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的來歷及由來故事(竟是由太空現象引發)
2023-10-13 04:30:35 3
聖誕節的來歷及由來故事?大家好太空有趣輕鬆,知識擲地有聲,歡迎收聽錚錚有聲,挖掘意想不到的太空小知識,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聖誕節的來歷及由來故事?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聖誕節的來歷及由來故事
大家好!太空有趣輕鬆,知識擲地有聲,歡迎收聽錚錚有聲,挖掘意想不到的太空小知識。
我雖然不是信徒,但也喜歡「聖誕節」這個節日的快樂氣氛。每年的12月25日本是基督教節日聖誕節,不過隨著歷史長河,也被洗去了稜角,化為一個普通節日。在這個名字當中,「聖」是聖人基督耶穌,「誕」是誕生,聖誕節的意思是紀念上帝之子耶穌從天而來,降生於地。這個節日就是指的耶穌生日那天麼?不知道!錚錚有聲的原則就是,就連「不知道」也要說的理直氣壯!我仔細讀了《福音書》,確切的出生年月確實沒人能說清楚。許多考證認為,耶穌既不出生於公元元年,也不出生於12月。
讓我們把傳說放一放,把節日活動這種喜聞樂見的事情提一提。聖誕節現在是西方幾乎最重要的節日,但無論從活動的形式還是名稱來看,聖誕節的很多活動是沿襲歐洲一些冬至前後的傳統活動演變而來的。在古代歐洲,歐洲北部的斯堪地那維亞人和日耳曼人的非基督徒要在冬至前後慶祝一個12天的「仲冬」(midwinter)節日,起名為Yule。在現代英語中,Yule就被用作「聖誕季」的意思,可見它們的關聯性。許多現代聖誕節的傳統,如聖誕樹、聖誕花環、聖誕原木等等,都被認為可能直接沿襲自Yule的慶祝傳統。
冬至在古代歐洲就被當作是一個特殊的節日,被解釋為大自然的復甦:畢竟是夜晚最長的時候,之後白天就開始變長了。其實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可能就對聖誕節向前一點點的「冬至」有一定的概念。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的考古遺址,如愛爾蘭的紐格蘭奇和英國的巨石陣,這些古蹟的主軸似乎被沿著視線仔細對準了冬至日出(紐格蘭奇)和冬至日落(巨石陣)。
人們到巨石陣迎接冬至
在一些非基督教宗教中,12月末這個時間被與「重生」、「反轉」之類的意義聯繫起來,這還是與晝夜長短的變化有關。伊朗人慶祝冬至的夜晚,稱之為「一年中最長也最黑暗的夜晚」。而敘利亞神「Sol Invictus」被古羅馬帝國接受為主神太陽神,他12月25日的生日就被認為是太陽神節。公元336年,君士坦丁大帝承認天主教,將太陽神節改為耶穌基督誕生日,這大概就是「聖誕節」的正式出現。有很多神話中都有與冬至前後的時間相關聯的神。12月22日的「冬至」是我國24節氣中離聖誕節最近的一個節氣,雖然聖誕節誕生跟我們中國過冬至應該沒關係,但也反映了古人對這個時間點的重視。
聖誕節前後、或者說冬至剛過去這幾天,之所以在很多文化裡都有紀念活動,究其原因,畢竟12月22日的冬至前後的時間是一年當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時間,大約3天左右之後,白天開始逐漸變長,仿佛太陽開始重新恢復活力,所以大概在古人眼中,會有一定的「誕生」、「重生」的意義。我國古代關於冬至的解釋「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說的也是這個自然現象。
冬至這天,在天文上定義為太陽運行至「黃道經度」270°,其實是一年裡宇宙中一個特定的位置,就好像公交車的站牌。此時由於地軸的角度問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簡直是每天都從地平線照過來了。當地球繞著太陽公轉時,地球的軸像是不倒翁一樣傾斜,南半球向著太陽的方向,就是夏天;北半球的北極指著遠離太陽的方向,就是冬天;而半年後雙方反轉。所以其實在南半球,應該管6月22日的夏至叫「冬至」。
咱們中國處在冬天的時候,北半球白天短、夜晚長,另一側的南半球白天長、夜晚短。太陽光平著射向地球這樣一個球體的時候,北半球正中午的時候太陽相對地面的角度越往北越小,越來越像日出日落時候的太陽,陽光帶來的熱量相對較小。冬至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再過個兩三天到聖誕節前後,太陽光直射的位置開始向北移動,白天開始變長,自有一定「誕生」的意味。
冬至的日照示意圖
因此,聖誕節選在12月25日這個時間,的確是由太陽、地球的相對位置這樣的天上的事情引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