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會責任感作文
2024-08-15 06:40:10
導語:社會責任感的體現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大手筆」,只需我們認真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足矣,小編收集社會責任感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社會責任感
記得小時候媽媽常常教育我:做一個對社會有責任感的人。年幼的時候我並不知道其中的含義,我隨著年齡一天一天地長大,知道了其中的奧秘。小時候,我只認為愛護環境,不打架,不闖紅燈,這就是對社會的責任感。現在,我終於知道什麼樣的人才是對社會有用的人。讓我們插上飛翔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吧!來到馬路邊上,看見一位穿淺藍色上衣的叔叔正站在馬路中間指揮著汽車,他就是交警叔叔。
他們每天風吹日曬,不怕寒風,就是為了保障我們的安全,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地生活。接著,我們再來到美麗的教室。瞧!那不是我們和藹可親的王老師嗎?不僅僅是王老師,天下所有的老師默默地奉獻著,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考上大學。有的學生正在埋怨自己的老師,為什麼要留那麼多的作業?請你不要怨恨,因為他們是為了你,因為他們是有責任感的人!我們站在馬路邊上,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嗯,好舒服啊!是誰?是誰把馬路掃乾淨?是誰?是誰?是誰給了我們美好的生活環境?他就是——美麗的馬路清潔工。有人說,清潔工這個工作地位太低;有人說:「清潔工掙不了多少錢,何必要費那麼大的力氣呢?但是,請你想一想,如果沒有他們,我們會有那麼好的生活環境嗎?所以,我們應該非常的尊敬他們。……這些人不都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嗎?從小我就有一個遠大的夢想,那就是長大以後成為一名醫生,為人們解除病痛的折磨,成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在人們最需要我的時候,我一定要挺身救助。我要成為像白求恩那樣的人,默默奉獻,我要把我的一切全部貢獻給所有的人,甚至我的生命。因為我是一名醫生,所以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做一名傑出的醫生。去年四川汶川地震,不僅牽連著全世界人民的心,也使我的社會責任感變得更加強烈。我永遠忘不了那天——5月12日。那時,我正坐在家裡的電視前,看到在地震中受傷的孩子們,他們失去了自己最親的人。再去想想那些在地震中無私的英雄們,他們不顧危險,不途勞累,把那些遭難的人,從房頂下,石敦中,一點點的救出來。不論風雨不論饑寒。他們只知道他們背復著太多人的生命。必須努力才能整救他們。當他們每救出一個倖存的生命的時候,臉上都會露出燦爛的笑容。那些無私的英雄每天都忙祿在第一線,有的就連自己的家人受難卻不能回家探望。看看他們那些無私的人。我不得不驚嘆。
他們完成得不光是他們的責任義務還有他們那無私的精神,奉獻別人。從現在開始,我就要好好學習。要做一個將來對社會充滿責任,對的起社會,對的起祖國的人民,把我的一切奉獻給我的祖國母親。
第二篇:社會責任感
今年的中考作文題也引起了考生家長的普遍關注,一些家長在思考如何按題意寫好作文的同時,也在思考自己對孩子擔負的責任是不是「太過了」。
昨天下午,記者在省泰中附中門前,遇到了考生家長盛中傑。他說,感覺今年的作文題目不僅僅是在考孩子的寫作水平,更是在考孩子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是在考孩子的思維。「孩子今年16歲,到了應該懂得責任的年紀了,應該讓他們懂得怎樣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向大的方面講,還要對國家、社會負責。」
市二中附中考生家長李泰祥說,想不到一個16歲的少年,能主動自行隔離,這不由讓他想到自己把16歲的兒子一直都當小孩子看待,對於遇到的社會上的問題,大多已替他想好了答案。「可能是美國和中國的教育制度不同,造成孩子們對責任的想法不同。我們的許多家長,只知道為子女付出,卻忘了教會孩子擔起責任。」
家長朱順義說,聽孩子中午回來談起作文題目中的事例,第一感覺就是自己平時「太負責」了,從小就什麼事都幫孩子做好,上幼兒園挑離家遠、口碑好的,報培訓班挑對學習最有幫助的,「就連吃什麼穿什麼,都是由我們家長安排好的,以至於孩子現在自主選擇的能力太差。」平時沒有把責任交給孩子,中考作文考責任,讓孩子怎麼去寫?孩子沒法對自己負責,就更談不上對家庭、對社會負責了,「今後我也該放手讓他自己去做選擇,讓他懂得自己應負的責任。」
「不光孩子不懂責任,我發現連我自己都不太懂得劃分自己和孩子分別該負擔什麼責任。」泰州實驗學校學生家長花旭說,一直以來,作為孩子的長輩,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把應該是孩子負擔的責任分擔了。「這就不怪孩子不懂責任,似乎我們家長都沒有好好思考過責任的問題。」
第三篇:社會責任感
留美女大學生張棟給自己布置了一份假期作業——每天上街撿一個小時的垃圾。也許有人會覺得這很不可思議。其實不然,張棟選擇了利用有限的時間來還街道一點潔淨,體現著一個躊躇滿志的大學生貢獻社會的決心。她正懷揣一份社會責任感踏上人生的旅途。
梁啓超曾發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的呼喊。同樣,作為當代青年,我們將成為社會未來的中堅力量,將成為社會的主人翁。因此,我們要做有社會責任感的青年,帶著社會責任感上路。
回望新中國的革命史,青年人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青年人為著人民的解放,民族的復興付出一切。正是一大批懷揣社會責任感的青年譜寫出中華民族復興序曲。
戊戌變法的領導人之一,梁啓超曾面對一個取捨生命或學問的決擇,他毅然發出「讀書人死於學問乃死得其所」的感慨。有人說他迂腐,愚昧;魯迅先生曾為了避免一個民族陷入盲目的驕傲自大中,放棄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亦有人說魯迅愚蠢。可正是這「迂腐」的梁啓超為中國的民主革命打開了嶄新的一頁。除了那份對民族,對社會的責任感,還有什麼能支撐他堅守在革命陣地上呢?魯迅的「愚蠢」則是為救國救民而吶喊,展現出了一個革命家的民族氣節。作為當代青年,我們須懷揣一份社會責任感,從前人手中接過復興民族,繁榮國家的歷史使命。
看今日之青年,有伊拉克運動員海珊爭以生命的名義奔跑;有蘭迪教授用人生的最後一堂課來詮釋生命最純樸的價值;有文花枝、洪戰輝感動中國的義舉;有四川大地震之後,幾十萬人的救援隊伍;有為國家利益搖旗吶喊的「憤青」;還有北京奧運會那支朝氣蓬勃的青年志願者隊伍。他們正用行動向世人展示青年人對社會的熱忱。
如果說人人心中都已有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哪還會說出「花三百萬種死你」這樣囂張,愚昧的話來;哪裡還有在災難臨頭之際,放棄自己的學生,作第一個逃兵的老師;哪裡還會有為獲取利益而不顧消費者健康的廠商?然而,在我們這個充斥著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的社會裡,這些都是事實。這樣看來,一名青年學生對社會著任感的追尋,還會讓你覺得不可思議嗎?
其實,社會責任感的體現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大手筆」,只需我們認真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足矣
第四篇:社會責任感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有社會責任感。
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套用某人的話就應該是「天下興亡,我的責任。」
這句話強調的是每一個個體,都應具有社會責任感。當你坐在電腦前讀這篇文章時,或許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為什麼要有社會責任感?
請想一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那好,社會的建設我們都不用管了,統統交給「匹夫」們吧。可是,「匹夫」們又會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天下的」匹夫「多得是,這責任為什麼非要叫給我來完成呢?於是會有這樣的情景:我們的城市臭氣燻天,因為我們每一個環衛工人認為別的環衛工人會替他完成他的工作;我們的鄉村雜草叢生,因為我們每一個農民認為別的農民會替他們種地;同樣,我們的社會將會無人建設和管理,因為我們,我們每一個人認為同齡人會承擔管理國家的責任,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
所以,社會是一個整體,人的成長也是由自然人變為社會人的一個過程。我們生活在社會中,任何人脫離了社會就不可能生存和發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業。社會是一個整體,人麼在社會中必定有不同的角色,也必定有不同的責任。我們對社會負責,社會也將為我們負責。
那麼,我們該怎樣承擔社會責任呢?
第一,作為公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要胸懷天下,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共同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第二,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當國家的尊嚴受到侵犯時,我們應挺身而出,堅決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尊嚴,顯示出對國家和社會的高度責任感。
第三,主動為國家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共度難關。
第四,我們青少年肩負著鑄造民族輝煌的重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通過我們的奮鬥變為現實。
讀者們,讓我們振奮起來,為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和社會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