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淺論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淺論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2023-10-05 19:29:10 2

劉虹飛《宏觀經濟管理》淺論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2000多年前亞歐大陸上的人民,探索出許多條連接亞歐非幾大文明發源地的貿易交流通路。西漢時張騫和東漢時班超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 今西安)、洛陽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這條道路也被稱為「陸上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在兩漢時期就大致確定下來了,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於1877 年出版的《中國——我的旅行成果》再次將其稱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千百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促進了人類的文明進步。

近六年的實踐表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有利於加強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鑑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有利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一帶一路」倡議閃耀新時代

「一帶一路」倡議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促進各地區間的交流,加強了中國與相關國家戰略合作,密切和加強了我國與沿線國家的戰略夥伴關係,推動國家之間的政治互信,為中國的發展創造了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深化了中國與相關國家能源合作,進而保證沿線國家能源安全和促進中國能源進口加速,也是加強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能源經濟聯繫,推進能源供給渠道和銷售渠道多元化,保證中國和中亞國共同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徑。通過「一帶一路」開展中國與沿線國家文化交流、貿易合作和經濟建設投資,有助於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引領世界政治經濟大變革。

(一)「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淵源

「一帶一路」建設是「絲綢之路」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傳承了「親、誠、惠、容」的古絲路傳統。「一帶一路」與「絲綢之路」並不是同一個概念。

廣義上的絲綢之路是從古陸續形成,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與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就具體的線路而言,可分為陸路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為傳播中華文化,彰顯大國實力,古代君王派遣使者出使各國,開通陸海絲綢之路。西漢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開創了中外貿易往來不絕的繁榮局面。

百餘年之後,東漢班超再次出使西域,重新開通從中國到歐亞大陸的陸路絲綢之路。這條道路從當時的都城洛陽出發,經過河西走廊。後來,伴隨著陸路絲綢之路的不斷衰落,海上絲綢之路在貿易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有從東海起航的航線和從南海起航的航線兩條主線路。從東海起航的航線始自周王朝建立(公元前l046 年)之初,武王派遣箕子到朝鮮傳授田蠶織作技術。

箕子從山東半島的渤海灣海港出發,走水路抵達朝鮮。這樣,中國的養蠶、繅絲、織綢技術通過黃海最先傳到了朝鮮。唐宋以後,南海成為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起點主要是泉州,故稱南海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一帶一路」本質上是合作共贏的理念和倡議,並非實體或機制。「一帶一路」倡議本著務實、效率原則,充分利用既有合作機制,根據沿線國家不同的發展優勢和自身條件,創新合作形式,靈活推動共同發展,不謀求通過新的制度設計實現主導權,遵循因地制宜、項目導向的務實經濟合作原則。

(二)「一帶一路」倡議有力推動經濟全球化

共建「一帶一路」在推動世界經濟走廊發展的同時,有力地推動著經濟全球化[1]。當今世界逆全球化抬頭,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美國川普政府上臺後宣布和實施了一系列保護主義措施。這些保護政策,不僅影響全球經濟走勢,更是影響大部分新興經濟體的景氣加速下滑。

新興經濟體主要以生產和資源型經濟體為主,經濟增長一般依賴出口驅動。例如,美國進口下降或發生多邊貿易摩擦後,中國出口將趨回落,為中國提供中間品的歐盟,以及韓國、馬來西亞和越南等新興經濟體的出口也隨之承壓。同時,若中國經濟因出口下滑而放緩,那麼中國內需的回落也將導致巴西和印尼等新興資源型經濟體出口下挫。22018 年以來,隨著川普加快推行貿易保護政策,全球摩根大通製造業PMI 和新興經濟體製造業PMI 均加速下滑。

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了經濟的全球化。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投資增長,創造就業機會,增加沿線國家財政收入,刺激了全球經濟增長,更是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促進了全球化可持續發展。

2018 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佔外貿總值的27.4%,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非金融直投達156.4 億美元,同比增長8.9%,沿線國家對華直投60.8億美元,同比增長11.9%。在基礎設施方面,僅央企業就承擔3100 多個項目,佔已開工和計劃開工的基礎設施項目的50%。

中國駐俄大使李輝說:「一帶一路」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及時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來,不斷收穫共識,在沿線國家地區務實推進。「五通」建設正在全面展開,「共商共建共享」正成為共鳴共識共舉。

俄羅斯和中亞作為「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和地區,通過與中國的務實合作,不僅取得了積極成效,更成為中國可靠的合作夥伴,各方都對「一帶一路」給予高度評價。劉衛東認為:「一帶一路」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引領包容性全球化。「一帶一路」建設具有強大的包容性,主要體現在經濟增長、基礎設施、發展道路、參與和文化方面,將讓更多的地區分享全球化的好處。

(三)「一帶一路」倡議碩果纍纍

「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2017 年3 月18 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呼籲各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在當前的政治經濟建設發展中,由我國倡導發起的「一帶一路」建設,正在從頂層設計轉向落地實施。在這個過程中,既要不斷加深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意義的理解,更要樹立全局意識,強化戰略思維,做好規劃設計,緊抓重點資本項目,強化資本風險的防範,注重宣傳輿論,努力畫好共建「一帶一路」的宏大而具有國際意義的發展藍圖。這其中必然蘊含著全新的社會經濟發展觀。在其具體實踐過程中,必須遵守既有國際規則,借鑑行之有效的經濟建設模式,滿足世界各國的經濟建設需要,推進創新發展和與時俱進[2]。

近6年來,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參與,共同謀劃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建設從橫向拓展走向縱向深挖,以優勢技術和產業、優勢制度和理念,已經在世界各地展現了均衡性與包容性,並進一步提升了人類發展的世界觀,助力於最終實現造福人類的目標和創建命運共同體的世界願景。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項目落地生根,首屆高峰論壇的各項成果順利落實,150 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籤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聯合國、東協、非盟、歐盟、歐亞經濟聯盟等國際和地區組織的發展和合作規劃對接,同各國發展戰略對接。從亞歐大陸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增長開闢了新空間,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臺,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拓展了新實踐,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貢獻,成為共同的機遇之路、繁榮之路。

二、「一帶一路」倡議與馬歇爾計劃有本質區別

一些西方學者、媒體把「一帶一路」倡議與美國戰後復興歐洲「馬歇爾計劃」[6] 相提並論,認為「一帶一路」的倡議就是「馬歇爾計劃」的翻版,與歐洲經濟復甦和地區一體化進程起到同樣的作用。這是完全錯誤的。

2018 年8 月23 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烏蘭巴託同蒙古國外長朝格特巴特爾共見記者時表示,「一帶一路」是中國向世界提供的國際公共產品。它不是什麼「馬歇爾計劃」,也不是地緣戰略構想。中方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伊始,就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秉持透明開放包容理念,遵循國際規則和各國法律,追求綠色環保可持續,致力建設高質量、高標準項目,並注重財政的可持續性。這些重要的主張和理念,與中方長期奉行的互利共贏開放戰略一脈相承,也是中國與各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一)「馬歇爾計劃」的主要內容

「馬歇爾計劃」官方稱為「歐洲復興計劃」,是二戰結束後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國家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計劃,是針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經濟建設制定的,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馬歇爾計劃」於1947 年7 月正式啟動,整整持續了4 個財政年度。在這段時期內,西歐各國通過參加歐洲經濟合作組織(OEED),接受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作,共計131.5 億美元,其中90% 是贈予,10% 為貸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6年後,大半個歐洲依然難以從數億萬人的死傷中平復。二戰戰火遍及了歐洲大陸,所涉及的地域面積遠大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的轟炸使絕大多數城市遭到了嚴重破壞,特別是工業生產。

例如華沙和柏林,已成為一片廢墟,倫敦與鹿特丹也遭受了嚴重破壞。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生產與相關建築,大多化為一片瓦礫,農業的破壞導致了歐洲大陸許多地方出現了大面積的飢餓,而1946-1947 年歐洲西北部罕見的寒冬又使這一情況進一步惡化,數億萬人無家可歸。

最為嚴重的是交通運輸設施,戰爭中鐵路、橋梁以及道路都成為了空襲的目標,而進行運輸的商船也常常被擊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否則,就會造成經濟的不穩定因素和全球性的經濟低迷。此時的美國試圖恢復和推動歐洲經濟的增長。通過美國國會議案,決定幾家主要銀行實施「馬歇爾計劃」。

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冷戰開始,美國對蘇聯對立情緒正日漸加深。「馬歇爾計劃」倡導者之一喬治·凱南,在當時就已預言了未來世界政治兩極格局,對蘇聯的遏制政策也是「馬歇爾計劃」的核心內容。

「馬歇爾計劃」最初曾考慮與蘇聯合作,條件是蘇聯必須進行政治改革,蘇聯沒有答應。事實上,美國同樣擔心蘇聯利用「馬歇爾計劃」恢復和發展自身實力,因此,美國和西方國家提出許多蘇聯無法接受的苛刻條款,使蘇聯最終被排除在「馬歇爾計劃」之外。

當「馬歇爾計劃」臨近結束時,西歐國家中除了東德以外,絕大多數參與國的國民經濟都已經恢復到了戰前水平。在接下來的30 餘年時間裡,整個西歐經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可以說「馬歇爾計劃」是促成歐洲一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以上的背景條件之下,「馬歇爾計劃」是一個旨在幫助美國在歐洲盟國恢復影響、同時遏止共產主義勢力在歐洲進一步擴張的計劃。「馬歇爾計劃」在1951 年宣告結束。

人們普遍認為「馬歇爾計劃」加速了西歐經濟的發展,但並非啟動了歐洲經濟的騰飛,從政治影響和經濟影響中,「馬歇爾計劃」的實施,使西歐從戰後初期的財政拮据及由物資緊缺而引發的限量配給的局面中擺脫出來,減少了人們對於政府的不滿,穩定了政治局勢,但政治上引起了很多國家強烈不滿。

(二)「一帶一路」與馬歇爾計劃有本質區別

「馬歇爾計劃」和「一帶一路」從背景、內容和參與主體都有本質區別,其背景和時代不同。因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考慮到當前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元化的背景條件下,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僅僅依靠自己的實力,就取得經濟的長久穩定與發展。

對當今的中國而言,經過40 年的改革開放與建設,中國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大量的先進經驗,包括製造業、工程建設、資金技術和資源開發,擁有了走出去的條件和實力。在此情況下,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不僅符合當今時代的潮流,更是帶動世界經濟和平發展,走出一條人類命運共同富裕道路,同時樹立大國形象,履行大國責任的體現[4]。

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目的就是動員更多資源,拉緊互聯互通紐帶,釋放增長動力,實現市場對接,讓更多國家和地區融入經濟全球化,共同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康莊大道。這一倡議是合民心、順潮流的好事,得到國際社會普遍歡迎和支持。

「一帶一路」和馬歇爾計劃都是和平時期的倡議或計劃,兩者之間儘管在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點類似,但是二者本質上有區別。

一是歷史背景和階段不同。美國推出「馬歇爾計劃」是二戰後為了使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儘快實現戰後復興,以對抗蘇聯和共產主義國家,為北約組織的形成奠定經濟基礎,具有較強的意識形態色彩。

「一帶一路」則是和平時期作為古絲綢之路的現代復興,是開放、包容的。它繼承和弘揚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是中國推進全方位開放的必然選擇。

二是援助形態不同。「馬歇爾計劃」附加了苛刻的政治條件,美國援助恢復歐洲經濟目的是想使歐洲成為抗衡蘇聯的重要工具,同時,便於控制和佔領歐洲市場。

中國一直在堅持和平、發展和合作的外交理念,「一帶一路」強調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奉行的內外政策,絕不幹涉中亞國家內政。「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建立在合作共贏的基礎上,提倡沿線國家進行平等友好的經濟往來、文化交流,實現共同發展。

三是具體內容和方式不同。「馬歇爾計劃」的主要內容是美國對西歐提供物質資源、貨幣、勞務援助和政治支持。根據「馬歇爾計劃」的要求,受援國接受的資金援助須用於購買美國貨物,受援國須儘快撤除關稅壁壘,取消或放鬆外匯限制。「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線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等,比「馬歇爾計劃」內涵豐富得多。

三、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有利於沿線國家共享中國對外開放紅利

「一帶一路」標誌著中國對外開放正式進入升級版,發展進入新階段。這對於世界共同發展和繁榮世界經濟,將會產生歷史性重大影響,有助於創新全球性開放紅利、建設和平友好的世界。

為更好地促進「一帶一路」建設發展,應著力搭建合作新平臺,開闢增長新動力,探索發展新路徑,共同致力於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開闢「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新格局,進而推動「一帶一路」提議邁上新臺階,促進世界和平、和諧、包容和可持續發展[5]。

(二)「一帶一路」將為世界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一帶一路」倡議將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注入新動力。「一帶一路」的建設發展,將改變全球貿易體系由歐美主導的世界格局。

中國作為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是全球130 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合作夥伴,有能力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貿易優化升級,有能力促進「一帶一路」為建設沿線國家地區的合作提供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有能力拉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融資和經濟增長,滿足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和產業升級需求。

中國有3 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有足夠的資本投融資於「一帶一路」所需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協助發展中國家建設發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能合作、金融貿易發展等,能夠協助發展中國家實現快速發展。

(三)「一帶一路」體現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合作關係成績超預期

「一帶一路」反映了中國謀求世界和平發展的良好意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傳統不同,宗教信仰各異,但是,在面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共同時,根本利益是相同的。截至2019 年4 月,中國已累計與126 個國家、29 個國際組織籤署了合作文件。這是這個21 世紀偉大倡議廣為接受、深得人心的實證。

「一帶一路」朋友圈遍布五大洲。6 年來。各國政府按需求對接「一帶一路」,中國與沿線國家在港口、鐵路、公路、電力、航空、通信等基礎設施領域開展了大量的合作,有力地提高了所在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取得了超過預期的成績。

(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謀求合作共贏的話語權

作為一項和平共贏的舉措,「一帶一路」倡議的致力於推動地區均衡化經濟發展,貫通海陸兩線貿易長廊,打造亞歐經濟生態圈。從發展地域分析,首先以西部大開發的成果為基礎,打通中國國內東西地區,縮小區域發展的差異性。其次,利用沿海經濟繁榮圈貫通海上長廊,同時利用西部地域優勢貫穿歐亞大陸,實現內陸海洋經濟的全開放格局。

從發展策略看,中國將資本、技術、裝備等優勢經濟成果與全世界各國共享,建立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三位一體的世界經濟體系和政治結構下的世界經濟。在世界形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共贏的話語權得到提升。

(五)共建「一帶一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抓手。應積極推進互聯互通,完善創新合作機制,促進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共同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戰略諮詢服務、項目對接服務、國際法律諮詢服務、國際金融服務和基礎設施投資諮詢服務應努力搭建一個互聯互通的「一帶一路」合作大平臺。與世界各國分享「一帶一路」經濟全球化成果,講好中國「一帶一路」的故事,落地「一帶一路」的國際項目,推動全球經濟高質量增長,讓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和中國發展惠及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

(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正確道路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指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詞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超越國家身份,體現天下擔當;命運,升級合作共贏,體現命運與共;共同體,超越地球村,樹立大家庭意識,塑造共同身份。命運共同體的核心要旨就是,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

這點也得到了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呼應。命運共同體思想繼承和弘揚了《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是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核心理念,為「一帶一路」建設塑造了靈魂,超越消極意義上「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形成積極意義上的「命運相連、休戚與共」,不僅可以在物質層面,還要在制度、精神層面上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塑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新身份,開創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人類新文明。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今天的「合」,就是超越國家的狹隘、利益差異,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命運共同體著眼於人類文明的永續發展,推動建立文明秩序,超越狹隘的民族國家視角,樹立人類整體觀。十九大報告指出,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聯合國大會、安理會和專門機構多次通過決議,支持 「一帶一路」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表明其獲得廣泛的國際共識。

總之,努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起手來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是世界各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美好願望。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與各國人民並肩同行、共同奮鬥,一定能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參考文獻】

[1] 曾培炎. 「一帶一路」: 全球共同需要人類共同夢想[J]. 求是,2015(10):14-16.

[2] 張自如. 當前國際產業轉移的背景、特點及效應分析[J]. 經濟論壇,2008(6):62-64

[3]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04/26/c_1210119584.htm.2019-04-26.

[4] 趙可金. 通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帶一路」[J]. 當代世界,2016(6):9-13.

[5] 開闢合作新起點謀求發展新動力——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上的開幕辭[J]. 中國經濟周刊,2017(z2):58-59.

[6]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N]. 中國一帶一路,2019-04-22.

(文章略有刪減)

【作者信息】

劉虹飛,中歐協會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產業促進委員會會長;中歐協會一帶一路國際項目合作促進委員會;劉瑜,汕頭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田廣,懷化學院全球特聘教授;寇南南,中天盛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虹飛《宏觀經濟管理》淺論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