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降低工件表面塗裝顆粒的金屬粉末噴塗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6-16 19:18:06 1
本發明涉及金屬粉末噴塗工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降低工件表面塗裝顆粒的金屬粉末噴塗工藝。
背景技術:
金屬粉末塗料是指含有金屬顏料的各種粉末塗料。由於金屬粉末塗料能夠展示一種明亮、豪華的裝飾效果,非常適合家具、飾品和汽車等戶內、外物體的噴塗。在噴塗工藝上,目前國內市場主要採用幹混法,國際上也使用粘結固定法,上述金屬粉末塗料的噴塗主要採用噴槍噴塗粉末,但在對已經使用的工件或鏽蝕的工件進行噴塗時,所消耗的金屬粉末數量高於嶄新的工件。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降低工件表面塗裝顆粒的金屬粉末噴塗工藝。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降低工件表面塗裝顆粒的金屬粉末噴塗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將工件放置在水池內,使用六十至八十攝氏度的熱水對工件的外壁進行清洗,清洗工件外壁上的油汙及泥垢;
S2:觀察工件的表面是否存在鏽蝕現象,若出現鏽蝕現象,使用酸性洗液在70-80攝氏度條件下對工件進行清洗,酸性洗液選用硫酸、硫脲、烷基磺酸鈉和水配置;
S3:對酸洗後的工件使用碳酸氫鈉溶液對清洗,並使用清水衝洗三至五次,觀察工件表面鍍鋅層是否存在起泡及空洞,若工件表面起泡,通過拋光機對鍍鋅層起泡出進行打磨拋光,若鍍鋅層出現空洞,則對空洞處進行修補;
S4:對S3中的工件進行磷化處理,並對工件使用無毒鈍化劑鈍化處理,鈍化處理後的工件使用清水清理表面的鈍化劑,並使用加熱器烘乾;
S5:在烘乾的工件外壁上噴塗導電液,將工件置於噴粉裝置的下方,噴粉裝置內設有靜電電場,使用噴粉裝置將金屬粉末噴塗與工件表面;
S6:將噴塗後的工件轉移至固定室,固化室內設有加熱器和溫度傳感器,通過加熱器對工件及工件表面金屬粉末加熱,對工件工件及工件表面金屬粉末進行固化處理。
優選地,所述S2中,酸性洗液中每升溶液中含有50-70毫升硫酸、5-10毫升硫脲以及20-40毫升烷基磺酸鈉。
優選地,所述S3中,使用電鍍的方式修補工件表面的空洞,並將修補後的空洞通過細砂輪打磨平滑。
優選地,所述S4中,使用磷酸55-58份、氧化鋅12-15份、硝酸鋅180-200份、磷酸二氫鉻0.3-0.4份、硫酸氧基鈦0.1-0.3份、酒石酸或其他鹽類4-5份、烷基磺酸鈉14-15、OP乳化劑14-15份配置的酸液對S3中的工件磷化處理。
優選地,所述S5中,噴粉裝置採用分層或分區域的方式對工件的外壁噴塗金屬粉末。
優選地,所述S6中,固化室內的初始溫度為160攝氏度至180攝氏度,且固化室內的溫度在30分鐘內逐漸增加,且固化室內最終溫度為至240攝氏度至250攝氏度。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中,通過清理工件表面的油汙和泥垢,方便對工件進行後續處理,且通過酸性洗液清洗鏽蝕,能夠避免工件進一步氧化鏽蝕,增加工件的強度,對工件表面的起泡區域拋光和修補空洞,降低了工件的接收噴塗的實際面積,節省了金屬粉末,降低了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實施例一,一種降低工件表面塗裝顆粒的金屬粉末噴塗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將工件放置在水池內,使用六十至八十攝氏度的熱水對工件的外壁進行清洗,清洗工件外壁上的油汙及泥垢;
S2:觀察工件的表面是否存在鏽蝕現象,若出現鏽蝕現象,且鏽蝕現象較輕,使用酸性洗液在70攝氏度條件下對工件進行清洗,酸性洗液中每升溶液中含有50毫升硫酸、5毫升硫脲以及20毫升烷基磺酸鈉;
S3:對酸洗後的工件使用碳酸氫鈉溶液對清洗,並使用清水衝洗三至五次,觀察工件表面鍍鋅層是否存在起泡及空洞,若工件表面起泡,通過拋光機對鍍鋅層起泡出進行打磨拋光,若鍍鋅層出現空洞,通過電鍍的方式修補工件表面的空洞,並將修補後的空洞通過細砂輪打磨平滑;
S4:對S3中的工件使用由磷酸55份、氧化鋅12份、硝酸鋅180份、磷酸二氫鉻0.3份、硫酸氧基鈦0.1份、酒石酸或其他鹽類4份、烷基磺酸鈉14份、OP乳化劑15份配置的酸液磷化處理,並對工件使用無毒鈍化劑鈍化處理,鈍化處理後的工件使用清水清理表面的鈍化劑,並使用加熱器烘乾;
S5:在烘乾的工件外壁上噴塗導電液,將工件置於噴粉裝置的下方,噴粉裝置內設有靜電電場,使用噴粉裝置採用分層或分區域的方式對工件的外壁噴塗金屬粉末;
S6:將噴塗後的工件轉移至固定室,固化室內設有加熱器和溫度傳感器,通過加熱器對工件及工件表面金屬粉末加熱,固化室內的初始溫度為160攝氏度,且固化室內的溫度在30分鐘內逐漸增加,且固化室內最終溫度為至240攝氏度,對工件工件及工件表面金屬粉末進行固化處理。
噴塗工藝對比表見下表:
實施例二,一種降低工件表面塗裝顆粒的金屬粉末噴塗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將工件放置在水池內,使用六十至八十攝氏度的熱水對工件的外壁進行清洗,清洗工件外壁上的油汙及泥垢;
S2:觀察工件的表面是否存在鏽蝕現象,若出現鏽蝕現象且鏽蝕情況嚴重,使用酸性洗液在80攝氏度條件下對工件進行清洗,酸性洗液中每升溶液中含有70毫升硫酸、10毫升硫脲以及40毫升烷基磺酸鈉;
S3:對酸洗後的工件使用碳酸氫鈉溶液對清洗,並使用清水衝洗三至五次,觀察工件表面鍍鋅層是否存在起泡及空洞,若工件表面起泡,通過拋光機對鍍鋅層起泡出進行打磨拋光,若鍍鋅層出現空洞,通過電鍍的方式修補工件表面的空洞,並將修補後的空洞通過細砂輪打磨平滑;
S4:對S3中的工件使用由磷酸58份、氧化鋅15份、硝酸鋅200份、磷酸二氫鉻0.4份、硫酸氧基鈦0.3份、酒石酸或其他鹽類5份、烷基磺酸鈉15份、OP乳化劑15份配置的酸液磷化處理,並對工件使用無毒鈍化劑鈍化處理,鈍化處理後的工件使用清水清理表面的鈍化劑,並使用加熱器烘乾;
S5:在烘乾的工件外壁上噴塗導電液,將工件置於噴粉裝置的下方,噴粉裝置內設有靜電電場,使用噴粉裝置採用分層或分區域的方式對工件的外壁噴塗金屬粉末;
S6:將噴塗後的工件轉移至固定室,固化室內設有加熱器和溫度傳感器,通過加熱器對工件及工件表面金屬粉末加熱,固化室內的初始溫度為180攝氏度,且固化室內的溫度在30分鐘內逐漸增加,且固化室內最終溫度為至250攝氏度,對工件工件及工件表面金屬粉末進行固化處理。
噴塗工藝對比表見下表:
經有關數據研究發現,經過酸洗、拋光和修補空洞後的工件進行金屬粉末噴塗時,且表面金屬顆粒含量降低3%-5%。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