卷盤13,從而便於產品的存放和運輸。所述的樹脂槽4內的各樹脂滴管25上下錯位分布,否則,位於上層的樹脂滴管25中滴出的樹脂會滴在位於下層的樹脂滴管25上,長期使用後,位於下層的樹脂滴管25會被堵塞,進而增加了額外的清理工作。本發明的使用過程為:步驟一,將紗架1上的碳纖維3和玻璃纖維26引入無塵恆溫室17內,並使二者各自經由一個樹脂槽4,在此過程中,通過樹脂槽4上的樹脂滴管25向碳纖維3和玻璃纖維26上滴灑樹脂。在碳纖維3和玻璃纖維26上同時滴塗樹脂,可使樹脂與纖維更充分的接觸,從而改善各股纖維之間的粘接強度。步驟二,通過兩塊扶線板和圓形布線盤23將塗有樹脂的碳纖維3聚攏排布後,在預成型模具22的聚攏擠壓作用下初步形成碳纖維芯體28,碳纖維芯體28再經由纏繞機a5和纏繞機b6,纏繞機a5和纏繞機b6先後將兩層纏繞玻璃纖維纏繞在碳纖維芯體28上,形成纏繞玻璃纖維層a29和纏繞玻璃纖維層b34,然後將抽油杆半成品引出無塵恆溫室17;與此同時,將塗有樹脂的玻璃纖維26引出無塵恆溫室17,纏繞機a5和纏繞機b6上的轉盤20的轉動方向相反,纏繞的螺旋角通過調整扶線針21與碳纖維之間的相對位置進行控制。經過預成型模具22的擠壓,可將碳纖維束中的樹脂擠出,使得碳纖維芯體28的結構更緊密,抽油杆的強度會因此得到顯著提升。步驟三,通過圓形布線盤23將上一步驟中塗有樹脂的玻璃纖維26均勻環繞在抽油杆半成品周圍,並與抽油杆半成品一同穿過拉擠模具7,以使得碳纖維3和玻璃纖維26被充分壓緊,並形成縱向玻璃纖維層30,在此過程中,通過拉擠模具7外側套裝的模具加熱裝置27進行加熱,以使樹脂析出固化。三個模具加熱裝置27的加熱溫度按照產品行進方向依次為160℃,180℃,190℃,可按照樹脂的固化規律使樹脂內外層均充分固化。步驟四,將抽油杆半成品繼續引入烘乾裝置a8進行烘乾,以使樹脂進一步脫水乾燥;步驟五,將抽油杆半成品繼續引入擠塑機9,以形成聚乙烯層32;步驟六,將抽油杆半成品繼續引入霧化室10,在霧化室10中通過霧化塗覆的方式向抽油杆半成品的表面塗覆石墨烯,然後在塗覆後通過烘乾裝置b11進行烘乾,形成抽油杆成品14。霧化工藝是表面處理的常用工藝,與噴塗工藝相比,採用霧化工藝更能保證塗層的均勻性。碳纖維芯體28的端部穿過拉擠模具7後,將該端部與一條扁帶(圖中未示出)連接,所述的扁帶為市面上常見的尼龍扁帶,根據抗拉強度選擇即可。通過牽引機12牽引扁帶來提供產品行進的動力;碳纖維芯體28的端部到達牽引機12後,牽引機12直接牽引抽油杆成品14,以實現連續生產,連續生產中牽引機12的拉擠速度為0.25-0.45m/min,再通過卷盤13將抽油杆成品14盤繞起來。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