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內氣形成的十個表現
2025-05-06 01:25:24
長時間練習太極能夠產生內氣,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才算練成了內氣,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練成內氣的十個表現,大家可以試著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內氣。
一、雙手十指發麻、發脹、發紅
在大腦意識的支配下,由於長時間的有規律運動,長時間的放鬆及經絡、神經有規律傳導,會在人體肌膚中形成一個循環的傳導路線。當這個路線遍及全身的時候,就是打通了全身的「氣路」。此時人體在普通運動中肌肉所產生的硬勁、僵勁就會被消化。這種經絡與神經在全身的傳導,會明顯地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會使傳導路線中的毛細血管打開。特別是在「氣「達四梢的時候,人體末端的毛細血管開放,十指乃至手掌就會發麻、發脹、發紅。
二、小腹沉實
由於太極拳要求全身放鬆,氣沉丹田,所以,胸膈下降,引起內臟下沉,使小腹沉實。
三、呼吸緩慢並加深加長
由於長時間氣沉丹田,胸膈下降,使肺活量增加,致使呼吸加深加長,特別是在定式時,呼氣緩慢且深長。
四、產生腹鳴
由於呼吸配合動作的開合而鼓蕩,使腹腔運動加大,盡而促進腸的蠕動,產生腹鳴。
五、口生津液、下腹排氣
由於舌頂上顎,緩慢調息及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會使口生津液,下腹排氣。
六、腰眼發熱
由於腰脊旋轉,命門穴受到刺激,使兩腎血液循環加快,進而兩腰眼發熱,即拳論中提到的:「兩腎如滾湯。」
七、流動感
由於長時間的意念導引,會使身體有一種沉實的感覺。由於動作節節貫穿的運行,使意念所到之處,在胸腹以及四肢有隨動作而發脹並節節傳遞的流動感覺。
練拳者出現以上現象,說明已經產生了內氣,並且內氣已開始在體內運轉;反之,如果雖經長期鍛鍊卻沒有以上感覺,說明內氣沒有打通,就要及時調整鍛鍊方法。
八、貫通感
陳式太極拳以丹田為中心,以任督為主導,以纏絲勁為統領,連接四肢百骸。氣息出入丹田,內勁上下貫通,渾然一體。體內猶如鋪設內氣管道,自由往來,穿梭往復。
九、沉穩感
太極拳練習時,立身中正,八面支撐。頭頂百匯和襠底會陰上下對應,不偏不倚。陳式太極拳一代宗師陳長興(楊露禪的師傅)被稱為「牌位大王,多人擁擠卻絲毫不動,穩如泰山。
十、輕靈感
「一舉動周身須輕靈」,「邁步如貓行」,「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都是講太極拳練到高級境界後,沉而不僵,輕而不浮,圓滑如珠,應物自然。極柔軟又極沉重,如綿裡裹鐵,外似處女,內似金剛。
內氣就如武俠電視劇中所說的內力一樣,需要長時間的練習與積累才能形成。相信大家在經年累月練習太極後,一定能夠形成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