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導輪立式軸流泵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17:52:04 5
專利名稱:前導輪立式軸流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水力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大、中型立式軸流泵。
現有立式軸流泵都是採用一個葉輪,進、出口都帶有導葉。前導葉位於水泵進口,用來導流,但由於它靠近葉輪,實驗證明,它不但起不到較好的導流作用,反而影響泵的進口流態,降低泵的效率和性能(見湖北省水利勘測設計院主編,大型電力排灌站,水利電力出版社,1984年12月第一版,P262)。另外,我們知道,提高泵的效率與提高泵的抗汽蝕性能相互矛盾,即一個葉輪很難設計成同時滿足上述兩個高指標的要求。若要使泵具有好的抗汽蝕性能,勢必要以效率的犧牲為代價;若要使泵具有高效率,則往往要降低泵的吸入性能,要求泵的安裝高度較低,從而增加了基礎開挖量和泵房水下的巨額投資。第三,對已建泵站,由於泵受前池水位下降或其它原因的影響,常常出現汽蝕以及由此產生的噪音和振動,嚴重的甚至無法開機。當前,對於大、中型立式軸流泵站,幾乎還沒有其它更為有效的方法來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情況,以兼顧泵的高效率、追求高抗汽蝕性能為目標,以分輪滿足高效率和高抗汽蝕為手段而研製的一種帶有前置導輪的立式軸流泵。
本發明的主要特徵是在軸流泵葉輪8、9(稱主葉輪)的進口前增加一個位置較低、負荷較輕的高抗汽蝕導輪6、7(又稱前導輪或前置導輪),它專門用來解決水泵的抗汽蝕問題,而主葉輪8、9可按高效率設計。導輪6、7由帶錐狀的螺旋形葉片7及流線形的輪轂體6組成。葉片7兩端薄,中間厚,進口安裝角小,葉片7為3~5片。導輪的輪轂體6與主葉輪的輪轂8連成一體,同軸旋轉。
本發明為適應泵站技術改造,還可將整體成型的導輪6、7將其機械連接在主葉輪8、9的輪轂體上。用以防治水泵汽蝕或增加水泵吸程。安裝時,只需在水泵葉輪輪轂8的周邊上鑽孔,利用兩輪的輪轂邊壁並藉助於螺栓11(帶防逆轉鬆脫的鎖緊墊圈)的捆綁作用連接即可,它除提高泵的抗汽蝕性能外,不影響泵的其它性能,也不影響機組的整體結構。
根據本發明製成的前導輪立式軸流泵,第一,由於導輪安裝的位置較低,加上特殊的結構形式,因而它本身具有很強的抗汽蝕特性;第二,由於導輪為主葉輪進口提供了能量,主葉輪不會汽蝕;第三,導輪可先制後配,並形成不同規格,可實現水泵吸入性能的人為調節,擴大了泵吸入特徵的使用範圍,從而打破了「吸入條件不可侵犯」的禁區,為用戶需要提供了選擇餘地;第四,導輪取代了導葉,它能為主葉輪進口提供較為均勻的流速,避免了水流拐彎因來不及調整,對水泵性能造成的不良影響,從而可提高主葉輪的工作效率。另外,它用於泵站技術改造,具有技術簡單,易於實施,造價低,投資省,見效快等特點。可廣泛適用於農田排灌、跨流域調水、給水排水以及其它各種大、中型立式軸流泵站。
附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簡圖,附圖2為其圓柱面B展開圖,附圖3為其A向視圖。附圖4為輪轂體連接圖。上述圖中標號分別為1-進水流道,2-座環,3-葉輪室,4-後導葉及導葉體,5-出水彎管,6-前導輪輪轂,7-前導輪葉片,8-主葉輪輪轂,9-主葉輪葉片,10-泵軸,11-連接螺栓。
權利要求
1.一種帶有前導輪的立式軸流泵,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前導輪[6]、[7]為高抗汽蝕導輪、由帶錐狀的螺旋型葉片[7]及流線型的輪轂體[6]所組成,其輪轂體[6]與主葉輪的輪轂體[8]連成一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前導輪立式軸流泵,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前導輪[6]、[7]可整體成型後,將其輪轂體[6]機械連接在主葉輪輪轂體[8]上;
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前導輪立式軸流泵,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前導輪[6]、[7]可整體成型後,利用其輪轂邊壁與主葉輪[8]、[9]的輪轂邊壁並藉助帶防逆轉鬆脫的鎖緊墊圈的螺栓的捆綁作用將其連成一體。
全文摘要
前導輪立式軸流泵,其前導輪[6]、[7]為高抗汽蝕導輪,由帶錐狀的螺旋型葉片[7]及流線形的輪轂體[6]所組成。其輪轂體[6]與主葉輪的輪轂體[8]連成一體。並且前導輪可單獨成型後,將其輪轂體[6]機械連接在主葉輪的輪轂體[8]上。在不影響原有軸流泵性能的前提下,具有很強的抗汽蝕性能。可根據需要,配用不同規格的導輪,擴大了泵吸入性能的使用範圍。具有安裝、製造方便、投資省等特點。可廣泛適用於各種大、中型立式軸流泵。
文檔編號F04D3/02GK1112203SQ9510346
公開日1995年11月22日 申請日期1995年5月6日 優先權日1995年5月6日
發明者陳堅, 鄭玉春, 丘傳忻 申請人:武漢水利電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