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身樁你了解多少?
2025-05-03 18:33:24
太極拳除了有混元樁的概念之外,還有身樁。身樁主要太極拳是對人體各個部位的運用與練習,但是很多人在練習太極拳是身體仍然無法做到協調,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身樁的相關內容吧。
四肢是身形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相對於身樁來說,它就落在次要的位置上。身樁的重點在胯,老論指出「有不得機得勢處,其病必於腰腿求之」,所謂腰腿求之,可理解為腰腿之間求之,腰腿之間為何,胯也。凡不能松胯,則立腳不穩,上下不隨,周身不暢,必然手自舞之,足自蹈之,全身板結,不能整體協調。要知道腰、胯、肩是人身體的三大關節,首先要把這三大關節鬆開,才能逐步做到全身各個關節乃至細小關節的放鬆。身樁各部位,腰的板滯人們容易感覺,肩的聳結也較易明白,但襠胯的阻澀卻最難發現。所以習練太極拳應首重胯關節的鬆弛和膝關節的暢達。對胯的要求,不前出,不後突,正就行了,只要開了,什麼都簡單了。需要細心體悟的。樁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樁法中練武其實是在練心智。
身樁,有一個要點,時常渾身抖一抖。傳說狗熊冬眠的時候,每隔幾天,它就自發性地渾身顫抖,否則僵滯不動。身體要有問題。同樣,很多人勁發不出,或者是努的或者是擠出來的,就是缺這一抖。很細緻很輕微地抖抖,就是身樁的要求。另外,其實比武發力。也就是這麼一抖擻。腹部很慢很沉著地鼓出,再很慢很沉著地縮回,帶動全身,配合上呼吸,不是意守丹田,而是氣息在丹田中來去。身樁是活動的,不是靜功而是慢練。動得極慢,外人看不出來。其實裡面換著身形。要靜之又靜,長呼長吸盡,就像冬天過去大地回春,生機一起,土裡都是香的,身子讓眼睛領走了,身子不能做作。擺拳架看似不動,其實筋骨肌肉都牽掛著,撲出去一釐米。猶如山谷有回聲,身體也有回力,撲出去一釐米。再回來一釐米,要用粘勁來鍛鍊,如此易出剛勁。紮下身樁,手上才有東西。
層次的進步,是符合認識方法論的,亦既循環往復上升的,每一次回到起點,都站在更高處。每一次進步,都是否定之否定。在新的層次上否定原來層次上的,在本層次上是正確的東西,到了下一個層次,就變成了錯誤。所以初學就是這樣,一層一層進步。明師授徒,是根據層次來講的。這個階段說是好的,下一個階段則要破掉,而到再下一個階段卻重新建立。尤其是小架拳,武海無涯,苦作舟。
看過身樁的內容之後相信大家對太極拳練習時身體部位的調動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在太極拳的練習中,不論是動作還是身型都要求對身體各部位的熟練調動,如此才能做到動作與身型的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