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建築板材、生產線及其製作方法與流程
2023-05-27 15:58:41 1
本發明屬於建築材料製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建築板材、生產線及其製作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裝飾類板材有石膏板和矽酸鈣板,但該類板材只適合於沒有使用年限要求的裝飾類板材,只適合於室內裝飾,其力學性能、耐久年限等技術指標滿足不了國家相關技術標準要求。目前國內大力倡導住宅產業化,幹法施工作業,不再採用磚瓦砌築的形式製作整體建築,所以需要採用板式拼裝的方式形成建築的內牆、外牆、屋面、樓面,但是目前市場板材無法滿足板式拼裝建築的板材性能和使用要求,需要根據建築的技術使用標準要求,區分室內用板和室外用板兩大系列板材,該技術方案,就是分別針對室內和室外建築用板材,設計的一種新型材料、新生產工藝製成的有針對性的相關建築用板材。水泥基板材主要應用於室外及防水要求較高的樓板,石膏基板材主要應用於有防水性能要求的室內隔牆及裝飾裝修。填補了國內建築板材市場的空白。
水泥基板材在製作過程中,其固化時間和養護時間相對較長,且製作工藝和使用設備也相對複雜。申請公布號為CN103420653A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高彈性水泥板,主要用於工程模板和內外牆裝飾板。在100份普通矽酸鹽水泥中加入矽灰25份,1000目以上細度稻殼灰5份,徑長比1:8-10的矽灰石粉5份,聚羧酸減水劑0.8份,聚丙纖維0.8份,木纖維0.2份,聚乙烯醇0.2份,水50份,混合攪拌,並鋪纖維網格布輥壓成型。該發明的技術方案雖然克服了水泥板抗折性能差的缺陷,但是其固化時間長,無法採用連續成型方法生產板材,製作周期長,成本高。
石膏基板材的價格低廉,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簡單,但是仍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吸水率高、軟化係數低、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小等。如果對石膏基板材進行改性,使其軟化係數提高到0.8-0.9以上,在不添加任何防水劑的情況下,吸水率降低到30%以下,且抗折強度和抗壓強度也有所提高,那麼石膏基板材將得到普遍應用。申請公布號為CN103586973A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耐水板,由粉灰、添加劑、水製成,所述粉灰包括石膏、礦渣粉、325#水泥,所述添加劑為鋸末,鋸末和PVA,鋸末和防水劑,鋸末、PVA和防水劑。原料粉灰的最佳配比為:石膏:礦渣粉:325#水泥=10:4:1。水灰比控制在0.7-0.8,最佳為0.72。鋸末的最佳配比為5%。生產環境在20℃以下時,石膏:礦渣粉:325#水泥:鋸末=10:4:1:0.75;生產環境在20-30℃時,石膏:礦渣粉:325#水泥:鋸末=10:4.8:1:0.8;生產環境在30-40℃時,石膏:礦渣粉:325#水泥:鋸末=10:5.6:1.2:0.84;生產環境在40℃以上時,石膏:礦渣粉:325#水泥:鋸末=10:6:1.5:0.88。上述產品抗壓強度大於35MPa,抗折強度為10-11.4MPa,軟化係數大於0.7。在原料中加入添加劑時,耐水板的最佳配比為:粉灰+70%水+5%鋸末+1.4%PVA+上下玻纖,抗折強度為10-12MPa,初凝時間為8-10min;粉灰+70%水+5%鋸末+1.4%PVA+3%防水劑,在泡水1小時,吸水率為10-15%。該發明的發明人為本申請的發明人,雖然該發明的初凝時間降低、抗折強度提高、添加防水劑後的吸水率降低,但是該發明的技術方案仍存在一定缺陷,其在不添加防水劑的情況下,吸水率在30-40%,因此吸水率偏高,不利於耐水板的廣泛應用。
此外,申請公布號為CN103586973A的發明專利還公開了一種用於製作建築裝飾板材的生產線及其製作方法。該生產線的生產成型區、養護區和乾燥區處於不同的水平高度,呈階梯式上升布置,結構複雜,建設成本高,不利於操作。該製作方法,需要利用太陽能在封閉空間對輥壓成型的板材進行養護和乾燥,周期較長,佔用空間較大,成本較高,產能小。
因此,急需開發一種建築板材、生產線及其製作方法,以提高建築板材的綜合性能,簡化生產線和製作方法,同時降低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建築板材,包括兩層基體層和一層粘結層,所述粘結層置於兩層基體層之間,所述基體層為玻璃纖維或紙纖維,所述粘結層為無機材料。
纖維材料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和抗折強度,無機材料具有較高的抗壓強度,且耐火性能較好,將纖維材料與無機材料複合,形成的複合材料具有較高的綜合性能。另外,無機材料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可彌補具有高強度的纖維材料在高溫環境下易於燃燒的缺陷。將玻璃纖維和紙纖維作為基體層,能夠更好的起到抗拉、抗剪、抗震等加固作用,與粘結層複合後,可構成完整的性能優良的增強體系。
優選的是,所述無機材料為水泥基材料或石膏基材料。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水泥基材料含有矽酸鹽水泥、硫鋁酸鹽水泥和水溶液。將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直接配製成粘結劑,不需要添加改性劑,就能達到很好的粘結性能,同時具有較高的強度,各向指標都滿足使用要求。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水泥基材料還含有石英砂和/或散纖維。所述散纖維包括木纖維、玻璃纖維。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水泥基材料還含有聚乙烯醇或丙烯酸。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石英砂的添加量為所述矽酸鹽水泥和所述硫鋁酸鹽水泥總質量的100-200%。添加石英砂後,既可降低凝結時間,又顯著提高了粘結層的厚度和強度,可減少玻璃纖維和紙纖維的層數,減少纖維用量,進而降低成本。石英砂在此添加量下,所製備的粘結劑更均勻、稠稀度更合適,且能夠很好的提高粘結層的厚度,同時提高粘結劑的強度。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散纖維的添加量為所述矽酸鹽水泥和所述硫鋁酸鹽水泥總質量的0.1-5%。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聚乙烯醇或丙烯酸的添加量為所述矽酸鹽水泥和所述硫鋁酸鹽水泥總質量的0.1-5%。聚乙烯醇、丙烯酸在此添加量下,對粘結劑的改性效果最好。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矽酸鹽水泥與所述硫鋁酸鹽水泥的質量比為1:0.5-2。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石膏基材料含有石膏、矽酸鹽水泥、硫鋁酸鹽水泥和水溶液。將石膏、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直接配製成粘結劑,不需要添加改性劑,就能達到很好的粘結性能,同時具有較高的強度,各向指標都滿足使用要求。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石膏基材料還含有石英砂和/或散纖維。所述散纖維包括木纖維、玻璃纖維。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石膏基材料還含有聚乙烯醇或丙烯酸。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石英砂的添加量為所述矽酸鹽水泥的100-250%。添加石英砂後,既可降低凝結時間,又顯著提高了粘結層的厚度和強度,可減少玻璃纖維和紙纖維的層數,減少纖維用量,進而降低成本。石英砂在此添加量下,所製備的粘結劑更均勻、稠稀度更合適,且能夠很好的提高粘結層的厚度,同時提高粘結劑的強度。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散纖維的添加量為所述矽酸鹽水泥的0.1-6%。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聚乙烯醇或丙烯酸的添加量為所述矽酸鹽水泥的0.1-5%。聚乙烯醇、丙烯酸在此添加量下,對粘結劑的改性效果最好。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石膏、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的添加量分別為20-40%、10-30%和40-70%。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玻璃纖維為玻璃纖維網格布。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基體層的厚度為0.1-5.0mm,所述粘結層的厚度為5-20mm。用無機材料製備的粘結劑作為漿料,可以通過調整粘結劑的稠稀度,來增加或減少無機材料的厚度,無機材料的厚度,也決定著所製備的複合材料的強度和韌性。粘結層厚度提高,複合材料的剛度也提高。
本發明的建築板材,其抗拉強度、抗折強度和抗壓強度等綜合性能顯著提高,可替代鋼材等金屬材料,價格低廉,且初凝時間較短,低於5 min。建築板材的抗折強度可達到20MPa以上,比現有技術至少提高100%;抗壓強度可達到100MPa以上,比現有技術至少提高20%;初凝時間比現有技術至少縮短50%。該建築板材加工、安裝容易,對板材進行釘、鋸、鉚操作比較容易。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建築板材的生產線,可用於製作上述任一種建築板材,其包括生產成型系統、固化增強系統、養護系統和乾燥系統,所述生產成型系統、固化增強系統、養護系統和乾燥系統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依次連接。
優選的是,所述生產成型系統的起始端與攪拌系統、物料輸送系統和混料系統依次連接,結束端與切割系統和轉運及碼垛系統依次連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固化增強系統的起始端與轉運及碼垛系統連接,結束端與轉向系統和拆垛及分揀系統依次連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養護系統的起始端與拆垛及分揀系統連接,結束端與轉向及轉運系統連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乾燥系統的起始端與轉向及轉運系統連接,結束端與磨邊及轉運系統、碼垛及包裝系統和成品排放系統依次連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生產成型系統、固化增強系統和養護系統均整體或部分設置在可採集陽光的封閉空間內。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生產成型系統、固化增強系統和養護系統中均設置輔助加熱裝置。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乾燥系統設置在透光防雨通風的空間內。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生產成型系統包括上成型皮帶、下成型皮帶和託輥,所述上成型皮帶由所述建築板材的基體層和粘結層支撐,所述下成型皮帶由所述託輥支撐。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上成型皮帶的起始端設置用於鋪設基體層和粘結層的上輪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下成型皮帶的起始端設置用於鋪設基體層和粘結層下料部位與建築板材成型方向反向3-5米的下輪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與基體層和粘結層接觸的上成型皮帶的另一側和下成型皮帶的另一側分別設置承壓平板,所述承壓平板的長度等於上成型皮帶和下成型皮帶的寬度,所述承壓平板的長度為500-1000mm。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兩層基體層和中間的粘結層處於上成型皮帶與下成型皮帶之間,並由上成型皮帶與下成型皮帶共同作用成型為建築板材。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乾燥系統兩側沿其長度方向均勻設置軸流風機。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物料輸送系統為風壓輸送和/或螺旋輸送和/或皮帶輸送。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攪拌系統包括料倉和連續攪拌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養護系統和乾燥系統均採用養護架,所述建築板材垂直放置在養護架上且與水平地面成5-8º。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當製作簡易生產線時,所述固化增強系統和養護系統均直接採用自然狀態的固化增強和養護。
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生產線,各個系統都處於同一水平面內,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在養護、乾燥過程中,板材都是豎立放置的,與水平面成一微小角度,這樣板材能夠達到充分養護和乾燥的效果,且所需時間較短;在轉運及碼垛、拆垛及分揀、碼垛及包裝等環節採用特製的吸盤機械手操作,既方便又省時,而且很好地保護板材,避免板材在運轉過程中受到損壞。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建築板材的簡易生產線,與其他生產線或設備結合使用,該簡易生產線包括上述任一種建築板材的生產線中的一個或多個系統。
優選的是,所述一個或多個系統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上述建築板材的生產線中的系統包括生產成型系統、固化增強系統、養護系統、乾燥系統、攪拌系統、物料輸送系統、混料系統、切割系統、轉運及碼垛系、轉向系統、拆垛及分揀系統、轉向及轉運系統、磨邊及轉運系統、碼垛及包裝系統、成品排放系統。其他生產線或設備通常指現有技術或傳統製作建築板材所用的生產線或設備。
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簡易生產線可包括上述系統中的任一個或多個系統,該一個或多個系統可直接與現有技術或傳統製作建築板材的生產線或設備結合使用,該一個或多個系統處於同一水平面上,可與其他生產線或設備處於同一水平面上,也可呈階梯形式布置。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可用於製作上述任一種建築板材,其按先後順序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多種物料按比例混合,通過攪拌形成粉灰;
步驟二:將粉灰、添加料和水按比例混合,通過連續攪拌形成料漿;
步驟三:將料漿注入已鋪設玻璃纖維或紙纖維的上成型皮帶與下成型皮帶之間的區域,經過皮帶輸送、輥壓形成在料漿上下表面分別複合玻璃纖維或紙纖維的建築板材,並通過行走完生產成型系統的長度所需的時間對建築板材進行固化;
步驟四:將已固化成型的建築板材連續進行切割;
步驟五:將切割後的建築板材轉運至固化增強系統進行碼垛,並通過行走完固化增強系統的長度所需的時間對建築板材進行固化增強;
步驟六:將固化增強後的建築板材進行拆垛及分揀,並輸送至養護系統的養護架上進行養護;
步驟七:將養護架上的每塊建築板材分別輸送至乾燥系統進行乾燥;
步驟八:將乾燥後的建築板材進行磨邊及裁切、碼垛及包裝、成品排放。
優選的是,所用生產線為上述任一種建築板材的生產線。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步驟五中,建築板材固化增強的環境溫度至少為30℃、動態靜置時間為24-72h。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步驟六中,建築板材豎立放置在養護架上,兩塊相鄰建築板材之間的間隔為2-15cm。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建築板材養護的環境溫度為60-80℃、溼度為60-70%、動態養護時間為4-8h。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步驟七中,乾燥時,建築板材豎立放置,兩塊相鄰建築板材之間的間隔為2-15cm。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建築板材的轉運及碼垛、拆垛及分揀、碼垛及包裝均採用吸盤機械手操作。
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工藝步驟簡單,操作方便,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所製作的建築板材的抗拉強度、抗折強度和抗壓強度等綜合性能顯著提高,可替代鋼材等金屬材料,價格低廉,且初凝時間較短,通過該製作方法製得的板材加工、安裝容易,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生產線的一優選實施例示意圖。
圖中標註說明:1-生產成型系統,2-固化增強系統,3-養護系統,4-乾燥系統,5-攪拌系統,6-物料輸送系統,7-混料系統,8-切割系統,9-轉運及碼垛系統,10-轉向系統,11-拆垛及分揀系統,12-轉向及轉運系統,13-磨邊及轉運系統,14-碼垛及包裝系統,15-成品排放系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發明內容,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詳細闡述本發明。
實施例一: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一實施例,其包括兩層基體層和一層粘結層,所述粘結層置於兩層基體層之間,所述基體層為玻璃纖維,所述粘結層為無機材料。玻璃纖維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和抗折強度,無機材料具有較高的抗壓強度,且耐火性能較好,將玻璃纖維與無機材料複合,形成的複合材料具有較高的綜合性能。另外,無機材料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可彌補具有高強度的玻璃纖維在高溫環境下易於燃燒的缺陷。將玻璃纖維作為基體層,能夠更好的起到抗拉、抗剪、抗震等加固作用,與粘結層複合後,可構成完整的性能優良的增強體系。
所述無機材料為水泥基材料,其中含有矽酸鹽水泥、硫鋁酸鹽水泥和水溶液。將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直接配製成粘結劑,不需要添加改性劑,就能達到很好的粘結性能,同時具有較高的強度,各向指標都滿足使用要求。所述水泥基材料還含有石英砂,石英砂的添加量為所述矽酸鹽水泥和所述硫鋁酸鹽水泥總質量的100%。添加石英砂後,既可降低凝結時間,又顯著提高了粘結層的厚度和強度,可減少玻璃纖維和紙纖維的層數,減少纖維用量,進而降低成本。石英砂在此添加量下,所製備的粘結劑更均勻、稠稀度更合適,且能夠很好的提高粘結層的厚度,同時提高粘結劑的強度。所述矽酸鹽水泥與所述硫鋁酸鹽水泥的質量比為1:0.5。所述玻璃纖維為玻璃纖維網格布。所述基體層的厚度為0.1mm,所述粘結層的厚度為5mm。用無機材料製備的粘結劑作為漿料,可以通過調整粘結劑的稠稀度,來增加或減少無機材料的厚度,無機材料的厚度,也決定著所製備的複合材料的強度和韌性。粘結層厚度提高,複合材料的剛度也提高。
本實施例的建築板材,其抗拉強度、抗折強度和抗壓強度等綜合性能顯著提高,可替代鋼材等金屬材料,價格低廉,且初凝時間僅為3min。
如圖1所示,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生產線,可製作上述建築板材,其包括生產成型系統1、固化增強系統2、養護系統3和乾燥系統4,所述生產成型系統1、固化增強系統2、養護系統3和乾燥系統4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依次連接。
所述生產成型系統1的起始端與攪拌系統5、物料輸送系統6和混料系統7依次連接,結束端與切割系統8和轉運及碼垛系統9依次連接。所述固化增強系統2的起始端與轉運及碼垛系統9連接,結束端與轉向系統10和拆垛及分揀系統11依次連接。所述養護系統3的起始端與拆垛及分揀系統11連接,結束端與轉向及轉運系統12連接。所述乾燥系統4的起始端與轉向及轉運系統12連接,結束端與磨邊及轉運系統13、碼垛及包裝系統14和成品排放系統15依次連接。
所述生產成型系統、固化增強系統和養護系統均整體或部分設置在可採集陽光的封閉空間內。所述生產成型系統、固化增強系統和養護系統中均設置輔助加熱裝置。所述乾燥系統設置在透光防雨通風的空間內。
所述生產成型系統包括上成型皮帶、下成型皮帶和託輥,所述上成型皮帶由建築板材的基體層和粘結層支撐,所述下成型皮帶由託輥支撐。所述上成型皮帶的起始端設置用於鋪設基體層和粘結層的上輪輥。所述下成型皮帶的起始端設置用於鋪設基體層和粘結層下料部位與建築板材成型方向反向3米的下輪輥。與基體層和粘結層接觸的上成型皮帶的另一側和下成型皮帶的另一側分別設置承壓平板,所述承壓平板的長度等於上成型皮帶和下成型皮帶的寬度,所述承壓平板的長度為500mm。兩層基體層和中間的粘結層處於上成型皮帶與下成型皮帶之間,並由上成型皮帶與下成型皮帶共同作用成型為建築板材。
所述乾燥系統兩側沿其長度方向均勻設置軸流風機。所述物料輸送系統為風壓輸送。所述攪拌系統包括料倉和連續攪拌器。所述養護系統和乾燥系統均採用養護架,所述建築板材垂直放置在養護架上且與水平地面成5º。當製作簡易生產線時,所述固化增強系統和養護系統均直接採用自然狀態的固化增強和養護。
本實施例的建築板材的生產線,各個系統都處於同一水平面內,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在養護、乾燥過程中,板材都是豎立放置的,與水平面成一微小角度,這樣板材能夠達到充分養護和乾燥的效果,且所需時間較短;在轉運及碼垛、拆垛及分揀、碼垛及包裝等環節採用特製的吸盤機械手操作,既方便又省時,而且很好地保護板材,避免板材在運轉過程中受到損壞。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可用於製作上述建築板材,其按先後順序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多種物料按比例混合,通過攪拌形成粉灰;
步驟二:將粉灰、添加料和水按比例混合,通過連續攪拌形成料漿;
步驟三:將料漿注入已鋪設玻璃纖維的上成型皮帶與下成型皮帶之間的區域,經過皮帶輸送、輥壓形成在料漿上下表面分別複合玻璃纖維的建築板材,並通過行走完生產成型系統的長度所需的時間對建築板材進行固化;
步驟四:將已固化成型的建築板材連續進行切割;
步驟五:將切割後的建築板材轉運至固化增強系統進行碼垛,並通過行走完固化增強系統的長度所需的時間對建築板材進行固化增強;
步驟六:將固化增強後的建築板材進行拆垛及分揀,並輸送至養護系統的養護架上進行養護;
步驟七:將養護架上的每塊建築板材分別輸送至乾燥系統進行乾燥;
步驟八:將乾燥後的建築板材進行磨邊及裁切、碼垛及包裝、成品排放。
所使用的生產線為上述建築板材的生產線。所述步驟五中,建築板材固化增強的環境溫度至少為30℃、動態靜置時間為24h。所述步驟六中,建築板材豎立放置在養護架上,兩塊相鄰建築板材之間的間隔為2cm。所述建築板材養護的環境溫度為60℃、溼度為60%、動態養護時間為4h。所述步驟七中,乾燥時,建築板材豎立放置,兩塊相鄰建築板材之間的間隔為2cm。所述建築板材的轉運及碼垛、拆垛及分揀、碼垛及包裝均採用吸盤機械手操作。
本實施例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工藝步驟簡單,操作方便,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所製作的建築板材的抗拉強度、抗折強度和抗壓強度等綜合性能顯著提高,可替代鋼材等金屬材料,價格低廉,且初凝時間較短,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實施例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一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基體層為紙纖維;所述水泥基材料含有散纖維,所述散纖維為木纖維,所述散纖維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總質量的0.1%。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一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一相同。
實施例三: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一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水泥基材料還含有聚乙烯醇;所述聚乙烯醇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總質量的0.1%。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一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一相同。
實施例四: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一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石英砂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總質量的200%;所述矽酸鹽水泥與硫鋁酸鹽水泥的質量比為1:2;所述基體層的厚度為5mm,所述粘結層的厚度為20mm。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一相同,不同的是:所述下成型皮帶的起始端設置用於鋪設基體層和粘結層下料部位與建築板材成型方向反向5米的下輪輥;所述承壓平板的長度為1000mm;所述建築板材垂直放置在養護架上且與水平地面成8º;所述物料輸送系統為螺旋輸送。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一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步驟五中,建築板材固化增強的環境溫度至少為30℃、動態靜置時間為72h;所述步驟六中,建築板材豎立放置在養護架上,兩塊相鄰建築板材之間的間隔為10cm;所述建築板材養護的環境溫度為80℃、溼度為70%、動態養護時間為8h;所述步驟七中,乾燥時,建築板材豎立放置,兩塊相鄰建築板材之間的間隔為10cm。
實施例五: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二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散纖維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總質量的5%;所述矽酸鹽水泥與硫鋁酸鹽水泥的質量比為1:1;所述基體層的厚度為5mm,所述粘結層的厚度為15mm。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二相同,不同的是:所述下成型皮帶的起始端設置用於鋪設基體層和粘結層下料部位與建築板材成型方向反向4米的下輪輥;所述承壓平板的長度為800mm;所述建築板材垂直放置在養護架上且與水平地面成8º;所述物料輸送系統為皮帶輸送。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二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步驟五中,建築板材固化增強的環境溫度至少為30℃、動態靜置時間為40h;所述步驟六中,建築板材豎立放置在養護架上,兩塊相鄰建築板材之間的間隔為6cm;所述建築板材養護的環境溫度為70℃、溼度為65%、動態養護時間為6h;所述步驟七中,乾燥時,建築板材豎立放置,兩塊相鄰建築板材之間的間隔為6cm。
實施例六: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三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水泥基材料還含有丙烯酸;所述丙烯酸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總質量的5%。所述矽酸鹽水泥與硫鋁酸鹽水泥的質量比為1:0.8;所述基體層的厚度為2mm,所述粘結層的厚度為18mm。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三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三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步驟五中,建築板材固化增強的環境溫度至少為30℃、動態靜置時間為50h;所述步驟六中,建築板材豎立放置在養護架上,兩塊相鄰建築板材之間的間隔為4cm;所述建築板材養護的環境溫度為65℃、溼度為65%、動態養護時間為5h;所述步驟七中,乾燥時,建築板材豎立放置,兩塊相鄰建築板材之間的間隔為4cm。
實施例七: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一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石英砂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總質量的150%;所述矽酸鹽水泥與硫鋁酸鹽水泥的質量比為1:1.2;所述基體層的厚度為4mm,所述粘結層的厚度為10mm。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一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一相同。
實施例八: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二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基體層為紙纖維;所述水泥基材料還含有散纖維,所述散纖維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總質量的3%。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二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二相同。
實施例九: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三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水泥基材料還含有聚乙烯醇;所述聚乙烯醇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總質量的3%。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三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三相同。
實施例十: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包括兩層基體層和一層粘結層,所述粘結層置於兩層基體層之間,所述基體層為玻璃纖維,所述粘結層為無機材料。所述無機材料為石膏基材料,其中含有石膏、矽酸鹽水泥、硫鋁酸鹽水泥和水溶液。將石膏、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直接配製成粘結劑,不需要添加改性劑,就能達到很好的粘結性能,同時具有較高的強度,各向指標都滿足使用要求。所述石膏基材料還含有石英砂,石英砂的添加量為所述矽酸鹽水泥的100%。所述石膏、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的添加量分別為20%、10%和70%。所述玻璃纖維為玻璃纖維網格布。所述基體層的厚度為0.1mm,所述粘結層的厚度為5mm。初凝時間僅為2min。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一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一相同。
實施例十一: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基體層為紙纖維;所述石膏基材料含有散纖維,所述散纖維為木纖維,所述散纖維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的0.1%;所述石膏、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的添加量分別為30%、20%和50%。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相同。
實施例十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石膏基材料還含有聚乙烯醇;所述聚乙烯醇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的0.1%;所述石膏、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的添加量分別為40%、20%和40%。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相同。
實施例十三: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相同,不同的是:石英砂的添加量為所述矽酸鹽水泥的250%。所述石膏、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的添加量分別為25%、25%和50%。所述基體層的厚度為1mm,所述粘結層的厚度為16mm。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步驟五中,建築板材固化增強的環境溫度至少為30℃、動態靜置時間為30h;所述步驟六中,建築板材豎立放置在養護架上,兩塊相鄰建築板材之間的間隔為8cm;所述建築板材養護的環境溫度為75℃、溼度為70%、動態養護時間為7h;所述步驟七中,乾燥時,建築板材豎立放置,兩塊相鄰建築板材之間的間隔為8cm。
實施例十四: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相同,不同的是:石英砂的添加量為所述矽酸鹽水泥的200%。所述石膏、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的添加量分別為25%、15%和60%。所述基體層的厚度為1.5mm,所述粘結層的厚度為17mm。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步驟五中,建築板材固化增強的環境溫度至少為30℃、動態靜置時間為35h;所述步驟六中,建築板材豎立放置在養護架上,兩塊相鄰建築板材之間的間隔為15cm;所述建築板材養護的環境溫度為70℃、溼度為60%、動態養護時間為7h;所述步驟七中,乾燥時,建築板材豎立放置,兩塊相鄰建築板材之間的間隔為13cm。
實施例十五: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相同,不同的是:石英砂的添加量為所述矽酸鹽水泥的150%。所述石膏、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的添加量分別為35%、10%和55%。所述基體層的厚度為3.5mm,所述粘結層的厚度為13mm。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步驟五中,建築板材固化增強的環境溫度至少為30℃、動態靜置時間為45h;所述步驟六中,建築板材豎立放置在養護架上,兩塊相鄰建築板材之間的間隔為13cm;所述建築板材養護的環境溫度為70℃、溼度為60%、動態養護時間為7h;所述步驟七中,乾燥時,建築板材豎立放置,兩塊相鄰建築板材之間的間隔為15cm。
實施例十六: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相同,不同的是:石英砂的添加量為所述矽酸鹽水泥的220%。所述石膏、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的添加量分別為30%、25%和45%。所述基體層的厚度為3.5mm,所述粘結層的厚度為13mm。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步驟五中,建築板材固化增強的環境溫度至少為30℃、動態靜置時間為60h;所述步驟六中,建築板材豎立放置在養護架上,兩塊相鄰建築板材之間的間隔為5cm;所述建築板材養護的環境溫度為70℃、溼度為60%、動態養護時間為7h;所述步驟七中,乾燥時,建築板材豎立放置,兩塊相鄰建築板材之間的間隔為8cm。
實施例十七: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一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散纖維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的6%;所述石膏、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的添加量分別為40%、20%和40%。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二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一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一相同。
實施例十八: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一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散纖維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的3%;所述石膏、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的添加量分別為30%、10%和60%。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二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一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一相同。
實施例十九: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一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散纖維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的2%;所述石膏、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的添加量分別為25%、10%和65%。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二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一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一相同。
實施例二十: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一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散纖維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的4%;所述石膏、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的添加量分別為35%、15%和50%。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二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一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一相同。
實施例二十一: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一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散纖維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的1%;所述石膏、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的添加量分別為35%、15%和50%。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二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一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一相同。
實施例二十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一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散纖維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的5%;所述石膏、矽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的添加量分別為35%、15%和50%。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二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一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一相同。
實施例二十三: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二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石膏基材料還含有丙烯酸;所述丙烯酸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的5%。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二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二相同。
實施例二十四: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二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石膏基材料還含有丙烯酸;所述丙烯酸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的3%。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二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二相同。
實施例二十五: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二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石膏基材料還含有聚乙烯醇;所述聚乙烯醇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的2%。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二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二相同。
實施例二十六: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組份、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二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石膏基材料還含有聚乙烯醇;所述聚乙烯醇的添加量為矽酸鹽水泥的4%。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各系統之間的連接關係、原理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二相同。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製作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其工藝步驟、工藝條件及有益效果等均與實施例十二相同。
實施例二十七:
按照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的簡易生產線,與其他生產線或設備結合使用,該簡易生產線包括一個或多個系統,即包括生產成型系統、固化增強系統、養護系統、乾燥系統、攪拌系統、物料輸送系統、混料系統、切割系統、轉運及碼垛系、轉向系統、拆垛及分揀系統、轉向及轉運系統、磨邊及轉運系統、碼垛及包裝系統、成品排放系統中的一個或多個系統。該一個或多個系統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直接與現有技術或傳統製作建築板材的生產線或設備結合使用。
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難理解,本發明的建築板材、生產線及其製作方法包括上述本發明說明書的發明內容和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以及附圖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組合,限於篇幅並為使說明書簡明而沒有將這些組合構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