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鐘共享機芯的製作方法
2024-02-16 21:20:15 1
專利名稱:石英鐘共享機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英鐘機芯,特別是一種石英鐘共享機芯。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外部固定與操作結構及內部組件共享結構,其中外部共享部分由固定至成品鐘的螺絲貫孔、指針部、調時間與鬧鐘旋鈕及電池槽組成;內部零件共享部分由齒輪組B,電池的正負電極、電路板及線圈組件組成,其中不共享部分包括下殼體及安裝在殼體內的中地板、齒輪組A、迴轉組件和上殼體;所說的齒輪組A的組數由5個功能齒輪組成,各齒輪分別依序設置在中地板上端面的軸孔A、B齒輪固定軸C上,中地板與起動板A之間設有起動板B,由起動板A和起動板B連接構成線圈組件的封閉式導磁迴路;同時位於中地板的上端還設有兩固定螺絲。
本實用新型可實現步進運針式和連續運針式兩機芯的共享結構,除下殼體、中地板、齒輪組A、迴轉組件及上殼體等組件不同其餘皆可共享。有效解決了成品鍾在切換此兩種機芯時因人為而帶來的不良因素,可完全不須變更成品鍾組件的尺寸即可套用,大大降低開發新成品鐘的費用,組件管理費用及機芯成本。同時更進一步增加生產彈性化,確保成品鐘的質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外觀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外觀後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步驟示意圖;圖4為圖3的實施步驟圖;圖5為圖4的實施步驟圖;
圖6為整體實施步驟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是在步進運針式機芯的基礎上,通過改變下殼體1、中地板7、迴轉組件9、上殼體11及增加齒輪組A10的組數(即在原來的三個齒輪的基礎上增加兩減速齒輪),起動板B6及固定螺絲8的結構,達到運針方式不同,但機芯本身外部固定位置相同的目的。該共享機芯包括外部固定與操作結構及內部組件共享結構其中外部共享方式為固定至成品鐘的螺絲貫孔103、指針部104,調時間與鬧鐘旋鈕13及電池槽105皆相同,也就意指機芯相關固定,操作部分完全相同。成品鍾在切換此兩種機芯時可完全不須變更成品鍾組件尺寸即可套用,可節省開發新成品鐘的費用,達到兩種類型的機芯。內部零件共享由齒輪組B2、電池的正極14、負極15、電路板4的部分電子組件、響鬧結構組件及部分組件,即唯有下殼體1、中地板7、齒輪組件A10、迴轉組件9、上殼體11等組件不同,其餘皆可共享。
該共享結構的共享方式為相同下殼體1其內設置的齒輪組B2、電路板4,在該電路板4一側固定的線圈組件5,其具有導磁性材質的長方框形設有開口的起動板A3,由一固定側邊套入線圈組件5的貫孔A100內,並由頭尾兩端使其輔助線圈組件5安置於下殼體1之上,再由導磁材質的起動板B6置放於起動板A3開口尾端之上,使起動板A3與起動板B6連成一封閉導磁迴路後,於上放置中地板7,以利二固定螺絲8經由中地板7的貫孔穿至起動板B6、起動板A3,直至下殼體1的孔內固定,如此便形成了連續運針式機芯。
權利要求1.一種石英鐘共享機芯,包括外部固定與操作結構及內部組件共享結構,其特徵在於外部共享部分由固定至成品鐘的螺絲貫孔(103)、指針部(104)、調時間與鬧鐘旋鈕(13)及電池槽(105)組成;內部零件共享部分由齒輪組B(2)、電池的正、負電極、電路板(4)及線圈組件(5)組成,其中不共享部分包括下殼體(1)及安裝在殼體內的中地板(7)、齒輪組A(10)、迴轉組件(9)和上殼體(11),所說的齒輪組A(10)的組數由5個功能齒輪組成,各齒輪分別依序設置在中地板(7)的上端面,中地板(7)與起動板A(3)之間設有起動板B(6),由起動板A(3)與起動板B(6)連接構成線圈組件(5)的封閉式導磁迴路;同時位於中地板(7)的上端還設有兩固定螺絲(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石英鐘共享機芯,包括外部固定結構及內部組件共享結構,其特徵是:外部共享部分由螺絲貫孔、指針部、調時間與鬧鐘旋鈕及電池槽組成;內部零件共享部分由齒輪組B、電池的正、負電極、電路板及線圈組件組成,不共享包括下殼體、中地板、齒輪組A、迴轉組件和上殼體,其中齒輪組A的組數由5個組成,分別依序設置在中地板上端面的軸孔A、B和齒輪固定軸C上,中地板與起動板A之間設有起動板B,位於中地板的上端還設有兩固定螺絲。上述的共享機芯,可完全不須變更成品鍾組件的尺寸即可套用,降低了開發新成品鐘的費用,提高了成品鐘的質量。
文檔編號G04C3/00GK2490611SQ0124295
公開日2002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01年8月3日 優先權日2001年8月3日
發明者黃獻賢 申請人:黃獻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