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的製造方法
2023-10-24 11:13:27
一種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機,涉及橋梁待架橋面板架設施工領域,該設備包括行走天車、相對設置的第一縱移軌道和第二縱移軌道,行走天車設置於第一縱移軌道和第二縱移軌道之間,還包括設置於行走天車外側壁的連接系,連接系的底部依次設置有升降裝置、旋轉裝置和吊具,升降裝置通過旋轉裝置與吊具連接。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工作人員能夠在遠離待架橋面板的位置,通過控制旋轉裝置來控制待架橋面板的旋轉,與現有技術中通過工作人員手動旋轉待架橋面板相比,能夠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不僅比較安全,而且能夠縮短施工的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待架橋面板架設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機。
【背景技術】
[0002]我國早期的平列式公鐵兩用鋼桁梁橋的公路鐵路分布方式為:鐵路位於主桁內部,公路位於主桁的兩側,位於主桁兩側的公路路面通常設置有混凝土橋面板。
[0003]早期橋梁是根據當時的橋梁交通負荷情況進行設計的,難以滿足目前大交通量、高荷載下的行車需求,早期公鐵兩用鋼桁梁橋長期使用後,隨著混凝土橋面板自身結構缺陷及工程質量病害的出現,越發的影響橋梁的正常通行及結構安全,需要將原有的混凝土橋面板全部更換為鋼結構橋面板,以增強橋梁的使用性能,延長橋梁的使用壽命。
[0004]現階段拆除受損橋面板後,進行待架橋面板安裝時,主要採用的方法為直接安裝法和線外架設法。
[0005]當採用直接安裝的方法時,由於平列式公鐵兩用鋼桁梁橋的公路路面較窄小,現有的大型吊裝設備進行待架橋面板架設時難以轉動,需要先將現有的大尺寸鋼橋面板分割成小尺寸鋼橋面板,再採用小型吊裝設備進行安裝。
[0006]當採用線外架設的方式進行安裝時,需要預先架設專用支架,並在支架上安裝高性能的吊裝設備。
[0007]現有的小型吊裝設備和高性能的吊裝設備在使用時存在以下缺陷:
[0008](I)小型吊裝設備只能用於吊裝小尺寸的鋼橋面板,將大尺寸鋼橋面板分割成小尺寸鋼橋面板時增加了施工成本。對於同一鋼桁梁橋,安裝小尺寸鋼橋面板相對於安裝大尺寸鋼橋面板數量較多,安裝周期較長,延長施工工期,增加了施工成本。安裝小尺寸的鋼橋面板後現場拼裝焊縫較多,降低了鋼桁梁橋的施工質量。
[0009](2)高性能的吊裝設備不僅價格較高,而且需要預先架設專用支架,延長了施工工期,增加了施工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10]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機,能夠縮短施工時間,降低施工成本,有效提高施工質量。
[0011]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機,包括行走天車、相對設置的第一縱移軌道和第二縱移軌道,行走天車設置於第一縱移軌道和第二縱移軌道之間,還包括設置於行走天車外側壁的連接系,連接系的底部依次設置有升降裝置、旋轉裝置和吊具,升降裝置通過旋轉裝置與吊具連接。
[0012]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行走天車的頂部設置有橫移裝置,橫移裝置包括固定端和活動端,固定端與行走天車連接,活動端與連接系的外側壁連接。
[0013]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縱移軌道的底部依次設置有第一可調前支腿、第一中支腿和第二後支腿,所述第二縱移軌道的底部依次設置有與第一可調前支腿對應的第二可調前支腿、與第一中支腿對應的第二中支腿、與第一後支腿對應的第二後支腿。
[0014]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可調前支腿和第二可調前支腿之間設置有連接杆,連接杆的底部沿縱向中心線對稱設置有第一頂升支腿和第二頂升支腿。
[0015]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可調前支腿與第一中支腿之間的距離大於9m ο
[0016]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可調前支腿與第一中支腿之間的距離為10m。
[0017]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中支腿與第一後支腿之間的距離大於5m。
[0018]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中支腿與第一後支腿之間的距離為6m。
[0019]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可調前支腿與第二可調前支腿之間的距離、第一中支腿與第二中支腿之間的距離、第一後支腿與第二後支腿之間的距離均為5.25m。
[002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
[0021](I)本實用新型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機,包括旋轉裝置,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工作人員能夠通過旋轉裝置帶動待架橋面板旋轉至安裝方向,能夠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不僅比較安全,而且能夠縮短施工的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0022](2)本實用新型包括第一頂升支腿和第二頂升支腿,工作人員能夠通過第一頂升支腿和第二頂升支腿控制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機的運行方向,能夠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機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圖1的右視圖;
[0025]圖3為圖1的左視圖;
[0026]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待架橋面板的旋轉點與旋轉標記點重合的示意圖;
[0027]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旋轉待架橋面板至安裝方向的示意圖;
[0028]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待架橋面板安裝就位的示意圖。
[0029]圖中:1-第一後支腿,2-連接系,3-行走天車,4-護欄,5-第一縱移軌道,6_第一可調前支腿,7-第一安裝導軌,8-待架橋面板,9-吊具,10-第一中支腿,11-第一大縱梁,12-第一頂升支腿,13-橫移裝置,14-第二頂升支腿,15-第二可調前支腿,16-第二後支腿。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1]參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機,包括行走天車3、橫移裝置13、第一縱移軌道5和第二縱移軌道,第一縱移軌道5和第二縱移軌道相對設置。
[0032]第一縱移軌道5、第二縱移軌道的頂部均設置有護欄4,行走天車3設置於第一縱移軌道5和第二縱移軌道之間,行走天車3的外側壁設置有連接系2,行走天車3的頂部設置有橫移裝置13,橫移裝置13包括固定端和活動端,固定端與行走天車3連接,活動端與連接系2的外側壁連接;連接系2的底部依次設置有升降裝置、旋轉裝置和吊具9,升降裝置的通過旋轉裝置與吊具9連接。
[0033]第一縱移軌道5的底部依次設置有第一可調前支腿6、第一中支腿10和第二後支腿16,第二縱移軌道的底部依次設置有與第一可調前支腿6對應的第二可調前支腿15、與第一中支腿10對應的第二中支腿、與第一後支腿I對應的第二後支腿16。
[0034]參見圖2所示,第一可調前支腿6和第二可調前支腿15之間設置有連接杆,連接杆的底部沿縱向中心線對稱設置有第一頂升支腿12和第二頂升支腿14。
[0035]參見圖3所示,第一可調前支腿6與第一中支腿10之間的距離大於9m,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可調前支腿6與第一中支腿10之間的距離為10m。
[0036]第一中支腿10與第一後支腿I之間的距離大於5m,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中支腿10與第一後支腿I之間的距離為6m。
[0037]第一可調前支腿6與第二可調前支腿15之間的距離、第一中支腿10與第二中支腿之間的距離、第一後支腿I與第二後支腿16之間的距離均為5.25m。
[003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用於更換鋼桁梁橋的橋面板時,包括以下步驟:
[0039]S1:拆除鋼桁梁橋的損傷橋面板,形成橋梁支架,橋梁支架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大縱梁11和第二大縱梁,第二大縱梁鄰近鋼桁梁的桁架設置,第一大縱梁11和第二大縱梁之間設置有第一鋼導梁和第二鋼導梁,第一大縱梁U、第二大縱梁、第一鋼導梁、第二鋼導梁相互平行。將第一大縱梁11和第二大縱梁之間的區域定義為安裝區,將安裝區劃分為若干安裝段。
[0040]第一大縱梁11與每個安裝段對應之處均設置有第一安裝點,第二大縱梁與每個安裝段對應之處均設置有第二安裝點。
[0041]每個安裝段內均設置有一個旋轉標記點,每個安裝段內的旋轉標記點與第一大縱梁11的距離為X、與第二大縱梁的距離均為y,1.4m ( (y-χ) ( 2.6m。
[0042]S2:沿施工方向,將橋面板安裝設備架設於一個安裝段上。
[0043]S3:在第一大縱梁11與橋面板安裝設置對應之處的頂部架設第一安裝導軌7,在第二大縱梁與第一安裝導軌7對應之處頂部段架設第二安裝導軌。
[0044]S4:將橋面板安裝設備對應的一個安裝段的中心作為縱移點,以縱移點為圓心,作出半徑為0.1?0.3m的圓形區域,作為縱移區;
[0045]將第一後支腿1、第一中支腿10調整至第一安裝導軌7的頂部,將第二後支腿16、第二中支腿調整至第二安裝導軌的頂部,將第一可調前支腿6調整至第一大縱梁11的頂部,將第二可調前支腿15調整至第二大縱梁的頂部,將第一頂升支腿12調整至第一鋼導梁的頂部,將第二頂升支腿14調整至第二鋼導梁的頂部。
[0046]將一塊現有的待架橋面板8沿平行於第一大縱梁11的方向放置於橋梁支架的頂部,移動待架橋面板8至第一安裝導軌7和第二安裝導軌之間。
[0047]待架橋面板8設置有與吊具9對應的吊耳,與旋轉標記點對應的旋轉點,與第一安裝點對應的第一連接點,與第二安裝點對應的第二連接點。
[0048]S5:參見圖2所示,控制行走天車3向靠近第一後支腿I移動,待弔取裝置底部的吊具9位於待架橋面板8吊耳的頂部,停止移動行走天車3。
[0049]控制升降裝置向靠近待架橋面板8運行,升降裝置帶動弔取裝置向待架橋面板8運行,待吊具9與吊耳之間的距離為I?3cm時,停止移動升降裝置,將吊具9與吊耳通過銷釘固定連接。
[0050]S6:參見圖1所示,移動待架橋面板8至縱移區,控制升降裝置向下運動,升降裝置帶動待架橋面板8向行走天車3移動,當待架橋面板8與第一大縱梁11的距離為0.2?0.5m時,停止運行升降裝置。
[0051]控制行走天車3向可調前支腿移動,至待架橋面板8的中心位於縱移區內後,停止運行行走天車3。
[0052]S7:參見圖4所示,移動待架橋面板8至旋轉點與旋轉標記點,啟動橫移裝置13,橫移裝置13推動連接系2向靠近第一縱移軌道5平移,連接系2帶動位於弔取裝置底部的待架橋面板8移動,待待架橋面板8的旋轉點與旋轉標記點對應後,停止運行橫移裝置13。
[0053]S8:參見圖5所示,旋轉待架橋面板8至安裝方向,啟動旋轉裝置,旋轉裝置帶動弔取裝置底部的待架橋面板8轉動,待待架橋面板8的橫向中心線與第一大縱梁11平行後,停止轉動旋轉裝置。
[0054]S9:參見圖6所示,進行待架橋面板8安裝就位,啟動升降裝置帶動待架橋面板8向遠離行走天車3方向運行至待架橋面板8的第一連接點與第一大縱梁11上的第一安裝點重合,待架橋面板8的第二連接點與第二大縱梁上的第二安裝點重合,停止運行升降裝置。解除吊具9與待架橋面板8的連接,將待架橋面板8與第一大縱梁11、第二大縱梁固定連接。
[0055]S10:沿橋梁的架設方向,啟動第一頂升支腿12沿第一鋼導梁、第二頂升支腿14沿第二鋼導梁滑動,重複執行步驟S2?步驟SlO至鋼桁梁橋頂部的橋面板更換完成。
[0056]本實用新型不僅局限於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實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在其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機,包括行走天車(3)、相對設置的第一縱移軌道(5)和第二縱移軌道,行走天車(3)設置於第一縱移軌道(5)和第二縱移軌道之間,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設置於行走天車(3)外側壁的連接系(2),連接系(2)的底部依次設置有升降裝置、旋轉裝置和吊具(9),升降裝置通過旋轉裝置與吊具(9)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行走天車(3)的頂部設置有橫移裝置(13),橫移裝置(13)包括固定端和活動端,固定端與行走天車(3)連接,活動端與連接系(2)的外側壁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縱移軌道(5)的底部依次設置有第一可調前支腿¢)、第一中支腿(10)和第二後支腿(16),所述第二縱移軌道的底部依次設置有與第一可調前支腿(6)對應的第二可調前支腿(15)、與第一中支腿(10)對應的第二中支腿、與第一後支腿(1)對應的第二後支腿(16)。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可調前支腿(6)和第二可調前支腿(15)之間設置有連接杆,連接杆的底部沿縱向中心線對稱設置有第一頂升支腿(12)和第二頂升支腿(14)。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可調前支腿(6)與第一中支腿(10)之間的距離大於細。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可調前支腿(6)與第一中支腿(10)之間的距離為100。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中支腿(10)與第一後支腿⑴之間的距離大於50。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中支腿(10)與第一後支腿(1)之間的距離為60。
9.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於更換鋼桁梁橋橋面板的架板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可調前支腿¢)與第二可調前支腿(15)之間的距離、第一中支腿(10)與第二中支腿之間的距離、第一後支腿(1)與第二後支腿(16)之間的距離均為5.250。
【文檔編號】E01D22/00GK204151699SQ201420380366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0日
【發明者】王戒躁, 程伊彪, 江湧, 張武, 林一寧, 陳志敏, 李偉, 向興軍, 吳運宏, 張超福, 楊先權, 何雨, 賀海飛, 彭澤偉, 金博, 王維, 任勇, 朱永亮 申請人:中鐵大橋局武漢橋梁特種技術有限公司, 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