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醫迴旋灸療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02 15:46:02 1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中醫迴旋灸療裝置。
背景技術:
迴旋灸指將艾條燃著的一端在施灸部位上方一定距離處作迴旋運動,給患者以較大範圍的溫熱刺激,適用於風溼痛,神經麻痺等,迴旋灸的灸條分為清艾條(包括無煙艾條)和藥艾條。迴旋灸的操作法有二種:一種為平面迴旋灸。將艾條點燃端先在選定的穴區或患部燻灸測試,至局部有灼熱感時,即在此距離作平行往復迴旋施灸,每次灸20~30min。視病灶範圍,尚可延長灸治時間。以局部潮紅為度。此法灸療面積較大之病灶;一種為螺旋式迴旋灸,即將灸條燃著端反覆從離穴區或病灶最近處,由近及遠呈螺旋式施灸,我國的中醫艾灸療法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目前人們越來越重視保健的形勢下,中醫艾灸療法得到了人們更多的關注,但是,古老的艾灸迴旋療法至今都是人工手持艾條,靠手作迴旋運動來進行治療,這樣不僅麻煩,而且勞動強度也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中醫迴旋灸療裝置,本中醫迴旋灸療裝置採用電動驅動,大大減輕了醫生的勞動強度,採用光電感應器接收轉動角度的信息,可以控制艾條的迴旋角度,進而控制艾條的燻灸範圍,同時採用螺杆控制艾條與皮膚之間的距離,可實施螺旋式迴旋灸,本中醫迴旋灸療裝置使用方便,可靠性高,便於移動,不受電纜束縛,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中醫迴旋灸療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中心處轉動安裝有蝸輪,蝸輪的上表面固定有螺杆,螺杆上配合安裝有升降臺,所述升降臺上設置有通孔,通孔內滑動安裝有懸臂,懸臂的左端設置有載物臺,所述載物臺上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貫穿載物臺,第一電機的輸出軸上安裝有轉盤,載物臺的左端部設置有光電感應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還設置有第二電機,第二電機的輸出軸上安裝有蝸杆,蝸杆與蝸輪嚙合,底板的上表面設置有蓄電池和控制器,蓄電池與控制器電連接,控制器分別與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和光電感應器電連接,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兩條導向杆,兩條導向杆均貫穿升降臺,導向杆的頂部設置有頂板。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設置有萬向輪,所述萬向輪的數量為四個,四個萬向輪位於底板的下表面的四角處。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轉盤的邊沿上設置有艾條架,艾條架上固定有艾條,轉盤的邊沿處設置有十二個插孔,十二個插孔繞轉盤的中軸線均勻陣列。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光電感應器的探頭略低於轉盤的底面。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升降臺上設置有螺孔,螺孔內配合安裝有緊定螺釘,緊定螺釘的端部與懸臂的圓弧側面接觸。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中醫迴旋灸療裝置採用電動驅動,大大減輕了醫生的勞動強度,採用光電感應器接收轉動角度的信息,可以控制艾條的迴旋角度,進而控制艾條的燻灸範圍,同時採用螺杆控制艾條與皮膚之間的距離,可實施螺旋式迴旋灸,本中醫迴旋灸療裝置使用方便,可靠性高,便於移動,不受電纜束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中:1導向杆、2螺杆、3頂板、4緊定螺釘、5懸臂、6第一電機、7載物臺、8光電感應器、9插孔、10轉盤、11艾條架、12艾條、13蝸杆、14底板、15萬向輪、16第二電機、17蓄電池、18控制器、19蝸輪、20升降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中醫迴旋灸療裝置,包括底板14,底板14的下表面設置有萬向輪15,萬向輪15的數量為四個,四個萬向輪15位於底板14的下表面的四角處,萬向輪15便於本中醫迴旋灸療裝置的移動,底板14的上表面的中心處轉動安裝有蝸輪19,蝸輪19的上表面固定有螺杆2,螺杆2上配合安裝有升降臺20,蝸輪19轉動,帶動螺杆2轉動,轉動的螺杆2驅動升降臺20上下移動,升降臺20上設置有通孔,通孔內滑動安裝有懸臂5,懸臂5滑動安裝在升降臺20上,可手動調節懸臂5的伸出長度,升降臺20上設置有螺孔,螺孔內配合安裝有緊定螺釘4,緊定螺釘4的端部與懸臂5的圓弧側面接觸,緊定螺釘4用於固定懸臂5的伸出長度,懸臂5的左端設置有載物臺7,載物臺7上設置有第一電機6,第一電機6的輸出軸貫穿載物臺7,第一電機6的輸出軸上安裝有轉盤10,轉盤10的邊沿上設置有艾條架11,艾條架11上固定有艾條12,轉動的第一電機6帶動艾條架11沿弧線移動,艾條12隨艾條架11沿弧線移動,轉盤10的邊沿處設置有十二個插孔9,十二個插孔9繞轉盤10的中軸線均勻陣列,載物臺7的左端部設置有光電感應器8,光電感應器8的探頭略低於轉盤10的底面,在需要轉盤10不做圓周轉動時,可將擋片插入插孔9,當擋片移動到光電感應器8的探頭前,光電感應器8接收信號,控制器18控制第一電機6反轉,使艾條12的移動範圍在兩個擋片之間的弧線內,控制了艾條12的迴旋角度,進而控制艾條12的燻灸範圍,底板14的上表面還設置有第二電機16,第二電機16的輸出軸上安裝有蝸杆13,蝸杆13與蝸輪19嚙合,第二電機16帶動蝸杆13轉動,蝸杆13帶動蝸輪19轉動,底板14的上表面設置有蓄電池17和控制器18,蓄電池17與控制器18電連接,控制器18分別與第一電機6、第二電機16和光電感應器8電連接,底板14上固定有兩條導向杆1,兩條導向杆1均貫穿升降臺20,導向杆1的頂部設置有頂板3。
在使用時:第二電機16帶動蝸杆13轉動,蝸杆13帶動蝸輪19轉動,蝸輪19轉動,帶動螺杆2轉動,轉動的螺杆2驅動升降臺20上下移動,懸臂5滑動安裝在升降臺20上,可手動調節懸臂5的伸出長度,緊定螺釘4用於固定懸臂5的伸出長度,轉動的第一電機6帶動艾條架11沿弧線移動,艾條12隨艾條架11沿弧線移動,在需要轉盤10不做圓周轉動時,可將擋片插入插孔9,當擋片移動到光電感應器8的探頭前,光電感應器8接收信號,控制器18控制第一電機6反轉,使艾條12的移動範圍在兩個擋片之間的弧線內,控制了艾條12的迴旋角度,進而控制艾條12的燻灸範圍。
本中醫迴旋灸療裝置採用電動驅動,大大減輕了醫生的勞動強度,採用光電感應器8接收轉動角度的信息,可以控制艾條12的迴旋角度,進而控制艾條12的燻灸範圍,同時採用螺杆2控制艾條12與皮膚之間的距離,可實施螺旋式迴旋灸,本中醫迴旋灸療裝置使用方便,可靠性高,便於移動,不受電纜束縛。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醫迴旋灸療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中心處轉動安裝有蝸輪,蝸輪的上表面固定有螺杆,螺杆上配合安裝有升降臺,所述升降臺上設置有通孔,通孔內滑動安裝有懸臂,懸臂的左端設置有載物臺,所述載物臺上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貫穿載物臺,第一電機的輸出軸上安裝有轉盤,載物臺的左端部設置有光電感應器,本中醫迴旋灸療裝置採用電動驅動,大大減輕了醫生的勞動強度,採用光電感應器接收轉動角度的信息,可以控制艾條的迴旋角度,進而控制艾條的燻灸範圍,同時採用螺杆控制艾條與皮膚之間的距離,可實施螺旋式迴旋灸,本中醫迴旋灸療裝置使用方便,可靠性高,便於移動,不受電纜束縛。
技術研發人員:馮濤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馮濤
技術研發日:2017.04.07
技術公布日:2017.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