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的第二任夫人是誰?她是個什麼樣的人?
2023-10-11 04:09:04 4
之所以單獨開闢一章來講講李娃這個堅強的女子,不僅因為她是嶽飛的第二任妻子,還因她的品行和孝道。她的身上有著中國傳統女性的那種大氣、賢良淑德和聰慧,與嶽飛的愛情沒有驚天動地,也沒有很浪漫或唯美,但是夫妻兩人間互相信賴、互相守護、互相珍惜,相濡以沫。「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讓人羨慕。
李娃(1101——1175年),字孝娥,宜興(今屬江蘇)人。1130年春,嶽飛在宜興張渚娶李娃為妻。李娃先封正德夫人,晉秦國夫人,之後加封楚國夫人。
她賢惠守婦道,是歷史上難得的備受敬仰的女子,不是因為她的巾幗之姿,而是因為她的賢良淑德。在內孝敬婆婆,撫養兒女,在外幫助丈夫做好隨軍親屬的安撫工作。其實將李娃放到現在來看,她就是嫁了一個守衛邊疆的兵哥哥,雖然能在軍帳中生活一段時間,但終究是文弱女兒身,家中還有老母和孩子。在家中本本分分地教導兒子,孝敬嶽老夫人,自古以來的婆媳關係,到了她這兒,仿佛都化作了輕煙,煙消雲散。
不要小看在家教導兒子的某些全職太太,李娃將嶽雲、嶽雷(嶽飛前妻的孩子,其前妻拋夫棄子,兩度改嫁)視為己出,以自身作為範例親自教導他們什麼為惡、什麼為善、什麼叫得饒人處且饒人,教他們修身立命之道,連自己的女兒嶽銀瓶也頗受母親影響,形成了忠貞的性格。正是李娃的教導,才使嶽雲和嶽雷兩個兒子在出入軍隊之時不至於太過迷惑,小編認為現代社會正是缺乏這種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礎,是他們立足於社會、不受社會汙染的前提,家庭教育有利於塑造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三觀,細心耐心的教育不能少,而學校教育只是一個補充知識的平臺,社會是真正的鍛鍊之地。
話題轉回,李娃在家撫養兒子,擔心在遠方打仗的丈夫,就如現在的軍嫂,嫁給一個軍人需要勇氣,新婚後,一年見不了幾面更需要堅韌,對於那些邊防軍嫂,還得時時擔心丈夫的性命。但這些,李娃都堅持了下來,時不時地去探望嶽飛,一到軍中還得幫助嶽飛處理各種繁雜瑣事,她的兒子嶽震和嶽霆都生於軍中,說明後期,李娃的重心開始往軍中轉移,多年來的吃苦,已經讓李娃適應了艱苦的環境。
嫁給嶽飛並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朝中有權臣,武將安能在外面放心建功立業?多次被使小絆子,嶽飛最後甚至正值壯年,都被陷害致死,皇帝看不順眼他,權臣也不喜歡他。在嶽飛遇害之後,與嶽雷等流放岑南二十年。在這二十年中,以一婦人的肩膀獨立撐起了嶽家的一片天,在流放嶺南的悽風苦雨中極力照看嶽氏一門的生命脈息。公元1161年,嶽飛一案得以平反,李娃等人從惠州生還,可惜嶽雷死在流放地,女兒也早在流放之前便因自己救父兄無望,跳井而亡。李娃在死之前,並沒有要求將自己與丈夫葬在一起,反而是「終後葬廬山,陪伴嶽母姚太夫人」,可見其至死都不忘婆婆的孝道。
最美好的感情,是同舟風雨路,相濡以沫,無論遇到怎樣的艱難坎坷都矢志不渝。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李娃雖沒能與嶽飛一起白髮蒼蒼,笑看山河萬物,但是二十年嶺南流放之苦折射出了一位女性的偉大,讓後人一提起嶽飛,便少不了憶起她李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