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翡翠童

2024-09-03 03:30:10

    明正德年間,武宗好玉,尤喜山中硬玉。正德十一年,武宗忽發奇想,要在自己四十壽誕日之前造一座萬玉堂,內中擺放萬件美玉,以慶生辰。因此他連年徵派數萬青壯男子,前去各地玉礦為他採玉。數年之後,美玉石料開始源源不斷運抵京城,武宗便在紫禁城養心殿旁設立一間玉坊,挑選出百名技藝高超的玉匠,日日不停為其雕琢美玉。
    玉坊中有一玉匠,姓石名百賓,京城人士。他的雕工自成一家,且下手之前從不打稿,仿佛胸中有圖畫一般,雲煙竹樹,樵人醉翁,人馬舟寺,一揮而就。且他最善於隨石就相,不悖其天然之態,全石取材而得以盡用,纖毫不廢,造辦處主管因此極器重他,只將大件石料交他雕琢。又因他家在本地,是以並不十分約束於他,平日裡許他來去自由。
    石百賓年過而立,性格狂放不羈,閒暇時呼朋喚友,或酒或歌,隨眠隨起。但他個性雖狂放,對待同行卻特別友愛,多有人慕他之名上門求教和邀他前去觀石的,他每每欣然前往,從不推諉,也不煩指點。
    一日,琉璃廠中一家百年老玉店新進了批料石,特意託朋友請石百賓前去觀看。石百賓正好無事,當下痛快答應,隨友人而來。進得門來,見屋裡聚滿前來看石的行家。前廳地上堆放著石料,大大小小有二十件左右,石百賓看了約一炷香的時間,隨後逐一指點道:這塊尚可,好做個三仙醉酒的擺件;那塊料型瘦長,水頭又聚在一端,好做個五龍穿環的鈕章,這塊薄料只能做對鐲子;那塊大料卻做得個斬鬼的鐘馗,形狀剛好,左面那點水頭正可為鍾馗劍穗上的碧玉蝙蝠。石百賓在京城的名聲甚響,店主十分信服他,聽後連連點頭道謝,吩咐手下玉匠依照石百賓所說的雕琢。
    石百賓與店主又寒暄了幾句,正欲告辭,一抬頭卻見屋子正中的條案上,擺著一座兩尺高的羊脂白玉案頭山水,細看卻是當今聖上最喜愛的薄意雕法,此種雕法的玉件民間甚少。
    他臉上微現詫異,逕自走過去細細端詳後問道:「這是出自何人之手?」店主面露得意之色道:「此乃當今養心殿造辦處玉坊總管陳大人親手所雕,乃我鎮店之寶,曾有人出價千金,在下也未捨得出手。」
    石百賓聽言不由冷笑。原來這陳總管平日最喜欺下瞞上,因自己雕功平平,是以總把別人的心血之作改成自己的名字上報,眾玉匠對他敢怒不敢言,私下卻恨之入骨。石百賓之作也多次被他冒用。石百賓一聽此言,惹動心頭怨憤,競當眾說道:「此擺件雕工甚差,花樹粗細不一,山水涇渭不分,布局顛倒,全失其勢。此物乃求工反拙的劣品,真是白白糟蹋了這塊美玉。若有人肯出百金已經是惠贈了,何況千金?你卻又有何不舍?」一語既出,舉座皆驚,在場的人,大都識得石百賓,知道他是行家裡手,聽後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店主聽完神色大變,勉強支應了幾句,一臉不悅地拂袖而去。一同前來的友人忍不住責怪石百賓,不該冒失多言,平白地得罪於人。石百賓全不以為意,心中反覺痛快,當下一笑而去。
    孰料那店主乃是陳總管妻弟,石百賓直言不諱,這座擺件頓成雞肋。他心中氣恨,當晚將石百賓日間言語神態,添加幾倍轉告陳總管。陳總管聞言大怒。但此人城府極深,當下並不發作。一月之後卻找個機會上奏武宗帝,言道:「崑崙山採石匠人中少有能辨玉識材之人,致使運抵至京的石料良莠不齊。若將玉坊中熟練玉工派駐一人,才可保證石料成色。眾工匠中惟石百賓眼光老到,堪當此任。」武宗帝當廷準奏,著石百賓即刻前往崑崙山辨玉。
    陳總管隨後回玉作宣旨,神情甚為得意。眾玉工聽後皆譁然。石百賓如同天靈中傾入半桶冰水,愣怔當場。從沒聽說過有從皇城中千裡迢迢派人去玉坑辨玉的職缺,他心知必是陳總管因自己在琉璃廠玉器店的率性直言,挾私以報,沒想那一番話竟惹下了如此潑天大禍。此一去定是九死一生,就算不死恐怕也再無回京之望。
    原來那崑崙山上的玉坑,皆位於山腰,地勢險峻。上山下山只有一條緊貼峭壁的崎嶇小路,行走極其艱難。加之崑崙山有萬年不化的冰川積雪,山中氣候無常,頻發雪崩,是以採玉者中多有失足遇難的。當地向有一言道: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返。
    石百賓心知陳總管欲置自己於死地,心中懊悔不已,奈何人強己弱,只嘆自己命苦。是夜與前來餞行的朋友大醉,次日散盡家財,黯然而去。
    數月之後,石百賓到得崑崙山,官房位於白玉河邊。此處風景秀麗不同於中原,卻將他那離愁別緒衝淡了一些。此時正值十一月份,天氣寒冷,採玉匠人大多歇工。石百賓日子過得倒也閒暇。崑崙山每到七、八月,便會爆發山洪,大量山石自山上被洪水卷帶至白玉河的下遊,滯留在河床中,其中多有籽玉,但因其形狀與鵝卵石相似,平常人絕難發現,縱然是弄玉多年的人,也少有能看出的。石百賓常常在白玉河邊徘徊,偶爾發現一兩塊小籽玉,便帶回家中,暗中雕琢收藏,留待有朝一日歸家所用。
    這一日午後,石百賓攜一壺薄酒坐在白玉河邊,心中漂泊之感忽起,眼望山光水色連連慨嘆,心中暗想,不知自己有生之年還能否還鄉。
    正思量到傷心處,忽見岸邊蕩起層層水紋,不遠處的水面上一團翠綠光芒閃閃爍爍,那綠光突然如魚般躍出水面,瞬間又沉入水底。石百賓心生詫異,涉水前去細看究竟。走至近前,發現河床上有一塊枕頭大小的黑烏砂皮石頭,一頭留有斷茬,斷茬中隱約露出翠色。石百賓弄石多年,知道此石之中必帶有水種,水種即石中翡翠,有綠,紅,黃,白,紫之分。紅色為翡、綠色為翠。翡翠兩色最為珍貴,看情形此石當是其中帶翠。
    石百賓一時又驚又喜,連忙俯身自水中將石頭撈起,溼漉漉地抱在懷裡,帶回住地。
    回到家中天色已暗,他點上燈燭打來乾淨井水,將河中石放在水中細細擦拭,待擦去表皮汙垢,在燈下細看,發現竟然是一塊極品的籽玉!石百賓驚喜萬分,撫摩著斷茬處,心中惋惜。見那斷茬處露出如春蔥般的嫩綠顏色,一時間心癢難耐,決定立刻開石一看。他將刻刀輕輕切割開石頭的表皮,忽然間滿室飄香。此種香味甚是特別,非花非檀,聞後令人神清氣爽。繼而那石頭的斷茬處,翠綠光芒忽然耀眼,冒出陣陣青煙,稍後煙霧散去,石頭逕自裂開,內中空無一物。石百賓正在詫異,忽然發現他腳下站立著一個六齡男童。
    石百賓目瞪口呆,只見眼前小童眉目清秀,唇紅齒白,穿一身蔥綠色小褂小褲,腳上一雙鵝黃繡花鞋,模樣甚是可愛。石百賓日間去山礦中挑選石料,自採玉匠人口中聽到山精石怪傳聞甚多,見小童這般行跡樣貌,心知必非一般人家孩子,乃異類無疑。他一時間心中惶恐之極,正不知如何應付,卻見那綠衣小童忽然屈膝跪於他面前。
    只見小童神態恭敬地道:「先生切莫驚慌。我乃石中翡翠精魄,知道先生技藝不同於常人,唐突現身,實因當下有一件性命交關的事情有求於先生。」
    石百賓聽此一說,忖度他並無惡意,心下稍安,強自定了定心神道:「既如此,請起來說話。」綠衣小童聽他有答允之意,面露喜色,卻並不起身道:「先生知道,我們翡翠經萬年方可成形,所以最易通靈,大多石中藏匿有精魄,但是世間採石之人多愚魯者,開石時往往一刀切下,石中精魄大多傷毀,打磨出的只是空有形狀的頑石而已,惟有似先生這樣的大師,細細磨去外皮,隨石就態地雕琢,方可保全我等的靈力。
    「先生請看那石上斷茬,斷掉的一端原來長著與我大小相同的一塊翡石,內中亦有精魄,乃我小妹。我們相依萬年一同修煉成精,我於年前已經修成人形,而小妹功力稍差,還需再過百年,方可脫離母石,幻化人形。孰料去年崑崙山一場大山洪將我們自山崖間衝下,隨水漂流途中又撞上巨石,競致一分為二,致我兄妹失散。小妹自山上滾落山底,無奈我成形日淺,白日間還無法脫離母石行走,只得隨波逐流至白玉河下遊。
    「好在我與小妹五感相通,知她當晚被附近一戶人家撿走。只是下落時母石開裂,靈氣外瀉,小妹的母石已經無用了,必須有人開石將之雕出。若還是混沌形體,恐不能靠自己之力繼續修煉,小妹她難免遭精魄消散之厄。先生,我與小妹相依萬年,情誼深重,難捨難離。方圓百裡惟有您能出手搭救,是以我今日大膽現身於先生面前,若您救得小妹性命,他日我兄妹定當重重酬報先生。」
    石百賓見小童眼中淚水滾滾而落,磕頭如搗蒜,眼見是手足之情深厚,心中大為感動!一塊頑石,竟能修煉出人情,實在難得。紅塵廣闊,相遇即是有緣,管他是精是怪!石百賓本是古道熱腸的人,最願伸扶人之手,立時痛快應道:「此事倒也不難,你只說是哪一家撿去,我去尋回。」綠衣小童大喜,舉手拭淚道:「十裡之外一戶運石的人家,姓王。小妹與我感應日漸虛弱,先生此行越快越好。」
    說罷身形隱於石頭中,兩片石頭復又合成整體,表面完整,無一絲痕跡。

   1 2 下一頁 尾頁
同类文章
鬼火鳴冤

鬼火鳴冤

    清嘉慶年間建安縣靠山莊有個叫張發的人,生得高大又性情暴躁。這年初冬的一天,張發與一個叫王全的人發生口角,三兩個回合便把王全打倒在地,王全當場氣絕身亡。在場的人急忙報告了地保,地保將張發綁縛命人看管。當時天色已晚,地保又派了兩名鄉丁看守屍體.然後親自去縣衙報案。    第二天上午,知縣

懶鬼告狀

    魯西南某地有個叫張三的懶人,冬怕雪夏怕熱,秋有蚊蟲春太溼。讓他出門幹活,他就從額角頭一直疼到腳趾頭。說來也難怪,張三的父母中年得子,溺愛嬌寵,寵得兒子三歲懶學坐,五歲懶學走,到如今只曉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日月如梭,轉眼張三在父母的羽翼下長到了二十五歲,而張三的父母終年勞累,

聊齋故事:義母

    新昌縣有個向陽村,村裡住著一對母子,兒子名叫劉廣,母親姓覃。    這天天才亮,十三歲的劉廣還在睡覺,母親覃氏就把他叫了起來,塞了把柴刀給劉廣,說是已經替劉廣在學堂請好假了,讓他去山上砍柴。    劉廣揉了揉眼睛,奇怪道:「我前兩天才去砍了柴,家裡就沒有柴燒了嗎?」    「只怕過幾天要下雨

聊齋故事:夢奸

    馬三是新橋村才上任的更夫。    開始馬三怎麼都不肯答應做更夫。    村長好話都說盡了,還答應每個月多給馬三兩百個銅板,馬三才勉強答應了下來。    馬三二十歲,爹娘都去世了,還沒娶媳婦,膽子非常大,經常半夜到有錢人家的墳頭去偷祭品吃,可以說是最適合做更夫的人。    馬三不肯做更夫,是因

時醫

    清雍正年間,浙江嘉興有一個叫魏江的大夫,平日走街串巷四處行醫,醫術也還馬馬虎虎說得過去,象頭痛風寒之類的小病吃了他的藥時而頗有靈驗,不僅如此,他在家中還開有一個藥房,如此看病抓藥都很方便。當時嘉興府的知府有一個芳齡十二的寶貝女兒,偶因受涼染了風寒,請了幾個大夫都不見效。因為府上有個小

民間山野怪談之水精

    據唐《傳奇》記載,唐德宗貞元年間,有個叫周邯的士子,他生性豪放豁達,交友甚廣。    一日,周邯見一彝人牽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在集市上販賣,便上前詢問。彝人說少年水性極佳,踏浪而行如履平地,潛入水中一天都不用浮出換氣,四川的河流、湖泊、深潭都被他潛了個遍,只因父母雙亡,家貧如洗,這才

民間山野怪談之半邊塔

    相傳,坐落在江西東北部的尚和村,原本是豐饒的魚米之鄉,可到了萬曆年間,卻頻生怪事,一到晚上,村子就被愁雲慘霧籠罩,時常妖風四起,飛沙走石,動不動就有百姓和過往客商神秘失蹤。    一時流言四起,民生凋敝。裡長看在眼裡,急在心頭,請官府來調查,也調查不出什麼結果,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民間志怪故事之雞異

    故事發生在清朝光緒年間。    江西的一個地方發生了一場特大瘟疫,有一個村莊中的人口死去大半,活著的人跑得動的都逃命去了。嶽老漢一家祖孫三代12口人死去10口,僅剩下嶽老漢和一個8歲大的孫女小玉。嶽老漢已經一大把年紀了,經不起折騰,就和孫女小玉留在村裡住了下來。昔日一個人口鼎盛的大村

三連墳

    天門和京山交界的地方,有個灣子叫三連墳灣。在灣子的東頭,有座三個墳包連在一起的墳墓。每年的清明,全灣的人都要到這座三連墳前燒紙拜祭,據說這個習俗在當地已延續了好幾十年。關於三連墳的來歷,在那一帶曾流傳著一個悲壯的故事。    20世紀20年代,竟陵龐家灣有個姓龐的漢子,是遠近聞名的殺

奪命翡翠壺

    陳州有個鐵匠叫徐鐵崖,這年他突染重病,自知生命將盡,這天,他便把兒子徐小茂叫到床前,指著床頭,顫巍巍地說:「酒罈下有個木匣,把它取出來。」徐小茂很納悶,他長到30歲,還是第一次聽說酒罈下面藏有東西。他疑惑著拿來一把鐵鏟,移開酒罈,開始挖掘起來。挖了一會兒,徐小茂就愣住了,只見一塊紅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