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塗油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4-01-19 18:31:1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生產中對金屬工件塗防鏽油的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在工業生產中塗油機的主要作用是將防鏽油塗在帶鋼等金屬工件的表面,防止工件生鏽。其工作方式是將油箱中的防鏽油通過高壓泵進入進油管道,流到計量泵內,計量泵將防鏽油輸送到塗油室中的高壓電場,油通過高壓靜電被電暈。電暈技術是目前提高工件表面對油墨、油漆、粘合劑和粘附性塗料的一種重要技術,能夠使噴塗油滴的表面張力由於高壓靜電的作用失去平衡,於是油滴被充分霧化。防鏽油再經過流量控制系統進入塗油機的上、下刀梁,多餘的油通過回油管道回流入油箱。刀梁上噴出的多餘的油在塗油機的機架底部收集,流到回油油箱,再經過回油泵和過濾器流回到油箱內。這種塗油量的控制方式屬於開環控制。防鏽油應當均勻的噴塗在工件表面,但是現在塗油機存在的問題是塗油量的多少是通過計量泵計算而來,由於計量泵存在漏氣或者空油箱等情況,容易導致計量泵計算有油,實際沒有油的情況,造成帶鋼表面沒有塗油,導致工件發生生鏽。其次是塗油機噴塗的油不均勻,造成了工件局部沒有足夠的油,或者油太多,這些都會引起產品質量問題,造成企業經濟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工業塗油控制系統,對塗油機的噴塗油量進行精準控制,避免噴塗時油量過多或過少的情況,並且使工件上的防鏽油均勻。
本實用新型的工業塗油控制系統,具有設於油箱內且輸入端分別與壓力泵連接的下計量泵和上計量泵,在下計量泵和上計量泵的輸出管路分別設有流量開關,並且下計量泵和上計量泵分別通過變頻裝置連接至控制單元。當上計量泵和下計量泵接收到壓力泵的輸油後,通過流量開關實際檢測流量,並將上計量泵和下計量泵的檢測信號分別傳輸到控制單元,與控制單元中預先設定的值進行比較,然後通過控制單元對變頻器發送速度指令控制下計量泵和上計量泵轉速,實時準確供給防鏽油。其中流量開關可以採用擋板式、浮子式、金屬轉子式或旋葉式等目前常用的流量開關類型。相比傳統的開環控制方式,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精準的閉環控制,通過控制單元準確的控制塗油量的給定。其中控制單元中的比較、控制等程序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根據不同類型的控制單元進行相應的設置,不屬於本實用新型的發明部分。
為了使對防鏽油的噴塗量計量更準確,優選是將所述的流量開關分別設於下計量泵和上計量泵的輸出管路靠近被塗油工件的一端,這樣能夠規避因所述輸出管路中的油量損耗等原因造成的噴塗量和輸出量之間的誤差,能夠更加精準的檢測到實際的噴塗油量,以此為依據控制相應計量泵的轉速。
進一步的,控制單元還連接有顯示操作終端,例如PC電腦、平板電腦、手持終端等,通過顯示操作終端中能夠顯示出防鏽油的輸出和噴塗狀態,更加方便進行人工進行實時調整。
可選的,所述的控制單元為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裝置,也可以是單片機、伺服器等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設備,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實際設備進行相應的程序設定,且具體程序內容不屬於本實用新型
技術實現要素:
。
為了簡化結構,可以將下計量泵和上計量泵分別連接於同一個變頻裝置的不同埠,通過變頻裝置的不同埠對下計量泵和上計量泵的信號分別傳輸到控制單元中進行分析。
在此基礎上,油箱內還設有油位傳感裝置,用於監控油位的高、低位置。
進一步的,油箱內還設有浸入式加熱器,用於將防鏽油加熱至45~60度,以降低防鏽油的黏度。
本實用新型的工業塗油控制系統,實現了對塗油機霧化油量的精確控制,能夠對塗油機的噴塗油量進行精準控制,避免了噴塗時油量過多或過少的情況,並且也能夠保證工件上的防鏽油均勻,同時還簡化了傳統開環控制系統中的回流結構,極大程度提高了工件塗油的質量,提高了成品合格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以下結合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內容再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實用新型上述主題的範圍僅限於以下的實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思想情況下,根據本領域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做出的各種替換或變更,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工業塗油控制系統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工業塗油控制系統,在油箱1內設有用於監控油位的油位傳感裝置(未視出)和對油箱1內防鏽油加熱的浸入式加熱器(未視出)。設於油箱1內的下計量泵4和上計量泵3的輸入端分別連接油箱1的壓力泵2。在下計量泵4和上計量泵3的輸出管路靠近被塗油工件9的一端,分別設有流量開關7,並且下計量泵4和上計量泵3分別通過不同的埠連接到變頻裝置5,由PLC結構的控制單元6通過所述變頻裝置5控制上計量泵3和下計量泵4的轉速。所述控制單元6還連接有PC電腦等顯示操作終端8,在顯示操作終端8中能夠顯示出油量的輸出和噴塗狀態,方便進行人工進行實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