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調壓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4-02-02 22:39:15 2
一種調壓閥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調壓閥結構,包括閥體,閥體包含閥腔、第一油壓口、第二油壓口、第三油壓口、第四油壓口、第五油壓口、第六油壓口、第七油壓口、第八油壓口、閥套油壓口和控制閥卡板安裝口;閥腔內設置有調壓閥、螺旋彈簧、閥套和閥柱,調壓閥的一端抵接於閥腔的內側,另一端與螺旋彈簧抵接;螺旋彈簧抵接於閥套的一端,閥套的另一端設置有閥套控制閥卡板安裝口,閥套控制閥卡板安裝口和控制閥卡板安裝口內插接有用於限定閥套位置的控制閥卡板;閥柱安裝在閥套內,一端抵接於調壓閥,另一端為閥套油壓口。本實用新型的調壓閥僅受線壓反饋和電磁閥壓力調節,結構簡單,布置緊湊,閥柱受倒檔壓力並作用於調壓閥,可提高倒檔油壓。
【專利說明】一種調壓閥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調壓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自動變速器的不斷普及,油耗及排放法規的進一步加嚴,使得自動變速器技術不斷革新。目前汽車自動變速器的液壓控制裝置工作效率低下,油路系統複雜,高效的調壓結構可大大提升液壓系統調壓能力,液壓系統的調壓油路直接影響換擋質量與換擋效率。
[0003]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種調壓閥結構,提高變速器換擋質量與效率,以克服上述的技術缺陷。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高效、設計合理的調壓閥結構,提高變速器換擋質量與效率。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6]提供一種調壓閥結構,包括閥體,閥體包含閥腔、第一油壓口、第二油壓口、第三油壓口、第四油壓口、第五油壓口、第六油壓口、第七油壓口、第八油壓口和控制閥卡板安裝口 ;閥腔內安裝有調壓閥、螺旋彈簧、閥套和閥柱,調壓閥的一端抵接於閥腔的內側,另一端與螺旋彈簧抵接;螺旋彈簧另一端抵接於閥套的一端,閥套的另一端設置有閥套控制閥卡板安裝口,閥套控制閥卡板安裝口和控制閥卡板安裝口內插接有用於限定閥套位置的控制閥卡板;閥柱安裝在閥套內,一端抵接於調壓閥,另一端為位於閥套上的閥套油壓口。
[0007]在上述的調壓閥結構中,所述調壓閥以沿軸向運動的方式安置在所述閥腔內。
[0008]在上述的調壓閥結構中,所述閥柱以沿軸向運動的方式安置在所述閥腔內。
[0009]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調壓閥結構,調壓閥僅受線壓反饋和電磁閥壓力調節,結構簡單,布置緊湊,閥柱受倒檔壓力並作用於調壓閥,可提高倒檔油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調壓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其中,I為調壓閥,2為閥體,3為螺旋彈簧,4為閥柱,5為第一油壓口,6為控制閥卡板安裝口,7為控制閥卡板,8為閥套,9為第二油壓口,10為第三油壓口,11為第四油壓口,12為第五油壓口,13為第六油壓口,14為第七油壓口,15為第八油壓口,16為閥套油壓口,17為閥腔,18為閥套控制閥卡板安裝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能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0013]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調壓閥結構,包括閥體2,閥體包含閥腔17、第一油壓口 5、第二油壓口 9、第三油壓口 10、第四油壓口 11、第五油壓口 12、第六油壓口 13、第七油壓口 14、第八油壓口 15和控制閥卡板安裝口 6 ;閥腔17內沿軸線方向安裝有調壓閥1、螺旋彈簧3、閥套8和閥柱4,調壓閥I的一端抵接於閥腔17的內側,另一端與螺旋彈簧3抵接;螺旋彈簧3抵接於閥套8的一端,閥套8的另一端設置有閥套控制閥卡板安裝口 18,閥套控制閥卡板安裝口 18和控制閥卡板安裝口 6內插接有用於限定閥套8位置的控制閥卡板7 ;閥柱4以軸向運動方式安裝在閥套8內,一端抵接於調壓閥1,另一端為位於閥套8上的閥套油壓口 16。
[0014]其中,第二油壓口 9為與線壓連接的線壓反饋口,第五油壓口 12為與線壓連接的油壓入口,第三油壓口 10、第四油壓口 11和第八油壓口 15為洩油出口,第六油壓口 13為輸出調節壓力的輸出壓力油口,第七油壓口 14為電磁閥(未示出)控制壓力的入口,第一油壓口 5為與倒檔油壓連接的反饋口。
[0015]在沒有油壓作用時,螺旋彈簧3在調壓閥I和閥套8之間,調壓閥I受彈簧力作用,端面與閥腔17內側接觸,閥套8受彈簧力和控制閥卡板7共同作用保持固定位置不變。
[0016]在有油壓作用時,通過第二油壓口 9進入的為線壓反饋壓力作用在調壓閥I的一端面,對調壓閥I產生向右的推力,通過第七油壓口 14進入的電磁閥油壓作用在調壓閥I的另一端面上,對調壓閥I產生向左的推力,通過第七油壓口 14進入的電磁閥壓力作用在閥柱4的一端面上,對閥柱4產生向右的推力,在第二油壓口 9處的線壓反饋壓力、螺旋彈簧3壓力和第七油壓口 14進入的電磁閥壓力的作用下,調壓閥I處於圖1下半部分位置,使第五油壓口 12與第六油壓口 13聯通,建立起第六油壓口 13的輸出調節壓力的輸出油壓,通過調節電磁閥壓力調節線壓,電磁閥壓力恆定,線壓增大時,推動調壓閥I向圖1下半部分向右移,使第五油壓口 12和第四油壓口 11聯通,液壓油從第四油壓口 11瀉出,降低線壓壓力。
[0017]倒檔時,倒檔油壓通過第一油壓口 5進入閥套油壓口 16,作用在閥柱4另一端面,推動閥柱4向左移動,閥柱4 一端面與調壓閥I另一端面接觸推動調壓閥I向左移動,需要線壓增加才能使第五油壓口 12和第四油壓口 11聯通,提高了調壓閥I的調壓能力,實現倒檔增壓。
[0018]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調壓閥結構,調壓閥僅受線壓反饋和電磁閥壓力調節,結構簡單,布置緊湊,閥柱受倒檔壓力並作用於調壓閥,可提高倒檔油壓。
[0019]本實用新型不局限於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所作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調壓閥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閥體(2),閥體包含閥腔(17)、第一油壓口(5)、第二油壓口(9)、第三油壓口(10)、第四油壓口(11)、第五油壓口(12)、第六油壓口(13)、第七油壓口(14)、第八油壓口(15)和控制閥卡板安裝口(6);閥腔(17)內安裝有調壓閥(I)、螺旋彈簧(3)、閥套(8)和閥柱(4),調壓閥(I)的一端抵接於閥腔(17)的內側,另一端與螺旋彈簧(3)抵接;螺旋彈簧(3)另一端抵接於閥套(8)的一端,閥套(8)的另一端設置有閥套控制閥卡板安裝口(18),閥套控制閥卡板安裝口(18)和控制閥卡板安裝口(6)內插接有用於限定閥套(8)位置的控制閥卡板(7);閥柱(4)安裝在閥套(8)內,一端抵接於調壓閥(1),另一端為位於閥套(8)上的閥套油壓口(1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壓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調壓閥(I)以沿軸向運動的方式安置在所述閥腔(17)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調壓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閥柱(4)以沿軸向運動的方式安置在所述閥腔(17)內。
【文檔編號】F16K11/07GK204153223SQ201420623518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7日
【發明者】夏洪彬, 周章遐, 馬全超, 張維明, 王悅, 宋文福, 張兆奎, 劉雲豔, 崔欣潔 申請人: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