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沉砂系統的提砂布氣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23 23:58:22 4
專利名稱:一種沉砂系統的提砂布氣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斜板式旋流沉砂系統,尤其是一種沉砂系統的提砂布氣結構。
背景技術:
沉砂系統是汙水處理廠中用於從汙水中分離提取出砂粒的裝備,又稱為沉砂池。 現永川汙水處理廠沉砂設施中有一種圓形鋼筋砼結構的旋流沉砂池。該旋流沉砂池的結構為,包括池體,池體下半部為具有圓錐形內腔的砂鬥部分,池體上半部分為直徑大於砂鬥部分的圓柱形內腔的沉砂區,池體上方具有流入口和流出口 ;還包括豎向設置於池體中部的提砂管道,提砂管道下端延伸至砂鬥部分的臨近底部位置,提砂管道上端與砂水分離器連接,提砂管道外套設有壓力空氣管道形成雙層結構,壓力空氣管道下端與提砂管道下端密封連接,所述提砂管道內壁位於所述密封連接處的上方分布有一圈空氣孔使得提砂管道與壓力空氣管道聯通,形成布氣結構,壓力空氣管道上端與提砂氣源連接,所述提砂氣源採用羅茨鼓風機;所述池體內還設置有立式攪拌裝置。這種現有的旋流沉砂池,其工作時,先採用立式攪拌裝置進行攪拌形成旋流,改變水的流態,汙水中的無機砂粒受離心力作用甩向池壁,並同步完成與有機物分離後迅速沉澱。池壁周圍堆積越來越厚的砂粒受向心力及重力作用匯入中心砂鬥,再利用羅茨風機提供的壓縮空氣將砂鬥中的砂與少量汙水一起從提砂管道提至砂水分離器中進行分離,達到去除汙水中比重大於2. 65t/m3,粒徑大於0. 2mm的無機砂粒目的。這種現有的旋流式沉砂系統,存在以下缺陷1、僅僅靠攪拌裝置提供的動力進行旋流式沉降,砂粒沉降效率較低,導致處理效果較差。2、旋流的產生要依靠設置的攪拌裝置,成本較高,維護成本也較高,同時攪拌裝置設置位置和提砂管道位置會發生重疊,為實施帶來不便且進一步增加了成本。3、提砂管與壓力空氣管的設置方式導致容易發生堵塞, 攪拌器也容易卡死,沉砂池難以連續運行,也就降低了處理效率,同時增加了維修成本。4、 檢修時,需要在池體內臨時放置一臺潛水排汙泵,排空池內汙水和沉砂後,方能進行檢修作業,極為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沉砂系統的提砂布氣結構,該結構能夠解決原提砂管空氣分布孔容易堵塞的問題。同時本實用新型還提供基於本提砂布氣結構得到的一種斜板式旋流沉砂系統,其具有沉砂效果好,處理效率高,實施和維護成本低,運行連續性好,維護檢修方便的特點。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下述技術方案。一種沉砂系統的提砂布氣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一根與提砂管道並列豎向設置的壓力空氣管道,壓力空氣管道下埠橫向連通到提砂管道下端的喇叭體中部,壓力空氣管道下埠位置高於提砂管道下端入口位置。[0008]沉砂設備的提砂管道中,採用本實用新型後,將原有的提砂管空氣分布孔(多點分布)改造為集中供氣,解決空氣分布孔堵塞問題。同時,由於壓力空氣管道下埠位於喇叭體中部,故即使發生堵塞之後,也更加利於疏通,便於快速修復。
圖1為採用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沉砂系統中未顯示砂水分離器時的結構示意簡圖。圖2為採用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沉砂系統中的池體內斜板從俯視方向的位置布
置示意圖。圖3為採用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沉砂系統中砂水分離器的結構示意簡圖。圖4為圖3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一種採用了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沉砂系統的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斜板式旋流沉砂系統,包括池體,池體下半部為具有圓錐形內腔的砂鬥2部分,池體上半部分為直徑大於砂鬥2部分的圓柱形內腔的沉砂區3,池體上方具有流入口和流出口 ;還包括豎向設置於池體中部的提砂管道4和提砂布氣結構,提砂管道4下端延伸至砂鬥2下部,提砂管道4上端與砂水分離器連接,所述沉砂區3部分的底面上設置有斜板沉澱結構,所述斜板沉澱結構包括均勻間隔地豎直設置的一圈斜板5,所述斜板沿砂鬥上埠切向方向設置(所述斜板是指相對於直徑方向是傾斜有一定角度),所述斜板的上方和外側(外側指遠離砂鬥位置的一側)傾斜設置有翼板6,所述翼板6順內壁射流管道出水口所對的方向傾斜;所述池體還設置有內壁射流結構,所述內壁射流結構包括內壁射流管道7,所述內壁射流管道7的出水口方向為順沉砂區內壁圓周切向方向設置, 所述內壁射流管道7的進水端通過中水管道1與中水系統相連,具體實施時,中水管道還連接有用於對沉砂區底面進行清洗的清洗管道;所述提砂管道4下端設置有提砂管入口結構,所述提砂管入口結構包括一個直徑由上到下逐漸增大的錐形喇叭體8,喇叭體8下端為開放端,喇叭體8上端與提砂管道4密封連接,所述提砂管道4下端入口向下延伸至喇叭體 8中部位置;所述提砂布氣結構包括一根與提砂管道4並列豎向設置的壓力空氣管道9,壓力空氣管道9下埠橫向連通到喇叭體8中部,壓力空氣管道9下埠位置高於提砂管道 4下端入口位置(實施時,壓力空氣管道9下方可以設置一個單向閥,防止砂粒反向流動,壓力空氣管道9上端連接到氣源,本具體實施方式
中,採用鼓風機房出風總管為氣源)。實施時,所述沉砂區3底部為內側向下傾斜設置。這樣便於砂粒匯集到砂鬥2中。 同時,所述砂鬥2底部設置有放空系統,所述放空系統包括放空管道10,放空管道10 —端與砂鬥2底部相接,放空管道10內設置有開關閥11,開關閥11與砂鬥底部之間設置有反衝洗管道12,反衝洗管道12上設置有開關閥13且與中水管道1相連。所述砂水分離器(參見圖 3和圖4)包括一個尖端向下的豎向截面為三角形的殼體14,殼體內部的一側設置有出砂機構15,出砂機構15入口位於殼體14底部,還設置有進水管道16和出水管道17,出水管道 17上方設置有溢流槽結構進行出水,所述溢流槽結構包括並列間隔設置的第一溢流槽18和第二溢流槽19,所述第一溢流槽18面對進水管道16 —側高出水面,第一溢流槽18背離進水管道一側上表面為具有鋸齒形的溢流面,所述第二溢流槽19的兩側上表面均為具有鋸齒形的溢流面,第一溢流槽18和第二溢流槽19各自和出水管道17相接;還設置有斜板繞流結構,所述斜板繞流結構包括由上到下並列間隔設置的第一斜板21、第二斜板22和第三斜板23,第一斜板21上端固定連接在第一溢流槽18下方,第一斜板21下端順第二溢流槽19的方向向下傾斜且與殼體14之間留有間隙,所述第二斜板22和第三斜板23的上端依次低於第一斜板21上端位置,所述第二斜板22和第三斜板23的下端與殼體14之間均留有間隙,第三斜板23上端位置豎向投影位於進水管道16與第一斜板21上端之間。上述沉砂系統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1、從原中水系統引中水管至沉砂池,並製作為內壁射流結構,替代原2臺攪拌器 (4kwX2),通過控制中水流量和射流速度,可以形成不同的旋流速度,幫助不同粒徑的砂粒碰撞池壁得以沉降。同時,通過調節中水和空氣的流量、壓力,可實現對池內水流速度、提砂流量的準確控制,以確保不同水量、水質情況下的最佳沉砂提砂效果。2、將斜管沉澱理論與旋流狀態下的沉砂原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設置的斜板沉澱結構中,用斜板增加沉澱面積的方法來提升沉澱效率,形成獨創的斜板式旋流沉砂系統。在池內增設的斜板(增加了沉澱面積),就是增加了砂粒與斜板正面(迎水面)碰撞而下沉的機率,同時水流還會在斜板背面形成渦流區域,砂粒隨渦流一起運動碰撞到斜板而下沉,從而強化了不同粒徑砂粒的沉降。大大提高了砂粒沉降效率,提高了汙水處理效率。同時,本實用新型應用後,在實際運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極大地提高了沉砂池的除砂效率,除砂量比技改前提升了 18. 2倍,SS去除率比技改前提高了 4倍。不但減少了後續工藝段的泥砂淤積和對推流攪拌器、回流泵、汙泥脫水系統、刮泥機等設備的磨損;同時提高了工藝處理系統內揮發性懸浮物濃度,提升了系統的處理效率。3、增加的放空系統,可以徹底解決池體底部沉澱淤積堵塞的問題,降低池體內部設備檢修難度。4、改進了提砂布氣結構,將原有的提砂管空氣分布孔(多點分布)改造為集中供氣,解決空氣分布孔堵塞問題。5、將沉砂區底部設置為傾斜的斜坡,便於沉澱砂粒匯入砂鬥,徹底解決了原沉砂池內平臺砂粒沉積嚴重問題。其中斜坡坡度優選調整為12. 5士2. 5°。6、改進了提砂管入口結構。增設的錐形的喇叭體,可以增加砂粒吸入的效率和作用面積,同時避免了提砂管入口容易堵塞的問題,達到充分提砂效果,確保沉砂池連續穩定運行。7、使得設備維護維修工作量大大減少,員工的勞動強度明顯降低;同時最大限度地節省了備品備件使用量及維護維修費用。8、砂水分離器結構優化後,大大提高了砂水分離效果。綜上所述,該斜板式旋流沉砂系統,具有沉砂效果好,處理效率高,實施和維護成本低,運行連續性好,維護檢修方便等優點。
權利要求1. 一種沉砂系統的提砂布氣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一根與提砂管道並列豎向設置的壓力空氣管道,壓力空氣管道下埠橫向連通到提砂管道下端的喇叭體中部,壓力空氣管道下埠位置高於提砂管道下端入口位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沉砂系統的提砂布氣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一根與提砂管道並列豎向設置的壓力空氣管道,壓力空氣管道下埠橫向連通到提砂管道下端的喇叭體中部,壓力空氣管道下埠位置高於提砂管道下端入口位置。沉砂設備的提砂管道中,採用本實用新型後,將原有的提砂管空氣分布孔(多點分布)改造為集中供氣,解決空氣分布孔堵塞問題。同時,由於壓力空氣管道下埠位於喇叭體中部,故即使發生堵塞之後,也更加利於疏通,便於快速修復。
文檔編號B01D21/24GK202207488SQ20112036020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3日
發明者丁雲松, 龐子山, 李正, 柳順海, 程秀明 申請人:重慶市渝西水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