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通風透氣隔熱保溫的陽光房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03:54:29 2

本發明涉及一種陽光房,具體為一種通風透氣隔熱保溫的陽光房。
背景技術:
陽光房也稱為玻璃房,外文名:wintergarden。陽光房採用玻璃與金屬框架搭建的全明非傳統建築,以達到享受陽光,親近自然的目的。陽光房是國內外追求自然、時尚人士所推崇的建築。陽光房是廣泛在華北地區上海地區研究的勝利實業需要根據場所使用需求以及個人愛好進行設計和建造,室內布置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進行裝飾。陽臺或露臺陽光房,處於整套居室內,因此視覺連性非常重要。然而陽光房的最大缺點就是夏天悶熱、冬天寒冷,舒適度太差,由於陽光房的頂棚也是玻璃透明的,夏天的時候,陽光直射面積過大,加上空氣流動性差,導致室內悶熱高溫,使得室內讓人難以忍受;冬天的時候,由於陽光房整體是玻璃構成,其保溫性差,冬天則顯得寒冷,也難以讓人忍受。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陽光房的房頂設計,目前的陽光房房頂設計簡單,導致不能達到很好的隔熱保溫作用,有的能夠達到隔熱保溫,但又教薄弱,防水性也較差,承受力和牢固度不夠;
另一個缺陷與不足則是透氣通風性能差,由於風格需求,大部分陽光房為了追求美觀大氣,一般不開設窗體,因此通風透氣差,室內比較悶熱,使得人們在室內覺得不適,因此,既需要保持陽光房的風格美觀,又要滿足透氣通風,需要安裝空調等大型設備,造價昂貴且功耗高不夠環保,還會破壞陽光房的美觀度,增加噪音等其他不適的問題,因此,急需通過其他渠道改進陽光房的透氣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陽光房悶熱不透氣的現有問題,發明人提供了一種能夠有效的遮陰避暑,又能在冬季保暖保溫,提供用戶舒適的使用體驗,解決陽光房不透氣通風的問題,效果明顯,透氣通風的陽光房,具體的,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通風透氣隔熱保溫的陽光房,包括地板結構,置於地板四周的結構框,固定在結構框上形成透明牆面的玻璃,橫架於結構框頂部的頂棚,
所述地板結構由實木地板塊和置於實木地板塊下方的支撐條構成,支撐條與實木地板塊的鋪放方向相垂直且均分布固定於實木地板下方,相鄰的支撐條之間形成一個通風道,通風道延伸至實木地板邊緣通向房外,實木地板塊按縱向排列成條狀的地板條,每相鄰的兩條地板條之間間隔有透氣縫;
所述頂棚從上至下,依次由屋頂層、防水層、木板層、保溫層和基層板構成,屋頂層通過粘接劑固定在防水層上方,所述防水層為瀝青卷材防水層,瀝青卷材防水層粘合在木板層上,保溫層通過固定釘或粘接的方式固定於木板層的下方,保溫層的下方粘接有基層板,所述從防水層至基層板之間縱向安裝有若干顆拉結筋,房頂的邊緣處安裝有組合包邊,組合包邊包裹於防水層、木板層、保溫層和基層板之間的邊緣處,組合包邊通過固定釘和粘接的方式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每條地板條均固定在支撐條上,所述透氣縫縫隙間距在7mm~12mm之間,所述屋頂層為琉璃瓦層,且屋頂層的上表面具有傾斜角度,傾斜角度在10°~15°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保溫層為25mm~40mm之間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所述基層板為楊木芯填充製成。
進一步的,所述所有地板條按每相鄰的三~五條為一組,於底面通過垂直於地板條的若干條連接條橫向連接固定,每組地板條以活動的安裝方式安裝在支撐條上。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條為ppt板條,支撐條的厚度範圍為1cm~3cm之間,支撐條的高度範圍為2cm~5cm之間,所述通風道的寬度範圍為15cm~50cm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地板條按相鄰的四~六條無縫拼接後形成地板組合塊,所述地板組合塊可使用實木板塊替換使用,每相鄰的兩塊地板組合塊的邊緣之間具有間隙,形成透氣縫,地板組合塊之間的透氣縫的縫隙大小為10mm~15mm之間,地板組合塊固定在支撐條上。
進一步的,所述基層板的下方與結構框之間還安裝有沿陽光房頂部邊沿圍繞的屋頂框,屋頂框上排列固定有若干個橫立放置的立框,每兩個相鄰立框之間形成一個延伸至屋外的通風道,立框上方固定基層板;若干個通風道的出口並排排列,並排排列的通風道的出口方向上方安裝有能夠開閉通風道出口的可控通風葉扇。
進一步的,所述可控通風葉扇分成若干片分葉扇,每片分葉扇對應一個通風道的道口,每片分葉扇的中部均被同一根轉杆穿過,該轉杆同時穿過相應的立框使得分葉扇對應以可翻轉結構安裝在通風道道口,轉杆的一端上安裝有轉動齒輪,轉動齒輪齒接至翻轉電機。
進一步的,所述可控通風葉扇包括一片條狀的葉扇板,葉扇板的上邊緣單向鉸接有連接段,連接段的上邊緣連接有滑杆,滑杆安裝在置於立框上方的滑道內,滑杆的外端處設置有滾條,滑道能容納下連接段和葉扇板,滑杆的中端安裝有拉推把手。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一種通風透氣隔熱保溫的陽光房,包括地板結構,置於地板四周的結構框,固定在結構框上形成透明牆面的玻璃,橫架於結構框頂部的頂棚,
所述地板結構由實木地板塊和置於實木地板塊下方的支撐條構成,支撐條與實木地板塊的鋪放方向相垂直且均分布固定於實木地板下方,相鄰的支撐條之間形成一個通風道,通風道延伸至實木地板邊緣通向房外,實木地板塊按縱向排列成條狀的地板條,每相鄰的兩條地板條之間間隔有透氣縫;
所述頂棚從上至下,依次由屋頂層、防水層、木板層、保溫層和基層板構成,屋頂層通過粘接劑固定在防水層上方,所述防水層為瀝青卷材防水層,瀝青卷材防水層粘合在木板層上,保溫層通過固定釘或粘接的方式固定於木板層的下方,保溫層的下方粘接有基層板,所述從防水層至基層板之間縱向安裝有若干顆拉結筋,房頂的邊緣處安裝有組合包邊,組合包邊包裹於防水層、木板層、保溫層和基層板之間的邊緣處,組合包邊通過固定釘和粘接的方式固定。
實木地板條下方的通風道延伸到室外,陽光房的牆壁不遮擋住實木地板的邊緣,實木地板鋪設於陽光房室內,從而使得通風道聯通起室內與室外的空氣交流作用,室外的氣流能夠通過地板邊緣的通風道入口進入通風道,順通風道充滿至實木地板下層,再從透氣縫中向上進入到室內,從而形成氣流的循環流動,給陽光房帶來了流動性的氣流,同樣,陽光房內的氣流能夠從門或透氣縫回流出室外,形成通風透氣的室內環境,使得陽光房不在沉悶、悶熱;瀝青卷材防水層,能使得本屋頂能夠面對長期的陰雨天氣,常時間降水也不會讓雨水浸入房頂造成雨水滴漏,增強屋頂的耐水隔水性能,也能保持房間的乾燥,木板層能夠有效的增強本房頂的硬度,不會因空中意外跌落物擊穿,也增強了屋頂的整體性的穩定效果,同時還能作為縱向的拉結筋的連接支撐作用,保證本屋頂在橫向和縱向方向都有很好的穩定拉結效果,保證房頂整合度,避免某兩個鄰層之間發生鼓泡或分離翹起等;保溫層提供室內的溫度保溫效果,降低室內氣溫通過頂棚降溫的速度和交換率,基層板提供固定和整體穩定性的保證,組合包邊是作用於若干個鄰層的邊緣處,能夠起到保護和接牢房頂邊緣的作用,也能起到美觀的作用,達到既美觀又牢靠的作用;傳統的陽光房由於房頂也是玻璃或者單層頂棚,因此夏日被陽光直曬時間長,冬季又不能有效保溫,因此,使用遮陽的屋頂層能夠滿足夏日對陽光的遮擋,降低日照時間,能夠有效的降低陽光房內的溫度,所述保溫層為25mm~40mm之間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所述基層板為楊木芯填充製成,楊木芯結實美觀,保溫層的作用在於減少屋內與外界環境的熱量交換效率,在冬季使用時,用戶在陽光房內使用供暖設備也能夠長時間提供保暖效果,熱量流失少,從而能夠起到保暖保溫的效果,因此,在本發明中提供的頂棚結構,能夠達到冬暖夏涼的舒適效果,滿足了人們對陽光房或平房的基本需求;
所述每條地板條均固定在支撐條上,所述透氣縫縫隙間距在7mm~12mm之間,所述屋頂層為琉璃瓦層,且屋頂層的上表面具有傾斜角度,傾斜角度在10°~15°之間。透氣縫縫隙保持在7mm~12mm之間的間距能夠更好的保證透風的均勻性,也不會影響室內用戶的行走體驗;琉璃瓦層也能提供很好的隔熱保暖作用,傾斜是為了房頂不會產生積水;
所述所有地板條按每相鄰的三~五條為一組,於底面通過垂直於地板條的若干條連接條橫向連接固定,每組地板條以活動的安裝方式安裝在支撐條上。連接條將三~五條地板條組合固定為一組,即可放置或活動的安裝在支撐條上,這樣即可按組提取地板條,便於清理通風道內的灰塵或異物,提高便捷性;
ppt板條製作的支撐條,厚度範圍為1cm~3cm之間,支撐條的高度範圍為2cm~5cm之間,能夠提供更結實的作用力,保證長久的支撐作用,不易發生變形、損壞、腐蝕;所述通風道的寬度範圍為15cm~50cm之間,若每層地板塊之間都有透氣縫,在環境較差的地方使用,則會使得室外的灰塵大量進入室內,因此,有效的控制透氣縫的位置和數量則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每四~六條無縫拼接後形成地板組合塊開設一段透氣縫,透氣縫的縫隙大小為10mm~15mm之間,既能夠有效的增加室內地板的連續性和保持完整性,又能夠提供必要的通氣透氣需求,通風道內的氣流會統一大量的從各個透氣縫就行流出或流入,而不是分散的,從而使得氣流循環能夠有效的形成,提高透氣性能和通風效果,也避免了大量的室外灰塵進入室內;
上述關於尺寸範圍數值,均是通過發明人多次實驗和實際使用效果經驗得出,透氣縫的縫隙大小在此範圍內效果最佳,通風道的高寬度在上述範圍內效果最佳,既不會使得實木地板在室內使用時覺得空心空洞,又能夠滿足日常的透氣通風功能;
所述透氣縫位置下方與實木地板底面上安裝有相應大小的紗網。紗網能夠有效提供通風透氣的同時,避免室外的蚊蟲、灰塵雜物進入到室內,提高室內的舒適度體驗。
如圖5所示,每兩個相鄰立框之間形成一個延伸至屋外的通風道,通風道的下方連通整個陽光房房內空間,夏天時,由於陽光房獨特的結構,室內的溫度會有所升高,屋頂是吸收熱量的集中區域,因此,室內的空氣在因為地板具有透氣縫的連通功能使得室內空氣氣溫存在溫差,靠近屋頂的室內空氣溫度較高,而接近地板的空氣溫度較低,因此形成溫度差,熱空氣往上集中後,順通風道往外流出,而地板下方的室外溫度較低的空氣則進入室內,形成從下往上的通風透氣的主動循環,進一步促進了陽光房的氣流循環,達到更好的通風透氣的效果;冬天或天冷的氣溫環境下,可以通過操控可控通風葉扇閉下關閉通風道,或者減少開啟著的可控通風葉扇的數量,來減少氣流循環的速度和量,使得溫度較高的空氣能夠更長時間的存在室內,達到可控實現本陽光房冬暖夏涼的更好效果;
可以通過分葉扇針對每個通風道實現控制,動力輸出由翻轉電機驅動,帶動轉杆正向轉動時,分葉扇呈逐步豎立直至豎直狀態後停止,此時,分頁扇完全將通風道的通道遮堵住,實現了關閉通風道的氣流的目的,當需要開啟通風道的通風透氣性能時,翻轉電機反向運轉,作用於轉動齒輪從而帶動轉杆反轉,轉杆上的分頁扇則從豎直逐步轉為水平,實現開啟通風道的功能,也可以通過調整開啟的角度來實現通風量,達到用戶所需的適量效果;實用性高,操作穩定可靠;
另一種開閉通風道的方法,則是通過葉扇板,靠葉扇板遮住或關閉通風道的道口得以實現,操控方式如下:滑杆置於滑道內,能夠自由來回滑動,當葉扇板呈自然下垂時,則能夠遮擋住通風道的道口,需要開啟時,用戶使用撐杆或者拉繩的方式拉動拉推把手,
向室內方向拉拽,即可將連接段提供向上的作用力,連接段傳遞至與之鉸接的葉扇板,葉扇板由於只能以向外方向的鉸接,因此,當連接段被滾條作用傾斜翹起時,葉扇板達到最大的開合角度,隨著連接段向上移動,當連接段在滑杆的作用下被水平拉近滑道後,此時的葉扇板則以傾斜的角度接觸滾條,並在連接段繼續的內拉作用下,以滾條為支點發生上翹直至水平,並被拉伸縮進滑道內隱藏,此時,則開啟了通風道的道口;需要關閉通風道時,反方向推拉推把手,將葉扇板退出滑道內,最終將連接段也推出滑道使得葉扇板自然下垂覆蓋在通風道道口,則實現了通風道的關閉,這樣的結構特點無需使用電機結構就能實現整個葉扇板的開啟和關閉操作,穩定無需用電,更加實用和方便。
綜上所述,本發明結構合理簡單,製做成本不高,且綠色環保,能夠有效提供室內的氣體交換需求,用於解決陽光房不透氣通風的問題,其效果明顯,透氣性好,同時能夠便捷的控制通風透氣的功能,達到冬暖夏涼的舒適體驗,具有良好的市場推廣意義。
附圖說明
圖1為地板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透氣縫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為頂棚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一種通風透氣隔熱保溫的陽光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一種通風透氣隔熱保溫的陽光房的通風透氣循環結構示意圖;
圖6為通過分葉扇控制通風道閉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通過葉扇板控制通風道的閉合結構示意圖;
其中:1—實木地板塊、2—地板條、3—支撐條、4—通風道、5—透氣縫、6—屋頂層、7—防水層、8—木板層、9—保溫層、10—基層板、11—組合包邊、12—可控通風葉扇、13—立框、14—屋頂框、15—通風道、16—分葉扇、17—轉杆、18—轉動齒輪、19—葉扇板、20—連接段、21—滑杆、22—滑道、23—滾條、24—拉推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圖4所示,一種通風透氣隔熱保溫的陽光房,包括地板結構,置於地板四周的結構框,固定在結構框上形成透明牆面的玻璃,橫架於結構框頂部的頂棚,
所述地板結構由實木地板塊1和置於實木地板塊1下方的支撐條3構成,支撐條3與實木地板塊1的鋪放方向相垂直且均分布固定於實木地板下方,相鄰的支撐條3之間形成一個通風道4,通風道4延伸至實木地板邊緣通向房外,實木地板塊1按縱向排列成條狀的地板條2,每相鄰的兩條地板條2之間間隔有透氣縫5;
所述頂棚從上至下,依次由屋頂層6、防水層7、木板層8、保溫層9和基層板10構成,屋頂層6通過粘接劑固定在防水層7上方,所述防水層7為瀝青卷材防水層7,瀝青卷材防水層7粘合在木板層8上,保溫層9通過固定釘或粘接的方式固定於木板層8的下方,保溫層9的下方粘接有基層板10,所述從防水層7至基層板10之間縱向安裝有若干顆拉結筋,房頂的邊緣處安裝有組合包邊11,組合包邊11包裹於防水層7、木板層8、保溫層9和基層板10之間的邊緣處,組合包邊11通過固定釘和粘接的方式固定。
實木地板條2下方的通風道4延伸到室外,陽光房的牆壁不遮擋住實木地板的邊緣,實木地板鋪設於陽光房室內,從而使得通風道4聯通起室內與室外的空氣交流作用,室外的氣流能夠通過地板邊緣的通風道4入口進入通風道4,順通風道4充滿至實木地板下層,再從透氣縫5中向上進入到室內,從而形成氣流的循環流動,
給陽光房帶來了流動性的氣流,同樣,陽光房內的氣流能夠從門或透氣縫5回流出室外,形成通風透氣的室內環境,使得陽光房不在沉悶、悶熱;瀝青卷材防水層7,能使得本屋頂能夠面對長期的陰雨天氣,常時間降水也不會讓雨水浸入房頂造成雨水滴漏,增強屋頂的耐水隔水性能,也能保持房間的乾燥,木板層8能夠有效的增強本房頂的硬度,不會因空中意外跌落物擊穿,也增強了屋頂的整體性的穩定效果,同時還能作為縱向的拉結筋的連接支撐作用,保證本屋頂在橫向和縱向方向都有很好的穩定拉結效果,保證房頂整合度,避免某兩個鄰層之間發生鼓泡或分離翹起等;保溫層9提供室內的溫度保溫效果,降低室內氣溫通過頂棚降溫的速度和交換率,基層板10提供固定和整體穩定性的保證,組合包邊11是作用於若干個鄰層的邊緣處,能夠起到保護和接牢房頂邊緣的作用,也能起到美觀的作用,達到既美觀又牢靠的作用;傳統的陽光房由於房頂也是玻璃或者單層頂棚,因此夏日被陽光直曬時間長,冬季又不能有效保溫,因此,使用遮陽的屋頂層6能夠滿足夏日對陽光的遮擋,降低日照時間,能夠有效的降低陽光房內的溫度,所述保溫層9為25mm~40mm之間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所述基層板10為楊木芯填充製成,楊木芯結實美觀,保溫層9的作用在於減少屋內與外界環境的熱量交換效率,在冬季使用時,用戶在陽光房內使用供暖設備也能夠長時間提供保暖效果,熱量流失少,從而能夠起到保暖保溫的效果,因此,在本發明中提供的頂棚結構,能夠達到冬暖夏涼的舒適效果,滿足了人們對陽光房或平房的基本需求;
所述每條地板條2均固定在支撐條3上,所述透氣縫5縫隙間距在7mm~12mm之間,所述屋頂層6為琉璃瓦層,且屋頂層6的上表面具有傾斜角度,傾斜角度在10°~15°之間。透氣縫5縫隙保持在7mm~12mm之間的間距能夠更好的保證透風的均勻性,也不會影響室內用戶的行走體驗;琉璃瓦層也能提供很好的隔熱保暖作用,傾斜是為了房頂不會產生積水;
所述所有地板條2按每相鄰的三~五條為一組,於底面通過垂直於地板條2的若干條連接條橫向連接固定,每組地板條2以活動的安裝方式安裝在支撐條3上。連接條將三~五條地板條2組合固定為一組,即可放置或活動的安裝在支撐條3上,這樣即可按組提取地板條2,便於清理通風道4內的灰塵或異物,提高便捷性;
實施例2: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進一步的使用ppt板條製作的支撐條3,厚度範圍為1cm~3cm之間,支撐條3的高度範圍為2cm~5cm之間,能夠提供更結實的作用力,保證長久的支撐作用,不易發生變形、損壞、腐蝕;所述通風道4的寬度範圍為15cm~50cm之間,若每層地板塊之間都有透氣縫5,在環境較差的地方使用,則會使得室外的灰塵大量進入室內,因此,有效的控制透氣縫5的位置和數量則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每四~六條地板條2無縫拼接後形成地板組合塊開設一段透氣縫5,透氣縫5的縫隙大小為10mm~15mm之間,既能夠有效的增加室內地板的連續性和保持完整性,又能夠提供必要的通氣透氣需求,通風道4內的氣流會統一大量的從各個透氣縫5就行流出或流入,而不是分散的,從而使得氣流循環能夠有效的形成,提高透氣性能和通風效果,也避免了大量的室外灰塵進入室內;
上述關於尺寸範圍數值,均是通過發明人多次實驗和實際使用效果經驗得出,透氣縫5的縫隙大小在此範圍內效果最佳,通風道4的高寬度在上述範圍內效果最佳,既不會使得實木地板在室內使用時覺得空心空洞,又能夠滿足日常的透氣通風功能;
所述透氣縫5位置下方與實木地板底面上安裝有相應大小的紗網。紗網能夠有效提供通風透氣的同時,避免室外的蚊蟲、灰塵雜物進入到室內,提高室內的舒適度體驗。
實施例3:如圖5~圖7所示,所述基層板的下方與結構框之間還安裝有沿陽光房頂部邊沿圍繞的屋頂框14,屋頂框14上排列固定有若干個橫立放置的立框13,每兩個相鄰立框之間形成一個延伸至屋外的通風道15,立框上方固定基層板10;若干個通風道的出口並排排列,並排排列的通風道的出口方向上方安裝有能夠開閉通風道出口的可控通風葉扇12。如圖5所示,每兩個相鄰立框13之間形成一個延伸至屋外的通風道,通風道的下方連通整個陽光房房內空間,夏天時,由於陽光房獨特的結構,室內的溫度會有所升高,屋頂是吸收熱量的集中區域,因此,室內的空氣在因為地板具有透氣縫的連通功能使得室內空氣氣溫存在溫差,靠近屋頂的室內空氣溫度較高,而接近地板的空氣溫度較低,因此形成溫度差,熱空氣往上集中後,順通風道往外流出,而地板下方的室外溫度較低的空氣則進入室內,形成從下往上的通風透氣的主動循環,進一步促進了陽光房的氣流循環,達到更好的通風透氣的效果;冬天或天冷的氣溫環境下,可以通過操控可控通風葉扇閉下關閉通風道,或者減少開啟著的可控通風葉扇的數量,來減少氣流循環的速度和量,使得溫度較高的空氣能夠更長時間的存在室內,達到可控實現本陽光房冬暖夏涼的更好效果;
方案一:所述可控通風葉扇12分成若干片分葉扇16,每片分葉扇16對應一個通風道15的道口,每片分葉扇16的中部均被同一根轉杆17穿過,該轉杆17同時穿過相應的立框13使得分葉扇16對應以可翻轉結構安裝在通風道15道口,轉杆17的一端上安裝有轉動齒輪18,轉動齒輪18齒接至翻轉電機。可以通過分葉扇16針對每個通風道15實現控制,動力輸出由翻轉電機驅動,帶動轉杆17正向轉動時,分葉扇16呈逐步豎立直至豎直狀態後停止,此時,分頁扇完全將通風道15的通道遮堵住,實現了關閉通風道15的氣流的目的,當需要開啟通風道15的通風透氣性能時,翻轉電機反向運轉,作用於轉動齒輪18從而帶動轉杆17反轉,轉杆17上的分頁扇則從豎直逐步轉為水平,實現開啟通風道15的功能,也可以通過調整開啟的角度來實現通風量,達到用戶所需的適量效果;實用性高,操作穩定可靠;
方案二:所述可控通風葉扇12包括一片條狀的葉扇板19,葉扇板19的上邊緣單向鉸接有連接段20,連接段20的上邊緣連接有滑杆21,滑杆21安裝在置於立框13上方的滑道22內,滑杆21的外端處設置有滾條23,滑道22能容納下連接段20和葉扇板19,滑杆21的中端安裝有拉推把手24。另一種開閉通風道15的方法,則是通過葉扇板19,靠葉扇板19遮住或關閉通風道15的道口得以實現,操控方式如下:滑杆21置於滑道22內,能夠自由來回滑動,當葉扇板19呈自然下垂時,則能夠遮擋住通風道15的道口,需要開啟時,用戶使用撐杆或者拉繩的方式拉動拉推把手24,向室內方向拉拽,即可將連接段20提供向上的作用力,連接段20傳遞至與之鉸接的葉扇板19,葉扇板19由於只能以向外方向的鉸接,因此,當連接段20被滾條23作用傾斜翹起時,葉扇板19達到最大的開合角度,隨著連接段20向上移動,當連接段20在滑杆21的作用下被水平拉近滑道22後,此時的葉扇板19則以傾斜的角度接觸滾條23,並在連接段20繼續的內拉作用下,以滾條23為支點發生上翹直至水平,並被拉伸縮進滑道22內隱藏,此時,則開啟了通風道15的道口;需要關閉通風道15時,反方向推拉推把手24,將葉扇板19退出滑道22內,最終將連接段20也推出滑道22使得葉扇板19自然下垂覆蓋在通風道15道口,則實現了通風道15的關閉,這樣的結構特點無需使用電機結構就能實現整個葉扇板19的開啟和關閉操作,穩定無需用電,更加實用和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