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與包容作文600字
2024-09-13 03:27:10
包容別人的前提是你已經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這道理其實講的是理解萬歲的意思。今天小編就來分享理解與包容作文600字,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理解與包容作文600字(一)
有句話說:「包容了別人就等於包容了自己,包容的同時,也創造生命的美麗」。自古以來,包容與理解是一種美好的品德,也是我們做人所提倡的一種行為準則;包容和理解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使人產生凝聚力和感染力;它是一縷陽光,化解幹戈衝突,仇恨鬥爭。人與人交往,應在真誠與信任的基礎上,做到包容與理解。包容別人的過失、理解別人的難處,站在他人的角度、立場上,品味他人的處境與感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人,也才能更好地與他人和睦相處。
但是,為人包容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常常見到一些人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出言不遜,甚至大動幹戈。
比如,有位同學向別人借書,當還書時,不小心弄壞了。他雖然不住地道歉,但那人還是破口大罵,居然和他打了起來。隨後的幾天裡,那人心裡一直很氣憤。這種對於他人的過失念念不忘,耿耿於懷,是非常不可取的。又比如,有些同學在午息時,大聲喧譁,影響了其他正在休息的人。這也是不理解的表現。
一個班級體,應該是全班同學團結一致的。打掃衛生時,我們要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在同學遇到困難時,我們要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他們。還有在課間,我們要遵守紀律,不追逐打鬧。放學時,不擁擠,不吵鬧。校園裡,不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同學間的包容,和諧相處,應該多理解、少指責、多幫助、少挑剔,積極營造寬鬆、融洽、團結的氛圍,爭做一個文明的學生,構建和諧校園。
包容與理解是一種境界、一種豁達的胸懷。大千世界,人各有異。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特點。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人的行為、言語都符合我們的意願。忠言逆耳利於行。對於我們身邊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與意見,不同的行為與語言,我們應該容忍它們。在這樣的大環境裡,求得更深層次的進步與發展,難道有什麼不好的呢?
理解與包容作文600字(二)
在人的一生之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包容與理解了,在為人處世方面,如果我們發生了分歧,那麼,化解分歧的最好方式也莫過於包容了,假如有一個人犯了錯誤,自己的心裏面應已經夠難受的了,如果作為朋友、家人、老師的我們仍是一在指責他的話,這會很容易的使我們與其的關係發生一些本質上的改變.但反之,如果我們能夠用包容與理解來安慰這個自己的朋友的話,對於他的一生或許都有改變.況且,不要認為有所作為的人就一定會是那些在學校裡成績優異,門門第一的孩子將來就一定會有很大的成就,而那些成績平平,但在長大後卻到外國深造的人們,又有多少不是因為擁有了包容與理解這把能夠幫助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割除荊條的鐮刀呢?就會使成功的可能成倍成百倍的增長.
學會包容與理解,也就相當於我們學會了在為人處世中重中之重的要領,其實據我所知,那些有名的人,往往也正是因為比我們多了這把鐮刀,然而那些平庸的人呢?沒有!
忽想起一個含義深刻的故事,在故事中,有一個獵人和獵狗追趕一隻狐狸之時,狐狸倉皇中逃到了一個村口,看見一隻小鳥,就馬上尋求它的幫助.小鳥說,那你快到村裡去吧!哪裡一定有人幫助你的!可狐狸沉思之後,還是超別處逃跑,最終被獵人拿下!
或許有的人會問,為什麼狐狸沒有去村子裡呢?其實並不是他不想去,巍峨是不敢去,應為這個村子裡10戶人家之中,9家不能進,而最後一家,就是獵人的家!
從這個故事來看,故事中的主人公,一隻狐狸,最終落入「法網」的原因不正是因為沒有學會為人處世的到裡嗎?
最後,我還想說一句,包容與理解固然重要,但並不是要對任何人都要包容、理解.假設是不可饒恕的錯誤,繼續予以包容理解,那時的包容就會發生了「黴變」.重包容,搖身一變為放縱了!
學好包容,學好理解,學好我們的為人處世!
理解與包容作文600字(三)
「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慾則寬。」從古至今,善待、寬恕他人是亙古不變的話題。而我認為,致使社會和樂的秘訣就是包容、理解。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就是彌勒佛的處世之道。他的所作所為很好的詮釋了包容的意義。人世間難以容忍、包容的事,他都一併裝進肚子;所有可笑的人,都被他一笑了之。
但是,他畢竟不是人,說到底,人是沒有這樣的氣量的。「是可忍,孰不可忍。」這也是常見的,即使是再有氣量,再有包容心的人,遇到不可理喻的人、事,恐怕也很難咽下肚子。所以,社會的和諧並非一部分人包容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所有人一齊努力,多寬恕別人,少寬恕自己。這社會的未來便是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了。
如果說包容別人是簡單的,那麼,理解別人卻是難的。
每個人因為認識問題的角度、標準不同,往往以為自己的行為才是正常的、對的,而別人是錯的。其實,每個人的行為總有合理成分,單從個人角度來看問題,難免出現種種的偏見,進而否認對方的合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由於缺少了一種理解的精神。
他人有不同的見地,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言語。要細心聆聽,要有包容他人觀點的胸懷,那才是處世應有的素質。有父母為了孩子能夠理解自己,就把父母與孩子的角色互換了一段時間,父母當孩子,孩子就充當了父母的角色。遊戲結束後,孩子就顯然明白了父母。即使每個人的心理不同,性格不同。但是,只要說話前多轉個彎,摸索一下對方的想法,好多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
包容、理解。多麼簡單的兩個詞,但又是多麼難的兩個詞。如果所有人都真正了解了這兩個詞的含義,那麼,這個社會又怎可能不和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