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冷吸附劑的製作方法
2024-02-06 13:24:15 1
專利名稱:製冷吸附劑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於吸附式製冷裝置的製冷吸附劑。
隨著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目前廣泛使用的以氟利昂為製冷劑的製冷設備將在一定期限內逐步淘汰,這是因為所述製冷劑進入大氣對臭氧層造成破壞,危害人類生存環境所致。克服傳統吸附式製冷系統效率低下,研製有較高製冷質量的無公害吸附式製冷系統(裝置),已成為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其中吸附劑的性能優劣則與所述製冷系統的效果好壞密切相關。
本發明的目的是,設計一種製冷吸附劑,其用於吸附式製冷系統具有對製冷工質(即製冷劑)吸附與解吸效果好、性能穩定、成本低廉的特點,為吸附式製冷系統提供一種性能優良的吸附劑。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所述製冷吸附劑的體積份混合物組成是氯化鈣 8~12份,矽 膠 0.3~0.7份,鋼 絲 0.5~1.5份,其中氯化鈣的堆比重為0.38~0.42Kg/l,鋼絲直徑和長度分別為0.5~1.5mm,5~15mm。
以下對本發明做出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為氯化鈣(CaCL2)、矽膠、鋼絲三者混合物。氯化鈣的堆比重為0.38~0.42Kg/l,一種可用的粒度組成是,>3~5mm顆粒佔約50%,>1~3mm顆粒約佔40%,其餘佔10%左右,其作用是吸附和解吸製冷工質(即製冷劑)氨。矽膠為已有技術常用的普通變色矽膠即可,它起到吸附製冷系統迴路中殘餘水份的作用。鋼絲採用普通鋼絲(例如10#鋼絲,比重為7.8),其直徑和長度分別為0.5~1.5mm、5~15mm,它能改善吸附劑的傳熱性和透氣性。
本發明的設計原理是,所述吸附劑在常溫與高溫下表現出對氨的吸附與脫附二種相反的物理性能,其熱反應式是(1)(2)理論上每公斤吸附劑可吸附1.32公斤氨,實際上為1公斤左右。而每脫附(解吸)1公斤氨,吸附劑吸熱500千卡,其每吸附1公斤氨放熱量相同。
在低於96℃時,吸附劑總是按上述(1)式所述過程表現特性,大於96℃時則顯示(2)式之解吸特性。矽膠和鋼絲分別起到前已述及的吸附系統中殘餘水份和改善吸附劑傳熱及透氣性作用。
本發明吸附劑的製造方法是,將氯化鈣經破碎、篩分、乾燥後備用,將鋼絲裁斷,酸洗、鈍化、乾燥(均為常規工藝)後備用,將各原料按所述體積經混合後經真空乾燥即可。
將發生器、冷凝器、蒸發器用管路聯接形成迴路。當加熱發生器使吸附劑高於96℃時,氨開始脫附並充滿整個製冷迴路,其壓力從空真開始逐步升高,當氨壓高於冷凝器冷卻介質溫度所對應氨飽和壓力時,冷凝器中氣態氨開始液化,在重力及壓差作用下流入貯液筒和蒸發器,直到液化數量達到預期目的為止,方停止加熱發生器,這一過程為加熱過程。
停止加熱,發生器由熱態變冷(可自然冷卻),當吸附劑溫度低於96℃時會恢復吸附功能並開始吸附迴路中的氨,促使迴路氨壓下降,當壓力降至低於蒸發器環境溫度所對應的氨飽和壓力時,液氨氣化,這樣隨著溫度不斷下降,蒸發器液氨不斷氣化,使蒸發器環境溫度逐步降低,達到製冷目的。
本發明經過反覆試驗,在吸附劑中加入適量矽膠和鋼絲,去除系統中水份和改善吸附劑傳熱與透氣性,使整體吸附劑獲得滿意的工作性能,從而克服了已有技術氯化鈣吸附與解吸性能差而致使製冷系統的製冷效率差等嚴重缺陷。
由以上可知,本發明為一種用於吸附式製冷裝置的製冷吸附劑,對氨製冷劑具有吸附與解吸性能好、穩定和成本低的特點,為吸附式製冷系統提供了一種優良的吸附劑。
實施例按照上述內容的吸附劑,體積份組成是氯化鈣10份、矽膠0.5份、10#鋼絲1份(直徑0.8mm、長度10mm)。氯化鈣的堆比重為0.4Kg/l,粒度組成是>3~5mm佔50%、>1~3mm佔40%、其餘佔10%。由此製造的吸附式船用冰箱,用船的動力柴油機(60馬力)作熱源,發生器裝藥(本發明吸附劑)10公斤,經濟運行速度行走(加熱)30~40分鐘,並用水冷卻發生器,製冷周期為6小時,200立升臥式冰箱溫度為8~-16℃,製冷效果令人十分滿意。
權利要求
1.一種製冷吸附劑,其特徵是,它的體積份混合物組成是氯化鈣 8~12份,矽 膠 0.3~0.7份,鋼 絲 0.5~1.5份,其中氯化鈣的堆比重為0.38~0.42Kg/l,鋼絲直徑和長度分別為0.5~1.5mm和5~15m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於吸附式製冷系統的製冷吸附劑。它的體積份混合物組成是氯化鈣8~12份、矽膠0.3~0.7份、直徑和長度分別為0.5~0.15mm、5~15mm鋼絲0.5~1.5份。氯化鈣的堆比重為0.38~0.42kg/l,一組可行的粒度組成是,>1~5mm顆粒佔90%,其餘顆粒10%。本發明吸附劑具有對製冷劑氨的吸附與脫吸性能好、成本低的特點,為無公害吸附式製冷系統提供了一種優良的製冷吸附劑。
文檔編號C09K5/00GK1152017SQ95112590
公開日1997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1995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1995年12月15日
發明者韓永深, 冰燕高, 李定宇 申請人:深圳廣宇工業(集團)公司, 李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