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護壁結構及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的護壁成槽施工方法
2023-10-10 17:56:39 3
專利名稱: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護壁結構及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的護壁成槽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建築基礎施工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地下連續牆槽段的施工技術。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地下連續牆施工中,地下連續牆槽段一般採用矩形槽段。因槽段形狀 規則,通過常規的水泥土深層攪拌樁成牆等技術對矩形槽孔周邊軟弱覆蓋層進行處理,即 能確保成槽施工期間槽孔的穩定性,如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南汊懸索橋的北錨碇地下連續牆 基礎、陽邏長江大橋南錨碇地下連續牆基礎等。但上述施工方法不能適應槽段拐角多、且拐 角處極易塌孔的「Y」型槽段成槽施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護壁結構及地下連續牆 「Y」型嵌巖槽段的護壁成槽施工方法,以適應不斷發展的地下連續牆結構的施工技術要求。本發明的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護壁結構,它包括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水泥 土深層攪拌樁牆上方設有「L」形鋼筋混凝土導牆,其特徵在於所述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包 括三個「V」型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三個「V」型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之間構成「Y」形,所述 「Y」形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的兩個豎向拐角處設有塑性混凝土樁與兩側的水泥土深層攪拌 樁連接,從而構成「Y」型嵌巖槽段護壁結構。本發明的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的護壁成槽施工方法,它是在軟弱土層上方 沿「Y」形槽邊緣進行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加固後,再在「Y」型嵌巖槽段的兩個豎向拐角處 覆蓋層進行塑性混凝土樁施工,形成「Y」形地下連續牆槽段護壁結構;開挖「Y」形地下地連 續牆槽段之間頂部的土方;在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與塑性混凝土樁頂部進行「L」形鋼筋混 凝土導牆施工;回填「L」形鋼筋混凝土導牆兩側的土方並修築混凝土施工平臺;在「L」形鋼 筋混凝土導牆之間進行成槽施工施工,完成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成槽施工。所述在「L」形鋼筋混凝土導牆之間進行成槽施工是分五段進行銑掘的,第一段是 「Y」形豎向段,第二段是「Y」形第一斜向段,第三段是「Y」形第二斜向段,第四段是「Y」形豎 向段與「Y」形第一斜向段之間的結合段,第五段是「Y」形豎向段與「Y」形第二斜向段之間 的結合段。對於「Y」型異形槽段,因槽段拐角多,特別是兩內拐點在上部覆蓋層段很不穩定, 採用常規地下連續牆槽段施工方法極易造成塌孔等事故發生。而本發明的施工方法以及 「Y」型嵌巖槽段結構在低成本的情況下,大大提高「Y」型異形槽段施工期間槽孔的穩定性, 有效地將「Y」型異形槽段施工風險減小到較低程度,確保了地連牆的順利施工。
圖1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結構俯視示意圖。
3
圖2鋼筋混凝土導牆「Y」形結構俯視示意圖。圖3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結構立面示意圖。圖4銑掘成槽示 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南京長江第四大橋採用雙塔三跨懸索橋,南錨碇基礎採用井筒式地下連續牆結構 形式,平面形狀為「⑴」形,長82. OOm,寬59. OOm,由兩個外徑59m的圓和一道隔牆組成。地 下連續牆牆厚為1. 50m,總深度40. OOm 50. OOm,嵌入中風化砂巖約3. OOm0地下連續牆施 工槽段包括兩個Y型異形槽段,位於隔牆與外牆交接處。如圖1所示,三個「V」型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10、20、30,每個水泥土深層攪拌樁 是「8」形,彼此相互連接形成樁牆。三個「V」型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之間構成「Y」型槽段 輪廓;其中,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20、30的拐角處(即「Y」型嵌巖槽段的兩個豎向拐角處) 的兩個水泥土深層攪拌樁之間具有間隙,此處設有塑性混凝土樁40,塑性混凝土樁40與其 兩側的兩個水泥土深層攪拌樁連接。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上設有鋼筋混凝土導牆50,鋼筋 混凝土導牆50也構成「Y」形輪廓,如圖2、3所示。由此構成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護 壁結構。上述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的成槽施工過程是首先,在軟弱土層段沿「Y」形槽邊緣進行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加固,再在「Y」型嵌 巖槽段的兩個豎向拐角處覆蓋層進行塑性混凝土樁施工,塑性混凝土樁與兩側的水泥土深 層攪拌樁連接,形成「Y」形地下連續牆土層段護壁結構,如圖1所示。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 施工方法和塑性混凝土樁均按照現有的施工方法進行。開挖「Y」形地下連續牆槽段頂部的土方;在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與塑性混凝土樁 頂部進行「L」形鋼筋混凝土導牆施工,形成如圖2的形狀,「L」形鋼筋混凝土導牆按照現有 的施工方法進行。回填「L」形鋼筋混凝土導牆兩側的土方60並修築混凝土施工平臺70,形成如圖3 的結構;混凝土施工平臺70按照現有的施工方法進行。圖中80為土層。在進行銑掘成槽施工時,如圖4所示,採取「五銑成槽」的成槽方法,即分五段進行 銑掘,第一段是「Y」形豎向段110 施工第一銑至基巖,布置1臺衝擊鑽機鑿除基巖部分,然 後用銑槽機將第一銑修孔到位,形成豎向段110 ;第二段是「Y」形第一斜向段120 施工第二銑至基巖,布置1臺衝擊鑽機鑿除基巖 部分,然後用銑槽機將第二銑修孔到位,形成第一斜向段120 ;第三段是「Y」形第二斜向段130 施工第三銑至基巖,布置1臺衝擊鑽機鑿除基巖 部分,然後用銑槽機將第三銑修孔到位,形成第二斜向段130 ;第四段是「Y」形豎向段與「Y」形第一斜向段之間的結合段140 施工第四銑至基 巖,布置1臺衝擊鑽機鑿除基巖部分,然後用銑槽機將第四銑修孔到位,使第一斜向段120 與豎向段110聯通;第五段是「Y」形豎向段與「Y」形第二斜向段之間的結合段150 施工第五銑至基 巖,布置1臺衝擊鑽機鑿除基巖部分,然後用銑槽機將第五銑修孔到位,使第二斜向段130 與豎向段110聯通。
最後,進行清孔換漿至驗槽段合格。在進行「五銑成槽」的施工過程中,豎向段110、第一斜向段120及第二斜向段130 並無嚴格的先後順序,在豎向段110、第一斜向段120及第二斜向段130施工完成後,再進行 結合段140和結合段150施工,結合段140和結合段150的施工無嚴格的先後順序。在整個「Y」型槽段施工過程中,槽孔穩定性良好。因槽孔需多次銑槽成槽,且入中 分化砂巖達3m,槽段施工周期長,槽孔在泥漿中浸泡時間最長長達16天,即使處於如此不 利的情況下,槽孔始終處於穩定狀態,各拐角均未出現坍塌現象。此技術具有較大的實用性和經濟性。以南京長江第四大橋南錨碇地連牆基礎施工 為例,兩個「Y」型槽段施工成為地連牆施工的最大風險來源。施工過程中,一旦出現塌孔現 象,將嚴重影響總體施工進度,並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而通過運用該技術,在低成本的情 況下,有效地將「Y」型異形槽段施工風險減小到較低程度,確保了地連牆的順利施工。
權利要求
一種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護壁結構,它包括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上方設有「L」形鋼筋混凝土導牆,其特徵在於所述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包括三個「V」型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三個「V」型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之間構成「Y」形,所述「Y」形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的兩個豎向拐角處設有塑性混凝土樁與兩側的水泥土深層攪拌樁連接,從而構成「Y」型嵌巖槽段護壁結構。
2.一種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的護壁成槽施工方法,它是在軟弱土層上方沿「Y」 形槽邊緣進行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加固後,再在「Y」型嵌巖槽段的兩個豎向拐角處覆蓋層 進行塑性混凝土樁施工,形成「Y」形地下連續牆槽段護壁結構;開挖「Y」形地下地連續牆槽 段之間頂部的土方;在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與塑性混凝土樁頂部進行「L」形鋼筋混凝土導 牆施工;回填「L」形鋼筋混凝土導牆兩側的土方並修築混凝土施工平臺;在「L」形鋼筋混凝 土導牆之間進行成槽施工施工,完成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成槽施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的護壁成槽施工方法,其特徵是所述 塑性混凝土樁與其兩側的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連接。
4.如權利要求2所述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的護壁成槽施工方法,其特徵是在所 述「L」形鋼筋混凝土導牆之間進行成槽施工是分五段進行銑掘的,第一段是「Y」形豎向段, 第二段是「Y」形第一斜向段,第三段是「Y」形第二斜向段,第四段是「Y」形豎向段與「Y」形 第一斜向段之間的結合段,第五段是「Y」形豎向段與「Y」形第二斜向段之間的結合段。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護壁結構及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的護壁成槽施工方法。它包括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上設有鋼筋混凝土導牆,其特徵在於所述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包括三個「V」型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三個「V」型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構成「「Y」形,所述「Y」形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牆的的兩個豎向拐角處設有塑性混凝土樁與兩側的水泥土深層攪拌樁連接,從而構成「Y」型嵌巖槽段護壁結構。地下連續牆「Y」型嵌巖槽段採用「五銑」成槽施工方法。該方法確保了地連牆的順利施工,避免現有施工及結構出現塌孔現象。
文檔編號E02D5/20GK101864764SQ201010168860
公開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4日
發明者何超然, 奚林勝, 李宗平, 李有為, 田雨金, 鍾永新, 高飛 申請人: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