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魂影
2024-09-03 12:18:11 1
一、詐死遇救星
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孫士舉的南方秀才赴京求取功名,連續六年名落孫山。這年的考試結果出來後,得知自己依然榜上無名,他來到江邊把身邊的行李和書籍、紙張、筆硯一一拋落江中,隨後自己也跳進了水裡。
孫士舉一步步向深水區走去,就在江水將要淹沒頭頂的時候,兩個壯漢一左一右拽住他,將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孫士舉其實並非要自殺,他是衣錦還鄉之夢破滅後,沒臉回家,想表演一下「自殺」,然後泅渡到對岸,找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隱姓埋名地度過餘生。旅店裡有好多同鄉,他自殺的消息很容易傳回老家去。
計劃受阻,孫士舉怪兩人多管閒事。兩個壯漢也不睬他,將他扔到岸上,從一位老者的手中接過銀兩就走了,是老者僱他們救的他。
每年放榜的時候,總有想不開的落第秀才來尋短見,老者已見慣不怪。他先帶孫士舉買了身乾淨衣裳換上,之後兩人坐到旁邊的酒館裡開始絮談。
「我可以幫你。」老者說。原來他是個走江湖耍手藝的人,救過不少像孫士舉一樣輕生的讀書人,還幫他們考取了功名。
死馬當活馬醫吧,孫士舉心裡燃起希望,他好奇老者能有什麼高妙的手段。
老者把他領到京城東邊一處小四合院裡,這裡只住著老者和女兒兩人。見到老者女兒春桃的那一刻,孫士舉有些失態,春桃長得太美了,就像從年畫裡走出來的仙女,把他的眼睛都閃壞了。
一晃半個月過去了,老者絕口不提科舉的事,也不安排他事做,每天茶飯伺候。可能是怕他閒得無聊,經常帶些戲樓茶社的門票回來,讓他觀賞散心。
戲樓茶社有說書的、唱大鼓的、彈琵琶的……不固定,但始終少不了一樣:皮影戲。這種戲曲形式發源於北方,孫士舉此前從未見過,很快就喜歡上了。有時候回到家裡還意猶未盡,學著戲裡人物的唱腔哼哼兩句。
這天他正在學唱的時候,老者和女兒從外面回來了,孫士舉不好意思地收住唱腔。「唱得不錯,繼續唱,就得這樣。」老者讚許道。接著,老者揭開了謎底,原來他已經在給孫士舉治病,來年就可以參加科考。
二、排毒療法
用老者的話來講,孫士舉是中了書毒,讀書不會選擇,好賴全收,心竅被淤塞,讀成呆子了。根據老者的經驗,治他的病需要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化淤排毒。這一階段要遠離書籍,將自己的身心投入到另一種更具吸引力的愛好上,比如戲劇,用新鮮事物衝刷舊的毒害。孫士舉聽後茅塞頓開。
孫士舉看戲時更上心了,不久他開始不滿足於模仿、學唱,起了拜師學藝、親手操作皮影戲的想法。這天他在折子戲快要結束的時候走到後臺,想結識一下班主。
掀開圍簾,孫士舉呆住了,在幕布後面忙活的正是老者父女。
春桃看到他也有些吃驚,老者卻像是早就料到會如此,微笑著朝他點了點頭。
第二天老者把孫士舉帶到西廂房,讓他大開眼界。房裡靠牆的格架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精美鮮豔的皮影。老者讓女兒春桃在不表演的時候教他學習皮影戲。
接觸皮影時間長了,孫士舉逐漸看出了些門道。京城的皮影戲班有十幾家,但比較下來最精緻的還是老者這家。別的不說,就說製作皮影這方面,其他的戲班基本上都用的是驢皮、騾皮、馬皮、也有用羊皮的。老者這兒除了這些常用的製作材料,還有鹿皮、水牛皮、兔皮、狐皮、虎皮、豬皮、狗皮等等,差不多能脫皮的動物都有皮影製作。
孫士舉是個愛鑽研的人,幾個月下來,他操作皮影的技藝已精進不少,偶爾還會跟班出去打個下手。西廂房裡的各式皮影他都試著操作過,只有北邊一個角落裡有個雕花的木盒沒有開啟過,不知道裡面是什麼。他問過春桃,春桃說裡面放著些下腳料。
雖然春桃這麼說,可孫士舉心裡鬼使神差的老有一種衝動,老想打開看看。
這天他終於乘父女倆不在身邊,解開上面的紅絲帶,打開了那隻木盒。裡面根本不是什麼下腳料,而是完整的一套皮影,做工非常考究,材料也跟他以往見過的任何一種都不同,他不由自主地試著操弄起來。
手中的皮影仿佛有靈性,像是知道他的心意一般,順應著他的心思盡情演繹……
這天下午老者鄭重地恭喜他,說他第一階段的治療已經取得成功,從今天開始要進行第二階段,說著交給他一包藥材,讓他第二天凌晨煎服。老者說服完這副藥他體中殘留的書毒就可以拔淨,此後他就可以重新溫習功課,準備下一年的科舉考試。
孫士舉喜不自勝,恨不得把太陽拽到西山底下。好不容易盼到暮色降臨,雖然與規定的時間相去甚遠,他已經等不及了,找來砂鍋,在院裡盤的一個開水灶上煎藥。
燒開了水,孫士舉正打開藥包往鍋裡放的時候,聽到有人在喊:苦哇……
他回頭一看,院子中間站著一個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