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溼熱敷電熱袖袋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22:43:01
專利名稱:中藥溼熱敷電熱袖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詳細地講是一種中藥溼熱敷電熱袖袋。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以往護士在為病人進行中藥溼熱敷時,常常將中藥粉末調成 糊狀後用紗布包裹放在病人的治療部位,在中藥的上方置塑料薄膜,薄膜的 上方置熱水袋,以此提高並保持局部的溫度達到溼熱敷的目的。其缺點是護 士操作過程複雜,局部溫度不恆定,病人不舒適,並且容易汙染被服。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進行中藥溼熱敷時帶來的操作複雜、局部溫度不恆 定,病人不舒適,容易汙染被服的技術不足,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提供一種 使用方便、溫度恆定、病人舒適、不會汙染被服的中藥溼熱敷電熱袖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中藥溼熱敷電熱 袖袋,設有棉布袖袋,棉布袖袋由長方形的防滲漏布袋下表層與防滲漏布袋 上表層縫合而成,棉布袖袋寬度的一側中間部位安裝拉鏈,拉鏈邊沿留一個 引線口,棉布袖袋兩端安裝子母扣,棉布袖袋的夾層內裝有電熱棉毯層,電 熱棉毯層上設有溫度傳感器,電熱棉毯層的引線串接溫度調節開關,防滲漏 布袋下表層貼有中藥墊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致熱絕緣電熱毯層通過袖袋拉鏈開口處裝 入,拉好拉鏈,引線從拉鏈邊沿開口處引出,將己調好的中藥粉末墊放在病 人的治療部位上,袖袋纏繞在中藥墊上,扣好子母扣,接通電源,調節溫度 開關至設定溫度,根據治療需要掌握溼熱敷的時間。操作簡單,安全可靠, 能充分發揮中藥的效能,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淤、軟堅散結、通絡止痛的 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外表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
圖1中電熱棉毯層3的結構示意圖。 圖4,本實用新型
圖1中藥墊層1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中藥墊層,2.防滲漏布袋下表層,3.電熱棉毯層,4.防滲漏布 袋上表層,5.棉布,6.子母扣,7.引線口, 8.拉鏈,9.棉毯,IO.絕緣線路, ll.溫度傳感器,12.,溫度調節開關,13.供電電源插頭,14.中藥粉末,15. 雙層沙布。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自下而上依次為中藥墊層l、防滲漏布袋下表層2、 電熱棉毯層3、防滲漏布袋上表層4,防滲漏布袋下表層2的邊沿與防滲漏布袋 上表層4縫合在一起。
在圖2中,棉布5為類似長方形結構,棉布5採用防滲漏棉布製作,棉布5 由防滲漏布袋下表層2及防滲漏布袋上表層4組成,棉布5長度的兩端安裝子母 扣6,棉布5寬度的一側開口安裝拉鏈8,拉鏈8—側邊沿製作引線口7,棉布5、 子母扣6、引線口7、拉鏈8共同構成了棉布袖袋。
在圖3中,組成電熱棉毯層3的棉毯9為長方形結構,在棉毯9中按設定的 間距布滿致熱絕緣線路IO,在絕緣線路10上設置溫度傳感器11,絕緣線路IO 的引線串接溫度調節開關12,由低壓供電電源插頭13供電。
在圖4中,雙層紗布15及中藥粉末14組成了中藥墊層1,中藥粉末14為諸 中藥加工成的粉末,調成糊狀後均勻放在雙層紗布15內包裹。
本實用新型是用來進行肢體溼熱敷的電熱袖袋,使用前將電熱棉毯層3 (如圖3)通過棉布袖袋(如圖2)上的拉鏈8處裝入。電熱棉毯層3上的引 線通過棉布袖袋上的引線口7引出,使其平整,拉好拉鏈8備用。當需要為 病人溼熱敷時,將中藥墊層l (如圖4)放在病人的治療部位上,再將已備好
的溼熱敷電熱袖袋纏繞在中藥墊層1上面,扣好子母扣6,使鬆緊度適宜,
接通電源,調節溫度調節開關12至設定溫度。棉布袖袋為防滲漏棉布製作, 防止溼熱敷過程中遇溼而導電,使用後亦可拆下棉布袖袋進行清洗消毒晾乾 後再將電熱棉毯層3裝入備用。另外,中藥溼熱敷電熱袖袋可根據病人的不 同年齡,不同治療部位製作成大、中、小不同規格,滿足不同人群和不同部 位的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中藥溼熱敷電熱袖袋,設有棉布袖袋,其特徵是棉布袖袋由長方形的防滲漏布袋下表層與防滲漏布袋上表層縫合而成,棉布袖袋寬度的一側中間部位安裝拉鏈,拉鏈邊沿留一個引線口,棉布袖袋兩端安裝子母扣,棉布袖袋的夾層內裝有電熱棉毯層,電熱棉毯層上設有溫度傳感器,電熱棉毯層的引線串接溫度調節開關,防滲漏布袋下表層貼有中藥墊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中藥溼熱敷電熱袖袋,屬於醫療器械領域。設有棉布袖袋,棉布袖袋由長方形的防滲漏布袋下表層與防滲漏布袋上表層縫合而成,棉布袖袋寬度的一側中間部位安裝拉鏈,拉鏈邊沿留一個引線口,棉布袖袋兩端安裝子母扣,棉布袖袋的夾層內裝有電熱棉毯層,電熱棉毯層上設有溫度傳感器,電熱棉毯層的引線串接溫度調節開關,防滲漏布袋下表層貼有中藥墊層。本實用新型可根據治療需要掌握溼熱敷的時間,操作簡單,安全可靠,能充分發揮中藥的效能。
文檔編號A61F7/00GK201064516SQ20072002527
公開日2008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20日
發明者叢日卿, 紅 於, 娟 劉, 英 劉, 劉永芳, 劉秀貞, 段曉青, 王愛玲, 王美玲, 輝 趙, 鄒福芝, 燕 高 申請人:劉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