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運河:世界上最長的運河簡介
2025-04-22 04:07:26
公元前605年的時候,隋煬帝利用當時經濟和人口上的能力,費時六年開鑿出了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對加強南北兩地的交通和鞏固國家政權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到目前為止隋唐大運河還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接下來小編通過文章來接著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隋唐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後代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會稽(今紹興)、寧波。
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區,地跨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工程。
隋唐大運河修了多久
隋朝大運河始建於公元605年,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徵發幾百萬人,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動用百餘萬民工挖通濟渠,連接黃河淮河,同年又用十萬民工疏通古邗溝,連接淮河長江,構成下半段。三年後,用河北民工百萬餘,挖永濟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構成上半段。又過兩年,疏通江南河,直抵餘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餘萬民工,費時六年,大運河全線貫通,全長兩千七百餘公裡,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
隋唐大運河的作用
1、溝通了中國大地的東西南北,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會貫通和大一統。
2、一下子誕生了幾十座沿河的繁榮城市。
3、隋代大運河造就了揚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陽、開封)、北京(含天津)這樣三大世界都市。
4、把中原文化帶到了北方,帶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遊牧文化、南方魚米桑茶水鄉文化帶到了中原,實現了中華文化的多元化、互補化和共繁化。
5、幾大水系的串通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融和與交流以及中外的國際交流。
6、隋煬帝大運河迎來了唐代的貞觀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礎
隋唐大運河各段開鑿的先後順序
隋唐運河分大體上五段,廣通渠、通濟渠、永濟渠、山陽瀆和江南河。
廣通渠是584年開鑿的
公元587年,開山陽瀆。
通濟渠公元605年開鑿。分東西兩段:西段自今洛陽西郊引洛河和谷水入黃河;東段自滎陽汜水,引黃河後,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經商丘、宿縣、泗縣入淮河。
永濟渠公元608年開鑿。利用沁河、淇水、衛河水源,引水通航至天津,繼溯永定河通涿郡(今北京)。
610年,繼開江南運河。開通揚州、鎮江至杭州段,長400公裡。這樣,從首都洛陽到江都、到浙江杭州全長1700公裡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暢行無阻。
這條運河運營了五百多年,歷經唐朝、五代、宋朝,到南宋末年,因部分河道淤塞而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京杭大運河。元朝取代金和南宋之後,在北京建都,將大運河南北取直,不再走洛陽、西安,縮短了九百多公裡,又運行了七百多年,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