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眼晶狀體的製作方法
2024-01-28 10:52:15 2
專利名稱:人造眼晶狀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學,更具體地是涉及眼科中用來醫治由任何病因引起的白內障的人造眼晶狀體。
已知一種人造眼晶狀體,包括光學部分(晶狀體)和徑向對稱設置的弧形支撐元件(例如兩個圈孔)(眼科學,1982年,第89卷、N8、S128,pC-60型),支撐元件的臂端固定在光學部分上。
使用時,這種人造眼晶狀體的結構要求具有很好剛性的支撐元件,以使其能準確地固定在病人眼中,並能在規定的眼區中保持自己的位置,不會移動及變形。
但是這種支撐元件彈性較差,在做植入手術時它們的尺寸不能有重大的變化,因而使手術有困難,並且使手術的時間延長。除此之外,在手術時剛性的支撐元件會導致虹膜色素片和角膜後上皮的細胞嚴重的損失,並在以後發展成如繼發性的青光眼和慢性虹膜睫狀體炎之類的手術後併發症;大直徑尺寸的人造眼晶狀體的要求專門的植入手術器械,也同樣延長了手術的時間;還必須製造多種尺寸的與晶狀體囊的直徑相應的人造晶狀體。
本發明的任務是提供一種人造晶狀體,這種晶狀體的支撐元件的結構使得在進行植入手術時可以縮小這些元件的尺寸,同時還能保持將人造眼晶狀體準確固定在病人眼中的預定位置所要求的剛性,因而使植入手術時間縮短並減少手術創傷。
解決本發明的任務的措施是提供一種人造的眼晶狀體,包括光學部分和徑向對稱設置的弧形支撐元件,支撐元件的臂端固定在光學部分上,按照本發明,每個弧形元件的中部有連接段,把支撐元件臂相互連接起來,並使它們可以在弧形支撐元件的平面內相對轉動。
按照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把支撐元件臂相互連接起來的連接段製成位於光學部分旁邊的螺旋形的圈。
本發明的實質在於人造眼晶狀體,包括光學部分;兩個相對於光學部分徑向設置的對稱的弧形支撐元件,每個支撐元件由固定在所述的光學部分上的臂構成;每個弧形支撐元件的中部有連接段,把臂連接起來,並使它們可以在弧形支撐元件的平面內相對轉動。
按照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把支撐元件臂相互連接起來的連接段製成設置在支撐元件外側上的至少一個凹口。
最好,在所述的螺旋形圈的外側上至少有一個凹口。
在支撐元件的中部有螺旋形的圈或者至少一個凹口可降低支撐元件的剛性,並且在進行植入手術用鑷子夾住它時,支撐元件的中部可往人造眼晶狀體的光學部分移動,因而支撐元件的臂相向運動,在支撐元件的平面中每條支撐元件的臂相對於其固定端轉動。支撐元件臂的位移使支撐元件的尺寸縮小,並且支撐元件尺寸縮小的量取決於手術的具體任務及要動手術的眼睛的特點。
除了上述優點外,所述支撐元件臂的連接段的實施例還有如下優點在植入晶狀體時可方便地用鑷子夾住支撐元件,並且使得把支撐元件放入晶狀體囊或睫狀溝中的外科手術變得簡單,在植入晶狀體時不會損傷晶狀體囊,並且減少虹膜色素片和角膜後上皮細胞的創傷。使用本發明可減少如人造晶狀體相對眼睛光軸的偏心,繼發性的青光眼及虹膜睫狀體炎之類的手術後併發症。
下面通過實施例及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附圖中
圖1示出了本發明的人造眼晶狀體的總圖;
圖2與圖1相同,但以側視圖表示;
圖3示出了把支撐元件臂連接起來的連接段;
圖4示出了把支撐元件臂連接起來的連接段的另一個實施例;
圖5示出了把支撐元件臂連接起來的連接段的又一個實施例。
人造眼晶狀體包括光學部分1(圖1),和兩個徑向對稱設置的弧形支撐元件2,支撐元件2的臂4的臂端3可用任何已知的方法固定到光學部分上。每個弧形支撐元件2的中部有把支撐元件臂4相互連接起來的連接段5,使它們可以在弧形支撐元件的平面內相對轉動。
按照圖1、2和3,把支撐元件臂連接起來的連接段5做成一個螺旋形的圈6位於光學部分1的旁邊,或者如圖4所示製成在支撐元件2外側上至少有一個凹口7(圖4)。
相應於圖5,把臂連接起來並製成螺旋圈6形式的連接段5在圈的外側帶有凹口8,凹口的數量可為一、二、三個,如圖5所示。
人造晶狀體可用下面的方法植入。
在相應於錶盤11點和13點之間的時針箭頭位置部分切去角膜,用1%美散痛(Me3atoH)溶液潤溼前房來放大瞳孔,打開前囊然後摘除核和抽空晶狀體的物質。再用可調鑷子(Binkhorst)夾住人造晶狀體並用截囊鉤(ΓΛаūɡ)把下部支撐元件放入下囊的拱頂內。
接著把鑷子及截囊鉤從眼腔中移出來。
用鑷子夾住圈6的下面部分(圖1,3,5)或者凹口7(圖4)把上部支撐元件2的中心段朝光學部分1的方向移動(圖1),這時,支撐元件2的兩條臂相向移動,它們在支撐元件2的平面中相對於臂的固定端3轉動。因而支撐元件2的尺寸縮小,同時,在連接段5製成圈6的情況下,由於臂相向運動時使圈的直徑增加從而使支撐元件尺寸縮小,還由於支撐元件臂的撓曲而使支撐元件的尺寸縮小,而在連接段5製成凹口7的形式的情況下只是由於臂向光學部分的方向撓曲而使支撐元件的尺寸縮小。
然後,把支撐元件上部插入前囊上膜後面。再把前囊密封起來並用等滲壓的鹽溶液把它的深度還原到3.0mm來結束手術。
由於支撐元件具有能保證透鏡的表面很好地適應於周圍組織的彈性,人造晶狀體可植入晶狀體囊及睫狀溝內。
由於植入本發明的人造晶狀體時,減少了手術及手術後併發症的機率而使病人的醫學和職業上的復原周期縮短。這樣,採用本發明的人造晶狀體能縮短植入手術時間25~30%。這是由於這種人造晶狀體的結構保證把它植入晶狀體囊中的手術簡單,降低了外科手術創傷率。支撐元件具有足夠的剛性和人造晶狀體在晶狀體囊中位置的穩定性,植入手術簡單使得在植入時或在手術後的眼組織創傷減少,也減少了虹膜色素片的損傷和角皮膜細胞的損失。
本發明的人造的眼晶狀體可用於眼科治療因任何病因引起的白內障,同時,它可植入到晶狀體囊或睫狀溝內。
權利要求
1.人造的眼晶狀體,包括光學部分和徑向對稱設置的弧形支撐元件,支撐元件的臂端固定在光學部分上,其特徵在於每個弧形支撐元件(2)的中部有連接段(5),把支撐元件臂相互連接起來,並使它們可以在弧形支撐元件的平面內相對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1的人造的眼晶狀體,其特徵在於把支撐元件臂相互連接起來的連接段(5)製成位於光學部分旁邊的螺旋形的圈(6)。
3.根據權利要求1的人造眼晶狀體,其特徵在於把支撐元件相互連接起來的連接段製成設置在支撐元件(2)外側上的至少一個凹口(7)。
4.根據權利要求2的人造眼晶狀體,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螺旋形圈(6)的外側上至少有一個凹口(7)。
全文摘要
人造的眼晶狀體,包括光學部分(1)和相對對稱設置的弧形支撐元件(2)。每個弧形支撐元件的中部有連接段(5),把支撐元件臂相互連接起來,並使它們可以在弧形支撐元件的平面內相對轉動。支撐元件連接段可製成螺旋形圈(6),它位於光學部分旁。
文檔編號A61F2/16GK1052252SQ89109070
公開日1991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1989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1989年12月5日
發明者斯維亞託斯拉夫·尼科拉維奇·弗多羅夫, 納塔爾亞·弗多羅夫納·克羅斯蒂利瓦, 埃利奧諾拉·瓦蘭蒂諾夫納·埃格羅瓦, 納塔爾亞·阿萊克桑德羅納·蘇施科瓦, 尼科拉·米克哈洛維基·奧希盤科, 伊爾亞·尼科拉維奇·達施斯基, 羅伯特·維爾亞諾維奇·格施蒂恩 申請人:眼顯微外科跨部門科學技術綜合所, 蘇聯科學院機械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