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
2025-02-25 21:36:25
民國年間,在華北地區有一彪綠林人馬。常年活動在長城內外,灤河兩岸。這彪人馬的頭領叫杜二彪,江湖人稱彪二爺。當地百姓便管他的人馬,叫做「彪」字軍。
時逢亂世,民不聊生。當地的窮苦百姓,一旦有人走投無路,便會上山投奔「彪」字軍。因此,杜二彪的人馬越聚越多,「彪」字軍名聲也越來越大。漸漸的,杜二彪的肚子裡,便裝上了一樁心事。想尋訪一位世外高人做軍師,坐鎮軍中,給他出謀劃策。
經四處打探,八方踅摸,終於得知,在口外的子虛山烏有觀裡,有一位道號「憑空」的道士。不僅精通「周易」、「奇門遁甲」,還對「孫子兵法」頗有研究。
杜二彪便帶著重禮,興衝衝的跑到子虛山登門拜訪。不料,無有觀裡的這個牛鼻子老道還挺牛,居然躲在後殿,避而不見。讓道童傳出話說,他身居子虛山,是為潛心修行悟道,不再涉足世事。
杜二彪是有備而來,並不氣餒。便效仿三國劉玄德三顧茅廬之典,三番五次上山,是軟磨硬泡。心說,火到豬頭爛。就不信你能比諸葛亮還牛。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最終,「憑空」道士,還是被杜二彪請下山,到彪字軍中當了軍師。
杜二彪請來了軍師,「彪」字軍上下一片歡欣鼓舞。別看這些人大都是不識字的粗人,可他們最敬重識文斷字,有本事的人。他們把「憑空」道士,比作三國裡的孔明諸葛亮,水泊梁山的智多星吳用。心說,這下好了。有了神機妙算的軍師,以後咱「彪」字軍,就可按著軍師的錦囊妙計行事,就等著打勝仗吧。
大秋已過,暑往寒來。「彪」字軍打算派一支人馬,去灤河東的王家大院「借」些糧草,以備過冬之用。
行動前,軍師和火頭軍在廚房忙乎了半天。天黑出發時,軍師給去王家大院的弟兄們,每人發了一個小布袋,布袋裡裝著一塊又圓又大的烙餅。接過軍師發的烙餅,弟兄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神秘感。心說,烙餅裡面,定是暗藏著軍師的錦囊妙計。到時只需依計而行,便可大獲全勝。
王家大院,是灤河兩岸有名的大戶人家。家有良田萬頃,外有買賣鋪子。有七八桿鳥槍洋炮護院,還和縣裡的民團有聯防公約。是一塊不太好啃的骨頭肉。
「彪」字軍此行,也做了充分的準備。來的都是拔尖的精兵強將,帶的都是稱手的快槍。本想先幹掉護院,再作打算。誰知到了近前,用響箭一亮「彪」字軍的旗號,王家大院便敞開大門,畢恭畢敬的把弟兄們給迎了進去。先是殺豬宰羊,酒肉伺候。後又套上馬車,裝滿糧草,送上了山。
「彪」字軍一槍沒放,就滿載而歸。杜二彪在山上大擺酒宴,犒勞弟兄們。酒席宴上,有人想起臨行前軍師給的烙餅。心說。既然已經得勝而歸,不如掰開烙餅,看看裡面藏的到底是啥錦囊妙計。可等把烙餅掰開一看,裡面啥也沒有。弟兄們看著掰開的烙餅,人人發呆,個個發愣。最後都把目光投向杜二彪。杜二彪也不解其意,便問軍師:「這烙餅……」
就見軍師手捻鬍鬚,微微一笑。說:「兵書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烙餅,是我給弟兄們準備的乾糧。」
大夥這才弄明白,原來軍師給的烙餅,不過就是烙餅而已。 1 2 3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