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外附著式膨脹閥的製作方法
2024-02-02 06:11:15 1
專利名稱:管外附著式膨脹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閥,特別是一種附著於管壁上的新型閥門現在使用的所有閥門都是同過管道連接件接於管道上的,在種閥的主要不足是施工時安裝困難,施工時間長,且施工質量難以保證。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安裝方便,施工速度快,質量高的新型閥門。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在管道14上轉一個孔,連接體5前端是同管14同徑的半圓弧,該端的內孔徑與管道14上的孔徑相同,其另一側,有一內孔不等徑形成的圓環形臺階,環形連接件4套在管道14上,兩端通過螺栓同連接體5相連;外套13的前端同連接體5的後端內孔等徑,其後端通過螺紋同上蓋10相連,升降螺母9裝在外套13內,其一端穿過上蓋10同手柄11相連;外套13的前端插進連接體5的後端,並通過螺栓6將它們連在一起,升降螺杆8穿過外套13前端的孔,孔壁上的定位鍵下到升降螺杆8的縱向鍵槽內,穿入外套13前端孔內的升降杆8同過螺紋同升降螺母6相連,升降螺杆8的前端有一盲孔7,孔端有一環形臺階,帶有內螺紋的固定環15裝在孔內,且同孔壁是緊密配合的,支撐杆3的一端大有一段外螺紋,該段略粗於後一段杆徑,該段螺紋於盲孔7內的內螺紋相配合,同過固定環15後在盲孔7內可上下滑動,彈簧圈2的一端插入盲孔7,其端頭頂在臺階上,膨脹套1將支撐杆3及彈簧片3的另一端裝在其內,並套在升降螺杆8的前端,插入管道14內。施工時,只要在管道14上的孔周放上一密封墊,將連接件5前端的孔同管道14上的孔相對應,用環形連接件4連接好即可。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安裝方便、速度快、質量高。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摘要用圖)實施例在管道14上鑽一個孔,連接體5前端是同管14同徑的半圓弧,該端的內孔徑與管道14上的孔徑相同,其另一側,有一內孔不等徑形成的圓環形臺階,環形連接件4套在管道14上,兩端通過螺栓同連接體5相連;外套13的前端同連接體5的後端內孔等徑,其後端通過螺紋同上蓋10相連,升降螺母9裝在外套13內,其一端穿過上蓋10同手柄11相連;外套13的前端插進連接體5的後端,並通過螺栓6將它們連在一起,升降螺杆8穿過外套13前端的孔,孔壁上的定位鍵12下到升降螺杆8的縱向鍵槽內,穿入外套13前端孔內的升降杆8同過螺紋同升降螺母6相連,升降螺杆8的前端有一盲孔7,孔端有一環形臺階,帶有內螺紋的固定環15裝在孔內,且同孔壁是緊密配合的,支撐杆3的一端有一段外螺紋,該段略粗於後一段杆徑,該段螺紋於盲孔7內的內螺紋相配合,同過固定環15後在盲孔7內可上下滑動,支撐杆3的一端插入盲孔7內,彈簧圈2的一端插入盲孔7內,其端頭頂在臺階上,膨脹套1將支撐杆3及彈簧片3的另一端裝在其內,並套在升降螺杆8的前端,插入管道14內。施工時,只要在管道14上的孔周放上一密封墊,將連接件5前端的孔同管道14上的孔相對應,用環形連接件4連接好即可;使用時,如開啟閥門,旋轉手柄11,升降螺母9帶動升降螺杆8向上運動,將膨脹套1從管道14內抽出;關閉閥門時,相反方向轉動手柄11,升降螺母9帶動升降螺杆8向下運動,升降螺杆8壓迫彈簧片2向外弓起,這樣,隨著壓力的增加,彈簧片2撐起膨脹套1將管道14關閉。
權利要求1.一種管外附著式膨脹閥,它包括同管的連接部分,升降調節部分,膨脹體部分,其特徵在於連接體5的前端是同管道14同徑的半圓形,其另一側,有一內孔不等徑形成的圓環形臺階,環形連接件4套在管上,兩端通過螺栓同連接體5相連;外套13的前端同連接體5的後端內孔等徑,並插在其內,同過螺杆6連在一起,其後端同過螺紋同上蓋10相連,升降螺母9裝在外套13內,其一端穿過上蓋10同手柄11相連;升降螺杆8穿過外套13前端的孔,孔壁上的定位鍵12下到升降螺杆的縱向鍵槽內,穿入外套13前端孔內的升降杆8同過螺紋同升降螺母9相連,升降螺杆8的前端有一盲孔7,孔端有一環形臺階,帶有內螺紋的固定環15裝在盲孔7內,且同孔壁是緊密配合的,支撐杆3的一端帶有一段外螺紋,且該段粗於後段的杆徑,支撐杆3帶螺紋端通過盲孔7的內固定環15的螺紋進入孔內,彈簧圈2的一端對稱的插入盲孔7,其端頭頂在環形臺階上,膨脹套1將支撐杆3及彈簧片2的另一端裝在其內,並套在升降螺杆8的前端,插入管道14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閥門,現在使用的閥門都需連接件同管道相連,本實用新型是在管道上鑽一個孔,前端是半圓形連接體5的中孔坐在管道上,並通過環形連接件4固定於管道上,外套13的前端同連接體5的後端相連,升降螺母9裝在外套13內,其一端穿過上蓋10同手柄11相連;升降螺杆8的後部同升降螺母相連,前部有一盲孔7,支撐杆3和彈簧片2的一端插入盲孔7內,膨脹套1將支撐杆3及彈簧片2的另一端裝在其內,並套在升降螺杆8上。
文檔編號F16K1/18GK2292942SQ9721043
公開日1998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1997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1997年1月29日
發明者李玉山 申請人:李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