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器及其簧片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09:31:51 3

本發明涉及電連接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連接器及其簧片。
背景技術:
插頭與插孔是連接器中用於傳輸電流或信號的重要部件,在使用時,插頭與插孔的焊線端均設置有線纜,插頭插設在插孔中並與插孔電連,實現線纜上的信號的轉接,為了使得插頭與插孔能可靠電連,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會在插孔內設置簧片,常用的簧片一般包括兩端的固持環,兩固持環之間設置有連接片,連接片的兩端分別與兩端的固持環相連,連接片的中間部位彈性內收,整個簧片呈雙曲面型,簧片固定設置在插孔內,簧片的固持環緊貼在插孔內與插孔的內壁接觸電連,在插接時,插頭與連接部中部彈性內收的部分接觸,從而實現插頭與插孔的可靠電連。
然而,現有的簧片的連接片一般呈格柵狀設置,這就導致連接片與插頭的接觸面積較小,嚴重影響了導電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連接器及其簧片,旨在有效提升導電效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連接器用簧片,所述連接器包括插頭及插孔,所述簧片設於所述插孔內;述簧片包括位於兩端的第一卡持環、位於兩所述第一卡持環之間的第二卡持環,以及用於連接所述第一卡持環與所述第二卡持環的數個連接片;數個所述連接片間隔設置,且每一所述連接片上設有一朝向與之相鄰的連接片延伸的彈片;所述彈片與相鄰的連接片間隙設置;所述第一卡持環與所述第二卡持環用於與所述插孔的內壁電連接,所述彈片用於與所述插頭的外壁電連接。
可選的,所述第二卡持環距離兩所述第一卡持環之間的距離相等。
可選的,所述簧片由板狀材料捲曲製成。
可選的,所述第一卡持環與所述第二卡持環具有相同的外徑。
此外,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出一種連接器,包括插孔、設於所述插孔內的簧片,以及與所述插孔相適配的插頭;所述簧片包括位於兩端的第一卡持環、位於兩所述第一卡持環之間的第二卡持環,以及用於連接所述第一卡持環與所述第二卡持環的數個連接片;數個所述連接片間隔設置,且每一所述連接片上設有一朝向與之相鄰的連接片延伸的彈片;所述彈片與相鄰的連接片間隙設置;所述第一卡持環與所述第二卡持環用於與所述插孔的內壁電連接,所述彈片用於與所述插頭的外壁電連接。
可選的,所述第二卡持環距離兩所述第一卡持環之間的距離相等。
可選的,所述簧片由板狀材料捲曲製成。
可選的,所述第一卡持環與所述第二卡持環具有相同的外徑。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通過彈片的設置,有效增大了簧片與所述插頭的接觸面積,進而有效減小了簧片與插頭的金屬外壁之間的阻抗,提升了導電效果;同時,由於彈片的設置,有效增大了簧片的表面積,進而有效提升了散熱效果,進一步提升了導電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連接器用簧片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簧片的展開狀態示意圖。
本發明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本發明提出一種連接器及其簧片,所述連接器包括插頭及插孔,所述簧片設於所述插孔內。所述插頭具有金屬外壁,所述插孔具有金屬內壁。
參照圖1及圖2,圖1為本發明連接器用簧片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簧片的展開狀態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簧片包括位於兩端的第一卡持環100、位於兩所述第一卡持環100之間的第二卡持環200,以及用於連接所述第一卡持環100與所述第二卡持環200的數個連接片300;數個所述連接片300間隔設置,且每一所述連接片300部上設有一朝向與之相鄰的連接片300延伸的彈片320;所述彈片320與相鄰的連接片300間隙設置;所述第一卡持環100與所述第二卡持環200用於與所述插孔的內壁電連接,所述彈片320用於與所述插頭的外壁電連接。
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簧片由金屬板狀材料加工後捲曲製成。所述第二卡持環200距離兩所述第一卡持環100之間的距離相等,且所述第一卡持環100與所述第二卡持環200具有相同的外徑。當所述簧片安裝於所述插孔內時,兩個所述第一卡持環100與一個所述第二卡持環200同時與所述插孔的金屬內壁接觸,有效增大了接觸面積,進而有效減小了簧片與插孔的金屬內壁之間的阻抗,提升了導電效果。而當所述插頭插入所述簧片時,所述連接片300與所述彈片320同時與所述插頭的金屬外壁接觸,進而有效減小了簧片與插頭的金屬外壁之間的阻抗,提升了導電效果。同時,由於彈片320的設置,有效增大了簧片的表面積,進而有效提升了散熱效果,進一步提升了導電效果。
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通過彈片320的設置,有效增大了簧片與所述插頭的接觸面積,進而有效減小了簧片與插頭的金屬外壁之間的阻抗,提升了導電效果;同時,由於彈片320的設置,有效增大了簧片的表面積,進而有效提升了散熱效果,進一步提升了導電效果。
本法明提還提出一種連接器。
參照圖1及圖2,所述連接器包括插孔、設於所述插孔內的簧片,以及與所述插孔相適配的插頭;所述簧片包括位於兩端的第一卡持環100、位於兩所述第一卡持環100之間的第二卡持環200,以及用於連接所述第一卡持環100與所述第二卡持環200的數個連接片300;數個所述連接片300間隔設置,且每一所述連接片300部上設有一朝向與之相鄰的連接片300延伸的彈片320;所述彈片320與相鄰的連接片300間隙設置;所述第一卡持環100與所述第二卡持環200用於與所述插孔的內壁電連接,所述彈片320用於與所述插頭的外壁電連接。
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簧片由金屬板狀材料加工後捲曲製成。所述第二卡持環200距離兩所述第一卡持環100之間的距離相等,且所述第一卡持環100與所述第二卡持環200具有相同的外徑。當所述簧片安裝於所述插孔內時,兩個所述第一卡持環100與一個所述第二卡持環200同時與所述插孔的金屬內壁接觸,有效增大了接觸面積,進而有效減小了簧片與插孔的金屬內壁之間的阻抗,提升了導電效果。而當所述插頭插入所述簧片時,所述連接片300與所述彈片320同時與所述插頭的金屬外壁接觸,進而有效減小了簧片與插頭的金屬外壁之間的阻抗,提升了導電效果。同時,由於彈片320的設置,有效增大了簧片的表面積,進而有效提升了散熱效果,進一步提升了導電效果。
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通過彈片320的設置,有效增大了簧片與所述插頭的接觸面積,進而有效減小了簧片與插頭的金屬外壁之間的阻抗,提升了導電效果;同時,由於彈片320的設置,有效增大了簧片的表面積,進而有效提升了散熱效果,進一步提升了導電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在本發明的發明構思下,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