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引流功能的泵體及應用該泵體的水泵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06:45:06
本實用新型屬於模擬負荷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帶引流功能的泵體及應用該泵體的水泵。
背景技術:
水泵是輸送液體或使液體增壓的機械,其將原動機的機械能或其它外部能量傳送給液體,使液體能量增加,主要用來輸送液體包括水、油、酸鹼液、乳化液、懸乳液和液態金屬等,也可以輸送液體和氣體混合物以及含懸浮固體物的液體。
但是,請參閱圖1,現有排水泵一般由泵體x1、連接於泵體x1頂部的泵蓋x2、設置於泵體x1外側的線圈x3及其他相關組件組成;且所述泵蓋x2和泵體x1通過一密封圈x4密封連接。請參閱圖2和圖3,所述泵體x1中容置密封圈x4的結構部分為環形凸臺x11,當將密封圈x4放置於該環形凸臺x11的頂面,並將泵蓋x2蓋扣於泵體x1頂部後,由此該環形凸臺x11、密封圈x4和泵蓋x2之間形成一密閉的空間,如圖4所示,由此泵蓋x2和泵體x1頂部實現密封連接,以避免排水泵輸送液體時液體的溢出。
但是,由於排水泵通常要與漂白液、洗衣粉等腐蝕性物質的水接觸。則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的水泵或排水泵,其密封圈x4逐漸老化、開裂,而使密封效果下降,出現漏水現象,則當水溢出並填滿所述環形凸臺x11時,水便會沿著所述環形凸臺x11的邊緣外端流向泵體x1外緣,而進入到設置在泵體x1外側的線圈x3中,會導致線圈x3繞組短路而引發電路故障,存在著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帶引流功能的泵體,能夠在密封圈的密封效果下降而導致水泵出現漏水現象時,為溢出的水提供一引流通道,避免溢出的水流入線圈,從而保證電路安全並提高水泵的安全使用性能。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應用上述泵體的水泵。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所述泵體中與外部泵蓋連接的一端外圍向外凸出形成一用於安裝密封圈的安裝凸臺;所述安裝凸臺底端外圍向外延伸形成一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與所述安裝凸臺的外緣交接相通,且所述引流通道邊緣設有至少一與其連通的出水口。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泵體的凸臺外圍設置引流通道,實現了能夠在密封圈的密封效果下降而導致水泵出現漏水現象時,使溢出的水能夠從引流通道流出到泵體外而不與安裝於泵體外側的線圈接觸,從而避免溢出的水流入線圈,有效地保證了電路安全並提高了水泵的安全使用性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引流通道的通道寬度為2~3mm,其通道深度大於或等於1.8mm。此處設置有利於及時將所述凸臺上的水排出,提高排水效率。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引流通道的出水口設置於所述泵體中安裝有線圈所在的一側相對的另一側。此處通過將出水口設置在距離線圈安裝位置最遠的地方,進一步增強引流通道排出的水與線圈之間的隔離作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引流通道為圓環結構的凹槽。通過此處設置,有利於進一步優化引流通道的結構,進一步提高排水效率。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引流通道的內底面沿其內環往其外環的方向逐漸向下傾斜至所述出水口處。此處設置利用水往低處流的原理,以進一步提高排水效率。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引流通道的出水口的俯視結構為圓形結構。通過對引流通道的出水口的設置,有利於加快水從出水口排出的效率,從而進一步提高水泵的使用安全性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引流通道的出水口中與所述引流通道的內底面相接的一側沿出水口邊緣往出水口中心的方向逐漸傾斜設置。此處設置進一步加快了水從出水口排出的效率,從而進一步提高水泵的使用安全性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引流通道的出水口與一出水管密封連接,並通過該出水管排水至下水道或儲水槽中。此處設置有利於對排水進行合理化處理,避免排水隨便泵體外部的環境中而造成環境的汙染。
為達到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包含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帶引流功能的泵體的水泵。由於本實用新型的帶引流功能的泵體能夠達到以上有益的技術效果,則包含該帶引流功能的泵體的水泵也具有相同的有益技術效果,故在此不再贅述。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排水泵的軸向剖視結構局部示意圖;
圖2是現有排水泵的泵體的軸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b處所示的結構放大圖;
圖4是圖1中a處所示的結構放大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水泵的軸向剖視結構局部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帶引流功能的泵體的剖向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中B處所示的結構放大圖;
圖8是圖5中A處所示的結構放大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帶引流功能的泵體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5,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泵,其包括帶引流功能的泵體1、連接於泵體1頂端的泵蓋2、設置於泵體1和泵蓋2之間以實現泵體1和泵蓋2密封連接的密封圈4、設置於泵體1一側的線圈3及其它相關組件。由於在本實用新型中,具有對水泵的泵體1結構進行改進,而除泵體1外的其它部分的結構與現有技術水泵的結構相同,故在此不詳細說明水泵中除泵體1外的其它部分的結構。
請參閱圖6和圖7,具體地,所述帶引流功能的泵體1中與所述泵蓋2連接的一端外圍向外凸出形成一用於安裝所述密封圈4的圓環結構的安裝凸臺11。所述安裝凸臺11底端外圍向外延伸形成一引流通道12;所述引流通道12與所述安裝凸臺11的外緣交接相通,且該引流通道12邊緣設有至少一與其連通的出水口12b。
請參閱圖8,在安裝凸臺11上安裝好密封圈4,並且泵體1與泵蓋連接後,安裝凸臺11與泵蓋2之間形成一容置所述密封圈4的空間。則當密封圈4的密封效果下降而導致水流入到上述空間時,此時通過引流通道11即可將安裝凸臺11上的水(即所述空間內的水)排出到泵體1外部,而避免水流順著泵體1的邊緣外側流入到線圈3中,由此保護了線圈3和電路的安全,並提高了水泵的安全使用性。
為了能夠及時將所述安裝凸臺11中的水排出,提高排水效率,作為一種更優的技術方案,所述引流通道12的通道寬度為2~3mm,且其通道深度大於或等於1.8mm。
為了更好地保證線圈3和引流通道12排出的水的隔離,進一步提高電路的安全,作為一種更優的技術方案,所述引流通道12的出水口12b設置於所述泵體1中安裝有線圈3所在的一側相對的另一側。
請參閱圖9,為進一步提高排水效率,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引流通道12的底端邊緣設有2個出水口12b和12d。
在其它變形實施例中,還可以增加引流通道12出水口的數量,以達到更好的實際排水應用。
為進一步優化引流通道12的結構,以進一步提高排水效率,作為一種更優的技術方案,所述引流通道12為圓環結構的凹槽。
請參閱圖8,為進一步提高排水效率,作為一種更優的技術方案,所述引流通道12的進水口12a位於所述環形安裝凸臺11的底端下方。
為進一步提高排水效率,作為一種更優的技術方案,所述引流通道12的內底面沿其內環往其外環的方向逐漸向下傾斜至所述出水口處,及所述引流通道12的出水口的俯視結構為圓形結構。
進一步,為進一步提高排水效率,優選地,所述引流通道12的出水口中與所述引流通道12的內底面相接的一側沿出水口邊緣往出水口中心的方向逐漸傾斜設置。
為對排水進行合理化處理,避免排水隨便泵體1外部的環境中而造成環境的汙染,作為一種更優的技術方案,引流通道12的出水口12b與一出水管密封連接,並通過該出水管排水至下水道或儲水槽中。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帶引流功能的泵體及應用該泵體的水泵通過在泵體的凸臺底端外側設置與其交接相通的引流通道,實現了能夠在密封圈的密封效果下降而導致水泵出現漏水現象時,使溢出的水能夠從引流通道流出到泵體外而不與安裝於泵體外側的線圈接觸,從而避免溢出的水流入線圈,有效地保證了電路安全並提高了水泵的安全使用性能。
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如果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改動或變形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形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和等同技術範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