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滷阻燃抗靜電尼龍6及其製備方法及製備用反應釜與流程
2023-10-18 03:58:04 1

本發明涉及紡織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無滷阻燃抗靜電尼龍6、製備方法及製備用反應釜。
背景技術:
尼龍6纖維具有一系列優良性能,但也存在缺點,如模量低、耐光耐熱差、易老化、抗靜電性差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經不完全滿足於傳統纖維帶來的保暖效果,更加追求功能化,精細化、健康化、品質化。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尼龍纖維新產品非常少,真正用於產業化的品種則更少,其次尼龍纖維價格較聚酯纖維高,纖維繫列產品必須定位在高端層次,才能保證企業的競爭力。尼龍6是半透明或不透明乳白色半結晶形聚合物,它的特點為熱力學性能優異,輕質、韌性好、耐化學品和耐久性好,還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自潤滑性。目前純尼龍6阻燃材料阻燃性能只能做到1.6mm樣條UL94V-0等級,同時。但錦綸大分子對光和熱較敏感,耐光和耐熱穩定性差,在應用中易黃變發脆,染色印花織物易褪色,使用日久後強力大幅下降,因此很有必要對錦綸纖維進行紫外線防護整理。而在尼龍6製備過程中需要用到反應裝置,現有技術中的反應裝置因其攪拌不充分,使得分子之間分散不充分,接觸的比表面積的小,無法最優化、最大化地發揮功能粒子的作用,同時反應釜的自動化成分不高。
目前已有相關文獻對尼龍6纖維進行了改進,例如中國專利CN103421184A公開了一種錦綸6切片的製備方法,包括步驟1、將90~100重量份的己內醯胺溶解成液態,加入0.5~3重量份的引發劑和0.1~1.0重量份的紫外線吸收劑,混合攪拌均勻;步驟2、將攪拌均勻後的液體加入到反應釜中,充氮置換空氣,緩慢加熱到220~260℃,以100~120r/min的攪拌速度反應5~10h,排料並經水槽冷卻後切片,得到聚合後切片;步驟3、將聚合後切片用80~100℃熱水萃取30小時,50℃空氣吹乾表面水分,得萃取後切片;步驟4、將萃取後切片用真空乾燥箱於100~120℃乾燥7~9h,得錦綸6切片。該發明中雖然添加了相應的紫外線吸收劑,相應的改善了尼龍6纖維的強度,但從該發明中並未協調阻燃性能和抗靜電性能,這樣的發明只能滿足一方面的需求。中國專利CN105195071A公開了一種高效混合反應釜,包括反應釜體,進料口,出料口,攪拌器,空氣管,鼓風機,所述進料口設置在反應釜體頂部,所述出料口設置在反應釜體底部,所述空氣管從反應釜體頂部進入反應釜內一直通到釜底,所述鼓風機在反應釜體外和空氣管連接。該發明中的反應釜攪拌器的攪拌麵積小,並不能實現反應物充分混合,尤其是在反應物容量過大或過小的情況下。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能實現反應物充分混合、反應釜攪拌器的攪拌麵積小等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滷阻燃抗靜電尼龍6、製備方法及製備用反應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滷阻燃抗靜電尼龍6切片的重量組分為:
所述有機磷系阻燃劑為亞磷酸酯、有機磷鹽和聚合物磷酸酯中的一種或幾種;
所述複合抗靜電劑為聚醚酯醯胺和聚環氧乙烷;所述聚醚酯醯胺:聚環氧乙烷=1~1.5:2~3。
所述穩定劑為受阻胺穩定劑和次磷酸鹽穩定劑的一種或幾種。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所述無滷阻燃抗靜電尼龍6切片製備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010,己丙醯胺的預處理:將己丙醯胺進行真空乾燥1-3h,真空度為0.05-10kpa;
步驟020,在預處理後的己丙醯胺中加入穩定劑,混合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a;所述混合物a放置在反應釜中緩慢加熱至200-230℃,加熱時間為3-5h,得到混合物b;
步驟030,所述混合物b中依次加入無滷阻燃劑、阻燃協效劑和複合抗靜電,在100-120℃下混合攪拌,攪拌速度為100-120r/min,攪拌時間為5-8h,得到混合物c;
步驟040,將混合物c進行熔融紡絲。
進一步的,所述無滷阻燃抗靜電尼龍6切片的重量組分為:
所述有機磷系阻燃劑為亞磷酸酯、有機磷鹽和聚合物磷酸酯中;
所述複合抗靜電劑為聚醚酯醯胺和聚環氧乙烷;所述聚醚酯醯胺:聚環氧乙烷=1.3:2.5。
所述穩定劑為受阻胺穩定劑和次磷酸鹽穩定劑。
進一步的,所述無滷阻燃抗靜電尼龍6切片製備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010,預處理己丙醯胺:將己丙醯胺進行真空乾燥2h,真空度為6kpa;
步驟020,在預處理後的己丙醯胺中加入穩定劑,混合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a;所述混合物a放置在反應釜中緩慢加熱至220℃,加熱時間為4h,得到混合物b,冷卻至室溫;
步驟030,所述混合物b中依次加入無滷阻燃劑、阻燃協效劑和複合抗靜電,在110℃下混合攪拌,攪拌速度為120r/min,攪拌時間為7h,得到混合物c;
步驟040,將混合物c進行熔融紡絲。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用於所述無滷阻燃抗靜電尼龍6切片製備的反應釜;
所述反應釜包括反應釜本體、控制裝置、攪拌裝置、真空裝置和微波加熱裝置;所述反應釜本體上半部分設有微波加熱裝置,所述真空裝置靠近微波加熱裝置;所述反應釜本體下半部分為攪拌區,形狀為球體,其創新點在於:所述反應釜本體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之間通過法蘭連接;所述攪拌區的側壁還設有視窗;所述控制裝置設於反應釜本體的外部側壁;攪拌裝置設於反應釜本體內部的攪拌區;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減速器、轉軸a和攪拌輪;所述減速器設於反應釜本體外部任意位置;所述轉軸a連接減速器;所述轉軸a位於所述反應釜下半部分半球形的平面部分,且通過球心。
進一步的,所述微波加熱裝置包括微波工作腔和微波發生器,所述微波工作腔設於反應釜本體的整個內壁;所述微波工作腔設有夾層,所述夾層分為第一層不鏽鋼鋼板、第二層為微波屏蔽網和第三層為不鏽鋼鋼板。
進一步的,所述攪拌輪由多個葉輪排列組成,所述葉輪為拆卸式葉輪;所述葉輪的內徑臺階上設有螺紋孔a。所述攪拌裝置可根據實際攪拌的工況條件改變葉輪的數目,使得反應釜可以滿足不同工況條件下的使用。
進一步的,所述排列的葉輪直徑漸變趨勢為從左向右或從右向左均為先變大再變小,位於攪拌輪正中間位置處的葉輪直徑為最大值,直徑大小變化的趨勢隨所述反應釜本體下半部分球體的截面沿直徑方向變化趨勢一致。本發明中反應釜的攪拌裝置增大了攪拌麵積,使得混合物得到充分均勻的攪拌。
進一步的,所述轉軸a表面設有鍵槽;所述鍵槽沿轉軸a的截面呈環形陣列分布,且在轉軸a的軸向方向上等距分布多個鍵槽。
進一步的,所述鍵槽中設有轉板,所述轉板正中間設有通孔,所述鍵槽未使用時,轉板處於扣合狀態;所述轉板為扣合狀態時,所述轉軸a與轉板通孔的相對位置處設有螺紋孔b,採用螺栓將轉板和轉軸a固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的無滷阻燃抗靜電尼龍6切片成分和製備方法的改變可以同時提高了尼龍6切片的阻燃性能和抗靜電性能,兩者性能達到相應的平衡;阻燃性能達到UL94V-0等級,同時電阻率降至8.2×107Ω。
(2)本發明用阻燃協效劑,可以提高阻燃劑性能,同時又可減少成本;加入複合抗靜電劑可以提高增強抗靜電性能,避免了因單一抗靜電劑調節對電阻率影響的局限性。
(3)本發明中的尼龍6切片製備方法中通過微波加熱可使得混合物a得到均勻加熱,避免受熱不均,影響後續產品性能。
(4)本發明中的尼龍6切片製備中使用的反應釜提高了尼龍6切片製備的自動化程度。
(5)本發明中反應釜的攪拌裝置增大了攪拌麵積,使得混合物得到充分均勻的攪拌,提高了攪拌精度。同時所述攪拌裝置可根據實際攪拌的工況條件改變葉輪的數目,使得反應釜可以滿足不同工況條件下的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中尼龍6切片製備流程圖;
圖2是反應釜的側面示意圖;
圖3是攪拌裝置示意圖;
圖4是轉軸a上鍵槽位置示意圖;
圖5是轉軸a上轉板安裝示意圖;
圖6是截面上鍵槽數為6時的轉軸與葉輪安裝示意圖;
圖7是截面上鍵槽書為3時的轉軸與葉輪安裝示意圖。
結合附圖並在其上標記:
1-反應釜本體,2-真空裝置,3-微波發生器,4-微波工作腔,5-攪拌裝置,51-葉輪,52-轉軸a,53-臺階,521-鍵槽,522-螺紋孔b,6-視窗,71-轉板,72-螺紋孔a72,73-轉軸b,8-沉頭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一種無滷阻燃抗靜電尼龍6切片的重量組分為:
所述有機磷系阻燃劑為亞磷酸酯;
所述複合抗靜電劑為聚醚酯醯胺和聚環氧乙烷;所述聚醚酯醯胺:聚環氧乙烷=1:2。
所述穩定劑為受阻胺穩定劑。
所述無滷阻燃抗靜電尼龍6切片製備方法,如圖1所述:步驟如下:
步驟010,預處理己丙醯胺:將己丙醯胺進行真空乾燥1h,真空度為0.05kpa;
步驟020,在預處理後的己丙醯胺中加入穩定劑,混合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a;所述混合物a放置在反應釜中進行微波加熱,加熱溫度緩慢加熱至200℃,加熱時間為3h,得到混合物b,冷卻至室溫;通過微波加熱可使得混合物a得到均勻加熱,避免受熱不均,影響後續產品性能。
步驟030,所述混合物b中依次加入無滷阻燃劑、阻燃協效劑和複合抗靜電劑,在100℃下混合攪拌,攪拌速度為100r/min,攪拌時間為5h,得到混合物c。採用阻燃協效劑,可以提高阻燃劑性能,同時又可減少成本;加入複合抗靜電劑可以提高增強抗靜電性能,避免了因單一抗靜電劑調節對電阻率影響的局限性。
步驟040,將混合物c進行熔融紡絲。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用於所述無滷阻燃抗靜電尼龍6切片製備的反應釜;如圖2所示,所述反應釜包括反應釜本體1、控制裝置、攪拌裝置5、真空裝置2和微波加熱裝置;所述反應釜本體1上半部分形狀為圓柱形,上半部設有微波加熱裝置;所述反應釜本體1下半部分形狀為半球形,下半部分為攪拌區;所述反應釜本體1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之間通過法蘭連接;所述攪拌區的側壁還設有視窗6,透過視窗6可以觀察攪拌區內的攪拌情況,通過攪拌情況調整攪拌裝置5的工況。所述反應釜本體1上部設有進料口,下部設有出料口;所述控制裝置設於反應釜本體上半部分的外部側壁,所述控制裝置用於控制攪拌裝置5、真空裝置2和微波加熱裝置的工作;攪拌裝置5設於反應釜本體1內部的攪拌區;所述控制裝置位於反應釜本體1外部側壁,技術人員可以通過控制裝置設定所需的加熱溫度、加熱時間和減速器轉速。所述真空裝置2設於反應釜本體1的上部靠近進料口。
所述微波加熱裝置包括微波工作腔4和微波發生器3,所述微波工作腔4設於反應釜本體1的整個內壁;所述微波工作腔4設有夾層,所述夾層分為第一層不鏽鋼鋼板、第二層為微波屏蔽網和第三層為不鏽鋼鋼板,防止微波洩漏。所述微波屏蔽網採用鋁製屏蔽網。如圖3所示,所述攪拌裝置5包括減速器、轉軸a52和攪拌輪;所述減速器設於反應釜本體1外部任意位置;所述轉軸a52連接減速器;所述轉軸a52位於所述反應釜下半部分半球形的平面部分,且通過球心。
所述攪拌輪由多個葉輪51排列組成,所述葉輪51為可拆卸式葉輪51;所述葉輪51的內徑臺階53面上設有螺紋孔a72;所述排列的葉輪51直徑漸變趨勢為從左向右或從右向左均為先變大再變小,位於攪拌輪正中間位置處的葉輪51直徑為最大值,直徑大小變化的趨勢隨所述反應釜本體1下半部分球體的截面沿直徑方向變化趨勢一致;所述攪拌裝置5可以確保具有大範圍的攪拌麵積,使得混合物得到充分均勻的攪拌,提高了攪拌精度。所述攪拌裝置5的攪拌速率由控制裝置控制,所述攪拌輪上的葉輪51可進行拆卸同時葉輪51的個數可由實際使用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如圖4所示,所述轉軸a52表面設有鍵槽521;所述鍵槽521沿轉軸a52的截面呈環形陣列分布,且在轉軸a52的軸向方向上等距分布多個鍵槽521;本實施例中沿轉軸a52的截面鍵槽521數量為6,如圖6。採用鍵槽521數量最少為3,如圖7進行分布,保證葉輪51在轉軸a52上的穩定性,防止在轉動過程中出現滑動。如圖5所示,所述鍵槽521中設有轉板71,所述轉板71正中間設有通孔,所述鍵槽521未使用時,轉板71處於扣合狀態;所述轉板71為扣合狀態時,所述轉軸a52與轉板71通孔的相對位置處設有螺紋孔b522,採用螺栓將轉板71和轉軸a52固定,避免轉軸a52在轉動過程中引起轉板71的開合;所述通孔的直徑與葉輪51的螺紋孔a72直徑一致。所述轉板71與葉輪51之間採用沉頭螺釘8通過螺紋孔a72和通孔進行固定連接。所述轉板71的一側與鍵槽521側壁相連,相連處採用轉軸b73;轉軸a52同一截面上的鍵槽521為列,一列鍵槽521用於固定一個葉輪51;所述鍵槽521的列數大於等於葉輪51數。當鍵槽521未被使用時,轉板71與轉軸a52固定;當葉輪51與鍵槽521固定時,將螺栓鬆開,轉板71沿轉軸b73翻轉,將葉輪51的臺階53面與轉板71貼合,所述葉輪51的螺紋孔與轉板71的通孔處於同一中心線,使用沉頭螺釘8將兩者固定連接。所述攪拌裝置5中葉輪51可拆卸和固定,同時可根據實際攪拌的工況條件改變葉輪51的數目,使得反應釜可以滿足不同工況條件下的使用。
所述反應釜本體1上半部分內壁設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攪拌區內壁設有測速傳感器;所述控制裝置包括真空度調節裝置、溫控裝置、轉速調控裝置、無線裝置和控制器;所述溫控裝置、轉速調控裝置、真空度調節裝置和無線裝置依次與控制器相連,通過控制器控制溫控裝置、轉速調控裝置、真空度調節裝置和無線裝置的工作狀態;所述真空度調節裝置控制真空裝置對反應釜本體1進行真空度調節;所述溫孔裝置包括溫度調控單元和溫度監控單元,所述溫度監控單元接收溫度傳感器信號,並將信號傳輸給溫度調控單元;所述溫度調控單元與微波加熱裝置連接,溫度調控單元控制微波發生器3的頻率,從而控制溫度上升的速率。所述轉速調控裝置包括轉速控制單元和轉速監控單元;所述轉速監控單元接收測速傳感器的轉速信號,將轉速信號傳輸給轉速控制單元;所述轉速控制單元與減速器相連,控制減速器的轉速,通過減速器控制攪拌輪的轉速。所述無線裝置包括無線發生裝置、無線接收裝置和外部顯示設備。所述外部顯示設備設於反應釜外部任意位置,其外部顯示設備處於無線發生裝置的覆蓋範圍內,通過無線裝置將反應釜中的溫度信號和轉速信號傳輸給外部設備,通過外部顯示設備上遠程控制,其控制信號由無線接收裝置接收,傳輸給控制器進行調控。
工作原理:
將己丙醯胺通過進料口進入反應釜中,通過控制器控制真空度調節裝置,真空度調節裝置將反應釜中的真空度設為0.05kpa,同時設定真空乾燥時間為1h,此時真空度調節裝置控制真空裝置2工作;當真空度達到設定值,真空裝置2停止工作;此時在反應釜中加入穩定劑,控制器控制攪拌裝置5進行混合攪拌,所述攪拌裝置5的轉速和攪拌時間通過轉速控制單元設定,將其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a;所述混合物a攪拌均勻後控制器啟動微波發生器3;通過溫度調控單元設定溫度和加熱時間,設定加熱溫度緩慢加熱至200℃,加熱時間為3h,所述溫度調控單元與微波加熱裝置連接,溫度調控單元控制微波發生器3的頻率,從而控制溫度上升的速率;當反應釜中溫度達到設定值,所述溫度監控單元接收溫度傳感器信號,並將信號傳輸給溫度調控單元,溫度調控單元開閉微波發生器3,同時停止攪拌裝置5工作,此時得到混合物b,冷卻至室溫;通過微波加熱可使得混合物a得到均勻加熱,避免受熱不均,影響後續產品性能。得到混合物b後,依次在反應釜中加入無滷阻燃劑、阻燃協效劑和複合抗靜電劑,採用阻燃協效劑,可以提高阻燃劑性能,同時又可減少成本;加入複合抗靜電劑可以提高增強抗靜電性能,避免了因單一抗靜電劑調節對電阻率影響的局限性。
所述轉速控制單元與減速器相連,控制減速器的轉速,所述轉速控制單元設定攪拌速度為100r/min和攪拌時間為5h,同時溫度調控單元設定溫度加熱溫度為100℃下混合攪拌,同時在攪拌過程中通過測速傳感器測量轉速信號,將轉速信號傳輸給轉速控制單元,得到混合物c。所述混合物c從反應釜中的出料口流出,將混合物c放置在熔融設備中進行熔融紡絲。所述攪拌裝置5上的葉輪51可進行拆卸,同時葉輪51的個數可由實際使用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所述轉軸a52表面的鍵槽521未使用時,轉板71處於扣合狀態;所述轉板71為扣合狀態時,所述轉軸a52與轉板71通孔的相對位置處設有螺紋孔b522,採用螺栓將轉板71和轉軸a52固定,避免轉軸a52在轉動過程中引起轉板71的開合;所述轉板71與葉輪51之間採用沉頭螺釘8通過螺紋孔a72和通孔進行固定連接。轉軸a52同一截面上的鍵槽521為列,一列鍵槽521用於固定一個葉輪51;所述鍵槽521的列數大於等於葉輪51數。當鍵槽521未被使用時,轉板71與轉軸a52固定;當葉輪51與鍵槽521固定時,將螺栓鬆開,轉板71沿轉軸b73翻轉,將葉輪51的臺階53面與轉板71貼合,所述葉輪51的螺紋孔與轉板71的通孔處於同一中心線,使用沉頭螺釘8將兩者固定連接。所述無線裝置包括無線發生裝置、無線接收裝置和外部顯示設備。所述外部顯示設備設於反應釜外部任意位置,其外部顯示設備處於無線發生裝置的覆蓋範圍內,通過無線裝置將反應釜中的溫度信號和轉速信號傳輸給外部設備,通過外部顯示設備上遠程控制,其控制信號由無線接收裝置接收,傳輸給控制器進行調控。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所述有機磷系阻燃劑為亞磷酸酯和有機磷鹽;
所述複合抗靜電劑為聚醚酯醯胺和聚環氧乙烷;所述聚醚酯醯胺:聚環氧乙烷=1:3。
所述穩定劑為次磷酸鹽穩定劑。
實施例3
本實施例與第一、二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所述有機磷系阻燃劑為亞磷酸酯、有機磷鹽和聚合物磷酸酯;
所述複合抗靜電劑為抗靜電劑:聚醚酯醯胺和聚環氧乙烷;所述聚醚酯醯胺:聚環氧乙烷=1.5:2。
所述穩定劑為受阻胺穩定劑和次磷酸鹽穩定劑。
實施例4
本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所述複合抗靜電劑為抗靜電劑:聚醚酯醯胺和聚環氧乙烷;所述聚醚酯醯胺:聚環氧乙烷=1.5:3。
實施例5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滷阻燃抗靜電尼龍6切片的重量組分為:
所述有機磷系阻燃劑為亞磷酸酯;
所述複合抗靜電劑為抗靜電劑:聚醚酯醯胺和聚環氧乙烷;所述聚醚酯醯胺:聚環氧乙烷=1:2。
所述穩定劑為受阻胺穩定劑。
所述無滷阻燃抗靜電尼龍6切片製備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010,預處理己丙醯胺:將己丙醯胺進行真空乾燥1.5h,真空度為2kpa;
步驟020,在預處理後的己丙醯胺中加入穩定劑,混合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a;所述混合物a放置在反應釜中緩慢加熱至210℃,加熱時間為3.5h,得到混合物b,冷卻至室溫;
步驟030,所述混合物b中依次加入無滷阻燃劑、阻燃協效劑和複合抗靜電,在105℃下混合攪拌,攪拌速度為105r/min,攪拌時間為6h,得到混合物c;
步驟040,將混合物c進行熔融紡絲。
實施例6
本實施例與第五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所述有機磷系阻燃劑為亞磷酸酯和有機磷鹽;
所述複合抗靜電劑為抗靜電劑:聚醚酯醯胺和聚環氧乙烷;所述聚醚酯醯胺:聚環氧乙烷=1:3。
所述穩定劑為次磷酸鹽穩定劑。
實施例7
本實施例與第五、六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所述有機磷系阻燃劑為亞磷酸酯、有機磷鹽和聚合物磷酸酯;
所述複合抗靜電劑為抗靜電劑:聚醚酯醯胺和聚環氧乙烷;所述聚醚酯醯胺:聚環氧乙烷=1.5:2。
所述穩定劑為受阻胺穩定劑和次磷酸鹽穩定劑。
實施例8
本實施例與第七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所述複合抗靜電劑為抗靜電劑:聚醚酯醯胺和聚環氧乙烷;所述聚醚酯醯胺:聚環氧乙烷=1.5:3。
實施例9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滷阻燃抗靜電尼龍6切片的重量組分為:
所述有機磷系阻燃劑為亞磷酸酯;
所述複合抗靜電劑為聚醚酯醯胺和聚環氧乙烷;所述聚醚酯醯胺:聚環氧乙烷=1:2。
所述穩定劑為受阻胺穩定劑。
所述無滷阻燃抗靜電尼龍6切片製備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010,預處理己丙醯胺:將己丙醯胺進行真空乾燥3h,真空度為10kpa;
步驟020,在預處理後的己丙醯胺中加入穩定劑,混合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a;所述混合物a放置在反應釜中緩慢加熱至230℃,加熱時間為5h,得到混合物b,冷卻至室溫;
步驟030,所述混合物b中依次加入無滷阻燃劑、阻燃協效劑和複合抗靜電,在120℃下混合攪拌,攪拌速度為120r/min,攪拌時間為8h,得到混合物c;
步驟040,將混合物c進行熔融紡絲。
實施例10
本實施例與第九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所述有機磷系阻燃劑為亞磷酸酯和有機磷鹽;
所述複合抗靜電劑為抗靜電劑:聚醚酯醯胺和聚環氧乙烷;所述聚醚酯醯胺:聚環氧乙烷=1:3。
所述穩定劑為次磷酸鹽穩定劑。
實施例11
本實施例與第九、十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所述有機磷系阻燃劑為亞磷酸酯、有機磷鹽和聚合物磷酸酯;
所述複合抗靜電劑為抗靜電劑:聚醚酯醯胺和聚環氧乙烷;所述聚醚酯醯胺:聚環氧乙烷=1.5:2。
所述穩定劑為受阻胺穩定劑和次磷酸鹽穩定劑。
實施例12
本實施例與第十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所述複合抗靜電劑為抗靜電劑:聚醚酯醯胺和聚環氧乙烷;所述聚醚酯醯胺:聚環氧乙烷=1.5:3。
實施例13
所述無滷阻燃抗靜電尼龍6切片的重量組分為:
所述有機磷系阻燃劑為亞磷酸酯、有機磷鹽和聚合物磷酸酯中;
所述複合抗靜電劑為聚醚酯醯胺和聚環氧乙烷;所述聚醚酯醯胺:聚環氧乙烷=1.5:2。
所述穩定劑為受阻胺穩定劑和次磷酸鹽穩定劑。
所述無滷阻燃抗靜電尼龍6切片製備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010,預處理己丙醯胺:將己丙醯胺進行真空乾燥2h,真空度為6kpa;
步驟020,在預處理後的己丙醯胺中加入穩定劑,混合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a;所述混合物a放置在反應釜中緩慢加熱至220℃,加熱時間為4h,得到混合物b,冷卻至室溫;
步驟030,所述混合物b中依次加入無滷阻燃劑、阻燃協效劑和複合抗靜電,在110℃下混合攪拌,攪拌速度為120r/min,攪拌時間為7h,得到混合物c;
步驟040,將混合物c進行熔融紡絲。
將實施例1-13中得到的尼龍6紡絲放置在簡支梁缺口衝擊強度試驗機下測量缺口衝擊強度,放置在拉伸強度試驗儀下測量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並採用垂直燃燒方法判斷阻燃性能,測量尼龍6紡絲的電阻率,所得性能參數為表1中。
表1為實施例1-13的製成的符合材料性能表
從實施例1-13的性能表可以看出,在實施例13的組成成分比例與工藝參數的改變增強了尼龍6切片的阻燃性能和電阻率,同時在實施例3、7和實施例11中當所述聚醚酯醯胺:聚環氧乙烷的比例處於1.5:2時,垂直燃燒性能得到明顯的改善,因此在本發明中所述聚醚酯醯胺:聚環氧乙烷的比例最優應採用1.5:2。本發明的無滷阻燃抗靜電尼龍6切片成分和製備方法的改變可以同時提高了尼龍6切片的阻燃性能和抗靜電性能,兩者性能達到相應的平衡;阻燃性能達到UL94V-0等級,同時電阻率降至8.2×107Ω。
上述說明示出並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如前所述,應當理解本發明並非局限於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於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並能夠在本文所述發明構想範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則都應在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