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魂香
2024-09-03 10:49:11 2
關於返魂香的記載,古代有很多,比如《十洲記》所記載的 :香氣聞數百裡,死屍在地,聞氣乃活。雖然略有誇大,但是我們知道它有去腐生肌的功效,漢武帝年間西域月氏國進貢的三顆返魂香 :大如燕卵,黑如桑椹。傳說中只要燃此香,病者聞之即起,死未三日者,薰之即活。因此,在許多奇幻小說中,此物常常視為主角。
而據《漢武內傳》所載:返魂樹狀如楓、柏,花葉香聞百裡。採其根於釜中水煮取汁,煉之加漆,乃香成也,其名有六:曰返魂、驚精、回生、振靈、馬精、卻死。凡有疫死者,燒豆許燻之再活,故名返魂香。
傳說中的西海,有一個聚窟洲。洲上有一棵大樹。這棵大樹長得象楓樹,它的葉子有香味,香味能傳出好幾百裡遠。人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返魂樹」。不管你用什麼東西敲打此樹,它都能自己發出聲音。仔細聽,聲音有點像牛的吼叫聲,聽到的人都感到心神振駭。如果把它的根砍下來,取出根部的中心部分,然後放到玉釜中煮,最後取它的液汁,換文火煎熬,熬得像黑色的糖稀,可以做成藥丸,名叫「驚精香」,有的叫它為「振靈丸」,有的叫它「返生香」,有的叫它「鳥精香」,有的叫它「卻死香」。一種香五個名字。這是一種靈物啊,香氣能聞幾百裡,死屍在地,聞到它的香氣就活了。(據《十洲記》)
在日本的奇書 《源氏物語》中,也有對返魂香的記載。
下面要說的這個故事,就是關於返魂香的。
在今在江蘇省蘇州太倉市瀏河鎮,明朝永樂年間,為了紀念媽祖,同時為了歡送即將出行的鄭和船隊,永樂帝在這裡建立了一個媽祖廟,是為天妃宮(此處疑誤,按此天妃宮建於元至正年間,據記載亦無永樂修葺之事,當為記載有誤)。派遣了一個寺廟的僧人負責媽祖廟的全盤工作。
一天,僧人化緣歸來,遠遠聽見了濃濃的香味,出家人的敏感,立馬他感覺到了,肯定是廟裡的人趁自己不在,偷偷殺生了。僧人口念佛號,向後廚走去。
一走進後廚,看見鍋中鼎沸,香氣正是從這裡傳來。僧人揭開鍋蓋一看,竟然是兩隻將要煮熟的鳥蛋。僧人忙問身邊跟過來的小沙彌,小沙彌說今天早上掃地的師弟在打掃外面的庭院時在樹上的鸛巢中得到的,僧人又道了一聲佛號,說道:"把他們放到樹上去吧。"小沙彌很吃驚地說:"師父,都快要煮熟了,怎麼還把它放到樹上啊 ,就算放上去,也絕對孵不出小生物了。"僧人雙手合十說:N我又不是不明白這個,我也不祈望它能夠生存,只是,我怕它們的父母擔心。"
只是我怕它們的父母傷心罷了
後來過了幾天,那小鸛鳥竟然啄破殼出生了,唧唧咋咋地叫著。僧人感到萬分驚訝,連呼佛號不止。於是命令一個小沙彌去看一下。只見鳥巢裡有一塊尺來長的木頭,散發著奇異的五彩光芒,五彩錯雜交替。照的整棵樹都顯得英姿勃發。僧人把它放在寺廟的媽祖佛像前,日夜供奉。
後來日本國遣使入貢,因為當時海上的風實在太大,以至於到了劉家港這個地方竟然擱淺了,沒辦法,只得下船。
使者也是好佛之人,到了寺廟以後,雙方禮畢,使者開始上香。眼尖的使者看見了供奉的香木 ,非常喜愛,便和僧人商量要買下來,僧人剛開始一口回絕說,這是當年三寶太監拿過來供奉天妃廟的,怎麼敢拿來賣錢呢。後來禁不住使者再三請求,僧人便答應了,不過有個條件,那就是要在寺廟後面建造一座觀音廟,使者說,我這兒急著去覲見大明皇帝呢,沒時間呆在這裡,這樣吧,我看建成著觀音廟大概要五百金左右,那我先留下黃金吧,僧人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錢財,於是僧人便收下錢,熱情招待使者吃了齋飯,又送他們到了下一個驛站,才回去。
多年以後,使者又來上貢,經過這個地方,廟裡面的老僧已然故去,守門的行童一臉茫然地看著這些奇裝異服的客人。使者又留下了一筆黃金給寺廟。他的隨從很驚訝地問上級,這個東西是什麼啊 , 你怎麼出了這麼多的錢 啊。使者嘴邊綻放出一絲笑容:"這個是天上的神仙的香,如果燒了他,能讓人起死回生。 "
據說這是三塊返魂香中的一塊,不知其他兩塊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