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滷製豆乾的蒸汽鍋的製作方法
2024-01-24 17:52:1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豆製品加工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用於滷製豆乾的蒸汽鍋。
背景技術:
豆乾是日常生活中常吃的小吃,在生產豆乾的過程中需要對豆乾進行滷製,以使豆乾上色、提香。在滷製過程中需要使用蒸汽鍋對豆乾進行加熱,但是由於蒸汽鍋整體結構較大且固定在地面上,當用水清洗洗鍋體時,鍋體內的水只能用勺一點點舀出,且不容易舀幹,清洗時較為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滷製豆乾的蒸汽鍋,在清洗時能較為方便地將鍋體內的水排出。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用於滷製豆乾的蒸汽鍋,包括底座,底座上設置有鍋體,鍋體內設置有加熱腔,加熱腔的一側接蒸汽注入管,另一側接蒸汽排出管,在加熱腔底部設有冷凝水排放管,鍋體和底座之間設有用於連接的轉軸,轉軸和鍋體的連接點處在鍋體重心上方。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當用水清洗蒸汽鍋後需要將鍋體內的水排出時,只要將鍋體繞轉軸轉動即可將鍋體內的水排出,實現鍋體的清洗。轉軸和鍋體的連接點處在鍋體重心的上方,當鍋體正常放置時鍋體開口會始終朝向上方,無需其他限位裝置,使用時更加方便。
優選的,所述轉軸上固定有增加翻轉時施力點到轉軸軸線垂直距離的加力部件。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加力部件的設置可以使翻轉鍋體時更加方便和省力。
優選的,所述底座上設置有與加力部件配合限定鍋體位置的限位部件。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當對鍋體進行翻轉後可以通過限位部件將鍋體的位置進行限定,使鍋體的開口能夠保持朝向坐體側面或者側下方,以方便鍋體內的水的排出。
優選的,所述加力部件為拉杆,拉杆一端固定在轉軸上並與轉軸垂直。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當需要轉動鍋體時,只要扳動拉杆,使轉軸在底座上轉動即可帶動鍋體一起轉動,使鍋體開口朝向側面或者車下方實現排水。
優選的,所述限位部件為插杆或者限位環,底座上設置有供插杆插設或者限位環轉動的固定孔。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當需要清洗鍋體時可以先通過拉杆將鍋體開口朝向轉動軸側面或者側下方,然後使用插杆或者限位環對拉杆進行限位,以防止鍋體復位,然後再對鍋體進行清洗。
優選的,所述加力部件為圓輪,圓輪固定在轉軸上。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當需要轉動鍋體時只要轉動圓輪即可,通過圓輪即可帶動鍋體沿圓輪轉動方向旋轉,將鍋體開口朝向轉軸側面或者側下方。
優選的,所述加力部件和限位部件為相互配合的蝸輪和蝸杆。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當需要轉動鍋體時只要轉動蝸杆,蝸杆轉動時即可驅動蝸輪轉動並通過轉軸帶動鍋體轉動,以實現將鍋體開口朝向轉軸側面或者側下方。同時蝸輪能夠對蝸輪起到限位作用,當蝸杆不轉動時,蝸輪不會發生轉動,並可使鍋體的轉動到任意位置並保持該位置,相對於其他限位部件使用時更加靈活,同時操作時所需要的力更小。
優選的,所述鍋體側面和底座之間設置有驅動鍋體轉動的氣缸或者油缸,氣缸或者油缸與鍋體、底座之間均採用鉸接的連接方式。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鍋體側面設置有推動鍋體轉動的氣缸或者油缸,當鍋體需要轉動時控制氣缸或者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即可使鍋體繞轉軸轉動,將鍋體內的水從鍋體開口處倒出。
優選的,所述鍋體的開口處一側設置有圓弧形的出水段。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當鍋體轉動時,鍋體內的水會首先進入出水段內,然後從出水段倒出,使鍋體內的水排出時更加具有規律,避免倒水時鍋體內的水濺起對操作者造成燙傷。
優選的,所述底座包括兩個三角形支架,轉動軸連接在三角形支架處在上端的一個角上;底座還包括兩根連杆,兩根連杆分別將三角形支架下端相對應的角連接在一起。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底座由兩個三角形支架構成,由於三角形結構不容易發生變形,可以增加三角形之間在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同時兩個三角形支架處在下端相對應的兩個角之間通過連杆連接,兩個三角形支架處在上端的兩個角之間通過轉軸和鍋體連接,可以使兩個三角形支架之間連成一個三稜柱,且底面的支撐面積較大,鍋體轉動時重心始終處在底座支撐範圍之內,鍋體可以獲得較為穩定的支撐。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的立體圖;
圖2為實施例2翻轉狀態下的狀態圖;
圖3為實施例3翻轉狀態下的狀態圖;
圖4為實施例4翻轉角度較小時的狀態圖;
圖5為實施例5的立體圖;
圖6為實施例1的整體結構圖。
附圖標記:1、底座;11、三角形支架;12、連杆;13、連接板;2、鍋體;21、出水段;3、轉軸;4、蝸輪;5、蝸杆;6、拉杆;7、插杆;8、限位環;9、圓輪;10、氣缸;14、加熱腔;15、蒸汽注入管;16、蒸汽排出管;17、冷凝水排放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用於滷製豆乾的蒸汽鍋,包括底座1,底座1由兩個三角形支架11和兩根連杆12組成。兩根連杆12分別將兩個三角形支架11下端相對的兩個角連接起來。同時三角形支架11上端的兩個角之間通過轉軸3架設有帶蒸汽加熱腔的夾層鍋體2,圖6中,加熱腔14的一側接蒸汽注入管15,另一側接蒸汽排出管16,在加熱腔14底部設有冷凝水排放管17,當通過蒸汽注入管15向加熱腔內14不斷通入高溫蒸汽,高溫蒸汽就能加熱鍋體2,而溫度較低的鍋體2遇高溫蒸汽時會吸收蒸汽的熱量而升高溫度,而蒸汽的溫度反而會降低,則會有一部分蒸汽凝結成水滴積聚在加熱腔14內,由於蒸汽是不斷地通入的,所以在鍋體2上設置蒸汽排出管16能將一部分蒸汽排出加熱腔14外,加熱腔14內的蒸汽不斷的交換,則能控制蒸汽保持較高的溫度對鍋體2進行加熱。
同時轉軸3和三角形支架11之間可以發生轉動,當需要將鍋體2內的水倒出時只要使鍋體2繞轉軸3轉動,使鍋體2開口朝向轉軸3側面或者側下方即可將鍋體2內的水倒出。同時轉軸3和鍋體2的連接點處在鍋體2重心的正上方。當沒有推動鍋體2或鍋體2內裝有水或滷汁時鍋體2的開口始終能夠朝向正上方。同時鍋體2開口處一側設置有圓弧形的出水段21,出水段21的設置可以使鍋體2在向外倒水時水流流出的更加均勻,不容易在倒水時發生濺水,避免在倒水時發生燙傷。
同時轉軸3上還固定有蝸輪4,蝸輪4下方的底座1上固定有驅動蝸輪4轉動的蝸杆5,由於蝸輪4與轉軸3固定在一起,當蝸杆5轉動帶動蝸輪4轉動時,轉軸3也一起轉動,從而使固定在轉軸3上的鍋體2也一起轉動,使出水段21的位置下降,鍋體2內的時能夠從出水段21均勻排出。由於蝸杆5除了能夠驅動蝸輪4轉動外還能對蝸輪4的轉動起到一個限位作用,可以使蝸輪4在轉動過程中停在任意一個位置,以方便鍋體2的清洗。
工作原理:當需要清洗鍋體2時,停止向加熱腔14內通入高溫蒸汽,打開加熱腔14底部的冷凝水排放管17,釋放出存留在加熱腔14內的冷凝水。再向鍋體2內注水,然後洗刷鍋體2,再轉動蝸杆5,使鍋體2繞著轉軸3轉動,直到鍋體2的開口朝向轉軸3側面或者側下方,當停止轉動蝸杆5時,由於蝸杆5的限位作用,鍋體2會停在該狀態下。在此過程中鍋體2內的水會從鍋體2開口處一側的出水口排出。單鍋體2內的水倒出後在使用清水對鍋體2進行衝洗,確保鍋體2清洗乾淨,由於鍋體2開口時朝向轉軸3側面的,鍋體2內不會產生積水。當清洗完畢後再反向轉動蝸杆5,使鍋體2復位,以待下一次的使用。
實施例2:如圖2所示,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別是轉軸3上固定有拉杆6,拉杆6與轉軸3垂直,同時,拉杆6的軸線方向與三角形支架11的側邊垂直。同時三角形支架11側邊上還設置有固定孔,固定孔與轉軸3軸線方向平行,固定孔內設置有與固定孔配合的插杆7,當拉動拉杆6並使拉杆6轉過固定孔時,將插杆7插入固定孔,插杆7即可對拉杆6起到一個限位作用,並使鍋體2開口保持朝向轉軸3側面的狀態,以便於對鍋體2的衝洗。
實施例3:如圖3所示,實施例3與實施例2的區別是將插杆7換成限位環8,限位環8由鋼筋彎折成長方形,長方形的限位環8一段處在固定孔內並可繞固定孔轉動,當拉杆6轉動到和三角形支撐架的側邊平行狀態時,轉動限位環8使限位環8另一端套設在拉杆6上,限制鍋體2開口向正上方轉動。
實施例4:如圖4所示,實施例4與實施2的區別在於,轉軸3上固定的是圓輪9,圓輪9與轉軸3同軸,當需要轉動鍋體2時,只要用手握持在圓輪9的外圓周上即可將鍋體2轉動。同時底座1上設置有與轉軸3平行的固定孔,圓盤上圓周均布有多個限位孔,當需要固定鍋體2時只要將插杆7插入限位孔和固定孔內即可對鍋體2的位置進行限定。多個限位孔的設置可以使鍋體2在翻轉時可以將鍋體2固定在多個轉動角度上,以方便將鍋體2內的豆乾撈出。
實施例5:如圖5所示,實施例4與其他實施例的區別在於實施例4的鍋體2翻轉時由氣缸10驅動。底座1上兩個三角形支架11之間焊接有連接板13,氣缸10一端鉸接在鍋體2側面,另一端鉸接在連接板13上,當需要轉動鍋體2時只要控制氣缸10的活塞杆伸出或者收縮即可驅動鍋體2的轉動。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示範性實施方式,而非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