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600字

2023-10-14 23:22:25 4

  月亮和六便士,一個是心中世界,一個是現實世界。讀完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後你有什麼感觸呢?

  第1篇:《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600字

  這是一本你無法輕易進入可一旦拿起就很難放不下的小說。據考證,書中查理斯-思特裡克蘭德的原型就是後印象派畫家高更。所以這其實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小說。高更的畫作本身價值連成,這部以他為原形的小說風靡後,高更的繪畫藝術受到了更大的關注,於是他成為印象派宗師的地位得到確立。不知是被小說神話了的高更還是高更成就了小說和大溪地,反正事到如今,早已難分難離。

  有必要先對書名做一番解釋。月亮是仰望星空,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腳踏實地,代表現實生活,書的內容就是圍繞著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和對兩者的追求展開。有一個評論家曾經說毛姆的另一部代表作《人性的枷鎖》中的主人公菲力普-嘉裡像很多時下的青年人一樣,終日仰望星空,卻時常忘記要腳踏實地。毛姆很喜歡這個說法,於是決定用《月亮與六便士》作為下一部小說的書名。

  現代社會的歸屬感問題

  作為出生於19世紀末,活躍於20世紀初的作家,毛姆已開始關注「心靈的歸屬感」這一至今仍困擾著諸多現代人,並一再成為作家或電影人探討的話意的問題。毛姆在書中這樣寫到:「我認為有些人誕生在某一個地方可以說未得其所。機緣把他們隨便拋擲到一個環境中,而他們卻一直思念著一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坐落何處的家鄉。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像是過客……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秘地感覺到這正是自己的棲身之所和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於是他就在這些從未寓目的景物裡,從不相識的人群中定居下來,倒好像這裡的一切都是他從小熟稔的一樣。在這裡終於找到了寧靜」。一個終生跋涉的香客,不停地尋找一座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神廟」。在小說行將結尾之即,他又借布呂諾船長之口說出:「思特裡克蘭德好像一個終生跋涉的朝聖者,永遠思慕著一塊聖地」。

  反柏拉圖主義者

  毛姆在書中為讀者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場景,叢林、椰子樹、土人、古老風俗,妻子埃塔;在蠻荒樂園裡終老,在棕櫚樹間漫步、作畫,美無處不在。在那裡,常識和道德失去價值,和諧不必刻意維持,人們無需社會規則,一切油然而生。但最終這一場景還是在主人公患麻風病慘死後被付之一炬,不復再現。雖然思特裡克蘭德死後獲得盛名,但理想國究竟存在與否,毛姆還是給出了比較悲觀的看法,或許這正是作者一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原故。

  最後我想說這不是一本在公交站臺上用以打發等候時間的隨便的讀物,而是一部激情之作,無論是對於作者本身還是畫家。

  第2篇:《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600字

  我記得讀這本小說已經很久了。記憶不在清晰,朦朧的回憶是中痛苦的殘記。但我仍要推薦這本小說。我的眼光一直是另類的眼光,但我對文本的讀法也許本身就有屬於我的記憶。我不想說是我誤讀了毛姆。因為作品一旦被創造出就不屬於作者自己,也許作品有時候只屬於作者自己!外來的讀法是種主觀的想法。

  我記得錢鍾書先生決定寫《圍城》時就是因為受到毛姆的刺激。錢先生的學問是沒有人與之可以媲美的。別的不再多說。話說多了會惹出麻煩的。錢鍾書先生說:毛姆都能寫出那樣的小說。讀者之多是無法計算的。毛姆當時確實是炙手可熱的人物。於是乎《圍城》橫空出世!關於《圍城》它可以說是借著錢先生的才華融多家與一體的傑作。其中可以看出很多歐美小說名家的影子,以為錢先生學貫中西的才華《圍城》被寫成了一部傑作!

  閒話說的已經多了,下面我談談自己對《月亮和六便士》的看法:毛姆以前是個醫生,而當醫生的這段經歷為他日後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但《月亮和六便士》的原型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

  高更的畫本身就很有價值,這部以他為原形的小說風靡後,高更的繪畫藝術和作品受到了更大的關注,高更印象派宗師的地位得到確立。同時,大溪地島-----高更隱居的小島也名揚與世,成了旅遊勝地。

  根據高更的著作《馬裡歐的古代信仰》,知道女人是月神希納,男人是地神法脫。大地之神主宰人世的生成和輪轉,乃是必然的毀滅。月之女神長官永遠的豐收和不朽。

  這個關於這個作品的題外話,而真正的文學內涵遠非如此簡單的解讀。我自己的看法是:這個本小說遠遠超過毛姆自己的解讀。因為我發現其實這本小說寫的是關於天才的事情!天才是個殘酷的字眼,人們根本不願意承認天才!因為我們總相信:天才出於勤奮!事實上並非如此。尤其在文學領域。真正的優秀的藝術家是天才。文學不過是藝術中最上乘的精品!我知道的這個就是我讀了《月亮和六便士》的感悟!我作下我殘酷的決定放棄化學從而轉向文學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我也許更適合搞文學。

  我感激我在大一那次靈魂的顫慄!《月亮和六便士》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那「曠野的呼喊」終於讓我認識到了自我。

  作家就是這樣的一種人,他們把人類的智慧發現後用作品表現出來。我自己是學習化學的。我自己很難均衡文科與理科的思維。理科講的是科學。科學真的是個很麻煩的詞語。嚴格意義上說只有能用數學公式表達的東西才是科學。科學越來越教我懷疑?懷疑所謂的科學?所謂的科學根本解決不了人類的問題!我不想借文學來闡釋科學。我多言了。

  房子裡的光線特別暗,仿佛是,他突然走入了一個神的世界;朦朦朧朧中,他好象覺得自己正置於一個原始森林中,大樹下倘徉著一些赤身裸體的人。特拉斯醫生幾乎連呼吸都停止了,過了一會兒他才知道,他看到的是四壁上巨大的壁畫。他心中出現了一種既無法理解又不能分析的感情。這幅畫具有壓人的氣勢,它既是肉慾的,又充滿無限熱情,與此同時又含著某種恐懼成分......繪製這幅巨作的人已經深入到大自然的隱秘中,知道了一般人所不知道的事物。他畫的是某種原始的令人震懾的東西,既美的驚人,又汙穢邪惡,他的畫奇異而荒誕,好像宇宙初創時的圖景----伊甸園,亞當和夏娃……

  「上帝啊,這是天才」特拉斯醫生掩口驚呼。

  這個原文的話,感謝作者道出了真理的話,藝術是屬於天才的!這個是震撼靈魂的話語!

  有兩本相似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和塞林格的《麥田的守望者》。這兩個小說的主人公有著驚人的相似。

  《月亮和六便士》不乏精彩的句子。如:

  「世界是冷酷無情的、殘酷的。我們生到人世間沒有人知道為了什麼,我們死後沒有人知道到何處去。我們必須自甘卑屈。我們必須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在生活中我們一定不要出風頭、露頭角,惹起命運對我們注目。讓我們去尋求那些淳樸、敦厚的人的愛情吧。他們的愚昧遠比我們的知識更為可貴。讓我們保持著沉默,滿足於自己小小的天地,像他們一樣平易溫順吧。這就是生活的智慧。」

  「在愛這種感情中主要成分是溫柔。愛情中需要有一種軟弱無力的感覺,要有體貼愛護的要求,有幫助別人、取悅別人的熱情——如果不是無私,起碼是巧妙地遮掩起來的自私;愛情包含著某種程度的靦腆怯懦。……愛情要佔據一個人莫大的精力,它要一個人離開自己的生活專門去做一個愛人。即使頭腦最清晰的人,從道理上他可能知道,在實際中卻不會承認愛情有一天會走到盡頭。愛情賦予他明知是虛幻的事物以實質形體,他明知道這一切不過是鏡花水月,愛它卻遠遠超過喜愛真實。它使一個人比原來的自我更豐富了一些,同時又使他比原來的自我更狹小了一些。他不再是一個人,他成了追求某一個他不了解的目的的一件事物、一個工具。……」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裡,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地行走,儘管身體互相依傍卻並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別的人也不能為別人所了解。我們好像住在異國的人,對於這個國家的語言懂得非常少,雖然我們有各種美妙的、深奧的事情要說,卻只能局限於會話手冊上那幾句陳腐、平庸的話。我們的腦子裡充滿了各種思想,而我們能說得只不過是像『園丁的姑母有一把傘在屋子裡』這類話。」

  張賢亮在《綠化樹》中說:「凡是出現兩次的事物必有某種意義,那就是命運!」

  文學,文學真的是很難言的東西,它如此另人費解,它不是靠智力,不是靠理性可以把握的。科學最大的弊端是可以模仿。即使你很笨,你仍然可以在科學上做出成績,尤其是化學!而文學則不然!這個也許就是文學的魅力!它如此令我痴迷!尼採說:「模仿無疑於自殺」。科學的本質正是模仿。

  第3篇:《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600字

  讀這本書是因一位繪畫老師的介紹,也是因這本書的名字看起來很有趣,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了主人公恩特裡克蘭德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喜愛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按理說,他應該滿足於這種人世的快樂才對,儘管這種生活未免太過平淡。但是,就在他們婚後的第17個年頭,他突然離家出去去了巴黎,拋棄了令外人羨慕的事業和生活。就在人們以為他的出走是因為有外遇的原因時,人們發現的事實是:他原來只是為了畫畫。這時的恩特裡克蘭德沒有任何的繪畫基礎,也沒有任何人教過他這些,他也不打算向任何人學習什麼。在外人看來,他簡直瘋了,他開始變得生活窘迫,幾次險些因飢餓和疾病而死。他畫的畫也完全不像個樣子,總是在原有的事物上進行破壞,除了有個蹩腳的畫家把他當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會買他的畫,事實上他也從不輕易賣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拒絕了愛情和家庭,拒絕物質和欲望,一心追求個人精神的自由和藝術上的美,孤獨地生活在他自己的精神世界裡,艱難地跋涉著。他不需要錢,但有時金錢會束縛他,他不停地流浪,最後來到了塔西提島上與土著人生活在了一起。這時的他看起來似乎很知足,他有了一個土著人作妻子,他們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地方,他每天都在那裡作畫。在他因麻風病病逝的前一年,他成了瞎子,但卻在他的住所的地方畫的壁畫前整整面壁坐了一年,直到死去。他的妻子依照他的遺言焚毀了這一切,甚至沒有留下一根木頭。

  這本書看著可能會讓人覺得糾結,與以前看到的東西完全不同,習慣於用自己是常人的標準去衡量那些有個性的人,覺得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自身夢想的追求有些傻,但那些精神層面的東西本就不能用任何物質來衡量。我們並不必非要去理解那些為了夢想而放棄一切,甚至生命的人,但至少我們要學會尊重他們,必竟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夢想的權力。

  作者始終對超出自己認知範圍的人事抱有了解的欲望,並千方百計地接近他們,研究他們,最終有所體悟。

  主人公在已不年輕的時候,放棄了體面的工作和溫馨舒適的家庭生活,踏上艱辛的學畫作畫之路。

  從此衣冠楚楚的證券經紀人開始流浪,而當現在的生活越背離原來安逸的生活環境他離自己的理想就越近,靈感也不斷湧現,當他徹底拋棄自己的肉身的時候,他精神中最具有藝術氣質的一面終於通過他留在大溪地小島上的畫凸現出來。主人公在大溪地島上貧病交加悲慘死去的一幕令人震驚,這和其留下的驚世名作被毀一樣讓人惋惜卻又無耐。主人公的行為真的是讓人不知道該怎樣評價,從來沒想到有人會為了自己的理想進而做到這種程度,不管對誰來說應該都是不容易的,但他做到了。很神奇。

  藝術家貧病交加的死去的故事很多,這本書的作都通過主人公的悲劇探討了該如何對待天才、個性這個嚴肅的話題,在常人眼中,天才,藝術家總是特立獨行、行為怪異,讓人們覺得不管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都無法達成共識,進而難以讓人接近。但正是因為有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世界才會如此多彩有趣。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