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調控斯氏側溝繭蜂滯育的方法
2023-10-26 11:00:37 1
一種調控斯氏側溝繭蜂滯育的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調控斯氏側溝繭蜂滯育的方法,該方法包括滯育誘導、滯育儲存和滯育解除三個步驟。滯育誘導是將被斯氏測溝繭蜂寄生1d-3d的斜紋夜蛾幼蟲單獨分裝於平底試管中,置於溫度18±1℃、相對溼度70±10%、光周期L10:D14的條件下進行誘導,待寄主幼蟲出繭後即得到滯育狀態的蜂繭;滯育儲存是將寄主幼蟲移除後,在滯育繭上鋪潮溼細沙,轉移至6℃黑暗貯存;滯育解除是將滯育繭置於27±2℃、溼度70±10%、光周期L14:D10條件下,經歷5d左右得到羽化的斯氏側溝繭蜂。由該方法引導的斯氏測溝繭蜂滯育率可達98%以上,以滯育繭於6℃條件下保存3-5個月,羽化後的蜂在產卵量、壽命等生物學指標發麵未出現退化。本方法能有效延長蜂種保存周期4-5倍,為斯氏測溝繭蜂發育的調控提供了參考依據。
【專利說明】一種調控斯氏側溝繭蜂滯育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於農業害蟲防治的生物防治【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調控斯氏側溝繭蜂滯育 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斜紋夜蛾是一種世界性分布的雜食性、暴發性的農業害蟲,該蟲可危害99科、290 餘種植物,世代重疊嚴重,近年來在我國多種蔬菜及經濟作物上為害猖獗,初孵幼蟲具有暴 食性,會將地面作物的花、葉片、果實、甚至莖杆一掃而光,其寄主多、一年發生世代多,讓斜 紋夜蛾的危害逐年增多,再加至化學農藥的大量頻繁使用,使得斜紋夜蛾的抗藥性逐年增 強,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因此,在生產上迫切需要改進和提升害蟲的防控技術,利用生物防 治來防蟲控害,能很好的避免傳統化學防治的缺點。
[0003] 利用寄生蜂等害蟲天敵對害蟲進行控害是一種重要的害蟲生物防治手段。寄生蜂 是斜紋夜蛾重要的天敵昆蟲,蜂將卵產在寄主體內,蜂卵孵化後,蜂幼蟲在寄主體內吸取營 養,使寄主不能完成正常生命歷期並最終死亡,從而達到防控害蟲的目的。目前,人們已經 開發出了多種害蟲天敵商品,在農業生產中能夠將害蟲控制在經濟閾值以下,防治效果十 分顯著。例如玉米上主要害蟲玉米螟的天敵--玉米螟赤眼蜂能夠很有效控制玉米螟對玉 米的為害,提高我國糧食產量。然而,針對斜紋夜蛾這種常年多發的害蟲的天敵產品還尚未 有顯著成果。
[0004] 由於天敵自身生長發育對寄主具有高度依賴性,因此,如何在人工繁殖天敵的基 礎上,對天敵種群的生長發育進行有效調控,從而適應農業生產中害蟲的種群波動以及危 害情況是天敵產品開發首要攻克的技術難題。在自然界中,天敵的繁殖需要依靠其自然寄 主,而在人工繁育害蟲天敵的過程中也應充分考慮到這一特性,有效地調整寄主和天敵之 間的種群生長關係。而實現對天敵昆蟲發育進度的調控,可以利用昆蟲受外界環境誘導達 到滯育這一特性,通過了解天敵昆蟲的發育特點,對天敵昆蟲進行滯育調控,在害蟲大量發 生的季節及時解除滯育,將天敵昆蟲投放野外,與自然條件下寄生蜂種群相互配合,達到防 蟲的目的;同時通過滯育的手段貯存天敵昆蟲也是一種理想的長期保種方法,可以解決天 敵昆蟲存活期較短,擴繁周期較長的問題,延長在田間的防控作用時間,提高害蟲防治效 率。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空白,以斜紋夜蛾單寄生繭蜂 斯氏側溝繭蜂為例,提供一種調控斯氏側溝繭蜂滯育的方法,通過本方法對斯氏側溝繭蜂 進行滯育調控,實現室內繁殖的斯氏側溝繭蜂種群的保藏和復壯,以達到生產上對害蟲防 控的要求。
[0006]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調控斯氏側溝繭蜂滯 育的方法,該方法步驟如下:
[0007] a.滯育誘導:包括蟲源的獲得與滯育的誘導兩個步驟;
[0008] 蟲源的獲得:將斜紋夜蛾連同蔬菜葉片放入平底試管中,按照蜂與寄主比1:10的 比例接入已經交配好的雌蜂,接蜂2h後將雌蜂移出,放入準備好斜紋夜蛾與蔬菜葉片的試 管中進行下一輪繁殖,直至蜂的死亡;
[0009] 滯育的誘導:雌蜂移出後,將上述接過蜂的斜紋夜蛾幼蟲用平底試管進行單獨分 裝,飼以人工飼料置於27±2°C、光周期為L14:D10的人工氣候箱中餵養ld、2d或3d後,分 批次轉入18± 1°C,溼度70± 10%,光周期為L10:D14的人工氣候箱進行滯育誘導,定期觀 察寄主幼蟲的生長發育狀態,待寄主幼蟲出繭後即得到滯育狀態的繭;
[0010] b.滯育儲存:將步驟a所得的滯育繭轉入鋪有潮溼細沙的平底試管中,置於6°C環 境中黑暗貯存;每隔5天向細沙噴水以保持溼度為70-80% ;
[0011] C.滯育解除:將貯存的滯育繭在溫度為25-29°C、溼度為60-80%、光周期L14:D10 的條件下,歷經4-6天,蜂羽化,滯育狀態解除,得到斯氏側溝繭蜂。
[0012] 斯氏側溝繭蜂為斜紋夜蛾的主要天敵之一,能有效控制斜紋夜蛾對作物的危害, 提升農產品質量,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均較為顯著。採用本發明的方法,以滯育繭的形態 在6°C能保存3-5個月,羽化後的蜂在產卵量、壽命等生物學指標上未出現退化,通過滯育 解除能夠比較準確地控制蜂羽化的時間,能有效的延長蜂種保存周期4-5倍,有利於人工 繁蜂的生產。總的來說,利用本方法,能夠實現斯氏側溝繭蜂的保種貯存,從而豐富了斜紋 夜蛾防治的手段,進而為害蟲天敵的生長發育的調控提供理論依據,對農業害蟲生物防治 具有重大意義。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下面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闡述。
[0014] 供試蟲源
[0015] 斜紋夜蛾以及斯氏側溝繭蜂均為湖南農業大學病毒研究所人工繁殖的種群,培養 條件為27±2°C、光周期L14:D10、相對溼度70±10%。斜紋夜蛾以人工飼料進行繁殖。斯 氏側溝繭蜂成蟲以30%蜂蜜水作為營養補充,提供大量2-3齡斜紋夜蛾寄主讓其進行產卵 繁殖。
[0016] 試驗儀器及材料
[0017] 溫度和光周期對斯氏側溝繭蜂滯育誘導的實驗在人工氣候箱內進行,設定兩個不 同的環境,昆蟲種群的繁殖在27±2°c、光周期L14:D10、相對溼度70±10%條件下進行,滯 育誘導在18±1°C、光周期L10:D14、相對溼度70±10%條件下進行。其餘材料有平底試管 (2 X 10cm)、紗布、棉花、橡皮圈、30 %蜂蜜水、人工飼料及溼沙等。
[0018] 實施例1
[0019] 1)感受滯育信號蟲態的獲得:包括寄主養殖、蜂的養殖、接蜂三個過程。
[0020] 寄主養殖:在人工氣候箱內(27±2°C、L14:D10、相對溼度70±10% ),斜紋夜蛾連 代飼養。幼蟲飼以人工飼料,至六齡老熟幼蟲後,將幼蟲轉入平底試管單獨飼養至化蛹。成 蟲羽化後飼以10%蜂蜜水,雌雄配對收集卵,卵塊轉移至人工飼料上待其孵化。
[0021] 蜂的養殖:以2-3齡斜紋夜蛾為寄主,將斜紋夜蛾連同蔬菜葉片移入至平底試管 中,在試管底部放入蘸有30%蜂蜜水的棉球,按照蜂與寄主比1:10的比例接入已經交配 12h的雌蜂,接蜂2h後,移出雌蜂進行下一輪接蜂;雌蜂移出後的平底試管中的斜紋夜蛾進 行分裝飼養,並定期觀察其生長發育狀態,寄主幼蟲出繭後,收集寄生蜂繭,待寄生蜂羽化, 以30%蜂蜜水作為蜂成蟲的營養補充,將雌雄交配12h後,移出雌蜂進行下一代的擴繁。
[0022] 接蜂:為獲得大量的被寄生寄主,取剛蛻皮至3齡的斜紋夜蛾若干,與蔬菜葉片 (2cm 2)放入平底試管中,每管10頭在試管底部放入蘸有30%蜂蜜水的棉球,接入一頭已交 配12h的雌蜂,2h後將雌蜂移出。該過程重複20頭蜂。
[0023] 2)滯育誘導:雌蜂移出後,將斜紋夜蛾取出單獨分裝到載有飼料的平底試管中, 放入溫度27±2°〇、相對溼度70±10%、光周期1^14 :010的人工氣候箱中。第一批寄主於被 寄生Id後移入滯育條件中(溫度18土1°C、溼度70±10%、光周期為L10:D14的人工氣候 箱),同理,第二批、第三批寄主分別於被寄生2d、3d後移入滯育條件中,以得到滯育狀態的 斯氏側溝繭蜂繭。滯育繭表面為淺綠色,明顯不同於非滯育繭的淺褐色。
[0024] 3)貯存條件:將上述2)中得到的滯育繭轉入鋪有潮溼細沙的平底試管中,放置於 6°C的冷藏室中黑暗貯存,每隔5d向細沙噴少量水以保持溼度為70-80%。
[0025] 4)滯育解除:對滯育態的斯氏側溝繭蜂,通過溫度結合光周期信號刺激,解除滯 育,進入正常發育過程,具體措施如下:
[0026] 將6°C低溫保存的滯育態斯氏側溝繭蜂重新置於27±2°C、溼度70±10%、光周期 L14:D10的人工氣候箱。每天定時觀察,約5d左右,蜂羽化,滯育狀態解除,得到羽化的斯氏 側溝繭蜂。
[0027] 5)滯育蜂生物學指標的檢測
[0028] 取上述4)中羽化的蜂,飼以30%蜂蜜水,令雌雄配對12h,再將雌蜂移入至提供有 寄主與蔬菜葉片的平底試管,按照蜂與寄主比1:10的比例接蜂,每隔2h將雌蜂移出,分裝 飼養寄主,進行下一輪接蜂,如此往復,直至雌蜂的死亡,觀察寄主出繭情況,記錄出繭數, 並記錄蜂存活天數。本實驗設對照為非滯育蜂,其餘條件相同,其結果見下表1及表2。
[0029] 表1不同發育天數蜂的滯育及羽化
【權利要求】
1. 一種調控斯氏側溝繭蜂滯育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步驟如下: a. 滯育誘導:將被斯氏測溝繭蜂寄生ld-3d的斜紋夜蛾幼蟲單獨分裝到載有飼料的平 底試管中後,置於溫度17-19 °C、溼度60-80 %、光周期L10: D14的條件下進行誘導,待寄主 幼蟲出繭後即得到滯育狀態的蜂繭; b. 滯育儲存:將步驟a所得的滯育繭轉入鋪有潮溼細沙的平底試管中,置於6°C環境中 黑暗貯存; c. 滯育解除:將貯存的滯育繭在溫度為25-29°C、溼度為60-80%、光周期L14:D10的 條件下,歷經4-6天,蜂羽化,滯育狀態解除,得到斯氏側溝繭蜂。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調控斯氏側溝繭蜂滯育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b中滯育 繭轉入平鋪有潮溼細沙的平底試管中後,每隔5天向細沙噴水以保持70-80%溼度。
【文檔編號】A01K67/033GK104041462SQ201410314662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3日
【發明者】黃國華, 張雲宣, 徐芝, 陳旭陽, 李順姬, 劉雙清 申請人:湖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