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狀部件的溝槽加工裝置的製造方法
2024-02-20 21:45:15 1
片狀部件的溝槽加工裝置的製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片狀部件(a seat-shape member)的溝槽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公知有如下結構:將軸心沿寬度方向延伸且在寬度方向上並列設置有多個凸條的溝槽形成棍(roll)對外表面在寬度方向上彎曲的橡膠(rubber)部件按壓,來形成空氣排出用溝槽(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0003]然而,在上述現有結構中,在支承溝槽形成輥的框架(frame)上設置有轉動中心。因此,根據要形成溝槽的橡膠部件的外表面形狀,需要調整溝槽形成輥的軸心方向的傾斜、寬度方向上的位置,以及用於形成所期望深度溝槽的上下方向的位置。這種用於位置調整的機構複雜且昂貴。
[0004]現有技術文獻
[0005]專利文獻
[0006]專利文獻I:日本專利公開2010-69643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7](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8]本發明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片狀部件的溝槽加工裝置,其雖然是簡單且便宜的結構,但是能夠根據橡膠材料的外表面形狀來適當地形成溝槽。
[0009](二)技術方案
[0010]作為用於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手段,本發明提供一種片狀部件的溝槽加工裝置,其用於在片狀部件的上表面形成溝槽,其特徵在於,具備在外周面上具有沿周向延伸的凸條的開槽用輥(roller),以及僅在所述片狀部件的輸送方向上對所述開槽用輥進行位置限定並可對其支承的支承部。
[0011 ]通過該結構,由於通過支承部支承的開槽用輥能夠在除片狀部件的輸送方向以外的方向上自由移動,因此根據片狀部件上表面形狀自動改變方向。因此,不需要特殊的機構或位置調整操作,就能夠通過凸條在片狀部件的表面上形成溝槽。
[0012]所述開槽用輥由在外周面形成有凸條的輥主體及從所述輥主體的兩端突出的軸部構成,
[0013]所述支承部具備一對支承板即可,該支承板具有沿上下方向引導(guide)所述各軸部的導向孔(a guide hole)。
[0014]優選地,所述開槽用輥在兩側面具備能夠防止所述開槽用輥的兩側面與所述支承板接觸的軸環(coI Iar)。
[0015]通過該結構,軸環限制開槽用輥的移動範圍,能夠在避免與支承板接觸等缺陷的同時,在片狀部件的表面形成溝槽。
[0016]所述開槽用輥優選其重量可變。
[0017]通過該結構,根據片狀部件上表面的硬度不同來改變開槽用輥的重量,從而能夠在片狀部件的上表面上形成適當的溝槽。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根據本發明,由於通過支承部對開槽用輥以根據片狀部件的上表面形狀可自由移動地進行支承,因此不需要用於開槽用輥位置調整的複雜機構或位置調整操作。也就是說,雖然是簡單且便宜的結構,但能夠根據橡膠材料的外表面形狀適當地形成溝槽。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片狀部件的溝槽加工裝置的示意主視圖。
[0021]圖2是表示圖1的開槽用輥、支承板的一部分及片狀部件的側視圖。
[0022]圖3是表示圖2的開槽用輥及支承板的一部分的主視圖。
[0023]圖4是圖2的俯視圖。
[0024]附圖標記說明
[0025]! 一片狀部件;2 一開槽用輥;3—支承部;4 一輥主體;5—凸條;6—軸部;7—軸環;8一支承板;9一基臺;10一升降臺;12一導向孔;13一防脫落部件;14一承受棍;15一傳送輸送輥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基於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以下說明在本質上只不過是示例,其意圖並非限定本發明、本發明的適用對象或其用途。此外,附圖是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率等與實際上的不同,各圖相互之間也不同。
[0027]圖1為本實施方式的片狀部件I的溝槽加工裝置的示意主視圖。該溝槽加工裝置具備用於對片狀部件I形成溝槽的開槽用輥2,以及用於支承該開槽用輥2的支承部3。這裡,使用輪胎(tire)成型時成為胎側部(side)的橡膠材料作為片狀部件I。在片狀部件I上形成的溝槽雖未圖示,但是在將成為胎側部的橡膠材料貼合到胎邊芯(a bead filer)或胎體帘布層(carcass ply)時作為脫氣(gas)溝槽而發揮作用。
[0028]如圖2所示,開槽用輥2具備輥主體4,該輥主體4具有圓筒狀外周面。在輥主體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呈螺旋狀連接的凸條5。如後面所述,將凸條5的導程角(leadangle)設定為在片狀部件I的上表面形成溝槽時,使該溝槽的延伸方向相對於片狀部件I的輸送方向以規定角度沿寬度方向橫切。在這種情況下,關於形成的溝槽的傾斜角度,根據片狀部件I的上表面(輪廓(profile)面)的形狀等決定即可。此外,軸部6分別從輥主體4的兩端面中央部突出。軸部6上安裝有軸環7。軸環7以接觸輥主體4的兩端面的方式被固定,在後述的支承板8與輥主體4之間形成規定的間隙。由此,即使開槽用輥2的軸心在同一豎直面內相對於水平面傾斜,通過介在的軸環7可避免與支承板8的接觸。
[0029]支承部3具備一對支承板8。支承板8可轉動地安裝在升降臺10上,該升降臺10可升降地設置在基臺9上。支承板8呈曲柄狀(crank-shape)彎曲,在前端的向垂直下方延伸的部分上沿中心線形成有導向孔12。導向孔12的寬度與開槽用輥2的軸部6的直徑相同或略比其大。導向孔12的長度確定為在開槽用輥2傾斜時使軸部6能夠移動。
[0030]上述結構的開槽用輥2,在軸部6上安裝有軸環7,將軸部6插通到作為支承部3的支承板8的導向孔12中,在軸部6的前端側通過螺合等安裝防脫落部件13(例如螺母(nut))。在這種安裝狀態下,軸部6沿導向孔12可上下運動。此外,在開槽用輥2兩側的軸環7與支承板8的內表面之間形成有間隙。因此,開槽用輥2不僅在旋轉方向,還可在上下方向、左右(軸心)方向及傾斜方向(軸心相對於水平面在豎直面內傾斜的方向)上移動。
[0031]如圖1所示,在開槽用輥2的下方配置有承受輥14,使得能夠在兩輥之間夾持片狀部件I。此外,在承受輥14的兩側分別配置輸送輥15,將片狀部件I沿水平方向輸送。
[0032]接著,對由上述結構構成的片狀部件I的溝槽加工裝置的動作進行說明。
[0033]通過輸送輥15在水平方向上輸送片狀部件I。此時,驅動升降臺10,使開槽用輥2下降,在其與承受輥14之間夾持片狀部件I。在該夾持狀態下,開槽用輥2僅通過其自重使力作用到片狀部件I上。
[0034]片狀部件I的上表面形狀並不是平坦的,而是由多個傾斜面構成。另一方面,如上所述,開槽用輥2不僅在旋轉方向上,還可在上下、左右及傾斜方向的任意方向上移動。因此,如圖2所示,開槽用輥2以輥主體4的外周面中最初與片狀部件I的一個傾斜面抵接的位置為支點進行轉動,以從雙點劃線所示的狀態變成使長邊方向的整個範圍(線)接觸的實線所示狀態的方式傾斜。由於開槽用輥2在僅在片狀部件I的輸送方向上位置限定的狀態下被支承部3所支承,因此這一系列動作可以合理順暢的進行。
[0035]此外,通過輸送輥15的旋轉,片狀部件I向其長邊方向輸送。此時,在片狀部件I的上表面,以可旋轉的狀態載置開槽用輥2。因此,通過片狀部件I的輸送也將使開槽用輥2旋轉。在開槽用輥2上形成有螺旋狀的凸條5,伴隨著旋轉動作,在軸心所位於的同一平面內向轉動方向作用力。如圖3所示,開槽用輥2在輸送方向上被位置限定。因此,即使對開槽用輥2作用轉動方向的力,其軸心仍位於與輸送方向垂直的面(豎直面)內。其結果為,如果開槽用輥2以其軸心為中心開始旋轉,則不會發生位置偏移,仍留在原地。因此,在片狀部件I上形成的溝槽,相對於其輸送方向以一定角度傾斜,並相對於輸送方向橫切傾斜面。
[0036]這樣,根據所述片狀部件I的溝槽加工裝置,使得開槽用輥2以能夠在上下、左右及傾斜方向的任意方向上移動的狀態下被支承部3所支承。該支承結構為僅將開槽用輥2的軸部6配置在支承板8的導向孔12中,是簡單且便宜的結構。並且,能夠對應片狀部件I的上表面形狀,使其軸心位置向上下、左右及傾斜方向的任意方向移動,從而在與片狀部件I的抵接面上切實地形成溝槽。即使是上表面形狀(輪廓)不同的任意片狀部件I,都不必進行部件的更換或調整操作,就能夠通過開槽用輥2切實地形成溝槽。
[0037]另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所述的結構,可以進行各種更改。
[0038]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棍主體4形成為圓筒狀,但外周面也可以設為向軸心方向傾斜的圓錐狀。例如,對於成為預定對象的各種片狀部件I,在形成溝槽的傾斜面的傾斜角度的範圍確定的情況下,只要將圓錐面相對於圓筒面的傾斜角度定為其中間值即可。由此,能夠抑制開槽用輥2的振幅,從而能夠在更加穩定的狀態下形成溝槽。
[0039]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開槽用輥2的重量相同,但也可以根據作為形成溝槽對象的片狀部件I的材質和形狀等不同設為可變。例如,如果是由二氧化矽等含量多、剛性強的材料所構成的片狀部件I,則通過增大開槽用輥2的重量,也能夠在片狀部件I上容易形成溝槽。此外,相反地,如果片狀部件I為軟質的材料,則只要減輕開槽用輥2的重量即可。作為用於改變開槽用輥2的重量的結構,可以列舉例如將輥主體4做成中空圓筒體,並在內部能夠收容或排出液體或固體(粒狀體或粉末等)的結構。
[0040]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設為在開槽用輥2的兩端面形成軸部6,並在支承板8上形成導向孔12,但也可以將軸部6固定在支承板8上,在開槽用輥2上形成細長孔。由此,也能夠使開槽用輥2與上述同樣地向上下、左右及傾斜方向的任意方向移動。
[0041 ] 工業實用性
[0042]本發明可以作為在以輪胎的結構部件(例如構成胎側部的橡膠材料)等為代表的片狀部件I上形成溝槽的溝槽加工裝置來使用。
【主權項】
1.一種片狀部件的溝槽加工裝置,其用於在片狀部件的上表面形成溝槽,其特徵在於,具備: 在外周面上具有沿周向延伸的凸條的開槽用輥,以及 僅在所述片狀部件的輸送方向上對所述開槽用輥進行位置限定並可對其支承的支承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片狀部件的溝槽加工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開槽用輥由在外周面形成有凸條的輥主體及從所述輥主體的兩端突出的軸部構成, 所述支承部具備一對支承板,該支承板具有沿上下方向引導所述各軸部的導向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片狀部件的溝槽加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開槽用輥在兩側面具備能夠防止所述開槽用輥的兩側面與所述支承板接觸的軸環。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片狀部件的溝槽加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開槽用輥的重量可變。
【專利摘要】技術問題:雖然是簡單且便宜的結構,但要根據橡膠材料的外表面形狀適當地形成溝槽。解決手段:在沿長邊方向輸送的片狀部件(1)的上表面,通過開槽用輥(2)和支承部(3)形成溝槽,所述開槽用輥(2)在外周面上具有沿周向延伸的凸條(5);所述支承部(3)僅在片狀部件(1)的輸送方向上對開槽用輥(2)進行位置限定並可對其支承。
【IPC分類】B29C59/04, B29L30/00
【公開號】CN105711070
【申請號】CN201510903461
【發明人】松山稔矢
【申請人】東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