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要遵循哪些原則?
2025-07-19 00:12:27
春氣從陰而陽,開發冬時閉藏之氣,故此為發陳。春天是氣候由寒轉暖的過渡季節,也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但同時也是人們肝氣旺盛的季節。 在這萬物生機盎然的春季,人們應適應季節,調養生息,使機體與外界統一起來。可謂之,「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浙江省中醫院呼吸科主任湯軍表示,春季的穿衣飲食也是相當有講究,切不可馬虎。穿衣要下厚上薄,逐漸減衣,飲食則以溫補陽氣為主。「春捂」應當下厚上薄逐漸減衣。 「多病之春」 人們往往說「多事之秋」,卻不知還有句「多病之春」。湯軍告訴我們,由於春季花草易致敏、氣候變暖致病原微生物容易繁殖、溫差大、冬令過補熱性食物、肝木偏旺等原因,因此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傳染病、皮膚病、心血管疾病、肛腸病、精神疾患、春季卡他性結膜炎等。
「春捂」的養生之道:衣著宜「下厚上薄」 那麼,在穿衣上該如何預防「多病之春」呢?從古至今醫學家們都十分重視「春捂」的養生之道。俗話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湯軍表示,要養成「春捂」的習慣,最好穿寬鬆舒適、柔軟保暖的衣物,並且還要做到衣服不可頓減,應逐漸減衣。過早地頓減衣物,一旦寒氣襲來,會使血管痙攣,血流阻力增大,影響機體功能,造成各種疾病。 衣著宜「下厚上薄」,「下厚」保護好腿腳,「上薄」以適應暖氣上升,上衣外套要比較寬鬆,容易穿脫,中午太陽大、氣溫高時可暫時脫下,傍晚再加回去。 湯軍強調,「尤其是愛美女性,不要過早換上輕薄的裙裝,否則裸露的腳趾、踝關節、膝關節會沉重、關節僵直、走路酸痛等,嚴重的還可致關節病、心血管疾病和各種婦科病等。體質虛弱的人還要特別注意背部保暖!適當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
「春夏養陽」原則:適當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 湯軍告訴記者,「春夏養陽」原則是:適當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蔥、大蒜、姜、芥菜等。還可適當食用養肝食物:雞肝、鴨血、菠菜、醋、枸杞。春天五行屬木,對應人體五臟之肝。故春天是養肝的季節。 很多人往往會在冬天過度進補,吃了太熱的膏方或麻辣火鍋等熱性食物的人,到了春天就容易肝火過甚,這一類人就不適合多吃上面所述的食物,這時候多吃些涼性食物,如馬蘭頭、薺菜、香椿、蒲公英、馬齒莧、蕨菜等野菜和芹菜、冬瓜、荸薺等蔬菜;有明顯上火症狀的人可食(或泡茶)綠豆、金銀花、菊花、蓮子心等,都能起到清熱祛火、保持機體陰陽平衡的作用。 春季還可多食調養脾胃的食物:米仁、大棗、山藥等。「需要注意的是,飲食不宜過酸,過酸肝旺太過會克脾,適當增加甘味。」
「春夏養陽」原則:進補以平補為原則 關於春天是否能進補的問題,湯軍認為,進補以平補為原則,不能一味使用溫熱補品,以免肝氣鬱滯,加重內熱。「當然,虛弱程度明顯的人可大補的,人參還是可以吃的,寒性體質可吃別直參、野山參,熱性體質可食西洋參。」 春季是多病的季節,看完本文,我相信你已經知道該如何去預防生病了,聽專業醫生的建議能更好的渡過這個「多病之春」。