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2023-10-13 10:10:29 2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一段視頻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後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單說就是看完書後的感觸。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篇一】

  在跟讀過《追風箏的人》這本書的朋友交流時,書中他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為你,千千萬萬遍」,當然我對這句話的印象也特別深,畢竟這簡短的一句話詮釋著哈桑所有的衷心!但是書中還有一句話,讓我不得不想很多,就是拉辛汗說的:這裡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從阿米爾來說,他與哈桑的感情始於主僕關係,深於放追風箏,毀於背叛,後又因尋找索拉博而重續!當阿米爾與索拉博並肩作戰對抗塔利班的阿塞夫時,他看見了當初他與哈桑共同面對阿塞夫的挑釁哈桑勇敢的保護自己的那一幕!而如今,是哈桑的孩子再次用彈弓解救他們於危難之中!因背叛而染上心病的阿米爾,此刻如釋重負,心病悄然無蹤!不管最後阿米爾和他的妻子索拉雅是否與哈桑相處的愉快,或許更重要的是阿米爾的心病如何得以痊癒:勇敢地面對犯下的錯,勇敢地踏上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在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上,阿米爾曾為懦弱洗脫:為了一個「哈扎拉」孩子他竟深入虎穴,他本可以拒絕拉辛汗,拒絕來到這個令人絕望不安,充滿恐懼與死亡的地方,畢竟懦弱也沒什麼!在喀布爾面對塔利班的阿塞夫時,他的內心經歷著與當初為了得到完全的父愛而陷害哈桑迫使阿里與哈桑不得不離開喀布爾的那個下雨天他站在二樓窗邊望著哈桑離開時近乎相同的痛處!他想著他完全可以像印度電影裡的情節一樣跑下樓拉住哈桑並挽留到最後,他沒有,而在喀布爾面對的是索拉博時,他的選擇卻截然不同!當他回答法拉德說他與那個塔利班(阿塞夫)都是罪有應得時,當美國被塔利班偷襲時,當阿富汗被美國轟炸時,似乎印證著一句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當阿富汗國王重新登基時,當索拉雅父親被召回重擔重任時,似乎也印證著一句話: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當拉辛汗寫信給阿米爾並告訴他真相時,又印證著一句話:忠言逆耳!當索拉雅被她父親從一個吸食毒品的阿富汗男人手中生拉硬拽回家時,父愛有的時候可以很野蠻…

  最好的是,阿米爾從有心病到心病得以痊癒,印證著:解鈴還須繫鈴人!不怕犯錯,怕用一個接一個的謊言掩蓋!當能體會到阿米爾心病痊癒的那一瞬間是多麼多麼的幸福時,我想我們都應該像後來的阿米爾一樣,有一顆勇敢的心,勇敢地踏上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篇二】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而追逐風箏的過程,便是對人性的救贖。拿起這本書,你最難辦到的就是將它放下。他是一個整體,一環扣著一環。你只有在全部讀完後才能領悟書中的意境。那簡單的字裡行間中隱隱存在著巨大的悲傷,讓你有一種窒息的感覺,仿佛被黑暗被迷霧埋沒。這個故事裡有愛,有親情,有友誼,有背叛也有贖罪......著實令人震撼。其實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的去追。

  全書以風箏為線索,講述了主人公阿爾米在不斷的追逐心中的風箏中慢慢成長的故事。開篇在冉冉升起的風箏中以倒敘的形式回憶起了阿爾米的童年。富家子弟阿爾米和他的小僕人哈桑從小在一起長大,玩耍,放風箏。但是在1975年的某個陰雲密布的冬日這種固有的平衡被打破,生命的軌跡從此發生了偏轉,也是這天改變了阿爾米的一生。那天是喀布爾的鬥風箏節日,哈桑最終幫助阿爾米奪得了鬥風箏的冠軍。也是在這天,哈桑對阿爾米說出了那一句最感動我的誓約:為你,千千萬萬遍。對於哈桑來說阿爾米比起他的主人更是他的夥伴會為他念故事書,在樹上刻下自己和阿米爾的名字......然而後來在哈桑為保護阿穆爾的風箏而被大孩子凌辱的時候,在牆後目睹一切的阿米爾卻轉身跑掉了。他無法以同樣的諾言來回應哈桑。之後的日子雖然哈桑一如既往當做什麼也沒發生一樣。但是阿爾米卻無法接受現實,他感受到了自己的愧疚,無法正視哈桑的寬恕,無法面對哈桑的忠誠。最終迫害哈桑使他離開了這個家。在後來蘇聯侵略阿富汗,阿爾米被迫和父親逃到了美國開始了新的生活,也結識了妻子索拉雅,但是這麼多年他始終無法寬恕自己。直到拉辛汗對他說:這裡,又再次成為好人的路。垂垂老矣的拉辛汗對阿爾米講述了這幾年喀布爾發生的事情和他一直從未透露過的秘密。原來哈桑是父親的私生子,阿米爾的弟弟。他現在有了妻子,孩子,甚至找回了母親。但不幸的是他和他妻子也死在了蘇聯士兵的槍下,只剩下兒子索拉博。一場救贖再次開始,最終阿米爾克服了自己的懦弱與愧疚救回了索拉博。只是索拉博的卻因精神上的傷痛與虐待而失去了感情,唯有在說起父親與阿米爾最喜愛的風箏時才會不知覺的笑起來......最終阿米爾完成了自己心靈的救贖,這場以生命為代價的救贖。就像阿米爾所說的:原來在那間屋子裡的人,除了我,要麼已經死去,要麼即將逝去.......

  無疑,阿米爾是全書的主人公。這場救贖更是對他的刻畫,但是阿米爾身邊的人又何嘗不是呢,每個人都在追逐風箏,人性在每個人身上閃閃發光。哈桑,善良與忠誠。幾乎世間一切美好的詞都可以用來形容這個孩子,他繼承了人類幾乎所有的美德。為善良而生,為忠誠而死,在死的時候也不忘了對自己的囑託。忠誠,既是他的耀眼之處又是他致命的弱點,又或者說這是一種自卑。他無法忘記自己和阿米爾的主僕差距,無法去戳破那層無形的隔膜,終究無法與阿米爾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他一生都在追逐一個風箏—阿米爾,他渴望得到阿米爾的友情與肯定,最終付出了生命。宛如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阿米爾和哈桑的父親,也是全書中最深刻最令我感動的人物。他正直,堅強又勇敢。最觸動我的就是在蘇聯攻佔阿富汗時他帶著阿米爾去美國的途中時同車的一位女人被俄軍看中欲扣下時不顧阿米爾的阻攔挺身而出毫不畏懼的與俄軍抗爭即便吃一千顆炮子也不倒下,最終救回了女人。這種人性的偉大觸動了我,而他在患癌症後也堅決不讓俄醫來為自己看病,在臨死之前就算最後一次也要親吻了自己國家的泥土。這種愛國的精神更是令人震顫飆淚。不過儘管他付出了很多,他一生還是活在了愧疚之中。他的兒子哈桑便是他的救贖,他一生中都在追逐的風箏。他沒有意識到彌補這個過錯而必須付出的東西—他那旁人不可觸犯的寶貴尊嚴。正因為他不會拋棄而終生遺憾,在阿米爾的畢業典禮上反覆的念叨:如果哈桑也和我們在一起就好了。

  出於人性的救贖使他們竭盡全力的去追尋自己生命中的的風箏,酸澀又痛楚。像一場盪氣迴腸的輪迴交響曲,壯闊而悠長。人生就是這樣,犯錯,挽回。用一生去贖罪,去追逐。人都會犯錯,但只要能夠真心悔改,我覺得沒什麼錯誤是不可原諒的。人生是一個過程,有痛苦有快樂,我們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隻風箏,在命運的安排下我們追逐著,義無反顧,在幸福與痛苦的反覆交替中漸漸地感悟著生命的真諦。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是阿米爾,都在不斷追尋那早已消逝的哈桑,或而失望,或而欣慰,或哭或笑。人生也許就是在不斷懷念和追尋過去中度過的,我想: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疑;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湧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衝動,這樣的情感沒有任何的虛偽做作,是一個人在面臨變化的那一刻來不及思索的真實反應,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最私密的捫胸自問。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將人性的真實刻畫得淋漓盡致。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篇三】

  追風箏的人主要講述了兩代人自我救贖的故事。主人公阿米爾為了博得父親的喜愛,加之自己內心的懦弱,將哈桑棄置在幽深的小巷裡。而他厭惡偷盜的父親,卻剝奪了自己兒子知道兄弟的權力。他們都背叛了願意為自己付出生命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那樣的承諾,如今,只有父母才會這般義無反顧。不過,他們都找到了成為好人的路。父親通過建造孤兒院,為不認識的婦女挺身而出。拉陷入困境的人一把,救贖自己的靈魂。阿米爾則直面自己的懦弱,救出自己的侄兒,和他一起放風箏,也將心靈放飛。他們都完成了自我救贖,阿米爾更勇敢些,終究成為父親期待的為自己負責的人。

  故事的場景設置在阿富汗,離生活很遙遠,但也可以窺見戰爭、種族等多元因素的交織,雖然他們完成了救贖之旅,但讀後內心還是沉甸甸的。

  有幾個片段印象深刻,在喀布爾,他們折斷樹枝,拿它當信用卡。用木頭到麵包店去,店主用刀在木頭上劃痕,給他們饢餅,月底再根據樹枝上的刻痕付錢。人與人之間彼此的信任,讀起來很舒心。

  阿米爾母親曾說過:「我很害怕,因為我深深地感到快樂,快樂成這樣,真叫人害怕。他們只有準備要剝奪你某種東西的時候,才會讓你這麼快樂。」人度過一天最好的狀態,沒有大喜大悲,應平靜溫婉,雖然很難,慢慢磨礪,也許能波瀾不驚。

  阿米爾在旅店裡弄丟了索博拉,旅店老闆提示他男孩子愛去的地方,並且載他去,不收他錢,因為他是個父親。親情的責任感讓人慢慢學會博愛。

  索博拉講過一個酸蘋果的故事。「有一次,他很小的時候,爬上樹吃那些青青的酸蘋果。他的小腹痛得厲害。他媽媽說只要等到蘋果熟透,就不會生病了。所以真正想要什麼,能等就可以。」不能一蹴而就,慢慢等,方能水到渠成。

  佛家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講了只要踐行,就有成為好人的路。

  孔子哭顏回,不但顏回擁有「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安貧樂道的風骨,而且他「不遷怒,不貳過。」人難免會犯錯,但顏回重不犯相同的錯誤。

  《聖經》路加福音15:1-32講述了三個故事,迷失的羊,失落的錢以及浪子回頭。找尋回1隻羊的喜悅多過於擁有的99隻,找回散落的錢的喜悅能與朋友舉杯相慶,而浪子回頭,迎接的他是錦衣玉服和壯碩的肥牛。

  追風箏的場景首尾呼應。只要能攥牢手裡的線,總能放飛起風箏,風浪又如何。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