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衝孔衝壓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00:10:4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衝壓模具,特別是涉及到一種斜衝孔衝壓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的衝壓模具中,採用斜楔機構來實現工件的斜衝孔目的,但是由於斜楔機構複雜、加工精度要求高、成本昂貴,在鋼板模具中很難用應。特別是如果在自動線生產採用斜楔機構,機械手臂的抬料高度就大大增加才能順利的通過斜楔,對衝床和機械手臂的要求就隨之提高普通設備很難實現。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效力高的斜衝孔衝壓模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斜衝孔衝壓模具,包括上模板、上夾板、止擋板、脫料板、下模板和斜衝頭裝置;
所述上模板、上夾板、止擋板、脫料板依次連接形成上模,其中所述上夾板與止擋板之間沿厚度方向活動連接;
所述斜衝頭裝置包括夾板壓塊、斜衝頭、斜衝頭副套和第一彈性元件;
所述斜衝頭副套固定安裝於所述脫料板上,並通過所述止擋板限位,所述斜衝頭副套設置有適配所述斜衝頭的第一斜通孔,所述斜衝頭活動於所述斜衝頭副套的第一斜通孔並通過所述上夾板限位,所述斜衝頭背向所述第一斜通孔的面與所述上夾板之間設置有供所述斜衝頭活動的距離,所述斜衝頭與所述斜衝頭副套之間設置有第一彈性元件,所述第一彈性元件抵頂所述斜衝頭,使所述斜衝頭沿所述第一斜通孔往返運動,所述夾板壓塊安裝固定於所述上夾板;
當產品放置於下模板後,所述上模與下模板合模,所述斜衝頭背向所述斜衝頭副套的一面抵頂夾板壓塊,所述斜衝頭對產品進行斜衝孔。
進一步地,還包括下模入塊,所述下模入塊安裝固定於所述下模板內,所述下模入塊設置有所述斜衝頭衝孔時適配插入的第二斜通孔;
當上模與所述下模板合模時,所述斜衝頭衝向產品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斜通孔;
當上模和下模板分模後,所述斜衝頭遠離所述下模入塊。
進一步地,上述下模入塊與所述下模板過盈配合。
進一步地,上述夾板壓塊通過螺絲或螺栓固定於所述上夾板上。
進一步地,上述斜衝頭副套設置有放置第一彈性元件的盲孔,所述第一彈性元件沿該盲孔做往復伸縮。
進一步地,上述斜衝頭副套設置有至少2個放置第一彈性元件的盲孔,所述盲孔均衡分布於所述斜衝頭副套的第一通孔四周,所述盲孔與所述第一斜通孔的傾斜角一致。
進一步地,還包括第二彈性元件,所述上夾板設置有第二彈性通孔,所述第二彈性元件穿過所述第二彈性通孔後一端抵頂於所述止擋板,另一端抵頂於所述上模板。
進一步地,上述上夾板通過連接杆與止擋板活動連接;
所述連接杆包括等高套筒或塞打螺絲。
進一步地,還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座與所述下模板固定連接,所述下模座設置有對應所述下模入塊第二通孔的廢料通孔。
進一步地,還包括上模墊板和下模墊板,所述上模墊板一面固定於所述上模板,所述上模墊板遠離所述上模板的一面固定連接所述上夾板;
所述下模墊板一面固定於所述下模座,所述下模墊板遠離所述下模座的一面固定連接所述下模板。
本實用新型的斜衝孔衝壓模具,斜衝頭副套將所述加工的產品壓住,通過斜衝頭以及第一彈性元件的配合,對產品進行衝壓加工完成衝孔動作,結構簡單,可大批量生產,且可用於連續模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斜衝孔衝壓模具的上模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斜衝孔衝壓模具的下模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斜衝孔衝壓模具主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斜衝孔衝壓模具俯視圖;
圖5是圖4中A-A剖視圖。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5所示,提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一種斜衝孔衝壓模具,包括上模板1、上夾板3、止擋板4、脫料板5、下模板10和斜衝頭裝置;上模板1、上夾板3、止擋板4、脫料板5依次連接形成上模,其中上夾板3與止擋板4之間沿厚度方向活動連接;斜衝頭裝置包括夾板壓塊6、斜衝頭7、斜衝頭副套8和第一彈性元件16;斜衝頭副套8固定安裝於脫料板5上,並通過止擋板4限位,斜衝頭副套8設置有適配斜衝頭7的第一斜通孔,斜衝頭7活動於斜衝頭副套8的第一斜通孔並通過上夾板3限位,斜衝頭7背向第一斜通孔的面與上夾板3之間設置供斜衝頭7安全的距離,斜衝頭7與斜衝頭副套8之間設置有第一彈性元件16,第一彈性元件16抵頂斜衝頭7,使斜衝頭7沿所述第一斜通孔往返運動,夾板壓塊6安裝固定於上夾板3;當產品放置於下模板10後,上模與下模板10合模,斜衝頭7背向斜衝頭副套8的一面抵頂夾板壓塊6,斜衝頭對產品進行斜衝孔。
在本實施例中,將斜衝頭7裝置安裝放置於上模上,將所需加工的產品放置於下模板10上,當上模和下模板10合模時,上夾板3與止擋板4之間貼合,固定於上夾板3上的夾板壓塊6抵頂壓向斜衝頭7,推動斜衝頭7沿其衝頭方向衝壓,斜衝頭副套8壓住所需加工的產品,斜衝頭7通過第一彈性元件16壓料,然後進行衝壓得到產品所需的斜衝孔;上模和下模板10分模後,上夾板3與上模板1固定連接,上夾板3跟隨上模板1做遠離下模的運動,上夾板與止擋板4分離一端距離再通過連接杆帶動止擋板4做遠離下模的運動,當上夾板3與止擋板4之間分開時,夾板壓塊6和斜衝頭7分離,第一彈性元件16復位帶動斜衝頭7遠離產品,即可取出加工完成的產品。加工簡單,可實現大批量生產,或用於連續模中,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在本實施例中,斜衝孔衝壓模具還包括下模入塊9,下模入塊9安裝固定於下模板10內,下模入塊9設置有斜衝頭7衝孔時適配插入的第二斜通孔;當上模與下模板10合模時,斜衝頭7衝向產品的一端插入下模入塊9的第二斜通孔;當上模和下模板10分模後,斜衝頭7遠離下模入塊9。其中下模入塊9與下模板10過盈配合。下模入塊9設置的第二斜通孔靠近斜衝頭7一端適配於斜衝頭7,斜衝頭7對產品進行衝孔所衝出的廢料沿第二斜通孔掉落,因此第二斜通孔的另一端做的更加大一點,廢料掉落時不會卡住在第二斜通孔內,減少廢料堵孔,生產簡單,可用於連續模中,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夾板壓塊6通過螺絲或螺栓固定於上夾板3上。上模板1和上夾板3固定連接,上夾板3通過螺絲連接固定住夾板壓塊6,上夾板3活動連接止擋板4,止擋板4依次固定連接脫料板5,斜衝頭副套8固定安裝於脫料板5上,斜衝頭7活動安裝於斜衝頭副套8上,並通過上壓板3定位,斜衝頭7依據所需衝壓的產品厚度來確定上下活動的距離,斜衝頭7活動距離為衝壓產品的厚度加上一定的廢料脫離產品的安全距離。夾板壓塊6可拆卸安裝於上夾板3上,加工簡單,拆裝方便,結構簡單。
在本實施例中,斜衝頭副套8設置有放置第一彈性元件16的盲孔,第一彈性元件16沿該盲孔做往復伸縮。斜衝頭副套8設置有至少2個放置第一彈性元件16的盲孔,該盲孔均衡分布於斜衝頭副套8的第一斜通孔四周,且與第一斜通孔的傾斜角一致。如圖5所示,斜衝頭副套8位於第一斜通孔兩側分別設置有兩個放置第一彈性元件16的盲孔,第一彈性元件16採用彈簧,將彈簧放置於盲孔內,彈簧一端抵頂住盲孔底部,另一端抵頂於斜衝頭7,當上模與下模板10合模時,夾板壓塊6壓向斜衝頭7,斜衝頭7抵頂並壓縮彈簧,斜衝頭可以對所需加工的產品進行衝壓,設置4個彈簧可以增強斜衝頭7的受力,以及彈簧復位時,將斜衝頭7抵頂遠離產品,同時受力更加均衡。
在本實施例中,斜衝孔衝壓模具的第一彈性元件16可以採用彈簧、彈性柱或彈性墊。若第一彈性元件16採用彈簧,當斜衝頭副套8先下行,接觸到所需加工的產品後,斜衝頭7開始壓縮彈簧,夾板壓塊6繼續推動斜衝頭7,直至斜衝頭7衝斷所需加工的產品得到所需斜通孔;當上模和下模板10分模後,上模板1帶動夾板壓塊6遠離下模板10,此時斜衝頭7沒有受到夾板壓塊6的壓力,彈簧的彈力抵頂斜衝頭7運動,斜衝頭7脫離下模入塊9,可取出加工完成的產品。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彈性元件16還可以採用彈性柱或者彈性墊。
在本實施例中,斜衝孔衝壓模具還包括導柱14和導套15,當上模和下模板10合模時,導柱14穿進導套15內,使上模和下模板10準確合模;當上模和下模板10分模後,導柱14與導套15分離。其中導柱14固定安裝於上模,導套15固定安裝於下模板10上,當上模和下模板10合模時,通過導柱14和導套15的配合,導柱14穿進導套15中,使上模和下模板10準確合模,保證衝孔模具的合模精度;當上模和下模板10分模時,導柱14遠離導套15,以便取出所需的產品。在另一實施例中,導柱可安裝固定於下模板,導套固定安裝於上模,且導柱和導套的互相配合,使上模和下模板準確合模,保證衝孔模具的合模精度。
在本實施例中,斜衝孔衝壓模具還包括第二彈性元件13,上夾板3設置有第二彈性通孔,第二彈性元件13穿過第二彈性通孔後一端抵頂於止擋板4,另一端抵頂於上模板1。安裝第二彈性元件13於上模時預壓,當上模和下模合模時,彈簧進一步壓縮,並且開模時通過抵頂脫料板5,利用彈力將上夾板3與止擋板4之間進行預分離,方便上模間各模板之間的運動。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彈性元件13還可採用彈性柱或彈性墊。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上夾板3通過連接杆與止擋板4活動連接;連接杆包括等高套筒或塞打螺絲。等高套筒指的是空心的套筒,用於拉住止擋板4與脫料板5,同時保證脫料的行程,保證可以順利加工產品,同時一面產生帶料、卡料等問題出現,在本實施例中,若連接杆採用等高套筒時,上模板1與上夾板3之間固定連接,並通過等高套筒活動連接並帶動止擋板4與脫料板5做遠離下模的運動,止擋板4與脫料板5之間固定連接。斜衝頭7依據所需衝壓的產品厚度來確定上下活動的距離,斜衝頭7活動距離為衝壓產品的厚度加上一定的廢料脫離產品的安全距離,根據所計算出的安全距離來計算分模後上夾板3與止擋板4之間的分開距離,然後選擇適合的等高套筒來安裝,保證上夾板3與止擋板4之間活動的距離。上模和下模合模時,當上夾板3與止擋板4貼合,夾板壓塊6抵頂斜衝頭7往下壓,對產品進行斜衝孔,當衝好所需產品的斜通孔後,上模座遠離下模的遠動,上夾板3與止擋板4分開,夾板壓塊6做遠離斜衝頭運動,此時斜衝頭7沒有受到夾板壓塊6的壓力,彈簧的彈力抵頂斜衝頭7運動,斜衝頭7脫離下模入塊9,然後上模和下模分模,脫料板5與下模板10分開,即可取出完成的產品。在另一實施例中,還可以採用塞打螺絲來確定上夾板3與止擋板4之間的活動距離,塞打螺絲主要用於控制模板之間的開模行程的模具配件,適用於精密模具,可顯著提高其使用壽命。
在本實施例中,斜衝孔衝壓模還包括下模座12,下模座12與下模板10固定連接,下模座12設置有對應下模入塊9第二通孔的廢料通孔。下模座12的廢料通孔可以讓衝壓出的產品廢料掉落,上模座12和下模板10、下模入塊9固定連接形成下模,將下模固定於衝壓機上,當上模向下模合模時,增加下模座,增加下模的受力,同時也可以將產品的廢料排除。
在本實施例中,還包括上模墊板2和下模墊板11,上模墊板2一面固定於上模板1,上模墊板2遠離上模板1的一面固定連接上夾板3;下模墊板11一面固定於下模座12,下模墊板11遠離下模座12的一面固定連接下模板10。增加上模墊板2和下模墊板11,增強上、下模的受力及衝力,使斜衝孔衝壓模具更加平穩。
本實用新型的斜衝孔衝壓模具,斜衝頭副套將所述加工的產品壓鑄,通過斜衝頭以及第一彈性元件的配合,對產品進行衝壓加工完成衝孔動作,結構簡單,可大批量生產,且可用於連續模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