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特裡爾的《毛澤東傳》讀後感2016
2023-10-12 04:24:54 2
羅斯特裡爾《毛澤東傳》將站在21世紀新的時代起點上,在對歷史的回溯與對未來的展望中,以全球的國際視野,闡述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和國家建設,以及世界民族解放事業與社會主義運動所做的重大貢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讀後感,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1篇:《毛澤東傳》讀後感
毛澤東是一個離我們很遠又很近的偉大人物!說他的離我們遠,那是因為無論在時間的維度上還是在空間的維度上他都離我們而去;說他的離我們近,則是時間的殘酷尚未銷毀他藥存的棺柩中的冷冰冰的軀體和他的閃現著聖哲光輝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毛澤東思想。
我們對毛澤東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作為逝去不久的一代偉人,毛澤東好像一直陪伴在我們的左右未曾離去,卻又好像早已被我們新的一輩無情的遺忘,成了歷史的故紙堆中的一點無足輕重的談資罷了。
我們讀過毛澤東的詩詞,可能只是為數不多的幾首,但是我們可以感受到毛澤東的才華橫溢和胸懷大志。他是一個詩人,一個優秀的有著創造性思維的詩人,他,即使不是以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一個著名的政治家,就是以一個偉大的詩人的名義,他也會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留下濃重的一筆;我們看過毛澤東的手跡,字形瀟灑飄逸龍飛鳳舞,往往短短數字,也能體現出毛澤東的樂觀豪邁和自信放達。他的藐視一切,拋棄一切呆死的章法,有時讓我們覺得他比一個自由主義者更自由主義者;我們也學過一點簡略的近現代的歷史,知道一些初略的關於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的歷史資料,從他的曲折的晉升為黨的主要領導人的路程和中國共產黨的艱難求生中,知道了他的百折不饒,意志堅定和樂觀自信,豁達開朗;從他的巧妙的處理好西安事變的多方交涉中,知道了他的顧全大局愛國愛民族;從抗日勝利不久他的毅然奔赴重慶的豪邁與偉岸身姿中,知道了他的自信樂觀,愛好和平和期待民族新生的熱盼......
我們忽視不了毛澤東,他有時候簡直像一個幽靈一樣的已然融入了我們呼吸的每一處的空氣裡。令人驚異的是,這完全是一種自發的結果,並不是一種強制力的有意為之,或許在他在世的時候,有為政治的需要而神話他美化他的需要,即使在他死後也還有維護他掩飾他保護他的可能,然而到現在,一切的政治上的有意為之都已成了過去,一切的自由研究和討論都已順利的展開,而毛澤東的影響非但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政治幹涉的去除而慢慢減少降低,相反越來越在人們的心目中豎起一面偉大的旗幟,一副偉岸的身軀,一個藐視一切傳統的背影!
也許,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毛澤東熱」已經隨著老一輩人的漸漸死去而慢慢的淡了冷了。那每家每戶的以前懸掛著毛澤東像的正堂現在懸掛著觀士音的塑像了;那一本本的以前視為經典的紅色封面的《毛澤東語錄》也已經成了歷史的文物了;那川流不息的馬路上的轎車裡掛著毛澤東頭像的護身符也趨于越來越少;那在他的故居韶山沖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真正懂得他的思想了解他的一生的更怕是後繼無人......
毛澤東就這樣的在離我們遠去,慢慢的慢慢的,悄無聲息的離我們遠去,但是他的真的能離我們遠去嗎?我們真的遠離的了他?
當我站在寒風凜冽的橘子洲頭仰視毛澤東偉岸的軀體和遠眺的目光時,我知道我們早已離不開他了。他的一生是打上了深深中國烙印的一生,他的中國又是打上毛澤東深深烙印的中國。他是中國的兒子,中國創造了他,撫育了他,磨難了他,成就了他;中國又是他的兒子,他又反過來創造了中國,撫育了中國,磨難了中國,成就了中國。
他是一個複雜的人物,比複雜如曹操者還複雜。如果硬要在歷史上找一個和他類似的人,那我第一個會想到自然是曹操,但即便是曹操,即使才華不輸毛澤東,雄才大略不輸毛澤東,百折不饒不輸毛澤東,樂觀自信豁達開朗不輸毛澤東,但是他的成就無論如何要輸給毛澤東。曹操只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最多還是一個詩人或書法家,而毛澤東除了這些外,他更是一位思想家,一位有著智慧有著信仰理想的思想家。毛澤東並不是神,和曹操一樣,他也有他的七情六慾。他豪邁但他肯定也有拘謹的時候;他豁達但他肯定也有放不下的時刻;他也愛女人,愛漂亮的女人;他反抗他的父親,但也敬重著他的父親;他可能責斥著兒女,那只是因為他愛著他的兒女;他愛他的戰友,可是到了關鍵時刻他也要犧牲他的戰友的。
總的而言,他是一個無法簡單概括和初略述說的人。作為一個兒子,他可能孝順而又反叛;作為一個的父親,他可能慈愛而又威嚴;作為一個男人,他可能也會花心而不能始終如一;作為一個思想家,他可能深邃而自相矛盾;作為一個政治家,他可能目標遠大卻眼高手低,剛柔並濟而狠心又毒腸;作為一個軍事家,他可能智慧有謀略又含辱而後進:作為一個詩人,他可能才華橫溢,百代少有;作為一個書法家,他可能讓行家搖頭專家打差,但是歷史會給與他公正的分數。作為叛逆者他是成功的,作為破壞者他是出色的,作為聯合者他是明智的,作為開創者他是偉大的,但是作為一個建設者,他卻表現平平,甚至表現的很拙劣。
毛澤東就是一個這樣的人物,複雜而不冗雜,神奇卻不神秘。他不是神,也許是偉人,但有時候他連一個偉人也不像。他有著農民的習氣;他愛吃辣椒;他也會哭;他晚年也害怕孤獨;可以知道的是,他晚年也畏懼死。
如今,毛澤東的時代離我們越來越遠去了,毛澤東留給我們的形象也越來越趨於微妙。微妙是指像所有的歷史人物一樣,關於他的一切該模糊的會越來越模糊,該清晰的會越來越清晰。毛澤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偉人,但是與其說他是一位神祗,我更覺得他是一位天才。他無論如何都是可以用天才來形容的,他是天才的思想家天才的政治家天才的軍事家天才的詩人天才的書法家,雖然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毛澤東的形象早已不是一個單一的毛澤東形象,正如毛澤東思想不是一個單一的毛澤東的思想一樣。
歷史總會模糊我們的眼的,時代還會遮蔽我們的理智,但是,凡事又何必一定要求真求確呢?我們認識毛澤東了解毛澤東研究毛澤東不是為了一定要知道一個完全真真實實的毛澤東,我們認識他了解他研究他,只是為了從他的人生軌跡中學到一些哪怕是一點毛澤東的成功之道。而羅斯·特裡爾的《毛澤東傳》正好可以做到了這一點。
這是一本外國人寫的關於中國領袖的書,而這本書倒不像是一個外國人寫的!羅斯·特裡爾,一個外國的毛澤東研究者,一個美國人,他好像比中國人更了解毛澤東!
第2篇:《毛澤東傳》讀後感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1840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戰鬥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這三句刻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碑文,如果說前兩句任何一個老資格的共產黨人都能夠寫出的話,第三句則只有毛澤東才能寫出。從延安時期開始,他逐漸形成並發展了自己的歷史觀,他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尤其是近現代中國人的鬥爭中為共產黨的奮鬥找到了位置,正是這種覺醒和對歷史潮流的把握和自覺運用,使越來越多的人向他和他的政黨靠攏,從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在革命結束後,面對這個國家應該何去何從時,歷史無法給他指引,這是全新的篇章,而不僅僅是像以前那樣,共產黨的使命僅僅是將某個篇章推向高潮。他那種從古代帝王、水滸傳、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中混雜而成的世界觀實在是太模糊而無力了,他們最終讓步於他自己的個人意志。也許在他的心裡是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社會主義吧,然而大躍進無可避免地失敗了,在不那麼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其他國家領導人面前,這讓他丟臉,他暫時退居二線,帶著對黨內絕對權威喪失的一絲不滿。然後就是對整個國家的發展與他想像的不一樣的憤怒。有一次在黨內會議上他說「現在,幾盒香菸就能收買一個黨支部書記,如果把女兒嫁給一個幹部,那就要什麼有什麼。」無論毛澤東的期望的中國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他都不指望黨來完成,他要完全靠自己。
然後就是文化大革命,他開給這個國家的一劑猛藥,好像是為自己的理想而對中國實行的一種高級治療。他讓他的紅衛兵和黨作鬥爭,這樣的故事使中國差點滑向無政府主義,最終他自己結束了紅衛兵的使命,當然是在政治局裡大部分他不喜歡的人退出後,一個因為巨大的成功而變成完全自負的人。
在他死後,鄧小平發現了那股歷史潮流,他的名字叫「經濟建設」,因此,所有阻擋這股歷史潮流的人物都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裡。
他因發現並順歷史潮流而動,擊敗了自己所有的對手;他因看不清歷史潮流而迷茫,他的行動力又督促他將自己的個人意志強加給這個國家,而不顧歷史發展規律,從後來人的角度看,他成為了阻礙歷史進步的人。
所以從某種角度看,偉人只是比普通人大一些的棋子,即使他可以隨意碾碎其他的棋子,他仍然不能擺脫歷史的規律。究其一生,他經常談作為整體的人民,但是眼裡從沒有實實在在的個體的人,這不能成為責怪他的理由,因為政治家基本都是如此。
第3篇:《毛澤東傳》讀後感
1.毛澤東從小是個離經叛道的個性孩子,愛讀書,嚴重偏科,甚至有白卷案底,毛澤東對中國教育的批判挑釁是根深蒂固的,從他上村裡的私塾時就可管中窺豹,看閒書,跟先生叫板,看著那些之乎者也搖頭晃腦的小孔夫子就有無盡的輕蔑。而如今那些偏科的才子才女們依然能引起社會爭論,讓父母頭痛不已,誰之過呢?他不言聽計從也不人云亦云,看書總是有自己的解讀,他老師的那句「不動筆墨不看書」也深深的影響到了我。
2.毛澤東討厭獨斷自私的父親,但是在叛逆桀驁的性格中又攜帶了他的秉性,專斷獨行,自以為是的只幹自己認為對的事感興趣的事,也因此而失去方向懷疑自己迷茫過。他母親是個和善熱心的佛教徒,但是似乎,他父親對他的影響超過了他的母親。他討厭父親,但是又極其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可,要強的撇開他又被他影響著。一個人的家庭對其性格的塑造有著多麼重要的作用啊。
3.毛澤東大學畢業後也去北漂了一年,他跟現在大多數北漂一族一樣,感覺到了自己的渺小跟無助,然後又回到家鄉積蓄力量等待機會。剛入社會其實都是一樣的,沒有一步登天的工作,沒有左右逢源的關係和資源,有的只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而不同的是,你後來是否能憑自己的能力抓住機會。
4.延安時期,四十多歲的毛澤東和已有六個孩子的糟糠之妻賀子珍分道揚鑣,娶了年輕的上海女演員江青,竟然不顧她離過三次婚有過無數前男友。江青跟阿根廷的貝隆夫人一樣,從小家庭生活困難,甚至有家暴等家庭問題,所以她們很急迫擺脫窘迫出人頭地,利用姿色不斷攀附權貴,不擇手段達到目的,野心膨脹後都能撒到政治上去。這種女人城府雖深,腹內雖黑,但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並一步一步去得到它,也可謂是自食其力,在打拼中,女人利用自己的性別優勢無可厚非,只要有原則有分寸就好。
5.再牛逼的人,哪怕是聖人,由於自己取得的成績,也會盲目自大,固步自封,可謂人性之弱點,這一點,還是等我有了自大的資本再提醒自己吧。毛澤東最輝煌的時候普遍被認為是在延安時期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後他幹的事情,也不用多說,一錯再錯。當然他的初衷毋庸置疑,他的愛,是大愛,當然,錯,也就鑄成了大錯。很多時候,他雖然不待見知識分子,但是還是體現出文人的理想化特性,以天下為己任,與生俱來的悲憫同情心,作為一個政治家,這些個還說不準是優點還是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