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的由來和穿法介紹 你知道應該怎麼做嗎?
2025-04-22 06:28:25
日本和服是他們的一種傳統服飾,就類似中國的行服一樣,日本和服也有許多歷史包含在其中,在奈良時代的時候,和服被從中國引進到日本,在後來的不斷改良中,慢慢形成了現在的和服,關於和服的更多歷史,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一起來看看吧。
和服的由來
和服的歷史大約有1千多年了。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是從奈良時代開始的。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奈良時代服裝色彩較簡單。到了平安時代,由於受到當時國風影響,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方向發展。
當時古代婦女在進宮或節日時會穿一種叫「十二單」的服裝,它分為唐衣、單衣、表著等,共十二層。鎌倉時代,元朝統一中國,恐怕受元的影響,元朝曾連續數十次侵犯曰本,貴族的奢華結束後,為了便於作戰,服裝恢復了素樸,寬袖又變回了窄袖。進入室町時代的特徽,是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
桃山時代,人們一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從左肩、左袖到襟、裙成一幅圖案)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的時期,那時的和服變得接近現代,現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續了江戶時代服裝特式。到了明治時代,現在意義上的和服就定型了。
和服的穿法
一、準備工作:穿上足袋(襪子)和內襯衣(一般為白色);
二、按以下順序著衣,注意帶子不要系得太緊:
1、披上和服,把內襯衣的袖子套進和服袖裡,再把和服的背縫調整到後背中心,然後用夾子把內襯衣與和服的領子固定住。
2、用手提起領子並調整下擺的長度,以不拖地為宜。
3、打開和服把前領放到腰骨的位置,正面的幅寬以和服邊緣與身體側邊對齊為宜。
4、決定幅寬後,慢慢把底面打開,接著把底面合身定寬,然後把右手所拿著的領子下部提高10釐米,使下擺線呈傾斜狀。
5、再接著整理正面,將左手所拿的領子下部分提高5釐米,注意不要錯位。把腰間出現的皺摺往上調整。
6、在腰間系上第一根細繩。帶子從身體正面往後系,在背中交叉後繞回到前面打結。
7、把腰間的皺摺拉平。手從和服袖根下的開衩處伸進去檢查和服是否被帶子夾住,弄平背後因為長而餘出的部分。
8、同樣把胸前的皺摺拉到腋下,兩手抓住各自的兩袖邊,輕輕抻袖子,使肩部自然順暢。
9、檢查兩領子是否整齊交差好,如有錯位,將手從袖根下的開衩口伸進去調整。領口開衩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10、在胸下系上第二根細繩,餘出的部分一定要拉整齊,正面重疊的部分呈水平狀。
11、端正腰身,在胸前系上一條叫「伊達」的小帶子,因為小帶子有伸縮性,注意不要系得太緊。
12、再次檢查胸前和後背是否有折皺,有的話,往腋下這邊勻平。整體完成後用大鏡子檢查是否有差錯,然後摘下領上的夾子。
和服為什麼後面會有一個枕頭
豐臣秀吉的時期,應該是在我國明朝的萬曆年間。豐臣秀吉當時是日本的最高權利統治者,在他掌權的期間,日本實行了對外開放的貿易政策,隨後很多西方傳教士來到了日本,而這些西方傳教士來到日本後,他們的服飾又深深影響到了日本人。西方傳教士的著裝是一件長長的袍子,並用繩子狀的帶子圍著腰身繫著。當時的日本人見了之後,感覺非常好看,於是又模仿西方傳教士用繩子系住了自己的腰身。
但是由於系腰身的和服帶子太長,日本女人在系和服的時候,通常要裹上好幾層,於是這樣就埋沒了日本女性的三圍,好身材不見了還顯得過於臃腫。於是日本的女人為了突出自己的曼妙身材,改用打結的方式把腰帶系在和服上面。
但是問題來了,這長長的腰帶要是系在前面的,看上去也不美觀啊,於是,日本女人就把腰帶的結系在了背部。所以正確的說法是:日本女人和服後面背的並不是小枕頭,而是腰帶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